2.免辽饷
在朝堂上还在争论是不是要重新启用熊廷弼之时,朱皇帝很快让外星大佬将第一期打捞到的白银埋在了京师城外一座小山里头,这次外星大佬干了票狠的,一共捞起了白银1213万两多,黄金92万两多。
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朱皇帝很快对大明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外星大佬短时间内看似不会走,接下来他们还会跑上好几趟,朱皇帝不差钱,很快就决定先交一部分给文官免了辽饷,付清九边的欠饷。
接着,在内阁和户部一众大佬一脸懵逼的表情下,朱皇帝拿出了一份被外星大佬做旧的传说中出自隋唐的藏宝图,出动了三千勇卫营,很快就郊外的一处大山里找到了外星大佬埋下去的宝藏,外星大佬按照朱皇帝的要求,把白银重新熔铸后埋在了一块,黄金则另外放到了一个另一个安全的地方。
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内阁、内廷和六部一众大佬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大堆的银砖才被全部挖出,现场称量统计完成,两银子。
紧接着,朱由校就在平台召见了一众大臣们,依照这位天启皇帝的规矩,在场的都是有座位的,新皇帝上台后的这一点就让一众大臣们都很高兴,为这事百官们没少拍他的马屁。
当然,也有些贱骨头是喜欢站着的,出于各种目的,反对皇帝这点改制的声音也不少。对那些人,朱由校直接选择了无视。
在廷议前,文官和内廷为这钱的归属吵了好一阵子,连勋贵都上来凑了点热闹,要求给京营拨钱。
文官们发现,这么大一笔钱,内廷的死太监居然想搞走一大半,这还得了,每个大佬都是引经据典,从万历矿税弄得民生凋敝,说到辽饷加征弄得民不聊生,他们的意思就是这笔钱,皇帝你不能独吞了,一千多万两银子都拿出来吧,正好可以免了两年的辽饷。
司礼监的诸位大佬与文官们争钱的时候都急红了眼,就差没撸起袖子和几个文官干一架了。太监们也是没办法,这笔钱要是都被文官搞走了,内廷连点汤水都分不到,人心就要彻底散了,他们就没法带队伍了。
发现看着两波人有打起来的趋势,觉得实在有些太不成体统了,一直在一旁冷眼看着的朱皇帝才制止了两边的争吵。这会到了平台,他首先就敲定了这笔钱的分配。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以致辽沈失陷。辽饷加征虽说实属无奈,然终归是残民之举,那就免去辽饷加征。此番这笔意外之财,补足两年的辽饷额度入太仓。至于剩下的,都解入内帑。”
封建社会的规则是“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在场的大臣们刚听完前面一句,就吓得全部都起身跪下了。
随后,他们听完后面的,皇帝说要下诏免去辽饷之后,脸色就有点不对了。这摆明了是有两年解决后金的意图,少年皇帝表现出来的极可能存在的冒进倾向,让一些对时局问题看得比较透彻的大臣们都不由感到有些忧心。
不过,大部分大臣们还沉浸在我大明强无敌的旧梦中,依旧不太把后金太当回事,也不是很担心,在银子的事上他们已经大获成功了,原本他们以为最多能从小皇帝手上搞到一半,现在大半的银子都已经到手,又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贪污,哦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贪呢,是可以漂没,自然每个人都是喜滋滋的。
即便文官们大多数都是欣喜万分的,此时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陛下为此言,臣等死罪!”
至于司礼监的一众太监们,此时也没什么办法,早在这次召见前,他们就明白了皇帝要免除辽饷的决心,早就明白了皇帝的决定,也只能默默地看着大把的银子进了太仓。
看着这帮文官头都要磕破了,朱由校才无奈地摆了摆手,“卿等无罪,都起来吧。诸位务必勠力同心,早日收复辽东。辽事败坏至此,非有五载厉兵秣马而不可。辽饷来源,两年之后朕自有办法。”
这会,先前担忧皇帝不够稳重的大臣们倒是送了口气,倒是那些进取心比较强又看不清时局的,就觉得皇帝太保守了,许多人都想出声反对,不过,朱由校直接宣布让他们都退下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只留下一堆心思各异的大臣们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有了外星大佬的帮忙,现在还只有每亩九厘银子加征的辽饷根本不是个问题,现在的辽饷加征全收上来也不过是520万两多一点的银子,一个玻璃镜子产业的盈利就可以解决。
翻阅资料后朱由校惊讶地发现,此时的玻璃镜子绝对是暴利,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丧妻后于西元1600年娶第二任妻子时,威尼斯人送给他的新王后作为结婚贺礼的一面小镜子,价值就高达15万法郎银币,克左右,万两,而威尼斯的制镜技术水银贴锡法,还要到三十多年后才会被法国人窃取扩散。
外星大佬给出的情报也显示,此时玻璃镜子的价格和资料上相差不大。朱由校只要把玻璃镜子搞出来,按市价卖出个几百面,辽饷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辽饷看起来是不多,两,然而朱皇帝又不是对大明的吏治情况一无所知的傻子,他很清楚,下面的官吏们怕是要从百姓手里刮出三倍不止,这种喂肥贪官污吏朝廷得利甚少危害却巨大无比的加征,有钱了自然是要果断地废除。
意外之财的归属讨论完毕之后,朱由校很快把大臣们都召集到了平台,算是确认一下免除辽饷的执行方案,顺便讨论下一个重要议题,让大臣们举荐边才和讨论是否启用熊廷弼。
皇帝在钱的问题上做了这么大的让步,让大臣们相当的感动,加之辽东失陷之后,启用熊廷弼的呼声一直很高,一众文官中只有少数反对,其余都是持赞成意见,打酱油的勋贵则表示都听皇帝的,所以这个议题很快就被通过。
朱由校很清楚,只任命个熊廷弼是保不住广宁的,得把另一时空架空了熊廷弼的王化贞搞下去才行,暂时没有动王化贞,是因为他知道,王化贞在辽沈失陷后,坐镇孤城收拢残兵稳定人心,力主维持对蒙古的互市拉拢蒙古减轻前线的军事压力,功劳也是有的,此时动他对前线非常不利。等熊廷弼上任后,他才会把王化贞调走。
至于举荐边才,整个大明也就那么几个领过军的文官可以用,无非是各种岗位都干过镇压过民变也打过倭寇的王在晋和最近平苗干得还不错的贵州巡抚张鹤鸣这几个,还有一个上任不久就死了的涂宗浚。
王在晋还好说,这人争议虽大,做事的能力不谈,朱由校觉得他眼光还不错。
这人在另一时空,天启元年就指出了,有兵无饷才是大明的大患。广宁失陷后,他又提出,有复全辽之力才应该去打广宁的主意,不然就是反复拉锯,空耗钱粮。
而涂宗浚这人都快死了,文官们还催他进京干活,搞得朱由校都有点不忍心,但大伙都在催这人进京,皇帝也不好无视众人的意见。
至于另一时空在广宁之败事件中支持王化贞架空了熊廷弼的张鹤鸣,朱由校同学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黑材料,势必要把他搞下去。
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朱皇帝很快对大明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外星大佬短时间内看似不会走,接下来他们还会跑上好几趟,朱皇帝不差钱,很快就决定先交一部分给文官免了辽饷,付清九边的欠饷。
接着,在内阁和户部一众大佬一脸懵逼的表情下,朱皇帝拿出了一份被外星大佬做旧的传说中出自隋唐的藏宝图,出动了三千勇卫营,很快就郊外的一处大山里找到了外星大佬埋下去的宝藏,外星大佬按照朱皇帝的要求,把白银重新熔铸后埋在了一块,黄金则另外放到了一个另一个安全的地方。
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内阁、内廷和六部一众大佬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大堆的银砖才被全部挖出,现场称量统计完成,两银子。
紧接着,朱由校就在平台召见了一众大臣们,依照这位天启皇帝的规矩,在场的都是有座位的,新皇帝上台后的这一点就让一众大臣们都很高兴,为这事百官们没少拍他的马屁。
当然,也有些贱骨头是喜欢站着的,出于各种目的,反对皇帝这点改制的声音也不少。对那些人,朱由校直接选择了无视。
在廷议前,文官和内廷为这钱的归属吵了好一阵子,连勋贵都上来凑了点热闹,要求给京营拨钱。
文官们发现,这么大一笔钱,内廷的死太监居然想搞走一大半,这还得了,每个大佬都是引经据典,从万历矿税弄得民生凋敝,说到辽饷加征弄得民不聊生,他们的意思就是这笔钱,皇帝你不能独吞了,一千多万两银子都拿出来吧,正好可以免了两年的辽饷。
司礼监的诸位大佬与文官们争钱的时候都急红了眼,就差没撸起袖子和几个文官干一架了。太监们也是没办法,这笔钱要是都被文官搞走了,内廷连点汤水都分不到,人心就要彻底散了,他们就没法带队伍了。
发现看着两波人有打起来的趋势,觉得实在有些太不成体统了,一直在一旁冷眼看着的朱皇帝才制止了两边的争吵。这会到了平台,他首先就敲定了这笔钱的分配。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以致辽沈失陷。辽饷加征虽说实属无奈,然终归是残民之举,那就免去辽饷加征。此番这笔意外之财,补足两年的辽饷额度入太仓。至于剩下的,都解入内帑。”
封建社会的规则是“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在场的大臣们刚听完前面一句,就吓得全部都起身跪下了。
随后,他们听完后面的,皇帝说要下诏免去辽饷之后,脸色就有点不对了。这摆明了是有两年解决后金的意图,少年皇帝表现出来的极可能存在的冒进倾向,让一些对时局问题看得比较透彻的大臣们都不由感到有些忧心。
不过,大部分大臣们还沉浸在我大明强无敌的旧梦中,依旧不太把后金太当回事,也不是很担心,在银子的事上他们已经大获成功了,原本他们以为最多能从小皇帝手上搞到一半,现在大半的银子都已经到手,又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贪污,哦读书人的事怎么能说贪呢,是可以漂没,自然每个人都是喜滋滋的。
即便文官们大多数都是欣喜万分的,此时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陛下为此言,臣等死罪!”
至于司礼监的一众太监们,此时也没什么办法,早在这次召见前,他们就明白了皇帝要免除辽饷的决心,早就明白了皇帝的决定,也只能默默地看着大把的银子进了太仓。
看着这帮文官头都要磕破了,朱由校才无奈地摆了摆手,“卿等无罪,都起来吧。诸位务必勠力同心,早日收复辽东。辽事败坏至此,非有五载厉兵秣马而不可。辽饷来源,两年之后朕自有办法。”
这会,先前担忧皇帝不够稳重的大臣们倒是送了口气,倒是那些进取心比较强又看不清时局的,就觉得皇帝太保守了,许多人都想出声反对,不过,朱由校直接宣布让他们都退下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只留下一堆心思各异的大臣们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有了外星大佬的帮忙,现在还只有每亩九厘银子加征的辽饷根本不是个问题,现在的辽饷加征全收上来也不过是520万两多一点的银子,一个玻璃镜子产业的盈利就可以解决。
翻阅资料后朱由校惊讶地发现,此时的玻璃镜子绝对是暴利,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丧妻后于西元1600年娶第二任妻子时,威尼斯人送给他的新王后作为结婚贺礼的一面小镜子,价值就高达15万法郎银币,克左右,万两,而威尼斯的制镜技术水银贴锡法,还要到三十多年后才会被法国人窃取扩散。
外星大佬给出的情报也显示,此时玻璃镜子的价格和资料上相差不大。朱由校只要把玻璃镜子搞出来,按市价卖出个几百面,辽饷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辽饷看起来是不多,两,然而朱皇帝又不是对大明的吏治情况一无所知的傻子,他很清楚,下面的官吏们怕是要从百姓手里刮出三倍不止,这种喂肥贪官污吏朝廷得利甚少危害却巨大无比的加征,有钱了自然是要果断地废除。
意外之财的归属讨论完毕之后,朱由校很快把大臣们都召集到了平台,算是确认一下免除辽饷的执行方案,顺便讨论下一个重要议题,让大臣们举荐边才和讨论是否启用熊廷弼。
皇帝在钱的问题上做了这么大的让步,让大臣们相当的感动,加之辽东失陷之后,启用熊廷弼的呼声一直很高,一众文官中只有少数反对,其余都是持赞成意见,打酱油的勋贵则表示都听皇帝的,所以这个议题很快就被通过。
朱由校很清楚,只任命个熊廷弼是保不住广宁的,得把另一时空架空了熊廷弼的王化贞搞下去才行,暂时没有动王化贞,是因为他知道,王化贞在辽沈失陷后,坐镇孤城收拢残兵稳定人心,力主维持对蒙古的互市拉拢蒙古减轻前线的军事压力,功劳也是有的,此时动他对前线非常不利。等熊廷弼上任后,他才会把王化贞调走。
至于举荐边才,整个大明也就那么几个领过军的文官可以用,无非是各种岗位都干过镇压过民变也打过倭寇的王在晋和最近平苗干得还不错的贵州巡抚张鹤鸣这几个,还有一个上任不久就死了的涂宗浚。
王在晋还好说,这人争议虽大,做事的能力不谈,朱由校觉得他眼光还不错。
这人在另一时空,天启元年就指出了,有兵无饷才是大明的大患。广宁失陷后,他又提出,有复全辽之力才应该去打广宁的主意,不然就是反复拉锯,空耗钱粮。
而涂宗浚这人都快死了,文官们还催他进京干活,搞得朱由校都有点不忍心,但大伙都在催这人进京,皇帝也不好无视众人的意见。
至于另一时空在广宁之败事件中支持王化贞架空了熊廷弼的张鹤鸣,朱由校同学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黑材料,势必要把他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