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灭明

第1335章 还是要亲征

    王安平沉思片刻,道:“关于东吁,臣暂时只整理这些讯息,臣再说说暹罗国。”

    李自成微微点头,不知道王安平又带来哪些令他意外的讯息。

    “暹罗是大明敕封的称号,他们自己也接受了,国都在阿瑜陀耶,汉人称为大城,所以也称为大城王国。”

    李自成一愣,随即道:“暹罗国内有汉人吗?”

    “汉人还不少呢!”王安平道:“据说建立暹罗国的乌通王,本人就是一名汉人的后裔,先祖来自福建,不过,臣不能确认,或许只是汉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也说不定。”

    李自成心中狂喜,空穴不回来风,坊间的传闻,多半是真的,只是当时不敢承认罢了,如果乌通王是汉裔,那现在的暹罗国王,应该也是汉裔!

    如果华夏闭关自守,或是国力衰弱,汉裔可能隐瞒自己的身份,现在的华夏,不但国力强盛,而且还是处于上升阶段,乌通王的汉裔身份,或许可以充分利用一下……

    即便乌通王不是汉裔的身份,自己也可以将他逼迫为“汉裔”!

    “暹罗国内,对汉人非常友好,一直与大明通商不断,”王安平继续道:“暹罗立国之后,将原先的素可泰王国吞并了,疆域扩张至大明的八百大甸宣慰司,但东吁很快了就打过来,双方发生过多次战争,即便有大明的支持,暹罗也是胜少负多,甚至连国都大城都曾被东吁攻破。”

    “……”

    “现在的暹罗王,叫做巴塞通王,”王安平道:“虽然暂时没有与东吁的战争,但暹罗遇上了与东吁同样的问题:西夷入侵!”

    “西夷?”

    “大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葡萄牙人和暹罗签订了第一个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大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西班牙人和暹罗签订通商条约;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英国在北大年开设商馆;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荷兰人也与暹罗签订了通商条约。”

    李自成冷声道:“英、荷、葡、西,西洋人都来齐了。”

    梁文成却是道:“皇上,既然暹罗与东吁是世仇,咱们能不能联络暹罗,共同对东吁用兵?即便暹罗人战斗力不强,从东线牵制一下也是好的……”

    “朕原本是打算联络暹罗人,可是,现在恐怕不行了,”李自成苦笑着摇头,“西洋人先后进入暹罗,现在的暹罗,内政外交,恐怕身不由己了……”

    “皇上是说,西洋人控制了暹罗?”梁文成暗中吃惊,“西洋人来到东方,不是为了通商吗?”

    “他们最初的目标,的确是为了通商,赚取高额利润,可是,一旦在东方建立商馆,便有人员和贸易上的纠纷,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人,西洋人势必要求特权,进而把持驻在国的朝政,”李自成摇头叹息,“暹罗是指望不上了,不过,等华夏征服了东吁,朕倒想与暹罗人谈谈。”

    “谈谈?”郭世俊道:“皇上是要狙击西

    洋人?”

    “狙击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以华夏海军现在的实力,恐怕无法完全狙击西洋人,”李自成轻皱眉头,道:“不过,西洋人既然来到东方,就不能为所欲为,至少不能忽略华夏的存在。”

    梁文成心中十分担忧,“皇上……”

    “文成不用担心,朕不会用华夏的一己之力对抗所有的西洋人,”李自成道:“朕便是要帮助暹罗,也是量力而行,而且,西洋人因为商业上的竞争,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必要的时候,朕可以拉拢一批、打击一批……”

    “皇上的意思……”

    “且不说这了,朕要细细琢磨,”李自成道:“安平继续说。”

    “是,皇上,”王安平道:“云南的东南方向,是南掌国,这个南掌国,就是大明时代的老挝宣慰司,直到嘉靖年间,始称南掌国,不过,大明似乎没有反对,而且还给国王授了金印。”

    梁文成摇头叹息,“从老挝宣慰司到南掌国,大明也是无奈吧?”

    王安平道:“大明是否力不从心,下官不知,但下官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安南,却是十分有趣。”

    “有趣?”

    “皇上,臣查阅了安南的历史,曾经是属于汉土,是实实在在的汉地,只是多次出现反复,但一直是中原政权的藩属国,”王安平道:“臣就从大明时代说起吧。”

    李自成点头,梁文成却是非常担心,唯恐王安平的话,又激起皇上对土地的贪恋。

    “大明永乐年间,安南国内乱,有臣子篡位,永乐帝一怒之下,派新城侯张辅统兵八十万深入安南,大获全胜,但陈朝的皇室却没有后人,永乐帝不得已,只好顺应安南百官的请求,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正式将安南纳入大明。”

    梁文成暗笑,这个永乐帝,应该和眼前的皇上差不多吧,安南的百官岂会求着他将安南纳入大明?英明神武的皇上,都会惦记着外面的国土吗?

    似乎汉唐时代的皇帝们,也是如此……

    “交趾布政使司一直不太稳定,甚至还发生过百姓作乱,无奈之下,洪熙帝在内阁‘三杨’的劝慰下,罢交趾布政使司,册封黎氏为安南王,安南重新立国。”

    李自成猛地一拍御案,“马撇,这样的皇帝,连入葬皇陵的资格都没有……”

    三人都是吓了一跳,郭世俊最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现在的目标是东吁,切不可节外生枝,让华夏多线作战……”

    李自成叹了口气,向王安平挥挥手,“安平继续,朕听着呢!”

    “是,皇上,”王安平忙道:“大明册封了安南王,安南应该是获得了独立,没想到不过数十年,安南国又发生了变故……”

    李自成敏锐了抓住了什么,急道:“什么变故?”

    “安南又是内乱,还是臣子篡位,这次篡位的是莫登庸,”王安平笑道:“庄宗黎维宁遣使向大明求救,嘉靖帝令户部侍郎胡琏、高公韶前往云贵、两广调度军粮,以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毛伯温参赞军务,以都督佥

    事江桓、牛桓为左右总兵,屯兵镇南关,准备征讨安南,但在严嵩、张瓒等人的劝说下取消了计划,不久云南巡抚汪文盛抓获了莫朝的探子,这使嘉靖帝大为震怒,下令依照原来的计划征讨安南。”

    梁文成道:“征伐了吗,似乎没听说过……”

    “的确没有征伐,得到此消息后,莫登庸遣使出使明朝,献表请降,”王安平道:“莫登庸亲率文武大臣四十余人,自缚来到镇南关,向汪文盛的明军投降,顿首认罪,并献上土地策、户籍、金银珠宝等物,请求内附明朝。”

    梁文成怒道:“难道就这么算了?”

    李自成却是听出弦外之音,“内附明朝?”

    王安平道:“莫登庸又遣使赴京献表投降,嘉靖帝准其投降,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改安南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子孙世袭此职,安南内政悉听其管理。”

    李自成叹道:“从属国降为属地,莫登庸虽是世袭,但名义上归顺了大明,与三宣六慰应该十分类似。”

    郭世俊道:“后来呢?”

    “后来就热闹了,”王安平露出会心的微笑,“莫氏满意了,对大明感恩戴恩,定时上贡,可是黎氏的后人却拥戴故主,双方战争不断。”

    李自成眯起双目,安南内乱,对华夏或许是好事,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可惜,现在的目标是东吁……

    “后来,黎氏后人获胜,在升龙恢复政权,莫氏逃往南方,安南进入南北对峙的局面……”

    “安南一直内乱?”李自成隐隐感觉到,华夏有了一丝机会。

    南北战乱,华夏站在谁的一边,谁就有了压倒对方的实力,何况安南连年内战,百姓困苦,人心思定,这时候华夏若能站出来,必是双方拉拢的对象。

    “战争一直没有停息,安南打成一锅粥了,”王安平笑道:“黎氏与莫氏打;黎氏内部,权臣之间也打;南边的占城国、西边的南掌、真腊也被迫卷入了……”

    李自成心中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机会……

    能不能暂时放弃东吁,先解决安南?错过了这次,以后再难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可是,对华夏来说,东吁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安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

    如果同时打两场战争呢?

    李自成自己就否定了,东吁方面,第八营、第九营或许还不够,即便能抽调十万大军征伐安南,粮食、补给怎么办?

    华夏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到目中无人的地步,再说,北方的草原,只是暂时处于平衡状态,万一有了风吹草动……

    李自成不敢冒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毁了华夏,华夏正在转型,铺开的摊子实在太大,归化异族、发展工商、推广教育、大规模修筑道路……

    不过,就这样放弃,他实在有些不甘心!

    梁文成见李自成一直在深思,心中十分忐忑,“皇上……”

    李自成猛地一挥手,“文成、世俊,这次的西南战事,朕还是要亲征!”

    .。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