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前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远超西部。现在,‘光点计划’所产生的电能,将全部服务于西北陕甘宁青疆等省的生产建设及民用需求。”
“取之于天,建之于西北,用之于西北,充足的能源供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保证。所以,‘光点计划’的科学意义、战略意义均十分重要,这个计划不容有失。”
“‘光点计划’地面基地选址在此,国家已做了充分的研究,这里是最符合我国情况、最合适的地点。”
“我们发展西北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对西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此,我希望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时刻监测‘光点计划’覆盖范围内的环境数据,并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是最基本的国家方针。”
“沙漠在变成沙漠之前,也曾是绿水青山。”
“将沙漠恢复成原来的绿洲,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有责任防止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除了常规的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之外,我还想特别强调两种灾害的防患与应急处理。”
“其一,是焚风。其二,是光灾。”
“所以辛苦大家了,散会。”
沈奇回到敦煌指挥所后召开了会议,就相关事项作出了重要指示。
会后,常驻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负责人单独找到沈奇,两人喝着茶,抽着烟,聊了起来。
这位环境专家叫吴新平,因为长期在户外进行科考活动,吴专家的皮肤黝黑,额头上千沟万壑的褶子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加入‘光点计划’之前,我在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工作。当初我十分反对搞‘光点计划’,因为这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我写了一份两百多页的报告,分析了‘光点计划’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我们所长看到报告后,把我臭骂了一顿,他说,吴新平你以为你是谁?如此重要的国家决策、领导人亲自签批的计划,就凭你写份报告便能推翻?”
“我当时三十几岁,脾气比较暴躁,又仗着家里有点背景,于是拍着桌子跟所长怼了起来。”吴新平聊起了他的往事,显的有些感慨。
“看来你们老吴家的背景深不见底啊。”沈奇知道首都的各衙门里有不少姓吴的大佬,这个黑不溜秋的吴新平是哪个吴家的?
一位下属拍桌子怼所里的一把手,怼完一把手之后不仅没有被制裁,反倒升职了,并进入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组,吴新平的背景显然够硬。
吴新平现任“光点计划”环境监测一部的部长,职务待遇等同于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副所长。
“在沈院士面前提背景什么的,我浅薄了。我的意思是,当时我比较冲动,为了坚持自己的科学理念天不怕地不怕,没少得罪领导。怼完所长之后,我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处罚、排挤,反而被征召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职务待遇有了提升。”
“几年之后我才得知,当时是所长力荐我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为啥呢?因为我爱挑毛病,反对在中国境内搞‘光点计划’。”
“既然吴新平给‘光点计划’提了这么多环境方面的严峻问题,那么就让吴新平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吧——这是所长的原话。”
“转眼之间我为‘光点计划’工作了十来年,我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我们的那位所长,两年前因病去世。”
“老所长临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嘱咐我为‘光点计划’保驾护航,要我控制好自己的暴脾气,有话好好说,别跟领导、同事闹矛盾,一切都是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说完这句,他停止了呼吸,就在我的面前。那天我哭了一宿。”
说到此处,吴新平不禁动容:“太多太多的人为这个计划付出了心血,或直接,或间接。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只要少数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沈院士在刚才的会议上说的很好,‘光点计划’不容有失,如果失败了,我将在愧疚中度过余生。”
“向你们的魏老所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一定会在天上保佑我们完成任务。”沈奇听着听着也很动情。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魏老所长确实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道,沈奇便是其中之一。
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离我们而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岁月流逝中变的苍老。
类似魏老所长和吴新平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或在研究所里,或在实验室中,或在工程建设现场,或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荒郊野外。
国之脊梁不仅仅只是最出名的那位科学家,无数默默奉献的基层科研人员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脊梁和傲骨。
“上了年纪,就变的怀旧了。”吴新平抱歉的笑了笑,随即以严肃认真的语气说到:“我从反对‘光点计划’的副研究员,变成了坚决支持‘光点计划’的环境监测一部部长,我很明白我的职责所在。工作岗位变了,但我的初心不变。我十分赞同沈院士在会议上提到的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工作指示,我将和我的同事一起,尽快按照沈院士的指示开展后续的工作。”
“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我们有着比较成熟的应对体制,我们会继续完善。焚风、光灾的防患与应急处理,我们还比较薄弱,毕竟这在中国境内极少发生。正是因为发生频率极低,所以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以请沈院士放心,我一定百分百按照你的指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你下达的工作任务。”
“只是,有一种灾害的防患与处理,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想请教一下沈院士,如果发生这种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取之于天,建之于西北,用之于西北,充足的能源供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保证。所以,‘光点计划’的科学意义、战略意义均十分重要,这个计划不容有失。”
“‘光点计划’地面基地选址在此,国家已做了充分的研究,这里是最符合我国情况、最合适的地点。”
“我们发展西北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对西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此,我希望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时刻监测‘光点计划’覆盖范围内的环境数据,并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是最基本的国家方针。”
“沙漠在变成沙漠之前,也曾是绿水青山。”
“将沙漠恢复成原来的绿洲,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有责任防止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除了常规的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之外,我还想特别强调两种灾害的防患与应急处理。”
“其一,是焚风。其二,是光灾。”
“所以辛苦大家了,散会。”
沈奇回到敦煌指挥所后召开了会议,就相关事项作出了重要指示。
会后,常驻西北基地的环境监测团队负责人单独找到沈奇,两人喝着茶,抽着烟,聊了起来。
这位环境专家叫吴新平,因为长期在户外进行科考活动,吴专家的皮肤黝黑,额头上千沟万壑的褶子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加入‘光点计划’之前,我在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工作。当初我十分反对搞‘光点计划’,因为这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我写了一份两百多页的报告,分析了‘光点计划’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我们所长看到报告后,把我臭骂了一顿,他说,吴新平你以为你是谁?如此重要的国家决策、领导人亲自签批的计划,就凭你写份报告便能推翻?”
“我当时三十几岁,脾气比较暴躁,又仗着家里有点背景,于是拍着桌子跟所长怼了起来。”吴新平聊起了他的往事,显的有些感慨。
“看来你们老吴家的背景深不见底啊。”沈奇知道首都的各衙门里有不少姓吴的大佬,这个黑不溜秋的吴新平是哪个吴家的?
一位下属拍桌子怼所里的一把手,怼完一把手之后不仅没有被制裁,反倒升职了,并进入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组,吴新平的背景显然够硬。
吴新平现任“光点计划”环境监测一部的部长,职务待遇等同于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副所长。
“在沈院士面前提背景什么的,我浅薄了。我的意思是,当时我比较冲动,为了坚持自己的科学理念天不怕地不怕,没少得罪领导。怼完所长之后,我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处罚、排挤,反而被征召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职务待遇有了提升。”
“几年之后我才得知,当时是所长力荐我进入‘光点计划’环境监测部。为啥呢?因为我爱挑毛病,反对在中国境内搞‘光点计划’。”
“既然吴新平给‘光点计划’提了这么多环境方面的严峻问题,那么就让吴新平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吧——这是所长的原话。”
“转眼之间我为‘光点计划’工作了十来年,我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我们的那位所长,两年前因病去世。”
“老所长临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嘱咐我为‘光点计划’保驾护航,要我控制好自己的暴脾气,有话好好说,别跟领导、同事闹矛盾,一切都是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说完这句,他停止了呼吸,就在我的面前。那天我哭了一宿。”
说到此处,吴新平不禁动容:“太多太多的人为这个计划付出了心血,或直接,或间接。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只要少数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沈院士在刚才的会议上说的很好,‘光点计划’不容有失,如果失败了,我将在愧疚中度过余生。”
“向你们的魏老所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一定会在天上保佑我们完成任务。”沈奇听着听着也很动情。首都地球物理及气象研究所的魏老所长确实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道,沈奇便是其中之一。
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离我们而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岁月流逝中变的苍老。
类似魏老所长和吴新平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或在研究所里,或在实验室中,或在工程建设现场,或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荒郊野外。
国之脊梁不仅仅只是最出名的那位科学家,无数默默奉献的基层科研人员撑起了整个国家的脊梁和傲骨。
“上了年纪,就变的怀旧了。”吴新平抱歉的笑了笑,随即以严肃认真的语气说到:“我从反对‘光点计划’的副研究员,变成了坚决支持‘光点计划’的环境监测一部部长,我很明白我的职责所在。工作岗位变了,但我的初心不变。我十分赞同沈院士在会议上提到的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工作指示,我将和我的同事一起,尽快按照沈院士的指示开展后续的工作。”
“地震、泥石流、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我们有着比较成熟的应对体制,我们会继续完善。焚风、光灾的防患与应急处理,我们还比较薄弱,毕竟这在中国境内极少发生。正是因为发生频率极低,所以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以请沈院士放心,我一定百分百按照你的指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你下达的工作任务。”
“只是,有一种灾害的防患与处理,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想请教一下沈院士,如果发生这种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