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深谋远虑
反之,刘禅不想出现的局面,就是孙权一直依附于自己,表现出一副臣服于他,忠于大汉的样子。
毕竟孙权是他册封的吴王,如果孙权没有造反,他将来打孙权是不合适的。哪怕是后世,发动战争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如果孙权一直保持着目前这个样子,搞不好以后就成了清朝时期的吴三桂,割据一方,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尽管刘禅不惧,但终究是一个威胁。
而孙权如果称帝的话,就是背反朝廷,刘禅以后就有理由打他了。
刘禅想了想,又拿过荆州传来的奏折,在后面加了一段话。
当年赤壁一战之后,刘备得到了荆州,暴兵十万人,后来带了一半去益州,荆州只有五万兵马。
这些年,刘禅一直奉行精兵政策,只是挑选青壮,淘汰老兵,荆州的兵力一直没有增加多少,到现在也不过是七万人。
但荆州这些年,先后拿下江夏数县,荆南地区又一直对付蛮人,充实人口,荆州的人口,却已经多达一百多人,完全可以增加兵力而没有负担。
刘禅在奏折后加的话,就是让关平增募三万兵马,将荆州兵力扩充至十万。
如此只需训练数年,荆州就可以拥有单独进攻江东的能力。
以前荆州只有五万兵马的时候,面对江东只有防御的能力,而如今,却已有进攻的能力了。
将奏折派人送去荆州之后,刘禅便没有在关注江东的事情,因为三日之后,就是正式迁都的日子。
不过在迁都之前,刘禅将文臣武将再次召集了起来。
厚德殿中。
大殿之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走了一半,离开的人先一步前往了长安,到长安组建府衙去了,剩下的人,三日之后会跟随刘禅一起前往长安。
刘禅对着殿下众人说道:“诸位爱卿,这是朕最后一次在厚德殿中与诸位爱卿议事了,下一次,就是在未央宫的前殿了。”
一众文武闻言,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成都是他们的家,他们除了利益之外,是真的舍不得。
刘禅清了清嗓子,沉吟道:“此次召集诸位爱卿过来,是为了挑选一员良将来镇守益州。”
众将闻言皆点了点头,朝廷虽然从益州迁走了,但是益州这边,仍需要一将留下来镇守。
众人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大殿之中的一人,上一次刘禅挑选益州刺史,他们只是笼统的将人锁定在三公九卿之中。
而这一次,很显然,文武群臣都知道刘禅会派谁留下来镇守益州。
“李恢!”
“末将在!”李恢踏步而出。
李恢是南中都督,更是刘禅一手提拔的心腹,他镇守南中期间,多次出兵平定夷人,治理南中多年,如今南中之地,也欣欣向荣。能文能武,可谓全才。
刘禅离开成都之际,将他给召了回来,其目的不言而喻。
刘禅下令道:“朕留两万兵马在益州,由爱卿担任益州都督,总管益州军事。”
“微臣遵旨!”李恢拱手领命。
“马忠!”刘禅又看向另一人。
“微臣在!”马忠拱手而出。
李恢原本是南中都督,如今刘禅调李恢总管益州军务,南中那里,就需要派一人去镇守。
刘禅果断选择了马忠,在历史上。李恢和马忠都担任过南中都督,而且这两人,是做得优秀的,都是文武双全,上能马上领军,下能府衙执政,而且都深得民心。
并且与李恢一样,马忠也是刘禅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
刘禅看着马忠说道:“如今南中都督一职空缺,便由爱卿前去担任南中都督!”
马忠拱手领命:“微臣领旨!”
刘禅随后又询问了一番文武群臣迁都之事,见众人准备妥当,便下令退朝:“退朝吧,李恢留下!”
众人退下,只有李恢留在大殿之中。
刘禅从桌案上拿起一沓纸,递给李恢,对着李恢说道:“爱卿看看这个!”
李恢闻言上前接过纸张,看了起来。
李恢看了一会,抬头问道:“陛下,这是造船图纸?”
刘禅点了点头道:“不错。”
李恢看了一会说道:“这些战船与江东的颇为相似。”
刘禅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是朕让人从江东弄来的。孙氏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四十余载,其步兵战斗力不值一提,但水军力量,却为天下之最。
哪怕朕占据荆州多年,也一直训练不出堪比江东水军的水师。追根究底还是战船的问题。”
“不错!”李恢点了点头道:“江东靠海,造船业发达,百姓善于造船。荆州虽有一截长江,但造船技术,仍比不上江东。这也是我荆州水军一直比不上江东水军的根本原因。”
刘禅点了点头道:“如今朕虽没有东进江东之意,但也需要早做准备。荆州距离江东太近,朕若大规模建造战船,难免让江东察觉做出准备。因此朕想让爱卿在益州打造战船,秘密训练水军。
这些图纸是江东水军战船图纸,但并不完备,因此打造战船,训练水军的任务,可谓任重道远。”
刘禅并没有利用系统兑换后世的造船图纸,而是将锦衣卫从江东弄到的战船图纸给了李恢。
系统提供的东西终究只是外物,国家想要强盛,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创造。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哪怕刘禅兑换的东西再多,不能创新,也会泯灭于历史的尘埃当中成为传说。
比如历史上的神臂弓,比如郑和宝船,比如木牛流马,这些东西如今都成为了传说。
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只有不断的创新,革新,发展技术,这些东西才会越来越强,一代胜过一代。
李恢拱手说道:“微臣一定会竭心尽力,为陛下打造一支无敌水军。”
“好!”刘禅满意的笑道:“有爱卿这句话就够了,爱卿可沿长江一带羡慕士卒,朕留在成都的兵马,也都是熟悉水性的士卒。加上这两万兵马,暂时训练三万水军。”
“微臣遵旨!”
毕竟孙权是他册封的吴王,如果孙权没有造反,他将来打孙权是不合适的。哪怕是后世,发动战争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如果孙权一直保持着目前这个样子,搞不好以后就成了清朝时期的吴三桂,割据一方,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尽管刘禅不惧,但终究是一个威胁。
而孙权如果称帝的话,就是背反朝廷,刘禅以后就有理由打他了。
刘禅想了想,又拿过荆州传来的奏折,在后面加了一段话。
当年赤壁一战之后,刘备得到了荆州,暴兵十万人,后来带了一半去益州,荆州只有五万兵马。
这些年,刘禅一直奉行精兵政策,只是挑选青壮,淘汰老兵,荆州的兵力一直没有增加多少,到现在也不过是七万人。
但荆州这些年,先后拿下江夏数县,荆南地区又一直对付蛮人,充实人口,荆州的人口,却已经多达一百多人,完全可以增加兵力而没有负担。
刘禅在奏折后加的话,就是让关平增募三万兵马,将荆州兵力扩充至十万。
如此只需训练数年,荆州就可以拥有单独进攻江东的能力。
以前荆州只有五万兵马的时候,面对江东只有防御的能力,而如今,却已有进攻的能力了。
将奏折派人送去荆州之后,刘禅便没有在关注江东的事情,因为三日之后,就是正式迁都的日子。
不过在迁都之前,刘禅将文臣武将再次召集了起来。
厚德殿中。
大殿之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走了一半,离开的人先一步前往了长安,到长安组建府衙去了,剩下的人,三日之后会跟随刘禅一起前往长安。
刘禅对着殿下众人说道:“诸位爱卿,这是朕最后一次在厚德殿中与诸位爱卿议事了,下一次,就是在未央宫的前殿了。”
一众文武闻言,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成都是他们的家,他们除了利益之外,是真的舍不得。
刘禅清了清嗓子,沉吟道:“此次召集诸位爱卿过来,是为了挑选一员良将来镇守益州。”
众将闻言皆点了点头,朝廷虽然从益州迁走了,但是益州这边,仍需要一将留下来镇守。
众人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看向大殿之中的一人,上一次刘禅挑选益州刺史,他们只是笼统的将人锁定在三公九卿之中。
而这一次,很显然,文武群臣都知道刘禅会派谁留下来镇守益州。
“李恢!”
“末将在!”李恢踏步而出。
李恢是南中都督,更是刘禅一手提拔的心腹,他镇守南中期间,多次出兵平定夷人,治理南中多年,如今南中之地,也欣欣向荣。能文能武,可谓全才。
刘禅离开成都之际,将他给召了回来,其目的不言而喻。
刘禅下令道:“朕留两万兵马在益州,由爱卿担任益州都督,总管益州军事。”
“微臣遵旨!”李恢拱手领命。
“马忠!”刘禅又看向另一人。
“微臣在!”马忠拱手而出。
李恢原本是南中都督,如今刘禅调李恢总管益州军务,南中那里,就需要派一人去镇守。
刘禅果断选择了马忠,在历史上。李恢和马忠都担任过南中都督,而且这两人,是做得优秀的,都是文武双全,上能马上领军,下能府衙执政,而且都深得民心。
并且与李恢一样,马忠也是刘禅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
刘禅看着马忠说道:“如今南中都督一职空缺,便由爱卿前去担任南中都督!”
马忠拱手领命:“微臣领旨!”
刘禅随后又询问了一番文武群臣迁都之事,见众人准备妥当,便下令退朝:“退朝吧,李恢留下!”
众人退下,只有李恢留在大殿之中。
刘禅从桌案上拿起一沓纸,递给李恢,对着李恢说道:“爱卿看看这个!”
李恢闻言上前接过纸张,看了起来。
李恢看了一会,抬头问道:“陛下,这是造船图纸?”
刘禅点了点头道:“不错。”
李恢看了一会说道:“这些战船与江东的颇为相似。”
刘禅点了点头道:“不错,这是朕让人从江东弄来的。孙氏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四十余载,其步兵战斗力不值一提,但水军力量,却为天下之最。
哪怕朕占据荆州多年,也一直训练不出堪比江东水军的水师。追根究底还是战船的问题。”
“不错!”李恢点了点头道:“江东靠海,造船业发达,百姓善于造船。荆州虽有一截长江,但造船技术,仍比不上江东。这也是我荆州水军一直比不上江东水军的根本原因。”
刘禅点了点头道:“如今朕虽没有东进江东之意,但也需要早做准备。荆州距离江东太近,朕若大规模建造战船,难免让江东察觉做出准备。因此朕想让爱卿在益州打造战船,秘密训练水军。
这些图纸是江东水军战船图纸,但并不完备,因此打造战船,训练水军的任务,可谓任重道远。”
刘禅并没有利用系统兑换后世的造船图纸,而是将锦衣卫从江东弄到的战船图纸给了李恢。
系统提供的东西终究只是外物,国家想要强盛,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创造。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哪怕刘禅兑换的东西再多,不能创新,也会泯灭于历史的尘埃当中成为传说。
比如历史上的神臂弓,比如郑和宝船,比如木牛流马,这些东西如今都成为了传说。
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只有不断的创新,革新,发展技术,这些东西才会越来越强,一代胜过一代。
李恢拱手说道:“微臣一定会竭心尽力,为陛下打造一支无敌水军。”
“好!”刘禅满意的笑道:“有爱卿这句话就够了,爱卿可沿长江一带羡慕士卒,朕留在成都的兵马,也都是熟悉水性的士卒。加上这两万兵马,暂时训练三万水军。”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