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玻璃作坊
一辆货车拉着材料跟工人们驶进街道。
祁曼云从店里探出头来,好奇道:“小天,这是干嘛呀?”
“弄一个休息区,不然排队的客人太多了,而且把地面弄得很脏,不好打扫。”九天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主意不错。”祁曼云点了点头,道:“我每天早上来都要打扫好久呢。”
九天一愣,他以为是吉尔汗打扫的,没想到竟然是祁曼云。他顿时不好意思道:“那真是麻烦你了祁姐,你不用这样,我让吉尔汗以后早一点过来清理。”
祁曼云顿时嗔怪的瞪了九天一眼,“瞧瞧你这说得什么话,你帮了祁姐这么多忙,帮你打扫打扫卫生怎么了,而且又不费多大事。以后你休息区的卫生交给我了,保证每天给你弄得干干净净。”
“那怎么行!”九天急忙摆了摆手。
段树成也探出头来,道:“曼云说得对,你每天光是在我们店里订的茶点可是让我们挣了不少钱。这么大的恩惠,如果不让我们帮你做点什么,就太不好意思了。“
见到夫妻俩坚持,九天也就不再说些什么,说多了就太矫情了。
工人们开始干活了,人不多,只有三个。九天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加上尘土飞扬,就没再看,让吉尔汗做监工在这边呆着。
他回屋打开电脑,上网查询关于玻璃瓶的定做,他准备把晶彩水母加入到店铺的售卖商品中。这种植物不能离开水源,所以要定制玻璃瓶,连同水一起装入其中。晶彩水母长成之后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生存场所了,日常只需要撒一些晒干的水藻粉末就可以健康存活。
上网看了好几款,他觉得都太一般,就是市面上常见的玻璃瓶款式。
忽然一个想法钻进他的脑海,既然网上这些大众款他觉得不满意,为什么不进行手工定制呢?手工定制的玻璃瓶贵是贵了点,但晶彩水母也不便宜啊!
这个主意一出现,九天立刻就觉得有门。
他立刻上同城网上搜索本地的玻璃作坊,准备去考察一下。但是搜索之后才发现,郑城本地的玻璃作坊只有一家,恰好就在郑城城郊的区域。
既然只有一家,那就没得挑了。九天给郑伟奇打了电话,准备造访这家位于城郊的青光玻璃作坊。
临走之前,九天看了一下休息区的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了,按照之前九天确定的计划,用木板左立篱笆,绿篱的部分九天会自己来弄,这份工作难度不大,所以进展起来很快。
这边没问题,郑伟奇就带着九天前往城郊。
城郊的人烟比较稀少,也没那么多高楼大厦,大部分是一片又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青光玻璃作坊就位于一片临街的荒地旁。这间玻璃作坊并不大,一间大约二百来平米的蓝色彩钢瓦房,门口挂着一个青光玻璃作坊的牌子。
九天刚走进去,一个带着脏兮兮厚手套的青年就匆匆的走了过来。
“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青年问道。
九天开门见山:“我想定制一批玻璃瓶,所以过来看看。”
见到有生意上门,青年很高兴,道:“您快请进,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是这间青光玻璃作坊的老板,叫做牧青光。”
九天点了点头,饶有兴趣的走了进去,他其实对于手工制玻璃工艺也很感兴趣。在现在机械化工业生产让手工制作逐渐走向没落。机器生产的东西有频率高,出货量大,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些都将手工制作击溃。但同样,手工制作有着自己的优势,每一件成品的那些差距,反而诞生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不过除了一些大师工匠,一些普通的手工作坊其实很难生存。
厂房里很热,刚刚站在门口还不觉得,往前走了几步,九天顿时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好像立刻置身于盛夏之中。热量的来源是位于厂房中央的高温溶解炉,很大的一个家伙,洞开的炉口内视耀眼的红光,热量高的惊人。
见到九天看向熔炉,青年介绍道:“这溶解炉有1400度的高温,可以很轻易的融化玻璃。一般来说,玻璃制品都是把原材料玻璃置身于这样的温度中,通过我们熟练的技术制作而成。”
九天惊叹一声,1400度这简直太可怕了,把人丢进去一眨眼就变成飞灰了。
厂房里还有四五名工人正在做工,九天看到一位工人把三种白色的粉末乘出来,倒进了一个呈“Y”形的圆筒机械里。
牧青光很有眼色,顺着九天的目光,他解释道:“那是制作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纯碱跟石灰。把这三种材料混合,放进熔炉里进行融化,就是玻璃。这也是我们做工的第一步。”
见九天感兴趣,牧青光所幸带着九天游览一遍。从原材料的混合开始。
“这就是混合好的材料,现在要倒进溶解炉里面进行高温融化,它们互相融合之后,就变成了液态的玻璃。”牧青光又带着九天走向熔炉。
九天看向熔炉,但红光太盛,根本看不清。一个老头站在炉口的旁边,拿着一根细铁丝伸了进去,迅速一搅,然后又拉了出来。铁丝的前面,便挂上了一团高温扯丝的液态玻璃。老头盯着这团液态玻璃看了几秒,然后用带着厚手套的手指快速的捏了捏。
“这是做什么?”九天好奇道。
“调节溶解炉里的温度。”老头看了看九天,言简意赅。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牧青光笑道:“没错,万老是我们玻璃作坊唯一的一位熔融大师。因为溶解炉中必须保持1400度的高温。而他有着几十年的溶解炉调控经验,用眼睛就能观察道炉火中的温度。当然不会太精确,大约会有三十度左右的误差。”
九天惊叹,他觉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为什么不用热电机之类的专业检测温度的设备?”九天疑问。
“我们曾经使用过,但是温度计插到稍微深一点的地方就融化了。而更高级的设备对于我们来说成本太高。”牧青光道。
这时旁边有一位工人取了一个细长的铁管一样的东西,伸进了炉火中慢慢的拧了几圈。再出来的时候,管子的前方,就挂上了一团通红的液体玻璃。
祁曼云从店里探出头来,好奇道:“小天,这是干嘛呀?”
“弄一个休息区,不然排队的客人太多了,而且把地面弄得很脏,不好打扫。”九天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主意不错。”祁曼云点了点头,道:“我每天早上来都要打扫好久呢。”
九天一愣,他以为是吉尔汗打扫的,没想到竟然是祁曼云。他顿时不好意思道:“那真是麻烦你了祁姐,你不用这样,我让吉尔汗以后早一点过来清理。”
祁曼云顿时嗔怪的瞪了九天一眼,“瞧瞧你这说得什么话,你帮了祁姐这么多忙,帮你打扫打扫卫生怎么了,而且又不费多大事。以后你休息区的卫生交给我了,保证每天给你弄得干干净净。”
“那怎么行!”九天急忙摆了摆手。
段树成也探出头来,道:“曼云说得对,你每天光是在我们店里订的茶点可是让我们挣了不少钱。这么大的恩惠,如果不让我们帮你做点什么,就太不好意思了。“
见到夫妻俩坚持,九天也就不再说些什么,说多了就太矫情了。
工人们开始干活了,人不多,只有三个。九天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加上尘土飞扬,就没再看,让吉尔汗做监工在这边呆着。
他回屋打开电脑,上网查询关于玻璃瓶的定做,他准备把晶彩水母加入到店铺的售卖商品中。这种植物不能离开水源,所以要定制玻璃瓶,连同水一起装入其中。晶彩水母长成之后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生存场所了,日常只需要撒一些晒干的水藻粉末就可以健康存活。
上网看了好几款,他觉得都太一般,就是市面上常见的玻璃瓶款式。
忽然一个想法钻进他的脑海,既然网上这些大众款他觉得不满意,为什么不进行手工定制呢?手工定制的玻璃瓶贵是贵了点,但晶彩水母也不便宜啊!
这个主意一出现,九天立刻就觉得有门。
他立刻上同城网上搜索本地的玻璃作坊,准备去考察一下。但是搜索之后才发现,郑城本地的玻璃作坊只有一家,恰好就在郑城城郊的区域。
既然只有一家,那就没得挑了。九天给郑伟奇打了电话,准备造访这家位于城郊的青光玻璃作坊。
临走之前,九天看了一下休息区的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了,按照之前九天确定的计划,用木板左立篱笆,绿篱的部分九天会自己来弄,这份工作难度不大,所以进展起来很快。
这边没问题,郑伟奇就带着九天前往城郊。
城郊的人烟比较稀少,也没那么多高楼大厦,大部分是一片又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青光玻璃作坊就位于一片临街的荒地旁。这间玻璃作坊并不大,一间大约二百来平米的蓝色彩钢瓦房,门口挂着一个青光玻璃作坊的牌子。
九天刚走进去,一个带着脏兮兮厚手套的青年就匆匆的走了过来。
“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青年问道。
九天开门见山:“我想定制一批玻璃瓶,所以过来看看。”
见到有生意上门,青年很高兴,道:“您快请进,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是这间青光玻璃作坊的老板,叫做牧青光。”
九天点了点头,饶有兴趣的走了进去,他其实对于手工制玻璃工艺也很感兴趣。在现在机械化工业生产让手工制作逐渐走向没落。机器生产的东西有频率高,出货量大,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些都将手工制作击溃。但同样,手工制作有着自己的优势,每一件成品的那些差距,反而诞生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不过除了一些大师工匠,一些普通的手工作坊其实很难生存。
厂房里很热,刚刚站在门口还不觉得,往前走了几步,九天顿时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好像立刻置身于盛夏之中。热量的来源是位于厂房中央的高温溶解炉,很大的一个家伙,洞开的炉口内视耀眼的红光,热量高的惊人。
见到九天看向熔炉,青年介绍道:“这溶解炉有1400度的高温,可以很轻易的融化玻璃。一般来说,玻璃制品都是把原材料玻璃置身于这样的温度中,通过我们熟练的技术制作而成。”
九天惊叹一声,1400度这简直太可怕了,把人丢进去一眨眼就变成飞灰了。
厂房里还有四五名工人正在做工,九天看到一位工人把三种白色的粉末乘出来,倒进了一个呈“Y”形的圆筒机械里。
牧青光很有眼色,顺着九天的目光,他解释道:“那是制作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纯碱跟石灰。把这三种材料混合,放进熔炉里进行融化,就是玻璃。这也是我们做工的第一步。”
见九天感兴趣,牧青光所幸带着九天游览一遍。从原材料的混合开始。
“这就是混合好的材料,现在要倒进溶解炉里面进行高温融化,它们互相融合之后,就变成了液态的玻璃。”牧青光又带着九天走向熔炉。
九天看向熔炉,但红光太盛,根本看不清。一个老头站在炉口的旁边,拿着一根细铁丝伸了进去,迅速一搅,然后又拉了出来。铁丝的前面,便挂上了一团高温扯丝的液态玻璃。老头盯着这团液态玻璃看了几秒,然后用带着厚手套的手指快速的捏了捏。
“这是做什么?”九天好奇道。
“调节溶解炉里的温度。”老头看了看九天,言简意赅。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牧青光笑道:“没错,万老是我们玻璃作坊唯一的一位熔融大师。因为溶解炉中必须保持1400度的高温。而他有着几十年的溶解炉调控经验,用眼睛就能观察道炉火中的温度。当然不会太精确,大约会有三十度左右的误差。”
九天惊叹,他觉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为什么不用热电机之类的专业检测温度的设备?”九天疑问。
“我们曾经使用过,但是温度计插到稍微深一点的地方就融化了。而更高级的设备对于我们来说成本太高。”牧青光道。
这时旁边有一位工人取了一个细长的铁管一样的东西,伸进了炉火中慢慢的拧了几圈。再出来的时候,管子的前方,就挂上了一团通红的液体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