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稳定发展2
对于这个新组建,刚刚迁都回洛阳的朝廷来说,丰收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这足以证明,上天看好这个朝廷,他们是真正的众望所归。
皇帝开心了,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笑了,就连陈风,也都融入这个喜悦的气氛中来,如果不是因为大权还在陈风手中,恐怕刘琮都要来个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了吧。
“启禀陛下,丰收之年,虽可喜可贺,但却必须注意奸商低价收粮,如若不然,就算百姓们都有个好收成,最终却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甚至不得不贱卖粮食。”
又有官员上前刷一下知名度,不过他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很现实。商人逐利,在丰收之年会联手压低粮价,然后用极少的付出获取大量粮食囤积起来。
等到灾荒之年再高价售出,这样一高一低之间,钱都让商人赚走了,吃苦劳作的百姓们,始终没得到任何好处。
提到商人这两个字的时候,这官员还不忘看了陈风一眼,看样子,他还是想影射陈风一下,毕竟,这位大将军,可是一直都支持经商的。
“我擦,我招你惹你了嘛,这点屁事都能把我扯上去、、、、、、”
陈风心中已经有万余草泥马奔腾而过,原本只想在朝堂上当作雕塑的,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太招眼了,出太多风头容易惹事,只是很多时候,麻烦是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在场的官员这个时候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陈风这里来,真正计较起来,这位大佬可是一直鼓励经商的啊,这件事情,就是不知道今年在粮食生意上,他会赚多少呢?
“咳咳,陛下,臣觉得此言有理,商人逐利而生,若是不加以控制,他们必定会连手压制粮价,而后囤积粮食。”
到了这个时候,陈风不可能在装傻了。要不然,今天朝会结束后,外面肯定又会盛传大将军要与奸商勾结的谣言。
“这,爱卿啊,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出价收购粮食确实他们的zìyóu,若是由朝廷强制他们以低价收购粮食,怕是会引起地方世家的不满,这么做,怕是不妥吧。”
“陛下所虑甚是,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最好还是靠朝廷来引导。据臣所知,之前曾存在过朝廷下旨,让百姓以粮食缴纳赋税的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
这些天,臣就在想,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灾害之年,受苦受累都是百姓,朝廷虽然都会采取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很好。
不如让百姓们自己早做准备,在丰收之年囤积一批粮食,而后在灾荒之年的时候来救济自己,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风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想说什么,有人已经猜测出陈风的大致意图,只是,他们并不了解陈风要如何实施。
“敢问大将军,莫非您是想让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上缴存储起来,由朝廷保管,等到灾荒之年的时候再进行救济?”
作为朝廷上最为年长的官员,太尉杨彪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陈风,这时候也朝杨彪行礼。
“不错,正如太尉所言,百姓们自己将多余的粮食上缴,由官府代为保管,同时,可让百姓们推举代表进行监督,视察囤粮保存情况。”
“大将军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可是,您是否想过,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心,一旦监管不足,让地方官员贪墨了这些粮食。
或者,这些所谓的代表与官员勾结,将粮食倒卖,亦或者以次充好,一旦到了灾荒之年,百姓们自己上缴的粮食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就更会引起民怨。
况且,现在才是第一个丰收之年而已,百姓们遭受太多苦难,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要他们上缴粮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在下认为,大将军的建议有失偏颇。”
杨彪明显考虑的更多,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地方官的嘴脸了。遇到清官还好,一旦遇到贪官,或者与当地世家、商人勾结的官员,当地百姓的苦日子,可就没个头了啊。
“不错,朝廷这边一定要给与强有力的监管,务必保证这些粮食不会被贪墨,更要提防guānshānggōujié。
今年的确是今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丰收之年,百姓们必定会把所有粮食都囤积在自己手中,但朝廷可以出面,平衡粮价。
从现在开始,朝廷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义仓,囤积粮食,为防止奸商压低两家,可由官府出面,根据当地物价,以高于往年平均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后囤积在义仓内。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也由官府出面,以低于市价或者免费的方式将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上,如此,可省去从京城运粮,或者从外地调粮的功夫。
长此以往,等到官府的公信力能够让百姓们信服的时候,则可推行百姓们自行存粮的政策,为鼓励百姓存粮,可进行相应奖励。
比如由官府进行嘉奖,或者赠送高产粮种等方式,总之,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一直在关心他们,义仓制度建立后,不仅要让百姓们自己巡查,朝廷这边,也要不定期派人抽查,一旦发现guānshānggōujié,定斩不饶。”
建立义仓这种制度,其实对于眼下的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的时候黎民百姓都会上缴粮食,用于缴纳赋税,大部分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京城或者朝廷指定的粮仓进行存储。
这固然能在灾荒之年用于救济百姓,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先爆发灾害,一旦粮食吃紧,再由朝廷下令进行调配,怕是不少百姓都已经饿死,或者爆发流民潮。
眼下生产力并不高,运输能力也有限,遭遇灾害之后,谁也没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上,而这时候,各地建立的义仓,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从各州各郡的义仓进行粮食调配,必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百姓,而后再由朝廷下令,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运出,弥补义仓,或者直接救济,肯定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风的这个想法,对眼下这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本章完}
皇帝开心了,底下的大臣们也都笑了,就连陈风,也都融入这个喜悦的气氛中来,如果不是因为大权还在陈风手中,恐怕刘琮都要来个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了吧。
“启禀陛下,丰收之年,虽可喜可贺,但却必须注意奸商低价收粮,如若不然,就算百姓们都有个好收成,最终却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甚至不得不贱卖粮食。”
又有官员上前刷一下知名度,不过他提出的这个建议确实很现实。商人逐利,在丰收之年会联手压低粮价,然后用极少的付出获取大量粮食囤积起来。
等到灾荒之年再高价售出,这样一高一低之间,钱都让商人赚走了,吃苦劳作的百姓们,始终没得到任何好处。
提到商人这两个字的时候,这官员还不忘看了陈风一眼,看样子,他还是想影射陈风一下,毕竟,这位大将军,可是一直都支持经商的。
“我擦,我招你惹你了嘛,这点屁事都能把我扯上去、、、、、、”
陈风心中已经有万余草泥马奔腾而过,原本只想在朝堂上当作雕塑的,毕竟,他的一言一行都太招眼了,出太多风头容易惹事,只是很多时候,麻烦是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在场的官员这个时候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陈风这里来,真正计较起来,这位大佬可是一直鼓励经商的啊,这件事情,就是不知道今年在粮食生意上,他会赚多少呢?
“咳咳,陛下,臣觉得此言有理,商人逐利而生,若是不加以控制,他们必定会连手压制粮价,而后囤积粮食。”
到了这个时候,陈风不可能在装傻了。要不然,今天朝会结束后,外面肯定又会盛传大将军要与奸商勾结的谣言。
“这,爱卿啊,商人地位虽然低贱,但出价收购粮食确实他们的zìyóu,若是由朝廷强制他们以低价收购粮食,怕是会引起地方世家的不满,这么做,怕是不妥吧。”
“陛下所虑甚是,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最好还是靠朝廷来引导。据臣所知,之前曾存在过朝廷下旨,让百姓以粮食缴纳赋税的先例,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
这些天,臣就在想,不管是丰收之年,还是灾害之年,受苦受累都是百姓,朝廷虽然都会采取一定措施,但效果并不很好。
不如让百姓们自己早做准备,在丰收之年囤积一批粮食,而后在灾荒之年的时候来救济自己,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风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讨论,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想说什么,有人已经猜测出陈风的大致意图,只是,他们并不了解陈风要如何实施。
“敢问大将军,莫非您是想让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上缴存储起来,由朝廷保管,等到灾荒之年的时候再进行救济?”
作为朝廷上最为年长的官员,太尉杨彪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都是没得说的,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陈风,这时候也朝杨彪行礼。
“不错,正如太尉所言,百姓们自己将多余的粮食上缴,由官府代为保管,同时,可让百姓们推举代表进行监督,视察囤粮保存情况。”
“大将军这个建议确实不错,可是,您是否想过,只要是人,就会有贪心,一旦监管不足,让地方官员贪墨了这些粮食。
或者,这些所谓的代表与官员勾结,将粮食倒卖,亦或者以次充好,一旦到了灾荒之年,百姓们自己上缴的粮食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就更会引起民怨。
况且,现在才是第一个丰收之年而已,百姓们遭受太多苦难,深知粮食的重要性,这个时候要他们上缴粮食,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在下认为,大将军的建议有失偏颇。”
杨彪明显考虑的更多,为官这么多年,他太清楚地方官的嘴脸了。遇到清官还好,一旦遇到贪官,或者与当地世家、商人勾结的官员,当地百姓的苦日子,可就没个头了啊。
“不错,朝廷这边一定要给与强有力的监管,务必保证这些粮食不会被贪墨,更要提防guānshānggōujié。
今年的确是今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丰收之年,百姓们必定会把所有粮食都囤积在自己手中,但朝廷可以出面,平衡粮价。
从现在开始,朝廷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义仓,囤积粮食,为防止奸商压低两家,可由官府出面,根据当地物价,以高于往年平均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后囤积在义仓内。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也由官府出面,以低于市价或者免费的方式将粮食发放到百姓手上,如此,可省去从京城运粮,或者从外地调粮的功夫。
长此以往,等到官府的公信力能够让百姓们信服的时候,则可推行百姓们自行存粮的政策,为鼓励百姓存粮,可进行相应奖励。
比如由官府进行嘉奖,或者赠送高产粮种等方式,总之,要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一直在关心他们,义仓制度建立后,不仅要让百姓们自己巡查,朝廷这边,也要不定期派人抽查,一旦发现guānshānggōujié,定斩不饶。”
建立义仓这种制度,其实对于眼下的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的时候黎民百姓都会上缴粮食,用于缴纳赋税,大部分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京城或者朝廷指定的粮仓进行存储。
这固然能在灾荒之年用于救济百姓,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先爆发灾害,一旦粮食吃紧,再由朝廷下令进行调配,怕是不少百姓都已经饿死,或者爆发流民潮。
眼下生产力并不高,运输能力也有限,遭遇灾害之后,谁也没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粮食送到百姓手上,而这时候,各地建立的义仓,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从各州各郡的义仓进行粮食调配,必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济百姓,而后再由朝廷下令,将官府粮仓里的存粮运出,弥补义仓,或者直接救济,肯定能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陈风的这个想法,对眼下这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只是,具体实行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