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德干高原(二)
南印度沿海诸地给新军队伍带来的最初印象是繁荣和富庶的,自从上千年前的古典时代以来就有同西方乃至中东乃至东方各个地方的商贸往来,人烟似乎也很稠密。然而,当队伍刚刚深入内陆不过一天左右的路程之后,就似乎来到了同南国风光似乎迥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就像昨天还是在雷州半岛或者临近夏季广州的地方,行军并不算太远的地方就一下子来到了干燥炎热的夏季西北一般。
几乎每一天都如同中原地带的夏季少数最为酷热的时候一样,当清晨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来不久,就能够让人感受到如同很多地方正午一般的酷烈阳光与暑热。这种阳光和气温带来的暑热让火铳乃至随行的火炮都似乎开始有些发烫起来。好在队伍上的应对雨季的准备还算不少。很多应付热带雨林气候作战的装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终于用到了应对似乎在冬春季节依旧霰弹炎热无比的德干高原内陆的暑热上。
官兵们用防雨的外套套住火铳乃至不少金属装备以防止过于烫手无法运用。并用那些防雨的大号斗笠带在头上,纬度并不算太高的炎热地方在这种时节里的一些好处也开始体现出来。至少相比温带火炉的夏季,这里的阳光在临近正午的时候会更为高耸的挂在天空中之上,不至于在没有树荫的情况下让人避无可避,不过即便如此,也让整个队伍在行军时候的用水量剧增,不敢离开距离河流或者水源太远的距离。
当然,即便在这个时候,整个队伍也最大限度的恪守条例,大小休息乃至睡觉前后最多只安排轮番的少数人用水。同时,在这种如同夏季的西北一般无风或者少风的环境下,侦查热气球也开始发挥了最大的限度和效用。
“距离传说中的矿区还有多远?”
“应该快了吧!”
行军的距离并不算太长,整个队伍在疲惫中也开始感觉到了一丝危机。虽然携带的野战口粮还可以运用很多天,不过如果几天之内还是没有找到能够抄掠到足够物资的地方,整个队伍当然也要开始为了避免危机而返回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天空中负责观望的侦查热气球终于开始发现似乎在十多里外的一些峡谷附近似乎有蠕动中的黑线。
“似乎有敌情?”从天空中顺着引线丢下的竹筒得到消息的新军连长不敢怠慢,迅速的将一根特制的听筒插到了那有些滚烫的土壤里聆听着远处的动静。看看是不是有大股的骑兵有可能逼近。
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侦查热气球上的孩子们一时还无法判断十多里外开始聚集起来似乎是人群的黑气究竟是什么,可是沿着干燥大地传播过来的动静和声响却无不按时暗示着那是大规模的骑兵开始集结的迹象。
在南洋一带作战了不少次的队伍,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大规模的骑兵将要到来时的危险。
“有敌情!做好战斗准备!”各营连长迅速下达了命令。在这种时候,多少在崇明岛的教习所内对军事推演与对抗有所熟悉,也从张小磊那里得到了一些军事知识启蒙的官兵们开始迅速寻找有利的高低并予以战局。同时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开挖一些特有的蹲姿掩体。几乎在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内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也就是在这一刻钟的时间内,发觉了突袭很有可能被察觉到的大股骑兵也开始沿着山沟的方向逼近到了官兵们所在的高地并开始将队伍团团围困起来。
选择高地做为临时驻扎的地方当然是有不少好处的,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植被过多,就会遇到当年的马谡那样的问题。而如果突围困难而水源成问题,就会遇到张灵甫那样的问题。
不过张小磊通过不少的国内实战却确定哪怕是新军主力部队,同寻常对手的战斗力对比也绝对不是解放战争初期五大主力中因为兑了不少伪军水分,火力后勤配置也并不怎么突出,几乎是中央军五大主力中最弱的七十四师同对手可比的。只要是两千人及以上规模的兵力,就不会存在被围困了就难以有效突围的问题。因此这方面的弊端也就不多见了。
南亚大陆上经济与地理潜力还是供养了同样规模不算小的武装力量。德干高原一带并不是南亚大陆上人口与经济的核心地带,却同样规模看起来达到数以万计的骑兵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个时候高地的作用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至少冲击速度很快的骑兵无法第一时间的逼近,并随时随在各个地方集中兵力展开突击了。
负责指挥临时新军暂编军的新军营长这个时候也开始开始指挥者队伍开始从高处有序的展开了火力的还击。新军国防军毕竟不是火器资源云集的近卫军部队,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效率。负责指挥的营长开始命令各连分别让官兵们把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让最为优秀的射手针对高地之下的敌骑展开接连不断的轰击。
一开始的时候,队伍照搬在爪哇岛的经验,用填装好的实心独头弹为主的火力去攻击规模不小的敌军骑兵群,却发现效果远为如想象中的那样理想。不过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还是想到了在教习所的时候所总结出来的大多数骑兵的弱点:在此时代大多数情况下,骑兵是没有马甲来保护马匹本身的。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还在流行重甲骑士,可是眼前的这些在炎热天气里出动的热带骑兵显然并不属于这一类。因此在进行了第一轮独头弹为主的轰击之后,新军官兵们就开始换用轻霰弹来展开居高临下的猛烈轰击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弹药,铳炮声的密度并不是很高,可几乎每一轮开火都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让至少一匹马在猛烈的打击下明显的开始混乱起来。
几乎每一天都如同中原地带的夏季少数最为酷热的时候一样,当清晨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来不久,就能够让人感受到如同很多地方正午一般的酷烈阳光与暑热。这种阳光和气温带来的暑热让火铳乃至随行的火炮都似乎开始有些发烫起来。好在队伍上的应对雨季的准备还算不少。很多应付热带雨林气候作战的装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终于用到了应对似乎在冬春季节依旧霰弹炎热无比的德干高原内陆的暑热上。
官兵们用防雨的外套套住火铳乃至不少金属装备以防止过于烫手无法运用。并用那些防雨的大号斗笠带在头上,纬度并不算太高的炎热地方在这种时节里的一些好处也开始体现出来。至少相比温带火炉的夏季,这里的阳光在临近正午的时候会更为高耸的挂在天空中之上,不至于在没有树荫的情况下让人避无可避,不过即便如此,也让整个队伍在行军时候的用水量剧增,不敢离开距离河流或者水源太远的距离。
当然,即便在这个时候,整个队伍也最大限度的恪守条例,大小休息乃至睡觉前后最多只安排轮番的少数人用水。同时,在这种如同夏季的西北一般无风或者少风的环境下,侦查热气球也开始发挥了最大的限度和效用。
“距离传说中的矿区还有多远?”
“应该快了吧!”
行军的距离并不算太长,整个队伍在疲惫中也开始感觉到了一丝危机。虽然携带的野战口粮还可以运用很多天,不过如果几天之内还是没有找到能够抄掠到足够物资的地方,整个队伍当然也要开始为了避免危机而返回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天空中负责观望的侦查热气球终于开始发现似乎在十多里外的一些峡谷附近似乎有蠕动中的黑线。
“似乎有敌情?”从天空中顺着引线丢下的竹筒得到消息的新军连长不敢怠慢,迅速的将一根特制的听筒插到了那有些滚烫的土壤里聆听着远处的动静。看看是不是有大股的骑兵有可能逼近。
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侦查热气球上的孩子们一时还无法判断十多里外开始聚集起来似乎是人群的黑气究竟是什么,可是沿着干燥大地传播过来的动静和声响却无不按时暗示着那是大规模的骑兵开始集结的迹象。
在南洋一带作战了不少次的队伍,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大规模的骑兵将要到来时的危险。
“有敌情!做好战斗准备!”各营连长迅速下达了命令。在这种时候,多少在崇明岛的教习所内对军事推演与对抗有所熟悉,也从张小磊那里得到了一些军事知识启蒙的官兵们开始迅速寻找有利的高低并予以战局。同时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开挖一些特有的蹲姿掩体。几乎在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内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也就是在这一刻钟的时间内,发觉了突袭很有可能被察觉到的大股骑兵也开始沿着山沟的方向逼近到了官兵们所在的高地并开始将队伍团团围困起来。
选择高地做为临时驻扎的地方当然是有不少好处的,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如果植被过多,就会遇到当年的马谡那样的问题。而如果突围困难而水源成问题,就会遇到张灵甫那样的问题。
不过张小磊通过不少的国内实战却确定哪怕是新军主力部队,同寻常对手的战斗力对比也绝对不是解放战争初期五大主力中因为兑了不少伪军水分,火力后勤配置也并不怎么突出,几乎是中央军五大主力中最弱的七十四师同对手可比的。只要是两千人及以上规模的兵力,就不会存在被围困了就难以有效突围的问题。因此这方面的弊端也就不多见了。
南亚大陆上经济与地理潜力还是供养了同样规模不算小的武装力量。德干高原一带并不是南亚大陆上人口与经济的核心地带,却同样规模看起来达到数以万计的骑兵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个时候高地的作用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至少冲击速度很快的骑兵无法第一时间的逼近,并随时随在各个地方集中兵力展开突击了。
负责指挥临时新军暂编军的新军营长这个时候也开始开始指挥者队伍开始从高处有序的展开了火力的还击。新军国防军毕竟不是火器资源云集的近卫军部队,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效率。负责指挥的营长开始命令各连分别让官兵们把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让最为优秀的射手针对高地之下的敌骑展开接连不断的轰击。
一开始的时候,队伍照搬在爪哇岛的经验,用填装好的实心独头弹为主的火力去攻击规模不小的敌军骑兵群,却发现效果远为如想象中的那样理想。不过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还是想到了在教习所的时候所总结出来的大多数骑兵的弱点:在此时代大多数情况下,骑兵是没有马甲来保护马匹本身的。虽然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还在流行重甲骑士,可是眼前的这些在炎热天气里出动的热带骑兵显然并不属于这一类。因此在进行了第一轮独头弹为主的轰击之后,新军官兵们就开始换用轻霰弹来展开居高临下的猛烈轰击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弹药,铳炮声的密度并不是很高,可几乎每一轮开火都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让至少一匹马在猛烈的打击下明显的开始混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