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东北之地
针对建州以北海西及其他诸通古斯女真部落的远征持续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连同平建州在内持续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同之前的很多军事行动比较起来,远征东北诸部的兵力投入几乎与征战高丽所投入的兵力一样多。
虽然此时的通古斯诸部在面临危亡的时候表现出了比高丽大多数地方豪强更高的作战勇气,抵抗也更为剧烈。可是因为组织上的松散乃至很少进行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仍然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被分兵开进的数万新军主力部队以拉网式的扫荡各个击破了。虽然偶然拥有一些突出的表现,也给新军主力部队带来了一定伤亡,但总的算下来。征服通古斯诸部将近三十万人口的作战行动中,新军主力部队的总计伤亡损失也仅仅刚刚超过千人。战死的人数则不计四百。连同远征高丽的行动算下来,总共损失不到出征兵力的半成。就算按照旧时军队的伤亡承受力标准也算是一次还算成功的作战行动了。
大军回师的过程因为可以顺流而下和利用海路的缘故,还算是一帆风顺。在作战行动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运送高丽等地俘虏们的船舶也接连不断进行了四次比较大规模的运输转移,腾出来的船只也有不少。回师的路途之上,包括张小磊在内的新军不少人也都有一种遗憾,虽然说扫平了辽东、彻底解决了高丽。可先不说伤亡损失似乎有点儿超出预期。原本以为能够对东瀛本到一战而下,结果似乎也给辽东的战时耽误了。
当年跟随张小磊一起行动的近卫营战斗群的少年们不少,很多也是参加过当初平三岛之战,加上这一次远征山高林密的高丽半岛乃至辽东不少地方也让很多人对这种地形复杂地带的远征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不过,六万规模的征战大军中伤亡损失并不是平均的,有的中队伤亡损失达到四分之三,纯减员也超过一半。也有的中队在行动中并没有遇到崔荣等人带来的损失,在北边的行动中也没有遭到获得了不少生女真支持的海西女真各部那次万人规模的联合突击,损失还算不大。对于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内扫平东瀛还是多少有一些遗憾。
这一连串的出战收获也是不小,特别是对于在张小磊的影响下比较重视作战经验总结的新军主力部队各部来说。
“高丽好歹在损失之后也可以有三四百万人口可以纳粮,而且还算有一些似乎比较听话的工匠们。可是这一次征讨东北各地,就不知道意义在于什么地方了。。。”回师时的船队上,在张小磊召集了不少各军各营的近卫军少年军官们探讨这一仗的得失的时候,很多人也多少有些不解的说道。在很多人看来,辽东一地冬季寒冷,而且林多荒地多,似乎是很难开发成真正的熟地的。
张小磊当然明白东北的意义,甚至可以说:现代的中国之所以是个不同于印度的大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从内蒙古到东北一带的各种战略资源和其所提供的战略纵深、农业冗余。领土与领土的价值其实是有出入的,但价值最大的中国领土,除了一些人文荟萃之地之外,东北就算是其中之一了。
在近代,东北民众很大程度上来自山东,可是两地民风却似乎有着迥然的不同,这件事也让张小磊一时之间陷入了之后移民政策的思考之中。仅仅凭借并没有多少根据的猜测的话,张小磊的感觉则是在清末民国时代移民东北的那些人很可可能是以在山东当地势力并不算很大的下层及贫民百姓为主。而且敢于外出闯关东的人群,会把很多比较老实的人排除掉。再加上近代东北农业资源丰富,并不容易养成十分勤劳和积极向上的风气。因此同四川山东等地完全不同,勇武与小聪明与一体的民风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你们看天下的有些地方是荒僻之地,可是你们知道没有?如果在两千年以前,那个时候天下最富庶的苏州乃至江东等地,也是今天诸如云南那样的恶地,甚至要更为恶劣。东北虽然有气候的寒冷,但如果选择发配,云南或广西一带又或者是辽东以北,你们会选择哪里?”
“当然是北边儿了。我小时候听人提起过,犯人发配,自古就有畏南不畏北之说。南边儿的毒虫与疾病带来的危险可要大多了。。。”
“是啊,东北之地没有当年开发江东,岭南之地那样的毒虫蚊虫乃至疾病的肆虐。还无需花费巨大的劳动来排水,乃至制造水稻土。只要有足够的棉花来防寒,并且懂得在那里生存的一些技巧,土地的开发成本并不是很大。事实上数千年千,尧舜禹那个年代,除了中原河南之地的少数地方,天下大部分区域都是山高林密沼泽遍布的恶劣之地。如今天下绝大部分耕地,也都是人们开垦出来的。我看整个东北境内的土地少则两百万顷,多则四百万顷,就算按照北方作物的一般产量,再考虑地理气候明显低于关内各地,那也应该有全天下七分之一左右农业潜力。应当十分容易的维持两千万人口才是。我们的民众并不是生活在竞争恶劣的部落时代。如果这一次不给那些东北的通古斯诸部沉重的打击。害群之马就会太多,成为影响我们向东北移民的重要因素。”
经这么一说,不少近卫军及新军国防军军官们的心结也解开了。经过思维开化教育之后,很多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弊。在这个时代的绝大多素人们看来,获得一块威力耕地开发潜力很大的地盘带来的影响和供给明显要比征服三四百万并不同心的人口强的多。
船队在南下的途中并没有太过急切,四月初夏来临前夕的时候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官兵也回到了崇明岛上。不过经过之前的很多事情。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兵仍然没有放松内心,因为并不能确定下一次军事行动是否会到来。
(本章完)
虽然此时的通古斯诸部在面临危亡的时候表现出了比高丽大多数地方豪强更高的作战勇气,抵抗也更为剧烈。可是因为组织上的松散乃至很少进行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仍然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被分兵开进的数万新军主力部队以拉网式的扫荡各个击破了。虽然偶然拥有一些突出的表现,也给新军主力部队带来了一定伤亡,但总的算下来。征服通古斯诸部将近三十万人口的作战行动中,新军主力部队的总计伤亡损失也仅仅刚刚超过千人。战死的人数则不计四百。连同远征高丽的行动算下来,总共损失不到出征兵力的半成。就算按照旧时军队的伤亡承受力标准也算是一次还算成功的作战行动了。
大军回师的过程因为可以顺流而下和利用海路的缘故,还算是一帆风顺。在作战行动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运送高丽等地俘虏们的船舶也接连不断进行了四次比较大规模的运输转移,腾出来的船只也有不少。回师的路途之上,包括张小磊在内的新军不少人也都有一种遗憾,虽然说扫平了辽东、彻底解决了高丽。可先不说伤亡损失似乎有点儿超出预期。原本以为能够对东瀛本到一战而下,结果似乎也给辽东的战时耽误了。
当年跟随张小磊一起行动的近卫营战斗群的少年们不少,很多也是参加过当初平三岛之战,加上这一次远征山高林密的高丽半岛乃至辽东不少地方也让很多人对这种地形复杂地带的远征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不过,六万规模的征战大军中伤亡损失并不是平均的,有的中队伤亡损失达到四分之三,纯减员也超过一半。也有的中队在行动中并没有遇到崔荣等人带来的损失,在北边的行动中也没有遭到获得了不少生女真支持的海西女真各部那次万人规模的联合突击,损失还算不大。对于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内扫平东瀛还是多少有一些遗憾。
这一连串的出战收获也是不小,特别是对于在张小磊的影响下比较重视作战经验总结的新军主力部队各部来说。
“高丽好歹在损失之后也可以有三四百万人口可以纳粮,而且还算有一些似乎比较听话的工匠们。可是这一次征讨东北各地,就不知道意义在于什么地方了。。。”回师时的船队上,在张小磊召集了不少各军各营的近卫军少年军官们探讨这一仗的得失的时候,很多人也多少有些不解的说道。在很多人看来,辽东一地冬季寒冷,而且林多荒地多,似乎是很难开发成真正的熟地的。
张小磊当然明白东北的意义,甚至可以说:现代的中国之所以是个不同于印度的大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从内蒙古到东北一带的各种战略资源和其所提供的战略纵深、农业冗余。领土与领土的价值其实是有出入的,但价值最大的中国领土,除了一些人文荟萃之地之外,东北就算是其中之一了。
在近代,东北民众很大程度上来自山东,可是两地民风却似乎有着迥然的不同,这件事也让张小磊一时之间陷入了之后移民政策的思考之中。仅仅凭借并没有多少根据的猜测的话,张小磊的感觉则是在清末民国时代移民东北的那些人很可可能是以在山东当地势力并不算很大的下层及贫民百姓为主。而且敢于外出闯关东的人群,会把很多比较老实的人排除掉。再加上近代东北农业资源丰富,并不容易养成十分勤劳和积极向上的风气。因此同四川山东等地完全不同,勇武与小聪明与一体的民风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你们看天下的有些地方是荒僻之地,可是你们知道没有?如果在两千年以前,那个时候天下最富庶的苏州乃至江东等地,也是今天诸如云南那样的恶地,甚至要更为恶劣。东北虽然有气候的寒冷,但如果选择发配,云南或广西一带又或者是辽东以北,你们会选择哪里?”
“当然是北边儿了。我小时候听人提起过,犯人发配,自古就有畏南不畏北之说。南边儿的毒虫与疾病带来的危险可要大多了。。。”
“是啊,东北之地没有当年开发江东,岭南之地那样的毒虫蚊虫乃至疾病的肆虐。还无需花费巨大的劳动来排水,乃至制造水稻土。只要有足够的棉花来防寒,并且懂得在那里生存的一些技巧,土地的开发成本并不是很大。事实上数千年千,尧舜禹那个年代,除了中原河南之地的少数地方,天下大部分区域都是山高林密沼泽遍布的恶劣之地。如今天下绝大部分耕地,也都是人们开垦出来的。我看整个东北境内的土地少则两百万顷,多则四百万顷,就算按照北方作物的一般产量,再考虑地理气候明显低于关内各地,那也应该有全天下七分之一左右农业潜力。应当十分容易的维持两千万人口才是。我们的民众并不是生活在竞争恶劣的部落时代。如果这一次不给那些东北的通古斯诸部沉重的打击。害群之马就会太多,成为影响我们向东北移民的重要因素。”
经这么一说,不少近卫军及新军国防军军官们的心结也解开了。经过思维开化教育之后,很多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弊。在这个时代的绝大多素人们看来,获得一块威力耕地开发潜力很大的地盘带来的影响和供给明显要比征服三四百万并不同心的人口强的多。
船队在南下的途中并没有太过急切,四月初夏来临前夕的时候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官兵也回到了崇明岛上。不过经过之前的很多事情。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兵仍然没有放松内心,因为并不能确定下一次军事行动是否会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