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新船
一个半月左右的考验期筛选出六百多名可靠的少年、在大战的考验之后从原本的队伍内也淘汰了四百名已经确定表现并不怎样的人,列为预备役辅兵,待遇也不算太差,这才安抚了很多人的人心。让这些少年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新军之后的第一课不是开弩或填装火药,而是操船。
太湖岸边的大战因为张小磊等人的兵力太少,不少战船都及时的逃离了出去。加上之后的反攻中搜剿、各种方法赎买的。一共也只得到十二艘百料以上、或者估算正常标准排水量在三四十吨以上的大船。其中最大的五艘二百料左右经过仔细检查也没有太大问题的大船被确定为新扩编后的禁卫营所用的军用船。
大战结束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筹集弹药及火药、改装弩箭之外。不少能够动员起来的劳力都投入到了新船的改装之中。虽然距离苏州并不算太远,整个队伍在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于苏州城中征集到的各种工匠就有二百多人,但总的来说工匠资源还是有点儿稀缺,重点就放在了技术难度要求并不算太高的船只改造上了。所谓的改造,当然主要就是给这些船只增加大号的人力螺旋桨装置。这种曾经以为简单的东西,在规格需求变大之后,为了解决桨叶的强度问题就让张小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此外之前的不少作战也让张小磊意识到了这种并不算太大的中国式平底内河“大船”在防护力上同自己印象中那种拿战时代的西方硬木风帆战列舰有着本质的不同。经过二十石床子强弩改造之后的测试:二百料左右大概六十吨排水量规格的大船也挡不住床弩在近距离上用专门矛箭的近射。至少需要在关键的位置上内上将近一分厚的铁盾、外面关键位置上又有铜甲披挂,才算有效的抵挡住了寻常床弩的近射,并且估计就算是规格更大一些的床弩在远距离上虽然有可能让矛尖打穿船身之后再突破内衬的铁板,整个矛箭突破阻力穿透过去的概率应该不大,这才最终放心下来。
同时在这种船上的试炮也表明:如果三门九斤弹火炮从侧舷的方向上同时以双份标准装药开火,一定会给这种船战时条件下的稳定带来明显影响。甚至在侧向垂直方向上全力开火之下有翻船的危险,经过逐步测试才总结出在这种大船上运用火器和进行操作的不少经验。
经过改良后的螺旋桨虽然没有复杂的转动装置,也设计了适合很多人踩动蹬踏的装置。五十多人同时在船舱内踩动两根螺旋桨桨柱的时候,能够让那些并没有在这方面有多少经验的少年们在太湖也让接近满载的船只跑出了赛龙舟一般的速度。似乎有如乘风破浪一般的感觉。
至于这些日子以来张小磊为什么对水师船只如此在意,并投入了不少的家底和资源,包括赵管家乃至张诚张勇在内的很多人都多少有些觉得奇怪,只是并没有最先讲出来。最终还是身份似乎多少有些超然的周彩霞讲出了自己的一种猜测。
“少主这些日子以来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这战船上,不会仅仅是为了防止朝廷的水师再次从太湖上袭来吧?”
张小磊一直在内部营造一种坦诚相言的环境,因此自己也直言不讳的讲出了自己的打算,虽然这种打算似乎是有不低保密性要求的。
“以前的时候,我曾经是打算立足于湖州府,把原来的堡垒和暗堡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可是这一次的大战也让我想明白了不少事情。湖州并不是一处非常有利的地方,虽然农业上还算富饶,但不如苏松闻名是有原因的,这里虽然沿湖可是水路并不算畅通,对手可以从各个方向上增兵而来,我军机动运动的空间却不是很大。如果朝廷或者以后别的什么政权要对我们进行封锁,比如不太容易通过土办法得到的硫磺,那么所受到的局限也很大。可是如果我们把据点和根据地放在江边或者大海附近,比如松江附近,那就有利很多。那里通过我们随时能够逆江而上,也随时能够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主动权毫无疑问就好了很多,即便要修建掩护队伍亲属的城堡,还是不应该修建在这里。。。”
如果是以前,张小磊的话只能让很多对大海稍微了解到一点儿的人觉得不切实际。即便在大航海时代,依靠风帆进行的海上运输也是一件相当依靠经验和冒险的事情。海运在历史上长期没有能够代替大运河在张小磊了解了不少东西之后也是明白有其原因的。在没有可靠动力的时代,航海对于经验和运气的依赖显然太大了,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具备的。无怪乎桨帆船到了大航海前夕的时候都依然在欧洲大行其道。
提前了数百年出现的人力螺旋桨改变了这一切,能够比较稳定的获得少则六节、多则十节不依靠风向的稳定航速的情况下。就算没有太过丰富的航海经验,只要避开那些海况和岸边地理复杂的地方,一切就应该没有太的问题了。
张小磊的打算同样也没有向其他亲信隐瞒。或许是因为北方移民先天保守的惯性,包括赵管家乃至张母在内的很多人也都对张小磊的打算多少有些疑虑。可是张小磊还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虽然自己的武力从之前的作战中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凡事就怕万一。自己虽然凭借着直觉感觉就凭旧时代那些封建官营工匠们,应该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制不出威胁力太大的火器。可是要是那位大周开国皇帝真的能够投入巨大的赏罚本钱或者巨资来搞靠谱的火器军队,更有威胁力的滚石盾阵、烟雾车一类的东西呢?这就不得不防了。
“清点下我们的家底吧!”张小磊没有犹豫太久时间,打算在刚刚完成队伍选训的时候就带着所有人还有相关的家眷利用这些改装好的船只踏上转移之路了。而不是等待过年之后雨水也来了之后才走。谁也不知道几个月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儿的变故。
(本章完)
太湖岸边的大战因为张小磊等人的兵力太少,不少战船都及时的逃离了出去。加上之后的反攻中搜剿、各种方法赎买的。一共也只得到十二艘百料以上、或者估算正常标准排水量在三四十吨以上的大船。其中最大的五艘二百料左右经过仔细检查也没有太大问题的大船被确定为新扩编后的禁卫营所用的军用船。
大战结束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筹集弹药及火药、改装弩箭之外。不少能够动员起来的劳力都投入到了新船的改装之中。虽然距离苏州并不算太远,整个队伍在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于苏州城中征集到的各种工匠就有二百多人,但总的来说工匠资源还是有点儿稀缺,重点就放在了技术难度要求并不算太高的船只改造上了。所谓的改造,当然主要就是给这些船只增加大号的人力螺旋桨装置。这种曾经以为简单的东西,在规格需求变大之后,为了解决桨叶的强度问题就让张小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此外之前的不少作战也让张小磊意识到了这种并不算太大的中国式平底内河“大船”在防护力上同自己印象中那种拿战时代的西方硬木风帆战列舰有着本质的不同。经过二十石床子强弩改造之后的测试:二百料左右大概六十吨排水量规格的大船也挡不住床弩在近距离上用专门矛箭的近射。至少需要在关键的位置上内上将近一分厚的铁盾、外面关键位置上又有铜甲披挂,才算有效的抵挡住了寻常床弩的近射,并且估计就算是规格更大一些的床弩在远距离上虽然有可能让矛尖打穿船身之后再突破内衬的铁板,整个矛箭突破阻力穿透过去的概率应该不大,这才最终放心下来。
同时在这种船上的试炮也表明:如果三门九斤弹火炮从侧舷的方向上同时以双份标准装药开火,一定会给这种船战时条件下的稳定带来明显影响。甚至在侧向垂直方向上全力开火之下有翻船的危险,经过逐步测试才总结出在这种大船上运用火器和进行操作的不少经验。
经过改良后的螺旋桨虽然没有复杂的转动装置,也设计了适合很多人踩动蹬踏的装置。五十多人同时在船舱内踩动两根螺旋桨桨柱的时候,能够让那些并没有在这方面有多少经验的少年们在太湖也让接近满载的船只跑出了赛龙舟一般的速度。似乎有如乘风破浪一般的感觉。
至于这些日子以来张小磊为什么对水师船只如此在意,并投入了不少的家底和资源,包括赵管家乃至张诚张勇在内的很多人都多少有些觉得奇怪,只是并没有最先讲出来。最终还是身份似乎多少有些超然的周彩霞讲出了自己的一种猜测。
“少主这些日子以来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这战船上,不会仅仅是为了防止朝廷的水师再次从太湖上袭来吧?”
张小磊一直在内部营造一种坦诚相言的环境,因此自己也直言不讳的讲出了自己的打算,虽然这种打算似乎是有不低保密性要求的。
“以前的时候,我曾经是打算立足于湖州府,把原来的堡垒和暗堡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可是这一次的大战也让我想明白了不少事情。湖州并不是一处非常有利的地方,虽然农业上还算富饶,但不如苏松闻名是有原因的,这里虽然沿湖可是水路并不算畅通,对手可以从各个方向上增兵而来,我军机动运动的空间却不是很大。如果朝廷或者以后别的什么政权要对我们进行封锁,比如不太容易通过土办法得到的硫磺,那么所受到的局限也很大。可是如果我们把据点和根据地放在江边或者大海附近,比如松江附近,那就有利很多。那里通过我们随时能够逆江而上,也随时能够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主动权毫无疑问就好了很多,即便要修建掩护队伍亲属的城堡,还是不应该修建在这里。。。”
如果是以前,张小磊的话只能让很多对大海稍微了解到一点儿的人觉得不切实际。即便在大航海时代,依靠风帆进行的海上运输也是一件相当依靠经验和冒险的事情。海运在历史上长期没有能够代替大运河在张小磊了解了不少东西之后也是明白有其原因的。在没有可靠动力的时代,航海对于经验和运气的依赖显然太大了,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具备的。无怪乎桨帆船到了大航海前夕的时候都依然在欧洲大行其道。
提前了数百年出现的人力螺旋桨改变了这一切,能够比较稳定的获得少则六节、多则十节不依靠风向的稳定航速的情况下。就算没有太过丰富的航海经验,只要避开那些海况和岸边地理复杂的地方,一切就应该没有太的问题了。
张小磊的打算同样也没有向其他亲信隐瞒。或许是因为北方移民先天保守的惯性,包括赵管家乃至张母在内的很多人也都对张小磊的打算多少有些疑虑。可是张小磊还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虽然自己的武力从之前的作战中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凡事就怕万一。自己虽然凭借着直觉感觉就凭旧时代那些封建官营工匠们,应该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制不出威胁力太大的火器。可是要是那位大周开国皇帝真的能够投入巨大的赏罚本钱或者巨资来搞靠谱的火器军队,更有威胁力的滚石盾阵、烟雾车一类的东西呢?这就不得不防了。
“清点下我们的家底吧!”张小磊没有犹豫太久时间,打算在刚刚完成队伍选训的时候就带着所有人还有相关的家眷利用这些改装好的船只踏上转移之路了。而不是等待过年之后雨水也来了之后才走。谁也不知道几个月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儿的变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