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七探盘蛇枪
当夜无话,马超本就不是来抢地盘的,他只不过是为了来争一口气,所以也不多惹事。其实他现在已经明白自己肯定是打不过赵云了,但武将的尊严不允许他退却,败也要败得光彩。二十出头的小伙,也没那么多心机,早早地休息下了,这一战实在太累太累!
赵云就没那么单纯了,他得布好防御,安顿好军马,才回去休息。毕竟是一军统帅,不可能再跟一个毛头小子一样做事全靠一腔热血。刘琦的大军就分了三路,而他是其中一路的主将,不说别的,就刘琦对他的这份信任,都容不得他有半点闪失。其实应该是四路,但是甘宁单枪匹马那一路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
翌日天明,两人并未领兵列阵,似乎约好的一样,只单骑出阵。二人驻马站定对视,均微微一笑。马超明显善意了许多。
“子龙将军,超知将军昨日有意留手,超也打得不痛快。超驰骋西凉多年,挑下多少英雄,未尝一败,让超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而不识天下英雄。昨日与将军一战,让超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日诚心向将军讨教,超若败,愿拜将军为师!”马超拱手向赵云一礼道。
“哪里哪里,孟起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对手。只是年少,气力还未达巅峰,假以时日,孟起若勤加苦练,日后必达温侯高度。我俩以武会友,当朋友兄弟视之,岂能为师?”赵云道。
这时候的吕布确实是天下习武少年心中的偶像,虎牢关前,一猛战三英,虽然落败,却声名远扬,成就天第一的名头。马超当然也是崇拜吕布的。而赵云作为当时三英中单扛吕布五十合的重要一英,当然有资格评价吕布的武力。这赵云居然说他今后的成就可比肩吕布,教他如何不兴奋?
“好!孟起愿拜将军为兄,还望兄长不吝赐教!以真本事对我,也好让孟起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马操对赵云说道。
“好!打完这一场,云与你设香立案,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赵云也是非常豪气。
我去,你们这样真的好吗?一言不合就结拜!让天下群雄如何活下去?
心中没了敌意,打起来就不会下杀手,虽然不如昨日痛快,却也会放得更开一些。因为二人都会控制好力度,不再拼死相战。
没有太多试探,两人经昨日一战已经基本知根知底,战至八十合,赵云使出自创枪法“七探盘蛇枪”,一百五十合,马超败。
“七探盘蛇”又名“盘蛇七探”,与“百鸟朝凤”的主防枪法不同,此枪法是主攻,而且是专克“百鸟朝凤枪”的所在。“百鸟朝凤枪”成就了童渊“枪神”的名号,还带出“西川枪王”张任、“北地枪王”张绣两位“枪王”。传说此枪法是童渊观百鸟飞天之姿,历经多年才创出。所以舞起此枪法,绚丽无比,花样百变,虚实难分。而“盘蛇七探枪”是赵云近年来在行军途中偶见盘蛇捕鸟,灵感突发而创。
某天,子龙正在荒郊练枪,忽然听见鸟雀的剧叫之声。在荒野,鸟和鸟斗,蛇与蛇绕,这是寻常之事。赵云对鸟叫的地方看去,只见前面一棵大树上躲一只鸟,这只鸟对准树下面拍翅鸣叫,子龙马上仔细一看,树下面盘好一条蛇,探起了头,对树上的鸟注视着。
子龙明白,蛇要吃树上的鸟,但鸟并不飞开,而是在树上叫唤,引逗下面这条蛇。因此赵云扣住马匹,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两种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精彩表演。这条蛇摆好功架,向上一蹿,树上的鸟“扑腾腾”一飞,蛇扑了空,便落下来,在原处盘好,重新摆好功架,静观待变。鸟儿见蛇仍旧回到老地方,亦然飞下来,再次引逗。──有人说,这条蛇先后蹿了七次,方才咬住,顾名思义,叫“蛇盘七探”。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鸟和蛇是在斗智,鸟以为蛇蹿上来,我就向上飞。而蛇的智能要比鸟高级得多,它也在想,我蹿你飞,叫我如何咬得住你?当这条蛇蹿了两次以后,就想出方法来了。第三蹿前,这条蛇屏了很长一段时间,作好充分的准备。忽然间,直蹿树顶,这只鸟见蛇又蹿起,赵紧向上飞。这下上当了!岂知蛇蹿过树顶后,又迅速回下来,张开嘴巴,居高临下,将鸟一口咬住。
赵云看到此情此景,暗暗寻思:一员大将在战场之上要取胜,也要动一番脑筋,你看蛇吃鸟都能想出这种绝妙的方法,难道我不能从这点上得到一点启发吗?当年师傅离开时也说过枪法练到绝妙时,重创新而非死练,这师傅所授“百鸟朝凤枪”早已练得滚瓜烂熟,已很难再有突破。
赵云到并州多年,与关羽、典韦、太史慈、张辽等高手时常切磋,他在枪法研究上确实卓有成就。看到这一幕后他把枪当作蛇,把敌将看作鸟,从各种杀手枪中,提炼出七种杀手来。并且,每条蛇都有七种变化。因此,取其名为七探蛇盘枪。亦可称为蛇盘七探。这七条蛇不全是毒蛇,但是条条可以致人于死命。枪成不久,赵云将这枪法练得熟而又熟,得心应手。但还从未与人在战场上使用过。
初次使用,效果还不错。当然能这么快赢下马超,跟马超的轻敌也有很大关系。马超以为昨日跟赵云酣战半日,已基本摸清赵云的套路,就算赵云还有杀着应该也是由这“百鸟朝凤枪”演变而来。自已控制好气力的消耗,应该撑个两三百合不成问题。可没想到赵云却用出一套完全不同于昨日的枪法。
这一来让他败的是心服口服。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赵云也真是个完美的猛将,不但长得跟自己一样帅得一蹋糊涂,功夫居然比自己还厉害。最主要他还懂得给自己留面子,昨日在双方将士面前没有击败自己,给自己留足了面子。不管是长相、枪法、人品都得到他的认可。
当即下马要拜赵云为兄。
本故事源于《评书三国》,真真假假,各自评断。
赵云就没那么单纯了,他得布好防御,安顿好军马,才回去休息。毕竟是一军统帅,不可能再跟一个毛头小子一样做事全靠一腔热血。刘琦的大军就分了三路,而他是其中一路的主将,不说别的,就刘琦对他的这份信任,都容不得他有半点闪失。其实应该是四路,但是甘宁单枪匹马那一路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
翌日天明,两人并未领兵列阵,似乎约好的一样,只单骑出阵。二人驻马站定对视,均微微一笑。马超明显善意了许多。
“子龙将军,超知将军昨日有意留手,超也打得不痛快。超驰骋西凉多年,挑下多少英雄,未尝一败,让超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而不识天下英雄。昨日与将军一战,让超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日诚心向将军讨教,超若败,愿拜将军为师!”马超拱手向赵云一礼道。
“哪里哪里,孟起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对手。只是年少,气力还未达巅峰,假以时日,孟起若勤加苦练,日后必达温侯高度。我俩以武会友,当朋友兄弟视之,岂能为师?”赵云道。
这时候的吕布确实是天下习武少年心中的偶像,虎牢关前,一猛战三英,虽然落败,却声名远扬,成就天第一的名头。马超当然也是崇拜吕布的。而赵云作为当时三英中单扛吕布五十合的重要一英,当然有资格评价吕布的武力。这赵云居然说他今后的成就可比肩吕布,教他如何不兴奋?
“好!孟起愿拜将军为兄,还望兄长不吝赐教!以真本事对我,也好让孟起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马操对赵云说道。
“好!打完这一场,云与你设香立案,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赵云也是非常豪气。
我去,你们这样真的好吗?一言不合就结拜!让天下群雄如何活下去?
心中没了敌意,打起来就不会下杀手,虽然不如昨日痛快,却也会放得更开一些。因为二人都会控制好力度,不再拼死相战。
没有太多试探,两人经昨日一战已经基本知根知底,战至八十合,赵云使出自创枪法“七探盘蛇枪”,一百五十合,马超败。
“七探盘蛇”又名“盘蛇七探”,与“百鸟朝凤”的主防枪法不同,此枪法是主攻,而且是专克“百鸟朝凤枪”的所在。“百鸟朝凤枪”成就了童渊“枪神”的名号,还带出“西川枪王”张任、“北地枪王”张绣两位“枪王”。传说此枪法是童渊观百鸟飞天之姿,历经多年才创出。所以舞起此枪法,绚丽无比,花样百变,虚实难分。而“盘蛇七探枪”是赵云近年来在行军途中偶见盘蛇捕鸟,灵感突发而创。
某天,子龙正在荒郊练枪,忽然听见鸟雀的剧叫之声。在荒野,鸟和鸟斗,蛇与蛇绕,这是寻常之事。赵云对鸟叫的地方看去,只见前面一棵大树上躲一只鸟,这只鸟对准树下面拍翅鸣叫,子龙马上仔细一看,树下面盘好一条蛇,探起了头,对树上的鸟注视着。
子龙明白,蛇要吃树上的鸟,但鸟并不飞开,而是在树上叫唤,引逗下面这条蛇。因此赵云扣住马匹,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两种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精彩表演。这条蛇摆好功架,向上一蹿,树上的鸟“扑腾腾”一飞,蛇扑了空,便落下来,在原处盘好,重新摆好功架,静观待变。鸟儿见蛇仍旧回到老地方,亦然飞下来,再次引逗。──有人说,这条蛇先后蹿了七次,方才咬住,顾名思义,叫“蛇盘七探”。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鸟和蛇是在斗智,鸟以为蛇蹿上来,我就向上飞。而蛇的智能要比鸟高级得多,它也在想,我蹿你飞,叫我如何咬得住你?当这条蛇蹿了两次以后,就想出方法来了。第三蹿前,这条蛇屏了很长一段时间,作好充分的准备。忽然间,直蹿树顶,这只鸟见蛇又蹿起,赵紧向上飞。这下上当了!岂知蛇蹿过树顶后,又迅速回下来,张开嘴巴,居高临下,将鸟一口咬住。
赵云看到此情此景,暗暗寻思:一员大将在战场之上要取胜,也要动一番脑筋,你看蛇吃鸟都能想出这种绝妙的方法,难道我不能从这点上得到一点启发吗?当年师傅离开时也说过枪法练到绝妙时,重创新而非死练,这师傅所授“百鸟朝凤枪”早已练得滚瓜烂熟,已很难再有突破。
赵云到并州多年,与关羽、典韦、太史慈、张辽等高手时常切磋,他在枪法研究上确实卓有成就。看到这一幕后他把枪当作蛇,把敌将看作鸟,从各种杀手枪中,提炼出七种杀手来。并且,每条蛇都有七种变化。因此,取其名为七探蛇盘枪。亦可称为蛇盘七探。这七条蛇不全是毒蛇,但是条条可以致人于死命。枪成不久,赵云将这枪法练得熟而又熟,得心应手。但还从未与人在战场上使用过。
初次使用,效果还不错。当然能这么快赢下马超,跟马超的轻敌也有很大关系。马超以为昨日跟赵云酣战半日,已基本摸清赵云的套路,就算赵云还有杀着应该也是由这“百鸟朝凤枪”演变而来。自已控制好气力的消耗,应该撑个两三百合不成问题。可没想到赵云却用出一套完全不同于昨日的枪法。
这一来让他败的是心服口服。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赵云也真是个完美的猛将,不但长得跟自己一样帅得一蹋糊涂,功夫居然比自己还厉害。最主要他还懂得给自己留面子,昨日在双方将士面前没有击败自己,给自己留足了面子。不管是长相、枪法、人品都得到他的认可。
当即下马要拜赵云为兄。
本故事源于《评书三国》,真真假假,各自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