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
萧世廉是他的儿子,陈智深是他的亲卫出身,这两个家伙把岭南之战打的一团糟,萧摩诃当然着急上火。
他这个太尉走马上任倒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毕竟萧摩诃在南陈时代就已经是骠骑将军,再加上和皇室“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得到李荩忱的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上来就是岭南战事进展不利,和李荩忱主持战事时期的高歌猛进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
“太尉不要着急,”裴子烈一边让人给萧摩诃端了一杯水上来,一边微笑着说道,看萧摩诃的样子,应该是一路从燕子矶纵马狂奔来的,风尘仆仆,“福州本地盗匪众多,而且还现了海盗的痕迹,盖因前朝时候对此地的管理已经很松弛,再加上本地多山,也在情理之中。大军既然抵达,也就得帮助地方州府清剿,一来二去自然就耽误时间。”
“陈智深留在福州,那岭南怎么办?”萧摩诃眉头微皱,“难道真的要和那个孽子说的一样相信冼夫人么?”
萧摩诃出身始兴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岭南人,因此他很了解冼夫人想要的是什么,只要能够赶走百越、确保岭南的和平就已经达到目标了,冼夫人并不想要把百越赶尽杀绝。一旦没有了百越的威胁,说能确保朝廷的目标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冼夫人显然不能完全信赖,所以骠骑将军已经下令南中各部向东穿插支援,切断敌人向西南前进的道路,这样我们无论是追击百越直下日南,还是把百越赶往岭南,都符合实际。”裴子烈急忙解释,萧摩诃显然也是在气头上了,否则不会直接骂出来“孽子”。
不过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萧家和李荩忱的关系紧密相连,但是这军方从太尉到两个重号将军都算是萧家的人,也绝对是李荩忱对萧摩诃的信任了,萧摩诃不能对不起李荩忱的信任,这岭南一战可以说是开国第一战,不能有失。
萧摩诃冷哼一声,语气也软了一些:“以太尉府的名义告诉萧世廉,某不求他能够直接剿灭百越,既然天气不好就缓缓逼近,大军合围!另外传令陈智深,既然剿匪就手段狠一些,剿灭干净,不留后患。告知水师,抽调一支偏师南下灵渠支援粮草转运。”
“诺!”
“粮草还能够支撑多久?”
裴子烈急忙回答:“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各自稳定下来,就只有岭南还在用兵。”
“找户部商量。”萧摩诃挥了挥手,“三个月只能是底线。必须要凑够五个月的。”
裴子烈轻轻松了一口气,有萧摩诃这个太尉下令,自然也好说话。现在朝堂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齐,比如应该负责粮草的参军还在路上,所以这种事情裴子烈也要来代劳,不过总比之前萧摩诃也不在的时候什么都得他一个人负责来得好。
“先这么定了,某去面圣。”萧摩诃转身大步离开。
看着雷厉风行的太尉,整个议事堂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旋即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尊杀神就算是担任了太尉这样不领兵的官职也依旧是杀气凛然啊。
而裴子烈注视着萧摩诃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萧摩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斗志昂扬了吧?
“这份邸报现在就准备传抄下去吧。”李荩忱一挥手,旁边的秘书监黄琦急忙将邸报递给江总。
秘书在古代并不是真正的“秘书”,实际上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书籍的意思,而秘书监便是所谓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只不过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熟悉的词,自然就不介意拿来主义。反正整个朝堂的政治制度都焕然一新,谁都不会在乎一个管藏书的职位是怎么变成皇帝的身边人的。
而这黄琦是黄玩的弟弟,正统的将门出身,但是却并不怎么喜欢打仗,反而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什么的,李荩忱显然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把他提拔上来做这个官职不高,涉猎面却需要很广的秘书监。对此李荩忱还曾经说黄琦,“在文官中打仗是最出色的,在武将中舞文弄墨是最出色的”,这或许不算称赞,暂时总算是有人认可了自己之前作出的努力,让黄琦激动了很久。
至于江总这个新上任的邸报监,今天还是第一次面圣,而李荩忱似乎并没有想要刁难他的意思,反而和他讨论了一下这邸报应该怎么写、怎么传递,甚至李荩忱还让邸报监组织人手自己表一些和时政有关系的文章,当然了这些文章的笔锋必须一致,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朝廷的领导决定。
既然李荩忱要开始兴文教,那么就不能任由文化泛滥展,以朝廷的名义建立一个集中布消息和鼓吹朝政的机构,能够为民间舆论划定一条界限,李荩忱可不想着这个时候就有所谓的清流、东林冒出来,毕竟他看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山林闲人们似乎非常有这个潜力。
媒体这种东西,用好了就是灵丹妙药,用不好就是洪水猛兽,不管之后会展成什么样子,至少朝廷必须要先一步进入这个阵地。
作为一名后世的接班人,动群众、鼓舞群众只不过是基本功。
当然了,江总毕竟也是搞文字出身的,很快就明白李荩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对于这种事他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当下里君臣谈开了也就没有多少隔阂,而江总很快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保证邸报的份数,
邸报能够以最快的度将京城的消息传递出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却逐渐消失了。
一来是因为统治区域的减小和政治制度的混乱导致邸报变得可有可无,毕竟消息经过朝廷中转再传出去,恐怕度还比不上私下里大家互相传递呢。李荩忱显然赋予了邸报新的使命,所以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甚至以后办的好了还可以将这种东西继续下放到吏员一层甚至是百姓一层,让其真正变成后世的报纸。
他这个太尉走马上任倒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毕竟萧摩诃在南陈时代就已经是骠骑将军,再加上和皇室“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得到李荩忱的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上来就是岭南战事进展不利,和李荩忱主持战事时期的高歌猛进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
“太尉不要着急,”裴子烈一边让人给萧摩诃端了一杯水上来,一边微笑着说道,看萧摩诃的样子,应该是一路从燕子矶纵马狂奔来的,风尘仆仆,“福州本地盗匪众多,而且还现了海盗的痕迹,盖因前朝时候对此地的管理已经很松弛,再加上本地多山,也在情理之中。大军既然抵达,也就得帮助地方州府清剿,一来二去自然就耽误时间。”
“陈智深留在福州,那岭南怎么办?”萧摩诃眉头微皱,“难道真的要和那个孽子说的一样相信冼夫人么?”
萧摩诃出身始兴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岭南人,因此他很了解冼夫人想要的是什么,只要能够赶走百越、确保岭南的和平就已经达到目标了,冼夫人并不想要把百越赶尽杀绝。一旦没有了百越的威胁,说能确保朝廷的目标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冼夫人显然不能完全信赖,所以骠骑将军已经下令南中各部向东穿插支援,切断敌人向西南前进的道路,这样我们无论是追击百越直下日南,还是把百越赶往岭南,都符合实际。”裴子烈急忙解释,萧摩诃显然也是在气头上了,否则不会直接骂出来“孽子”。
不过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萧家和李荩忱的关系紧密相连,但是这军方从太尉到两个重号将军都算是萧家的人,也绝对是李荩忱对萧摩诃的信任了,萧摩诃不能对不起李荩忱的信任,这岭南一战可以说是开国第一战,不能有失。
萧摩诃冷哼一声,语气也软了一些:“以太尉府的名义告诉萧世廉,某不求他能够直接剿灭百越,既然天气不好就缓缓逼近,大军合围!另外传令陈智深,既然剿匪就手段狠一些,剿灭干净,不留后患。告知水师,抽调一支偏师南下灵渠支援粮草转运。”
“诺!”
“粮草还能够支撑多久?”
裴子烈急忙回答:“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各自稳定下来,就只有岭南还在用兵。”
“找户部商量。”萧摩诃挥了挥手,“三个月只能是底线。必须要凑够五个月的。”
裴子烈轻轻松了一口气,有萧摩诃这个太尉下令,自然也好说话。现在朝堂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齐,比如应该负责粮草的参军还在路上,所以这种事情裴子烈也要来代劳,不过总比之前萧摩诃也不在的时候什么都得他一个人负责来得好。
“先这么定了,某去面圣。”萧摩诃转身大步离开。
看着雷厉风行的太尉,整个议事堂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旋即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尊杀神就算是担任了太尉这样不领兵的官职也依旧是杀气凛然啊。
而裴子烈注视着萧摩诃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萧摩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斗志昂扬了吧?
“这份邸报现在就准备传抄下去吧。”李荩忱一挥手,旁边的秘书监黄琦急忙将邸报递给江总。
秘书在古代并不是真正的“秘书”,实际上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书籍的意思,而秘书监便是所谓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只不过李荩忱作为一个后世人,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熟悉的词,自然就不介意拿来主义。反正整个朝堂的政治制度都焕然一新,谁都不会在乎一个管藏书的职位是怎么变成皇帝的身边人的。
而这黄琦是黄玩的弟弟,正统的将门出身,但是却并不怎么喜欢打仗,反而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什么的,李荩忱显然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把他提拔上来做这个官职不高,涉猎面却需要很广的秘书监。对此李荩忱还曾经说黄琦,“在文官中打仗是最出色的,在武将中舞文弄墨是最出色的”,这或许不算称赞,暂时总算是有人认可了自己之前作出的努力,让黄琦激动了很久。
至于江总这个新上任的邸报监,今天还是第一次面圣,而李荩忱似乎并没有想要刁难他的意思,反而和他讨论了一下这邸报应该怎么写、怎么传递,甚至李荩忱还让邸报监组织人手自己表一些和时政有关系的文章,当然了这些文章的笔锋必须一致,那就是坚决贯彻落实朝廷的领导决定。
既然李荩忱要开始兴文教,那么就不能任由文化泛滥展,以朝廷的名义建立一个集中布消息和鼓吹朝政的机构,能够为民间舆论划定一条界限,李荩忱可不想着这个时候就有所谓的清流、东林冒出来,毕竟他看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山林闲人们似乎非常有这个潜力。
媒体这种东西,用好了就是灵丹妙药,用不好就是洪水猛兽,不管之后会展成什么样子,至少朝廷必须要先一步进入这个阵地。
作为一名后世的接班人,动群众、鼓舞群众只不过是基本功。
当然了,江总毕竟也是搞文字出身的,很快就明白李荩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对于这种事他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当下里君臣谈开了也就没有多少隔阂,而江总很快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保证邸报的份数,
邸报能够以最快的度将京城的消息传递出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却逐渐消失了。
一来是因为统治区域的减小和政治制度的混乱导致邸报变得可有可无,毕竟消息经过朝廷中转再传出去,恐怕度还比不上私下里大家互相传递呢。李荩忱显然赋予了邸报新的使命,所以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甚至以后办的好了还可以将这种东西继续下放到吏员一层甚至是百姓一层,让其真正变成后世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