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唱新闻(2)
海警巡逻艇开近村外海域的时候,下午阳光正灿烂。
现在是六月下旬时分,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太阳挂在天上跟个大火炉似的烘烤地面,即使处在海上也感觉有些热,蒸腾的海水冒了起来,让人身上黏糊糊的不舒服。
黑龙长得黑,在船头被阳光晒了不多会就开始擦汗水。
见此敖沐阳就感叹道:“唉,又是一个大旱天啊。”
来送他的是苏金南的铁杆小弟郑柳年,听了他的感叹,郑柳年挠挠头道:“可不是咋地,今年相当旱,可要苦了我爹妈那些种地的老百姓。”
就在他话音落下后,海边一艘船上响起一声长腔:“哎嘿哟哈,哎嘿哟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啰……”
“这是干嘛呢?唱歌呢?”郑柳年下意识的问道。
此时巡逻艇已经快靠上码头了,两艘船隔着不远,敖沐阳便用手搭了个凉棚看向旁边的渔船,看到船上站着个高壮的青年,青年穿了对襟黑褂子和笼裤,腰上挂了个长圆形小腰鼓,其中腰鼓上还用小铁链连着一个小扁鼓,这青年左手拍打腰鼓又是则拎着一只碟形的小铜锣在唱着。
船上有望远镜,郑柳年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后笑道:“敖主任,这不是你那个好兄弟吗?敖富贵,对吧?”
敖沐阳听到唱腔的时候就听出来了,这是敖富贵在唱呢,他说道:“对,是富贵。”
敖富贵一手拍打腰鼓一手敲小铜锣,敞开嗓子唱的开心。
郑柳年听了一会纳闷道:“这唱的是什么?渔歌?”
敖沐阳笑道:“不是,这叫唱新闻呢,你没听过吧?”
郑柳年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他说道:“哦,这就是唱新闻?我听说过,这是红洋半岛地区的渔家风俗是吧?以前倒是没亲耳听过。”
唱新闻这种风俗已经好些年没出现了,敖沐阳仔细想都想不到具体哪年自己听过,他就隐约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听,可能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了。
在他记忆里,这种风俗是跟渔汛相关,它跟戏剧一样也算是一种曲艺形式,起初是瞎子、残疾和乞丐等没有自主赚钱能力的人来表演,他们唱的是戏,但能力比不上戏子,所以听的人不多,更没人给赏钱。
有些表演者脑子灵光,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劣势,然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走街串巷、跑南闯北,碰到的人多,见到的事多,了解的东西多,特别是他们在一个乡镇闯荡的时候,张家长李家短,他们知道的小道消息格外多。
这些人开始利用这个优势,他们充分利用了人的八卦心理,用唱戏的方式来讲述邻里间的故事,特别是一些矛盾冲突,以此来吸引渔民们的注意。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上唱新闻的风俗出现了。
一般进行海上唱新闻的时候是渔汛期,早些年没有大船,渔家都是操作小船在近海打捞,到了渔汛期各家各户开船出海,比较集中,这时候就有乞丐、残疾人坐着船在这些渔船里面穿梭唱新闻。
渔民们在海上干活是很枯燥的,海上唱新闻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所以早些年还是很受欢迎的。
并且从事海上唱新闻的人要求不高,不求讨到多少银钱,他们只求渔家能赏赐几条鱼,让他们饱腹或者带去市场卖了换个饭钱。
听到敖富贵在唱新闻,敖沐阳就问郑柳年道:“咱们船上有鱼吗?”
郑柳年想了想说道:“活鱼肯定没有,不过可能有两瓶罐头鱼?”
敖沐阳摇头道:“那不行,有家伙什吗?”
郑柳年拍拍腰上的枪说道:“这家伙什够劲不?”
敖沐阳:“够劲,但我说的是渔网。”
村外海域渔船多,这些小渔船都做了赏鲸船,船上搭载了游客出海观鲸、观海豚和海牛之类,有些船上有鱼,用来喂给鲸鱼海豚做食物。
郑柳年指挥巡逻船靠近了一艘渔船,敖沐阳从船上要了几条鱼,然后巡逻船开到敖富贵所在的小船旁边,敖沐阳伸手把鱼扔了过去。
敖富贵正在进行单口演唱,他喜欢这些民俗类的东西,这次是镇政府出面组织复兴渔家传统,海上唱新闻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敖富贵这是根据政府指示在进行演示,所以他演唱的格外带劲。
这样几条鱼噼里啪啦被扔到他的船上后,他被吓了一跳,身体哆嗦手臂一甩,差点把手里的小铜锣给扔掉。
等他反应过来便怒了,对敖沐阳说道:“羊子,你干嘛呢?瞎捣乱。”
敖沐阳无辜的说道:“我是在配合你好不好?给你打赏呢。”
敖富贵叫道:“那你给我打赏大黄鱼啊,我要野生的!”
在黄花鱼没有遭遇灭绝性捕捞之前,大黄鱼是红洋的常见经济鱼,渔家全年都能捕捞到大黄鱼,所以每次“唱新闻”结束,各地渔民多要送几条肥硕的大黄鱼给人家做“手工钱”,以示谢意。
敖沐阳趴在船舷上说道:“大黄鱼没有,将军拉的大黄屎倒是有一堆,你要不要?”
敖富贵嫌弃的挥手道:“你快一边去吧,别妨碍我唱新闻。”
敖沐阳仔细打量他身上和船上放的工具,有腰鼓有小锣、竹板,有锣片、软竹竿、鼓槌还有铜铃,工具倒是齐全。
他问道:“这些家伙什你都是在哪里找到的呀?村里还有这些东西?”
说到这个,敖富贵脸上露出矜持的笑意:“是吕书记发动全镇找到的,他说这次渔家传统复兴活动不搞则以,搞就得搞出名堂来,一切都得正儿八经的,所以就给我配备了全套的家伙什。”
敖沐阳问道:“给你配套了有什么用?你就会一些野狐禅,海上唱新闻是有窍门的,起句、句间过门、句尾等等,要能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和转换演唱感情之类的,反正挺复杂的,你能行吗?”
敖富贵翻着白眼说道:“我肯定行,你没看现在很多人都在等我表演吗?你快一边去吧。”
这个敖沐阳倒是看见了,周围海上漂泊着一些船,确实有人在听着敖富贵唱新闻,特别是周围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来的还不少。
现在是六月下旬时分,天气已经相当炎热,太阳挂在天上跟个大火炉似的烘烤地面,即使处在海上也感觉有些热,蒸腾的海水冒了起来,让人身上黏糊糊的不舒服。
黑龙长得黑,在船头被阳光晒了不多会就开始擦汗水。
见此敖沐阳就感叹道:“唉,又是一个大旱天啊。”
来送他的是苏金南的铁杆小弟郑柳年,听了他的感叹,郑柳年挠挠头道:“可不是咋地,今年相当旱,可要苦了我爹妈那些种地的老百姓。”
就在他话音落下后,海边一艘船上响起一声长腔:“哎嘿哟哈,哎嘿哟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啰……”
“这是干嘛呢?唱歌呢?”郑柳年下意识的问道。
此时巡逻艇已经快靠上码头了,两艘船隔着不远,敖沐阳便用手搭了个凉棚看向旁边的渔船,看到船上站着个高壮的青年,青年穿了对襟黑褂子和笼裤,腰上挂了个长圆形小腰鼓,其中腰鼓上还用小铁链连着一个小扁鼓,这青年左手拍打腰鼓又是则拎着一只碟形的小铜锣在唱着。
船上有望远镜,郑柳年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后笑道:“敖主任,这不是你那个好兄弟吗?敖富贵,对吧?”
敖沐阳听到唱腔的时候就听出来了,这是敖富贵在唱呢,他说道:“对,是富贵。”
敖富贵一手拍打腰鼓一手敲小铜锣,敞开嗓子唱的开心。
郑柳年听了一会纳闷道:“这唱的是什么?渔歌?”
敖沐阳笑道:“不是,这叫唱新闻呢,你没听过吧?”
郑柳年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他说道:“哦,这就是唱新闻?我听说过,这是红洋半岛地区的渔家风俗是吧?以前倒是没亲耳听过。”
唱新闻这种风俗已经好些年没出现了,敖沐阳仔细想都想不到具体哪年自己听过,他就隐约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听,可能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了。
在他记忆里,这种风俗是跟渔汛相关,它跟戏剧一样也算是一种曲艺形式,起初是瞎子、残疾和乞丐等没有自主赚钱能力的人来表演,他们唱的是戏,但能力比不上戏子,所以听的人不多,更没人给赏钱。
有些表演者脑子灵光,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劣势,然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走街串巷、跑南闯北,碰到的人多,见到的事多,了解的东西多,特别是他们在一个乡镇闯荡的时候,张家长李家短,他们知道的小道消息格外多。
这些人开始利用这个优势,他们充分利用了人的八卦心理,用唱戏的方式来讲述邻里间的故事,特别是一些矛盾冲突,以此来吸引渔民们的注意。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上唱新闻的风俗出现了。
一般进行海上唱新闻的时候是渔汛期,早些年没有大船,渔家都是操作小船在近海打捞,到了渔汛期各家各户开船出海,比较集中,这时候就有乞丐、残疾人坐着船在这些渔船里面穿梭唱新闻。
渔民们在海上干活是很枯燥的,海上唱新闻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所以早些年还是很受欢迎的。
并且从事海上唱新闻的人要求不高,不求讨到多少银钱,他们只求渔家能赏赐几条鱼,让他们饱腹或者带去市场卖了换个饭钱。
听到敖富贵在唱新闻,敖沐阳就问郑柳年道:“咱们船上有鱼吗?”
郑柳年想了想说道:“活鱼肯定没有,不过可能有两瓶罐头鱼?”
敖沐阳摇头道:“那不行,有家伙什吗?”
郑柳年拍拍腰上的枪说道:“这家伙什够劲不?”
敖沐阳:“够劲,但我说的是渔网。”
村外海域渔船多,这些小渔船都做了赏鲸船,船上搭载了游客出海观鲸、观海豚和海牛之类,有些船上有鱼,用来喂给鲸鱼海豚做食物。
郑柳年指挥巡逻船靠近了一艘渔船,敖沐阳从船上要了几条鱼,然后巡逻船开到敖富贵所在的小船旁边,敖沐阳伸手把鱼扔了过去。
敖富贵正在进行单口演唱,他喜欢这些民俗类的东西,这次是镇政府出面组织复兴渔家传统,海上唱新闻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敖富贵这是根据政府指示在进行演示,所以他演唱的格外带劲。
这样几条鱼噼里啪啦被扔到他的船上后,他被吓了一跳,身体哆嗦手臂一甩,差点把手里的小铜锣给扔掉。
等他反应过来便怒了,对敖沐阳说道:“羊子,你干嘛呢?瞎捣乱。”
敖沐阳无辜的说道:“我是在配合你好不好?给你打赏呢。”
敖富贵叫道:“那你给我打赏大黄鱼啊,我要野生的!”
在黄花鱼没有遭遇灭绝性捕捞之前,大黄鱼是红洋的常见经济鱼,渔家全年都能捕捞到大黄鱼,所以每次“唱新闻”结束,各地渔民多要送几条肥硕的大黄鱼给人家做“手工钱”,以示谢意。
敖沐阳趴在船舷上说道:“大黄鱼没有,将军拉的大黄屎倒是有一堆,你要不要?”
敖富贵嫌弃的挥手道:“你快一边去吧,别妨碍我唱新闻。”
敖沐阳仔细打量他身上和船上放的工具,有腰鼓有小锣、竹板,有锣片、软竹竿、鼓槌还有铜铃,工具倒是齐全。
他问道:“这些家伙什你都是在哪里找到的呀?村里还有这些东西?”
说到这个,敖富贵脸上露出矜持的笑意:“是吕书记发动全镇找到的,他说这次渔家传统复兴活动不搞则以,搞就得搞出名堂来,一切都得正儿八经的,所以就给我配备了全套的家伙什。”
敖沐阳问道:“给你配套了有什么用?你就会一些野狐禅,海上唱新闻是有窍门的,起句、句间过门、句尾等等,要能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和转换演唱感情之类的,反正挺复杂的,你能行吗?”
敖富贵翻着白眼说道:“我肯定行,你没看现在很多人都在等我表演吗?你快一边去吧。”
这个敖沐阳倒是看见了,周围海上漂泊着一些船,确实有人在听着敖富贵唱新闻,特别是周围村里的老头老太太,来的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