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2章:寇拉斯堡大学(Ⅲ)
交通大臣马特维·维特根斯坦也为筹建寇拉斯堡大学积极奔走,在内阁会议上提议充分利用远东相对丰富的机关术士人才资源,创建一所工程学院,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罗兰曾答应艾尔塔兰设立一所灵能学院,还向杜瓦林承诺开办一个炼金术专业,这些承诺都要兑现。常规院系面向全国中学毕业生招收,可以借鉴地球上的高考经验,但是神学院、奥法学院、灵能学院这类专业需要考生具备特殊的施法或显能天赋,就不能采用守株待兔的招生方式了。
为了给上述特殊学院提供充足的生源,罗兰特地叮嘱柳德米拉和冬妮娅在进行人口普查期间增加一些统计项目,调查远东境内的青少年是否具有智力、感知或魅力等精神属性上的特长,并将入选者登记在册,记下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有了这些翔实的统计资料,罗兰就可以有的放矢的为奥法学院、神学院以及位于银空的灵能学院招募新生。
现在这份厚厚的花名册就摆在罗兰案头,根据这份统计资料,罗兰给所有登记在册的家庭发出公函,以远东王储兼寇拉斯堡大学副校长的名义邀请那些具有施法与显能天赋的适龄青少年前来首都参加特招考试,并且承诺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提供路费和在京考试期间的生活补贴。通过考试者将成为远东有史以来第一届特招生,教育部将为这些特殊生源提供全额奖学金。
时间在忙碌中一天天飞速流逝,转眼到了五月初,寇拉斯堡大学的招生工作已经临近尾声。来自全国的三万多名考生参加了远东有史以来第一期大学招生考试,最终只有十分之一考生幸运地迈过这道注定改变他们命运的门槛,成为寇拉斯堡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新生。
罗兰并不想把大学入取竞争搞得这么残酷,但是没办法,远东的中等教育才刚刚起步,第一批中学生尚未毕业就跑来参加高考,真不知道这帮混小子哪来的迷之自信?
教育大臣梅林和宗教大臣鲍里斯坚决反对把大学门槛设的太低,如果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大学校园就会变成一个供庸才镀金的场所,丧失高等教育的本意。
罗兰对此没有公开反对,选择保留个人意见。梅林和鲍里斯将大学定位为“精英教育”,他则认为公立大学不应该成为精英的自留地,而是一个提供“通识教育”的场所。
就本心而言,罗兰更希望寇拉斯堡大学降低门槛,给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所谓“全面撒网、重点栽培”。
当前远东急缺大学生,就业形势完全是卖方市场,别管怎么定义“人才”,先把基数搞上去最要紧。大学宽进宽出,像工厂流水线那样批量制造平庸之辈,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创新能力,但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基本功足够扎实,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等到将来多数青年都有机会上大学,国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学学历严重贬值,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货膨胀,再改变教育政策,推行严进严出的精英教育也不迟。
罗兰以地球上的经验为参考,坚持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宽进宽出利大于弊。可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理由很简单,相比学生,寇拉斯堡大学当前更紧缺的是教师。罗兰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从灯塔山到帕尔尼亚,从白鸥港到“绿野之乡”,一家家寻贤访能,拿出最大的诚意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寇拉斯堡任教,对方提出的要求出奇的一致——薪酬好商量,生源素质不能妥协。
名家大抵心高气傲,他们乐意为远东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但是绝不能容忍把自己宝贵的知识和精力浪费在脑袋瓜子不开窍的“朽木”身上。他们大多要求参加高考招生,亲自编写试卷,通过严格筛选者方能有幸成为他们的门生。
这简直是把大学生当研究生培养!
罗兰心里叫苦,却只能接受。无论如何先把这群老家伙忽悠过来再说,学生少一点没关系,可要是招聘不到教授,某些重要专业根本立不起来。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他不得不选择迁就后者。
从四月底忙到五月底,罗兰四处奔波,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搞定寇拉斯堡大学的院系建设。按照他的构想,寇拉斯堡大学将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暂定设置九所学院,每个学院下设若干专业方向。
当前发展最成熟的无疑是神学院。神学院同时也是辛德拉教会的人才基地,由资深牧师担任教授,两年来为远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青年神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顺利通过“命运神殿”的神启仪式,获得牧师职业,被派往远东各地担任驻村牧师,为罗兰推行的乡村治理计划源源不断输送骨干力量。
辛德拉教会当前登记在册的牧师总数约为2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只有短期培训资历,牧师职业等级不超过3级。鲍里斯大牧首认为低阶牧师已经不再是远东当前紧缺的人才,神学院下一步将加强对精英牧师的培养。通常而言,一个经过短期培训、晋升为1级牧师的青年,还要在神学院接受至少四年的教育才有可能在毕业时晋升为5级牧师,达到这个水平才称得上是教会的精英骨干,国家的青年俊杰。
寇拉斯堡大学创立的第二所重点学院是“工程技术学院”,相当于地球上的工科院校。罗兰本人是学文科出身,但是他也得承认,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理工专业比文科专业对国家建设的助力更大。在教育投入受预算约束的条件下,他只能选择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义无反顾背叛了自己的专业,将资源优先分配给理工专业。
罗兰曾答应艾尔塔兰设立一所灵能学院,还向杜瓦林承诺开办一个炼金术专业,这些承诺都要兑现。常规院系面向全国中学毕业生招收,可以借鉴地球上的高考经验,但是神学院、奥法学院、灵能学院这类专业需要考生具备特殊的施法或显能天赋,就不能采用守株待兔的招生方式了。
为了给上述特殊学院提供充足的生源,罗兰特地叮嘱柳德米拉和冬妮娅在进行人口普查期间增加一些统计项目,调查远东境内的青少年是否具有智力、感知或魅力等精神属性上的特长,并将入选者登记在册,记下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有了这些翔实的统计资料,罗兰就可以有的放矢的为奥法学院、神学院以及位于银空的灵能学院招募新生。
现在这份厚厚的花名册就摆在罗兰案头,根据这份统计资料,罗兰给所有登记在册的家庭发出公函,以远东王储兼寇拉斯堡大学副校长的名义邀请那些具有施法与显能天赋的适龄青少年前来首都参加特招考试,并且承诺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提供路费和在京考试期间的生活补贴。通过考试者将成为远东有史以来第一届特招生,教育部将为这些特殊生源提供全额奖学金。
时间在忙碌中一天天飞速流逝,转眼到了五月初,寇拉斯堡大学的招生工作已经临近尾声。来自全国的三万多名考生参加了远东有史以来第一期大学招生考试,最终只有十分之一考生幸运地迈过这道注定改变他们命运的门槛,成为寇拉斯堡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新生。
罗兰并不想把大学入取竞争搞得这么残酷,但是没办法,远东的中等教育才刚刚起步,第一批中学生尚未毕业就跑来参加高考,真不知道这帮混小子哪来的迷之自信?
教育大臣梅林和宗教大臣鲍里斯坚决反对把大学门槛设的太低,如果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大学校园就会变成一个供庸才镀金的场所,丧失高等教育的本意。
罗兰对此没有公开反对,选择保留个人意见。梅林和鲍里斯将大学定位为“精英教育”,他则认为公立大学不应该成为精英的自留地,而是一个提供“通识教育”的场所。
就本心而言,罗兰更希望寇拉斯堡大学降低门槛,给更多有志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所谓“全面撒网、重点栽培”。
当前远东急缺大学生,就业形势完全是卖方市场,别管怎么定义“人才”,先把基数搞上去最要紧。大学宽进宽出,像工厂流水线那样批量制造平庸之辈,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创新能力,但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基本功足够扎实,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等到将来多数青年都有机会上大学,国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学学历严重贬值,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货膨胀,再改变教育政策,推行严进严出的精英教育也不迟。
罗兰以地球上的经验为参考,坚持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宽进宽出利大于弊。可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理由很简单,相比学生,寇拉斯堡大学当前更紧缺的是教师。罗兰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从灯塔山到帕尔尼亚,从白鸥港到“绿野之乡”,一家家寻贤访能,拿出最大的诚意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寇拉斯堡任教,对方提出的要求出奇的一致——薪酬好商量,生源素质不能妥协。
名家大抵心高气傲,他们乐意为远东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但是绝不能容忍把自己宝贵的知识和精力浪费在脑袋瓜子不开窍的“朽木”身上。他们大多要求参加高考招生,亲自编写试卷,通过严格筛选者方能有幸成为他们的门生。
这简直是把大学生当研究生培养!
罗兰心里叫苦,却只能接受。无论如何先把这群老家伙忽悠过来再说,学生少一点没关系,可要是招聘不到教授,某些重要专业根本立不起来。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他不得不选择迁就后者。
从四月底忙到五月底,罗兰四处奔波,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搞定寇拉斯堡大学的院系建设。按照他的构想,寇拉斯堡大学将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暂定设置九所学院,每个学院下设若干专业方向。
当前发展最成熟的无疑是神学院。神学院同时也是辛德拉教会的人才基地,由资深牧师担任教授,两年来为远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青年神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顺利通过“命运神殿”的神启仪式,获得牧师职业,被派往远东各地担任驻村牧师,为罗兰推行的乡村治理计划源源不断输送骨干力量。
辛德拉教会当前登记在册的牧师总数约为2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只有短期培训资历,牧师职业等级不超过3级。鲍里斯大牧首认为低阶牧师已经不再是远东当前紧缺的人才,神学院下一步将加强对精英牧师的培养。通常而言,一个经过短期培训、晋升为1级牧师的青年,还要在神学院接受至少四年的教育才有可能在毕业时晋升为5级牧师,达到这个水平才称得上是教会的精英骨干,国家的青年俊杰。
寇拉斯堡大学创立的第二所重点学院是“工程技术学院”,相当于地球上的工科院校。罗兰本人是学文科出身,但是他也得承认,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理工专业比文科专业对国家建设的助力更大。在教育投入受预算约束的条件下,他只能选择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义无反顾背叛了自己的专业,将资源优先分配给理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