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朝廷争议三饷问题
何如宠大厅中两盆熊熊的炭火似乎也不能在温暖何如宠内心的那种胆寒。
没有钱。户部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掌管天下钱粮,居然没有钱。这如何不让他感觉到心惊胆战,内心瑟瑟发抖。
就在刚才,钱谦益居然给了自己一个十分震惊的答案,整个户部,全部的银子加起来,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一百五十万,大明帝国,每年收上来的银子,那都去了哪里。
“钱呢,钱呢,都去了哪里?”何如宠瞪大自己双眼如同要吃人一般问道。
钱谦益心中有苦难言,大明帝国,真的没有多少银子。这些年来,为了围剿流寇辽东占据。各部饷银发放,甚至是各官员开销,各部贪污等等问题,已经将国库挥霍一空,这么点银子,还算是自己手下留情,不然现在的国库,那一文大子都没有。
“阁老,大明的税收本来就不多,这些年来的花销,你也知道,如同流水一般,哪里还有什么银子。”摊开双手,钱谦益无奈道。
哎,何如宠沉闷的闭上眼睛,他心中已经知道错怪了钱谦益,不过,为了自己的首辅位置,他依旧还是给钱谦益提出了一个建议。
没有钱,这是绝对不能的事情,大明没有钱,任何一个事情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运转,唯一的,那就只能加税收,只有加了税收,这才能够获得大量钱财,如若不然,到时候偌大的朝廷,还怎么过日子。
只能这样了,钱谦益心中嘀咕一阵,起身告辞,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书写折子,准备明日,上朝呈上,关于增派辽东三饷在各地征收的折子。
三饷,是从万历年就已经开始执行的一种的税收,他主要包括剿饷、练饷以及辽饷,分别针对流寇以及训练士兵还有就是辽东所有费用。
这三个饷,不但加剧大明帝国的矛盾,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钱谦益这折子,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他是要将三饷在往上面提一分,这么以来,大明就能够增加一定的税收,缓解当前的压力。
清晨,朝会再次如期举行,崇祯已经从昨日的怒火中平息过来,但是他看向钱谦益的眼神,始终还是不是那么的友好,毕竟这狗东西伸手也不看情况,辽东方面如此紧急需要花费银子,居然还敢伸手,自己不砍了他的脑袋,已经是对他客气的。
“皇上,微臣有事所奏。”钱谦益明知道崇祯不满,但是依旧还是出列,将手中的折子递出。。
崇祯接过来看了下后沉思开口道:“增加三饷,这是否有必要,难道我大明帝国,就没有银子了。”
糟糕,在边上的孙承宗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感觉到不妙,他没有想到,赵宁居然猜测的如此准确,东林党在没有钱财的时候,居然再次跟百姓卑鄙的伸手。
“启奏皇上,微臣有事启奏,辽东总兵赵宁,有八百里加急文书。”孙承宗不等东林党等开口,当先站出来,递上手中文书。
孙承宗早就在两天前收到了赵宁的书信以及文书,那书信中,明确的告诉了孙承宗,辽东目前冬衣、饷银、粮草问题奇缺,皇帝定然会想办法筹集,而大明帝国财政目前岌岌可危,已经达到了没有钱财可用的地步,因此他估计东林党士比会对最大势力,也是最容易会受到欺负的势力百姓下手,增加税收,这是竭泽而渔,是将大明推向火坑的一种方式。
他的建议是,不增加三饷,而是增加一种新型税收,也就是商业税。
大明帝国,商人富的流油,而且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但是却从来不曾上一个大子的税收,这关键的问题就是,东林党在包庇,毕竟各地,这些东林党人,那一个没有在外面着买卖,那一个敢说他没有开酒楼、钱庄甚至是妓院。
这么以来,他们当然不会收取任何商人收税,而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将所有的税收全部压给百姓,毕竟好欺负。
崇祯一听赵宁八百里加急,对于增加三饷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浅在一边,随即取过那文书来。
这一看下去,崇祯脸居然轻微抽动了一下。竭泽而渔,大明陷入万劫不复,皇帝也就是大明最大的罪臣。这几个字眼,任何一个字都刺激着崇祯。
不过身为帝王,这不过是瞬间的变化,崇祯也就恢复了神色后再次取过那增加三饷文书片刻道:“三饷的问题,容后在议。”
“户部尚书,朕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已经还有两天,后天如果朕没有受到冬衣已经开始往辽东运输,你就不用来见朕,自己去天牢吧。退朝。”崇祯冷哼一声,站起来的同时,也将赵宁的折子给拿起来。
我的爹啊。钱谦益差点晕厥在了地上,这已经是给自己下达死命令了,冬衣粮草和自己的小命,自己任意选择一条。没有任何后路。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对于赵宁的折子没有任何的发言。孙承宗不想去管钱谦益等人的死活,他就想听取一下皇帝对于赵宁文书中的想法,可是皇帝居然一眼不坑的就退朝,这让孙承宗双眼充满了迷茫。
孙承宗个人对于赵宁的文书仔细研究过,在加上那封书信,他内心十分赞同,强征征收商业税收的同时,稍微减免一下百姓的负担,如今大明帝国本来就内忧外患,百姓吃不饱的同时,还要上缴税收,这无疑就是在给陕西的流寇无穷无尽的在运输着兵力,都去投靠了流寇,
用赵宁的话来说就是,剿了又剿,根本就无法剿灭的同时,更是这边剿灭那边又冒出头,原因之一,那就是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不造反是死,造反也许还能够活命。
看来也是石沉大海,不会有任何消息了,看了下空旷的武英殿,孙承宗叹息一声。甩动了下自己的衣袖,准备离开武英殿,回去好好休息。
正待出去,曹化淳已经从那红色的小门钻了出来吆喝道:“孙大人,皇上御书房召见。”
(本章完)
没有钱。户部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掌管天下钱粮,居然没有钱。这如何不让他感觉到心惊胆战,内心瑟瑟发抖。
就在刚才,钱谦益居然给了自己一个十分震惊的答案,整个户部,全部的银子加起来,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一百五十万,大明帝国,每年收上来的银子,那都去了哪里。
“钱呢,钱呢,都去了哪里?”何如宠瞪大自己双眼如同要吃人一般问道。
钱谦益心中有苦难言,大明帝国,真的没有多少银子。这些年来,为了围剿流寇辽东占据。各部饷银发放,甚至是各官员开销,各部贪污等等问题,已经将国库挥霍一空,这么点银子,还算是自己手下留情,不然现在的国库,那一文大子都没有。
“阁老,大明的税收本来就不多,这些年来的花销,你也知道,如同流水一般,哪里还有什么银子。”摊开双手,钱谦益无奈道。
哎,何如宠沉闷的闭上眼睛,他心中已经知道错怪了钱谦益,不过,为了自己的首辅位置,他依旧还是给钱谦益提出了一个建议。
没有钱,这是绝对不能的事情,大明没有钱,任何一个事情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运转,唯一的,那就只能加税收,只有加了税收,这才能够获得大量钱财,如若不然,到时候偌大的朝廷,还怎么过日子。
只能这样了,钱谦益心中嘀咕一阵,起身告辞,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书写折子,准备明日,上朝呈上,关于增派辽东三饷在各地征收的折子。
三饷,是从万历年就已经开始执行的一种的税收,他主要包括剿饷、练饷以及辽饷,分别针对流寇以及训练士兵还有就是辽东所有费用。
这三个饷,不但加剧大明帝国的矛盾,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钱谦益这折子,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他是要将三饷在往上面提一分,这么以来,大明就能够增加一定的税收,缓解当前的压力。
清晨,朝会再次如期举行,崇祯已经从昨日的怒火中平息过来,但是他看向钱谦益的眼神,始终还是不是那么的友好,毕竟这狗东西伸手也不看情况,辽东方面如此紧急需要花费银子,居然还敢伸手,自己不砍了他的脑袋,已经是对他客气的。
“皇上,微臣有事所奏。”钱谦益明知道崇祯不满,但是依旧还是出列,将手中的折子递出。。
崇祯接过来看了下后沉思开口道:“增加三饷,这是否有必要,难道我大明帝国,就没有银子了。”
糟糕,在边上的孙承宗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感觉到不妙,他没有想到,赵宁居然猜测的如此准确,东林党在没有钱财的时候,居然再次跟百姓卑鄙的伸手。
“启奏皇上,微臣有事启奏,辽东总兵赵宁,有八百里加急文书。”孙承宗不等东林党等开口,当先站出来,递上手中文书。
孙承宗早就在两天前收到了赵宁的书信以及文书,那书信中,明确的告诉了孙承宗,辽东目前冬衣、饷银、粮草问题奇缺,皇帝定然会想办法筹集,而大明帝国财政目前岌岌可危,已经达到了没有钱财可用的地步,因此他估计东林党士比会对最大势力,也是最容易会受到欺负的势力百姓下手,增加税收,这是竭泽而渔,是将大明推向火坑的一种方式。
他的建议是,不增加三饷,而是增加一种新型税收,也就是商业税。
大明帝国,商人富的流油,而且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但是却从来不曾上一个大子的税收,这关键的问题就是,东林党在包庇,毕竟各地,这些东林党人,那一个没有在外面着买卖,那一个敢说他没有开酒楼、钱庄甚至是妓院。
这么以来,他们当然不会收取任何商人收税,而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是将所有的税收全部压给百姓,毕竟好欺负。
崇祯一听赵宁八百里加急,对于增加三饷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浅在一边,随即取过那文书来。
这一看下去,崇祯脸居然轻微抽动了一下。竭泽而渔,大明陷入万劫不复,皇帝也就是大明最大的罪臣。这几个字眼,任何一个字都刺激着崇祯。
不过身为帝王,这不过是瞬间的变化,崇祯也就恢复了神色后再次取过那增加三饷文书片刻道:“三饷的问题,容后在议。”
“户部尚书,朕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已经还有两天,后天如果朕没有受到冬衣已经开始往辽东运输,你就不用来见朕,自己去天牢吧。退朝。”崇祯冷哼一声,站起来的同时,也将赵宁的折子给拿起来。
我的爹啊。钱谦益差点晕厥在了地上,这已经是给自己下达死命令了,冬衣粮草和自己的小命,自己任意选择一条。没有任何后路。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对于赵宁的折子没有任何的发言。孙承宗不想去管钱谦益等人的死活,他就想听取一下皇帝对于赵宁文书中的想法,可是皇帝居然一眼不坑的就退朝,这让孙承宗双眼充满了迷茫。
孙承宗个人对于赵宁的文书仔细研究过,在加上那封书信,他内心十分赞同,强征征收商业税收的同时,稍微减免一下百姓的负担,如今大明帝国本来就内忧外患,百姓吃不饱的同时,还要上缴税收,这无疑就是在给陕西的流寇无穷无尽的在运输着兵力,都去投靠了流寇,
用赵宁的话来说就是,剿了又剿,根本就无法剿灭的同时,更是这边剿灭那边又冒出头,原因之一,那就是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不造反是死,造反也许还能够活命。
看来也是石沉大海,不会有任何消息了,看了下空旷的武英殿,孙承宗叹息一声。甩动了下自己的衣袖,准备离开武英殿,回去好好休息。
正待出去,曹化淳已经从那红色的小门钻了出来吆喝道:“孙大人,皇上御书房召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