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孔圣人啊,斯文扫地啦
实际上这时候绿营早就已经忍无可忍了。
清军的粮食日益紧张。
几个最主要产粮区要么被圣教所控制,要么因为运输问题被隔绝,他们还能控制的只有淮北几省,而这几个省又都有各自的问题,山东只有鲁西是产粮区,但这片产粮区又有刘照魁在捣乱,虽然他被击败,可之前他起兵时候造成的破坏无法弥补。
他起兵时候正是秋收时候。
河南在现代是产粮区,但在这个时代真不是,两三年一次的旱灾蝗灾加上黄河水患,让这片土地始终在半饥半饱中。直隶也不是,否则北京也不至于靠漕运养活,那里的情况和河南差不多,几千年的农业生产让土地肥力耗尽,自然环境因素让旱灾蝗灾始终挥之不去。剩下山西和陕西就更不用说了,大明可就是从那里开始走上灭亡之路的,这四个省都没有能力为满清提供足够的粮食。
满清的第一大粮仓是太湖周围。
但一半已经归杨丰了。
另一半有余粮但漕运断了,而且那些士绅也不怎么搭理乾隆了。
他们的确有粮食。
他们实际上愿意的话通过海路也能运过去。
但他们凭什么给乾隆?
乾隆又不能保护他们,就凭杭州那几千八旗?就那些废物杭州的团练自己就能灭了,说到底他们现在还坚持大清旗帜只是因为杨丰要地,杨丰要是不要地他们早剁了杭州八旗然后拜上帝了,他们和那些地方官员基本上结成同盟,就是以御敌为名一粒粮食不北运。
苏皖士绅同理。
现在大清半壁江山都靠苏皖的团练,尤其是淮扬的洋枪队在撑着呢,人家有资格截留粮食。
乱世里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第三个粮仓是江汉平原。
这个就不用说了。
第四个粮仓是四川盆地。
但四川的粮食历来都是补云贵不足的,云贵的财政都是靠四川,本来也没有向北京交,这时候也交不出去了,长江航运一断,难道还从栈道往外运吗?那就扯淡了!
乾隆原来的所有粮食来源都断绝。
而海兰察的十几万大军,北京城里数以百万计不事生产的铁杆庄稼们又都得吃饭,光皇宫里还得一万多张嘴呢,这些人不能饿着,那也就只能想办法开源节流了。开源就是加大北方搜刮,但搜刮狠了老百姓造反,这就已经天下大乱了,要是北方再乱那就真完了,这样节流也就很重要了,八旗是大清支柱不能节太多,要节只能节绿营。正好战场上绿营的不断倒戈也让乾隆一肚子火,他发不到那些倒戈的绿营身上也就只能迁怒还没倒戈的绿营,于是绿营的饷越来越不及时,抚恤什么的更一减再减,当官的喝兵血又喝得狠点,大清的绿营也就差不多跟后世的某军一样了。
当兵的前线打仗,老婆孩子在家饥寒交迫甚至饿死。
这种情况下还能忠心?
那绿营也未免太贱了。
和琳之死就是十几名山东,直隶还有河南绿营士兵,同时得知自己家里亲人因为军饷领出的还不足过去一半,再加上粮价暴涨,长期吃不饱饭贫病交加而死,甚至最惨的一家老婆饿晕,一对儿女无人管引起火灾全家烧死的结果。这些绿营本来就也吃不饱,海兰察的粮食不足,肯定优先给精锐,绿营饿不死就行,肚子没食再加噩耗刺激正赶上圣教游击队伏击,战场上那些士兵一鼓噪,瞬间其他士兵感同身受也就一呼百应,他们砍了统军将领和游击队一起先拿下运粮队,然后几个为首的和游击队首领一商议干脆钓条大鱼。
没想到真钓来了条大的。
钓来了和中堂的亲弟弟。
等海兰察得到消息紧急派兵营救和琳时候,绿营和游击队早消失在伏牛山里了,留给他的只有被大卸八块的和琳。
但暴怒的海兰察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时候杨忠的第一镇已经出枣阳北上了。
“走狗不好当啊!”
杨仙尊深沉地说道。
此时他换了一身便装,正在高淳一带微服私访。
“仙尊,这清妖看来也撑不了多久了。”
他旁边的伍秉鉴笑着说。
伍秉鉴现在无比庆幸自己的选择,这天下局势基本明朗,这位仙尊最差也是半壁江山,不说一统天下,这南宋之业是少不了,这淮南他还没染指的省份已经没有了,最偏远的广西那些苗民也开始加入王囊仙的队伍。广东的天地会已经在博罗起兵,依靠着他帮忙从英国人手中购买的军火,接连击败前去围剿的清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将队伍扩大到了三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壮大之中。
福建的朱濆也已经公开打出拜上帝教的旗帜并夺取云霄。
剩下还有浙江。
但圣教军第二镇的两个旅已经分别堵到了常州和湖州外围,第四镇正在迅速组建起来,很显然只要这个镇组建完成,肯定要向苏杭进攻,而就凭圣教军的战斗力,苏杭等地无论绿营还是团练都挡不住他们。而且经过了南京周围的土改以后,苏杭等地的那些贫苦百姓恐怕早就日夜盼望着圣教打过去了,不得不说这个仙尊这一招真狠,直接就是往心脏上捅,那些士绅对抗不了这浩荡洪流,均田免粮这四个字就是绝杀。
当然,这与他无关。
伍家的田产全都已经开始脱手了。
就算圣教打下广东,他也不用担心会被打了土豪,实际上他早就发现了,这位仙尊只针对地主,对于商人反而是极好的,虽然税收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偷税漏税处罚极狠,但对商人和作坊主的保护也是很周到的,在行事风格上倒更像英国人。
虽然他把英国人叫英妖。
“仙尊,英妖通商一事可否允诺?”
他紧接着问道。
这就是他第二次来南京的目的。
“如果我告诉你,十三行存在的基础很快将不复存在呢?”
杨丰说道。
“回仙尊,弟子不会逆大势的。”
伍秉鉴说道。
他明白杨丰的意思,十三行存在的基础就是广州一口通商,而圣教得天下之后,不会再继续一口通商,那么包括伍家在内的十三行也就没有了垄断贸易的基础,但这对伍家来说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这
清军的粮食日益紧张。
几个最主要产粮区要么被圣教所控制,要么因为运输问题被隔绝,他们还能控制的只有淮北几省,而这几个省又都有各自的问题,山东只有鲁西是产粮区,但这片产粮区又有刘照魁在捣乱,虽然他被击败,可之前他起兵时候造成的破坏无法弥补。
他起兵时候正是秋收时候。
河南在现代是产粮区,但在这个时代真不是,两三年一次的旱灾蝗灾加上黄河水患,让这片土地始终在半饥半饱中。直隶也不是,否则北京也不至于靠漕运养活,那里的情况和河南差不多,几千年的农业生产让土地肥力耗尽,自然环境因素让旱灾蝗灾始终挥之不去。剩下山西和陕西就更不用说了,大明可就是从那里开始走上灭亡之路的,这四个省都没有能力为满清提供足够的粮食。
满清的第一大粮仓是太湖周围。
但一半已经归杨丰了。
另一半有余粮但漕运断了,而且那些士绅也不怎么搭理乾隆了。
他们的确有粮食。
他们实际上愿意的话通过海路也能运过去。
但他们凭什么给乾隆?
乾隆又不能保护他们,就凭杭州那几千八旗?就那些废物杭州的团练自己就能灭了,说到底他们现在还坚持大清旗帜只是因为杨丰要地,杨丰要是不要地他们早剁了杭州八旗然后拜上帝了,他们和那些地方官员基本上结成同盟,就是以御敌为名一粒粮食不北运。
苏皖士绅同理。
现在大清半壁江山都靠苏皖的团练,尤其是淮扬的洋枪队在撑着呢,人家有资格截留粮食。
乱世里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第三个粮仓是江汉平原。
这个就不用说了。
第四个粮仓是四川盆地。
但四川的粮食历来都是补云贵不足的,云贵的财政都是靠四川,本来也没有向北京交,这时候也交不出去了,长江航运一断,难道还从栈道往外运吗?那就扯淡了!
乾隆原来的所有粮食来源都断绝。
而海兰察的十几万大军,北京城里数以百万计不事生产的铁杆庄稼们又都得吃饭,光皇宫里还得一万多张嘴呢,这些人不能饿着,那也就只能想办法开源节流了。开源就是加大北方搜刮,但搜刮狠了老百姓造反,这就已经天下大乱了,要是北方再乱那就真完了,这样节流也就很重要了,八旗是大清支柱不能节太多,要节只能节绿营。正好战场上绿营的不断倒戈也让乾隆一肚子火,他发不到那些倒戈的绿营身上也就只能迁怒还没倒戈的绿营,于是绿营的饷越来越不及时,抚恤什么的更一减再减,当官的喝兵血又喝得狠点,大清的绿营也就差不多跟后世的某军一样了。
当兵的前线打仗,老婆孩子在家饥寒交迫甚至饿死。
这种情况下还能忠心?
那绿营也未免太贱了。
和琳之死就是十几名山东,直隶还有河南绿营士兵,同时得知自己家里亲人因为军饷领出的还不足过去一半,再加上粮价暴涨,长期吃不饱饭贫病交加而死,甚至最惨的一家老婆饿晕,一对儿女无人管引起火灾全家烧死的结果。这些绿营本来就也吃不饱,海兰察的粮食不足,肯定优先给精锐,绿营饿不死就行,肚子没食再加噩耗刺激正赶上圣教游击队伏击,战场上那些士兵一鼓噪,瞬间其他士兵感同身受也就一呼百应,他们砍了统军将领和游击队一起先拿下运粮队,然后几个为首的和游击队首领一商议干脆钓条大鱼。
没想到真钓来了条大的。
钓来了和中堂的亲弟弟。
等海兰察得到消息紧急派兵营救和琳时候,绿营和游击队早消失在伏牛山里了,留给他的只有被大卸八块的和琳。
但暴怒的海兰察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时候杨忠的第一镇已经出枣阳北上了。
“走狗不好当啊!”
杨仙尊深沉地说道。
此时他换了一身便装,正在高淳一带微服私访。
“仙尊,这清妖看来也撑不了多久了。”
他旁边的伍秉鉴笑着说。
伍秉鉴现在无比庆幸自己的选择,这天下局势基本明朗,这位仙尊最差也是半壁江山,不说一统天下,这南宋之业是少不了,这淮南他还没染指的省份已经没有了,最偏远的广西那些苗民也开始加入王囊仙的队伍。广东的天地会已经在博罗起兵,依靠着他帮忙从英国人手中购买的军火,接连击败前去围剿的清军,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将队伍扩大到了三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壮大之中。
福建的朱濆也已经公开打出拜上帝教的旗帜并夺取云霄。
剩下还有浙江。
但圣教军第二镇的两个旅已经分别堵到了常州和湖州外围,第四镇正在迅速组建起来,很显然只要这个镇组建完成,肯定要向苏杭进攻,而就凭圣教军的战斗力,苏杭等地无论绿营还是团练都挡不住他们。而且经过了南京周围的土改以后,苏杭等地的那些贫苦百姓恐怕早就日夜盼望着圣教打过去了,不得不说这个仙尊这一招真狠,直接就是往心脏上捅,那些士绅对抗不了这浩荡洪流,均田免粮这四个字就是绝杀。
当然,这与他无关。
伍家的田产全都已经开始脱手了。
就算圣教打下广东,他也不用担心会被打了土豪,实际上他早就发现了,这位仙尊只针对地主,对于商人反而是极好的,虽然税收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偷税漏税处罚极狠,但对商人和作坊主的保护也是很周到的,在行事风格上倒更像英国人。
虽然他把英国人叫英妖。
“仙尊,英妖通商一事可否允诺?”
他紧接着问道。
这就是他第二次来南京的目的。
“如果我告诉你,十三行存在的基础很快将不复存在呢?”
杨丰说道。
“回仙尊,弟子不会逆大势的。”
伍秉鉴说道。
他明白杨丰的意思,十三行存在的基础就是广州一口通商,而圣教得天下之后,不会再继续一口通商,那么包括伍家在内的十三行也就没有了垄断贸易的基础,但这对伍家来说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