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十二战区
虽说兵役制度是针对大明每一个子民,甚至不限男女。
但朱由检也表示,不是严格要求每一个子民都必须要履行兵役。
毕竟大明不是弹丸小国,也不需要上千万的人军队,那样对朝廷的财政也是一个负担。
之所以,要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参加军队的义务,不过是为方便战时直接征用任何人力物力财力而已。
至于非战时,则全看自愿服役与否。
实则与募兵制也差不多,但不过是皇帝朱由检募兵而非将领招募私兵。
当然,虽然朱由检当着群臣的面表示兵役不严格执行,但全民皆兵得严格执行,要同鞑子一样,要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够做到操作基本的火器,具备基本的军事素养。
“此次廷议结束后,内阁要照会礼部和国子监,务必拟定出一个规章出来,要求国子监和各地官学以及各州县兵房要每年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当地卫所宪兵有义务和责任对这些学生和当地成年百姓进行军事训练。”
朱由检不知道后世的中学和大学军训真正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毕竟后世华夏是和平年代。
但在他看来,这种全面普及的军事训练,至少可以让百姓们在面对战争时不至于做到惊慌失措,或者说在大规模战争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普通百姓变成能听从指挥的主战士兵。
它可以把一个政权控制的人口转化为实际的潜在军事实力。
“刚才你们说,大明军队指挥体系太复杂混乱,总督巡抚提督乃至总兵参将太多,令出多门,这一点朕也是知道的,从现在起,朕决定将我大明现有控制之地划分为十二战区,下面让兵部尚书马士英给你们说说,这十二战区具体划分和军事指挥体系。”
兵部尚书马士英神采奕奕地站了出来:“诸位同僚,奉圣谕,现将湖广、凤阳、应天、淮扬、苏淞、山东、河南、福建、浙江、江西、云贵、两广划分为十二个战区,每个战区设总兵、总督;总兵负责指挥,总督负责军纪宣传,并同向陛下负责,不经兵部和内阁。”
马士英刚说到这里,其他官员都面露惊讶之色,谁也没想到,居然总兵和总督共同直接向皇帝朱由检负责。
这就意味着,皇帝将直接掌控军权。
“除此之外总兵往下设副总兵、总佥事、副将、参将、游击等,其中总佥事负责谋略,向总兵负责;总督下面设巡抚,巡抚统领战区民政,向总督负责,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各战区文武并举,分工不同,原则上,总督有最后决定权,陛下会直接下旨决定各省总督和总兵人选,之前督抚一律取缔,准备接受新的任命!”
兵部尚书马士英说完后,朱由检又亲自做了补充解释。
虽说,朱由检在前世不是一个严格的军人,但他也算侵淫近现代各名家军事思想许久的人,也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才会有战斗力。
如今他这样做,无非就是要一改大明昔日重文抑武的风气,消除文武之分,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分配权力。
自然总兵也不一定是武官做,他可以是以前的文官,而总督也不一定是文官,也可能是以前的文官做。
小农经济时代的文武之分已然不再适应于这个热兵器出现的时代。
具体任命自然是唯才是举,因材任命。
毕竟,现在的战争,武将的勇猛对整个战争的成败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更多的是如何谁更擅长指挥,谁更擅长统筹力量。
所以,朱由检要让大明的军队指挥者的任命机制彻底灵活起来,即谁厉害谁去指挥的意思。
朱由检没打算让兵部再管天下军队的调兵权和指挥官的任免权,自然也是有益削减兵部权力,让军权落在自己手里。
当然,朱由检毕竟是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统筹各方面的军事行动,他也需要一个中枢机构为自己的大明军事行动负责总协调。
但朱由检不想让内阁承担这个责任,毕竟这样的话,虽然削弱了兵部权力,却也让内阁权限变大。
朱由检可以让内阁在民政这一块拥有凌驾于六部之上,但不能掌控天下兵马大权,毕竟那样会对自己的独裁造成影响。
朱由检要重新成立一个军事机构,这个机构相当于自己的军事秘书处,替自己负责日常军事事务处理。
当然这是后话。
至于兵部,也并非没再有大权,至少军事训练以及军队招募是他负责的,另外全国各地卫所宪兵也由兵部负责。
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这样理解,未来野战部队即近卫军全部只听命于大明皇帝,而不听命兵部。
而其他军队和以前基本一样。
到此,朱由检在淮安府进行的这一次军事会议也算是基本结束。
在此次会议中,作为皇帝的他以大明最高统帅的身份明确了主要的军事战略目的,即联寇平虏。
然后利用募兵制和卫所制将军事体系分成了野战近卫军和地方宪兵两个体系,也利用军事地理因素将大明控制区划分十二个战区,且重新明确指挥体系。
这样一来,大明原本复杂紊乱的军队体系开始各自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野战近卫军只负责对外作战,只听命于皇帝陛下,而不负责屯田和维持地方治安。
而地方宪兵则负责屯田、公路桥梁建设以及地方治安维持等任务。
确定了基本的军事制度后。
接下来,朱由检要做的便是对自己招募而来的野战近卫军新兵们进行训练。
如何练兵,对于朱由检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而且,摆在他面前的是五十多万应征者,甚至这个数字还会越来越大。
当然,兵在精不在多,朱由检也不会将五十万应征者全部编入野战军。
更何况,大明还有其他尚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整编入近卫军。
所以,朱由检只能拟定最苛刻的条件对应征者进行筛选,并且只能分批次分地域的进行训练。
朱由检决定按照十二个战区拟定十二支近卫军的编制,每个军的编制五万人名额,拟定六十万近卫军的名额。
即每个战区都有一支集团近卫军负责这个战区的野战任务。
自然,这六十万近卫军一起放在淮安府训练也是不可能的。
朱由检让十二个战区同时负责五万人的训练,至于训练效果,则自然要看当地总兵官的能力。
而在淮扬、凤阳、应天这三个地方的军队则统一在淮安训练,这是拱卫京畿的三支重要军队,算是近卫军中的禁卫军,自然要由朱由检亲自把控。
但朱由检也表示,不是严格要求每一个子民都必须要履行兵役。
毕竟大明不是弹丸小国,也不需要上千万的人军队,那样对朝廷的财政也是一个负担。
之所以,要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参加军队的义务,不过是为方便战时直接征用任何人力物力财力而已。
至于非战时,则全看自愿服役与否。
实则与募兵制也差不多,但不过是皇帝朱由检募兵而非将领招募私兵。
当然,虽然朱由检当着群臣的面表示兵役不严格执行,但全民皆兵得严格执行,要同鞑子一样,要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够做到操作基本的火器,具备基本的军事素养。
“此次廷议结束后,内阁要照会礼部和国子监,务必拟定出一个规章出来,要求国子监和各地官学以及各州县兵房要每年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当地卫所宪兵有义务和责任对这些学生和当地成年百姓进行军事训练。”
朱由检不知道后世的中学和大学军训真正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毕竟后世华夏是和平年代。
但在他看来,这种全面普及的军事训练,至少可以让百姓们在面对战争时不至于做到惊慌失措,或者说在大规模战争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普通百姓变成能听从指挥的主战士兵。
它可以把一个政权控制的人口转化为实际的潜在军事实力。
“刚才你们说,大明军队指挥体系太复杂混乱,总督巡抚提督乃至总兵参将太多,令出多门,这一点朕也是知道的,从现在起,朕决定将我大明现有控制之地划分为十二战区,下面让兵部尚书马士英给你们说说,这十二战区具体划分和军事指挥体系。”
兵部尚书马士英神采奕奕地站了出来:“诸位同僚,奉圣谕,现将湖广、凤阳、应天、淮扬、苏淞、山东、河南、福建、浙江、江西、云贵、两广划分为十二个战区,每个战区设总兵、总督;总兵负责指挥,总督负责军纪宣传,并同向陛下负责,不经兵部和内阁。”
马士英刚说到这里,其他官员都面露惊讶之色,谁也没想到,居然总兵和总督共同直接向皇帝朱由检负责。
这就意味着,皇帝将直接掌控军权。
“除此之外总兵往下设副总兵、总佥事、副将、参将、游击等,其中总佥事负责谋略,向总兵负责;总督下面设巡抚,巡抚统领战区民政,向总督负责,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各战区文武并举,分工不同,原则上,总督有最后决定权,陛下会直接下旨决定各省总督和总兵人选,之前督抚一律取缔,准备接受新的任命!”
兵部尚书马士英说完后,朱由检又亲自做了补充解释。
虽说,朱由检在前世不是一个严格的军人,但他也算侵淫近现代各名家军事思想许久的人,也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才会有战斗力。
如今他这样做,无非就是要一改大明昔日重文抑武的风气,消除文武之分,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分配权力。
自然总兵也不一定是武官做,他可以是以前的文官,而总督也不一定是文官,也可能是以前的文官做。
小农经济时代的文武之分已然不再适应于这个热兵器出现的时代。
具体任命自然是唯才是举,因材任命。
毕竟,现在的战争,武将的勇猛对整个战争的成败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更多的是如何谁更擅长指挥,谁更擅长统筹力量。
所以,朱由检要让大明的军队指挥者的任命机制彻底灵活起来,即谁厉害谁去指挥的意思。
朱由检没打算让兵部再管天下军队的调兵权和指挥官的任免权,自然也是有益削减兵部权力,让军权落在自己手里。
当然,朱由检毕竟是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统筹各方面的军事行动,他也需要一个中枢机构为自己的大明军事行动负责总协调。
但朱由检不想让内阁承担这个责任,毕竟这样的话,虽然削弱了兵部权力,却也让内阁权限变大。
朱由检可以让内阁在民政这一块拥有凌驾于六部之上,但不能掌控天下兵马大权,毕竟那样会对自己的独裁造成影响。
朱由检要重新成立一个军事机构,这个机构相当于自己的军事秘书处,替自己负责日常军事事务处理。
当然这是后话。
至于兵部,也并非没再有大权,至少军事训练以及军队招募是他负责的,另外全国各地卫所宪兵也由兵部负责。
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这样理解,未来野战部队即近卫军全部只听命于大明皇帝,而不听命兵部。
而其他军队和以前基本一样。
到此,朱由检在淮安府进行的这一次军事会议也算是基本结束。
在此次会议中,作为皇帝的他以大明最高统帅的身份明确了主要的军事战略目的,即联寇平虏。
然后利用募兵制和卫所制将军事体系分成了野战近卫军和地方宪兵两个体系,也利用军事地理因素将大明控制区划分十二个战区,且重新明确指挥体系。
这样一来,大明原本复杂紊乱的军队体系开始各自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野战近卫军只负责对外作战,只听命于皇帝陛下,而不负责屯田和维持地方治安。
而地方宪兵则负责屯田、公路桥梁建设以及地方治安维持等任务。
确定了基本的军事制度后。
接下来,朱由检要做的便是对自己招募而来的野战近卫军新兵们进行训练。
如何练兵,对于朱由检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而且,摆在他面前的是五十多万应征者,甚至这个数字还会越来越大。
当然,兵在精不在多,朱由检也不会将五十万应征者全部编入野战军。
更何况,大明还有其他尚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整编入近卫军。
所以,朱由检只能拟定最苛刻的条件对应征者进行筛选,并且只能分批次分地域的进行训练。
朱由检决定按照十二个战区拟定十二支近卫军的编制,每个军的编制五万人名额,拟定六十万近卫军的名额。
即每个战区都有一支集团近卫军负责这个战区的野战任务。
自然,这六十万近卫军一起放在淮安府训练也是不可能的。
朱由检让十二个战区同时负责五万人的训练,至于训练效果,则自然要看当地总兵官的能力。
而在淮扬、凤阳、应天这三个地方的军队则统一在淮安训练,这是拱卫京畿的三支重要军队,算是近卫军中的禁卫军,自然要由朱由检亲自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