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银元开始发行
相比于税赋改革的高调而言。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推行的货币改革则要低调得多。
由于新成立的大明中央银行行长乃司礼监秉笔太监韩守敬,副行长王家勤和杨名深都是六品小官。
因而,外朝文官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鲜事物并不感冒,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内廷的一个新机构而已。
只要大明皇帝不要影响外朝文官的政治体系,这些文官是不介意皇帝陛下自己的内廷怎么玩的。
更何况,现在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在税赋改革上,哪里还有精力来关注内廷的事。
唯独只有礼部尚书刘宗周上了一个奏疏,劝谏朱由检不要宠幸李孜省之流。
李孜省是成化年间非进士正途出身的佞幸之臣,刘宗周在朱由检面前提李孜省自然是因为朱由检骤然封王家勤和杨名深为户部主事的事。
不过,这种不过是六品的官衔还不是实职,也就只有刘宗周这种吹毛求疵的官职强迫症患者发发牢骚,其他大臣都没提这事。
朱由检也懒得理会刘宗周,毕竟自己内廷的事,外朝文官除了瞎**外也不能干涉。
一旦干涉,自己完全可以以僭越之罪处决他们。
货币改革也就因此顺利地进行着,比税赋改革还要顺利。
朱由检令户部右侍郎祁彪佳将之前负责铸钱的宝泉局的官吏工匠全部交给了王家勤,由王家勤负责铸币和管理准备金。
由于大明宝钞滥用导致纸币在当前的大明几乎没有公信力。
因而,在朱由检抛出袁大头类的银元和纸币两套方案后,王家勤等还是建议朱由检作为新的通行货币。
朱由检也同意这种建议,让王家勤负责铸造银元。
最终,朱由检确定了一种以他头戴翼善冠的皇帝像为正面,汉字数值为背面,类似袁大头的银元作为大明货币,单位则定为“元”。
王家勤乃宁波府巨商,对于调查大明各地商品交易量并为来年生产规模做预算本已经是常做的事,如今按照朱由检提供的资料调查市场通货量并确定向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发行货币的量倒也容易办到,而且连人员也是现成的。
不过,朱由检在将存有两千万黄金白银的库房钥匙交给王家勤后,还是嘱咐了一句:“从现在起,整个朝廷所有的财富都掌握在了你王家勤手里,若是有半点闪失,你王家被灭九族都不为过。”
“陛下请放心,微臣敢保证,这银库里的钱只会多不会少,若明年这个时候,少了一分,我王家就贴补十分给朝廷!”
王家勤倒也的确是十分轻狂,直接当着朱由检的面许下了大话。
不过,这王家勤虽话说得大,但也的确有几分实力,硬是在一月内铸造出了第一批准备投放市场的银元。
杨名深这边则已经将自己家开在各府州县的银号,全改名为大明中央银行某府某县分行和支行。
而大明中央银行总部则是朱由检直接将临近玄津桥大街的钱谦益府邸拨给杨名深,让他将此该建为银行总部。
因杨名深家族本身就是放票子的大晋商,在各府州县几乎都有银号,因而这银行建设得是很快。
不过,熟稔银行业务的人员却没有,杨名深只得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将各地掌柜召集到一起进行了半个月的短期培训,然后又掌柜各自回去培训自己下面的人。
如此费了一个月,大明中央银行从外体建筑到内部员工都已经搭建完毕。
等到八月中旬时,杨名深和王家勤再一次面见崇祯帝朱由检,其中王家勤先站了出来:“陛下,第一批第一套银元已运抵大明中央银行,总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耗银一千万两,一旦以此代替白银,国库可盈利在五百万两!”
“回禀,陛下,微臣这边也已全数分配完毕,只等陛下下旨,便可在应天、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开始兑换!”杨名深也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便传命内阁拟旨晓谕天下,从即日起,大明以刻有吾皇之像的银币为通行货币,并命大明中央银行或者回收通行于市的黄金白银以及铜钱,同时公布兑换规则。除此之外,旨意内容还有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税赋征收、军饷俸禄发放一律只认银元。
等到此时,整个江南的官僚士绅百姓们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陛下改了钱法。
不过,谁也不知道银元是什么,尽管这个时代已经有鹰洋出现在市面上,但人们习惯性地更愿意相信黄金白银。
而现在税收还没开始实征,因而各处银行虽然都开了张,而来兑换者便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大商户。
朱由检筹措满志的金融改革似乎陷入了困境,花费一月的人力物力财力制造的新钱,直接堆积在了大明中央银行和各地分行支行的库里几乎是尘封不动。
市面上的白银和黄金乃至铜钱依旧在流通,甚至还引起了恐慌,有商家害怕银子真的流失,开始拒绝接收铜钱作为交易方式,这就给钱多银少的平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东阁大学士兼南直隶巡抚的路振飞不得不将此情况报告给了朱由检,并也开始委婉询问朱由检是不是钱法改革步伐迈得太大。
朱由检对此很郁闷,没用纸币还嫌跨度大,如果依旧只改改铜钱配比,那和不改也没什么两样。
然而,整个大明各阶层对新货币信任度不足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则是兵部尚书马士英等一批兵部官员和带兵的文武官员表示以银币代替银两作军饷,很可能会造成军心不稳等等,也对朱由检的新货币推行提出质疑。
与杨名深形成竞争关系的晋商范家在南京的负责人则也因此开始嘲笑杨名深押错了宝,竟跟着大明崇祯帝瞎玩,还把自己所有家业都赔了进去,甚至还把祖宗留下的银号改了名。
然而,就在各方都在质疑和嘲笑这场低调进行高调出场的货币改革时,宁波府几大茶叶瓷器丝绸巨商突然出现在各府州县的中央银行要求兑换。
同时,作为号召宁波府几大巨商家族率先兑换的策划人王家勤还直接要求郑家人要从他们这些海商手里买走茶叶丝绸瓷器,必须改用银元交易。
如此一来,便为新货币的推行开辟了新航道。
囤积在各地大明中央银行的银元也开始慢慢流到了市面上。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推行的货币改革则要低调得多。
由于新成立的大明中央银行行长乃司礼监秉笔太监韩守敬,副行长王家勤和杨名深都是六品小官。
因而,外朝文官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鲜事物并不感冒,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内廷的一个新机构而已。
只要大明皇帝不要影响外朝文官的政治体系,这些文官是不介意皇帝陛下自己的内廷怎么玩的。
更何况,现在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在税赋改革上,哪里还有精力来关注内廷的事。
唯独只有礼部尚书刘宗周上了一个奏疏,劝谏朱由检不要宠幸李孜省之流。
李孜省是成化年间非进士正途出身的佞幸之臣,刘宗周在朱由检面前提李孜省自然是因为朱由检骤然封王家勤和杨名深为户部主事的事。
不过,这种不过是六品的官衔还不是实职,也就只有刘宗周这种吹毛求疵的官职强迫症患者发发牢骚,其他大臣都没提这事。
朱由检也懒得理会刘宗周,毕竟自己内廷的事,外朝文官除了瞎**外也不能干涉。
一旦干涉,自己完全可以以僭越之罪处决他们。
货币改革也就因此顺利地进行着,比税赋改革还要顺利。
朱由检令户部右侍郎祁彪佳将之前负责铸钱的宝泉局的官吏工匠全部交给了王家勤,由王家勤负责铸币和管理准备金。
由于大明宝钞滥用导致纸币在当前的大明几乎没有公信力。
因而,在朱由检抛出袁大头类的银元和纸币两套方案后,王家勤等还是建议朱由检作为新的通行货币。
朱由检也同意这种建议,让王家勤负责铸造银元。
最终,朱由检确定了一种以他头戴翼善冠的皇帝像为正面,汉字数值为背面,类似袁大头的银元作为大明货币,单位则定为“元”。
王家勤乃宁波府巨商,对于调查大明各地商品交易量并为来年生产规模做预算本已经是常做的事,如今按照朱由检提供的资料调查市场通货量并确定向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发行货币的量倒也容易办到,而且连人员也是现成的。
不过,朱由检在将存有两千万黄金白银的库房钥匙交给王家勤后,还是嘱咐了一句:“从现在起,整个朝廷所有的财富都掌握在了你王家勤手里,若是有半点闪失,你王家被灭九族都不为过。”
“陛下请放心,微臣敢保证,这银库里的钱只会多不会少,若明年这个时候,少了一分,我王家就贴补十分给朝廷!”
王家勤倒也的确是十分轻狂,直接当着朱由检的面许下了大话。
不过,这王家勤虽话说得大,但也的确有几分实力,硬是在一月内铸造出了第一批准备投放市场的银元。
杨名深这边则已经将自己家开在各府州县的银号,全改名为大明中央银行某府某县分行和支行。
而大明中央银行总部则是朱由检直接将临近玄津桥大街的钱谦益府邸拨给杨名深,让他将此该建为银行总部。
因杨名深家族本身就是放票子的大晋商,在各府州县几乎都有银号,因而这银行建设得是很快。
不过,熟稔银行业务的人员却没有,杨名深只得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将各地掌柜召集到一起进行了半个月的短期培训,然后又掌柜各自回去培训自己下面的人。
如此费了一个月,大明中央银行从外体建筑到内部员工都已经搭建完毕。
等到八月中旬时,杨名深和王家勤再一次面见崇祯帝朱由检,其中王家勤先站了出来:“陛下,第一批第一套银元已运抵大明中央银行,总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耗银一千万两,一旦以此代替白银,国库可盈利在五百万两!”
“回禀,陛下,微臣这边也已全数分配完毕,只等陛下下旨,便可在应天、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开始兑换!”杨名深也回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便传命内阁拟旨晓谕天下,从即日起,大明以刻有吾皇之像的银币为通行货币,并命大明中央银行或者回收通行于市的黄金白银以及铜钱,同时公布兑换规则。除此之外,旨意内容还有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税赋征收、军饷俸禄发放一律只认银元。
等到此时,整个江南的官僚士绅百姓们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陛下改了钱法。
不过,谁也不知道银元是什么,尽管这个时代已经有鹰洋出现在市面上,但人们习惯性地更愿意相信黄金白银。
而现在税收还没开始实征,因而各处银行虽然都开了张,而来兑换者便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大商户。
朱由检筹措满志的金融改革似乎陷入了困境,花费一月的人力物力财力制造的新钱,直接堆积在了大明中央银行和各地分行支行的库里几乎是尘封不动。
市面上的白银和黄金乃至铜钱依旧在流通,甚至还引起了恐慌,有商家害怕银子真的流失,开始拒绝接收铜钱作为交易方式,这就给钱多银少的平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东阁大学士兼南直隶巡抚的路振飞不得不将此情况报告给了朱由检,并也开始委婉询问朱由检是不是钱法改革步伐迈得太大。
朱由检对此很郁闷,没用纸币还嫌跨度大,如果依旧只改改铜钱配比,那和不改也没什么两样。
然而,整个大明各阶层对新货币信任度不足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则是兵部尚书马士英等一批兵部官员和带兵的文武官员表示以银币代替银两作军饷,很可能会造成军心不稳等等,也对朱由检的新货币推行提出质疑。
与杨名深形成竞争关系的晋商范家在南京的负责人则也因此开始嘲笑杨名深押错了宝,竟跟着大明崇祯帝瞎玩,还把自己所有家业都赔了进去,甚至还把祖宗留下的银号改了名。
然而,就在各方都在质疑和嘲笑这场低调进行高调出场的货币改革时,宁波府几大茶叶瓷器丝绸巨商突然出现在各府州县的中央银行要求兑换。
同时,作为号召宁波府几大巨商家族率先兑换的策划人王家勤还直接要求郑家人要从他们这些海商手里买走茶叶丝绸瓷器,必须改用银元交易。
如此一来,便为新货币的推行开辟了新航道。
囤积在各地大明中央银行的银元也开始慢慢流到了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