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司马懿
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
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未从其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魏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
曹丕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忍,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懿派遣胡遵等追讨并破降。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县,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境侵扰,司马懿派牛金迎击,斩蜀军千余人。武都氐王苻双和强端率领其属下六千余人来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魏明帝震怒,派荆州刺史丘俭出任幽州刺史,时辽水大涨,丘俭不利而还。丘俭讨伐受阻,使公孙渊更加得意。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渊遣使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于是,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
当天,魏明帝去世。时为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前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司马懿又巡视淮北屯田区,提拔农家子弟邓艾主持屯田。
折叠诛灭曹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援军亦相继到达。
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众。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公元二百四十六年)正月,吴兵入侵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
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未从其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魏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
曹丕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忍,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懿派遣胡遵等追讨并破降。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县,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境侵扰,司马懿派牛金迎击,斩蜀军千余人。武都氐王苻双和强端率领其属下六千余人来降。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魏明帝震怒,派荆州刺史丘俭出任幽州刺史,时辽水大涨,丘俭不利而还。丘俭讨伐受阻,使公孙渊更加得意。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渊遣使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于是,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
当天,魏明帝去世。时为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前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司马懿又巡视淮北屯田区,提拔农家子弟邓艾主持屯田。
折叠诛灭曹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援军亦相继到达。
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众。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公元二百四十六年)正月,吴兵入侵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