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大军西进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
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就取其成为都城之意,命之为成都。所以成都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城自诞生之时,就叫“成都“了。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华夏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
《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华夏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即后世的敦江)经曼尼普尔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华夏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巴郡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
巴郡也与蜀郡合称“巴蜀“,至后世仍是对重庆(巴渝)、四川(蜀川)两地区的别称。
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即后世的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垫江(治在后世的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在后世的四川渠县)、符县六县,后陆续新置五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巴郡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即后世的重庆主城区、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
临江(后世的忠县、垫江、石柱)、枳(后世的涪陵、长寿、丰都)、垫江(治后世的重庆合川区)、阆中(后世的阆中、苍溪、仪陇)、朐忍(后世的云阳、万州、开县)。
安汉(后世的南充、西充、岳池、广安,治后世的四川南充)、充国(后世的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后世的达州、东乡、新宁、渠县、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营山)、鱼复(后世的奉节、巫山、巫溪)。
涪陵(后世的涪陵、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十一个县。汉和帝时(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后世的四川巴中市)等三个县。
巴郡辖十四个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安汉令赵颖提议分巴郡为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以下为永宁郡;朐忍以下为固宁郡。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
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后世的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后世的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后世的重庆奉节县)为。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鱼复令蹇允争巴名,刘璋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这就是“三巴“的来源。
分巴郡置涪陵郡,治涪陵县,辖汉复县等五个县;置宕渠郡,治宕渠县,不久并入巴西郡。巴西郡辖阆中等九县,巴东郡辖鱼复等三县,巴郡辖江州等四县。
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辖境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国都在今重庆渝中区,后被秦国所灭,设巴郡,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秦朝时设立巴郡,辖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辖今重庆南部和四川东南部。
到西晋时,巴郡辖只剩下四个县,基本都在今重庆地区范围。
益州乃是天府之国,他是华夏几千年来,很多帝王和王朝起家之地,更是龙兴之地,所以,不管,刘备和曹操会不会再来攻打公孙续,公孙续都不会放着益州在那里不管。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所以,公孙续让兵马立即整军,三天后,直接发兵益州,本来,要南下攻打益州,自然要攻下成都,成都是益州州牧府的所在地,他地处蜀郡。
可是,从荆州攻打益州,不可能直接空降成都,所以,公孙续就选择直接西进,从巴郡打入荆州,之后再兵临成都城下。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
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就取其成为都城之意,命之为成都。所以成都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城自诞生之时,就叫“成都“了。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华夏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与印度洋航道连接起来。《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当由缅甸海岸登陆而达永昌。
《厄立特里业海航行记》关于印度东海岸以东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证这条路线。英国历史学家哈威在《缅甸史》中说,公元前2世纪以来,华夏以缅甸为商业通道,“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即后世的敦江)经曼尼普尔乘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华夏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巴郡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是华夏古代的郡级行政区划,辖今天重庆和四川两省部分区域。
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
巴郡也与蜀郡合称“巴蜀“,至后世仍是对重庆(巴渝)、四川(蜀川)两地区的别称。
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即后世的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垫江(治在后世的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在后世的四川渠县)、符县六县,后陆续新置五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巴郡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即后世的重庆主城区、江津、璧山、永川、綦江、南川,治在后世的重庆江北区)。
临江(后世的忠县、垫江、石柱)、枳(后世的涪陵、长寿、丰都)、垫江(治后世的重庆合川区)、阆中(后世的阆中、苍溪、仪陇)、朐忍(后世的云阳、万州、开县)。
安汉(后世的南充、西充、岳池、广安,治后世的四川南充)、充国(后世的南充、西充,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后世的达州、东乡、新宁、渠县、大竹、太平、巴州、通江、南江、营山)、鱼复(后世的奉节、巫山、巫溪)。
涪陵(后世的涪陵、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十一个县。汉和帝时(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后世的四川巴中市)等三个县。
巴郡辖十四个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
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安汉令赵颖提议分巴郡为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以下为永宁郡;朐忍以下为固宁郡。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
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后世的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后世的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后世的重庆奉节县)为。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鱼复令蹇允争巴名,刘璋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这就是“三巴“的来源。
分巴郡置涪陵郡,治涪陵县,辖汉复县等五个县;置宕渠郡,治宕渠县,不久并入巴西郡。巴西郡辖阆中等九县,巴东郡辖鱼复等三县,巴郡辖江州等四县。
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巴郡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古代这里是巴国的领地,辖境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国都在今重庆渝中区,后被秦国所灭,设巴郡,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秦朝时设立巴郡,辖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辖今重庆南部和四川东南部。
到西晋时,巴郡辖只剩下四个县,基本都在今重庆地区范围。
益州乃是天府之国,他是华夏几千年来,很多帝王和王朝起家之地,更是龙兴之地,所以,不管,刘备和曹操会不会再来攻打公孙续,公孙续都不会放着益州在那里不管。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所以,公孙续让兵马立即整军,三天后,直接发兵益州,本来,要南下攻打益州,自然要攻下成都,成都是益州州牧府的所在地,他地处蜀郡。
可是,从荆州攻打益州,不可能直接空降成都,所以,公孙续就选择直接西进,从巴郡打入荆州,之后再兵临成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