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舅舅们的渴求
妈妈出去买菜了,李双柱在家里招呼着客人。李萌已经上班去了不在家,李良也去上学了。
李良的小舅王发根没有去上班,他留在姐夫家里招呼着自己的两位哥哥。
“发根,你们公司现在还缺人不?”王发根的大哥王茂根考虑了很久,迟疑的问道。
“现在还好,我们修路的工程已经完工了,目前还没有接到其他的大工程,只有一些给私人建房子的活。”王发根问道,“大哥,家里有亲戚想来公司上班吗?”
“不缺人的话那就算了!”王茂根说道。
王茂根30多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壮年,比王秀兰和李双柱两口子年纪还小一些,可岁月已经在他脸上印上了深深地痕迹,眉心的川字纹很明显。
他和李良的二舅王盛根一样,都是两个孩子。李良的外公去世的早,他们俩结婚都是寡母和姐姐王秀兰帮衬着,日子过的挺艰难。
他妻子欧阳珍见丈夫没再说话,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王发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大哥自己想来建安公司上班,他连忙说道:“大哥,你不提起我都快忘了。我在早住乡买的那块地,你是知道的。我准备去那里盖一栋房,可我们公司没几个早住乡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去那里务工。
不知道你和二哥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们来公司,帮我把那房子立起来;等我那房子盖起来以后,我再把你们调回县城来,到时候你们可能要和嫂嫂暂时两地分居咯,不知道嫂嫂们有没有意见,算是帮我这个小弟一个忙!”
“给自己兄弟帮忙那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他二哥往盛根在一旁说道。
王发根知道自己的大哥脸皮薄,和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性格有点像。自己倒是和父母的性格都不一样,比较油嘴滑舌,这也是外甥李良有事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主要原因。
“大哥、二哥,那就这样说定了,你们看是现在就过来上班呢,还是等农忙完再过来?”
现在已经是六月了,还有两三个星期就是农忙时节了。
大嫂欧阳珍忙说道:“家里的事情有我和你二嫂呢,你大哥、二哥现在就可以来上班!”
“那行,那大哥、二哥,你们今天回去收拾一下换洗衣服,明天就来我们建安公司,我安排你们两个老师傅,到时候你们跟着老师傅好好学一段时间。等到了农忙,我那边就动工,到时候你们回去帮我看着点,另外还能照顾一下家里。”王发根说道。
“行,就听你的!”王茂根和王盛根兄弟俩同时说道。
昨天从家里来李家做客之前,兄弟俩就商量好这次来城里,要托三弟王发根帮忙,看能不能见建安公司做个活。
虽说搞建筑辛苦,但有固定工资呀。每家都两个儿女,种田又赚不到什么钱,顶多混个温饱,眼瞅着三弟王发根跟着姐姐姐夫一家发了家,他们心里的落差感更加明显了。
还好三弟王发根是个好说话的人,这不就搞定了两个工作岗位。
众人闲坐着聊了一会天,王秀兰用自行车载着一大袋东西回来了。
“茂根、盛根,二炷,你们快过来。这是我给你们买的东西,大家快分一分!”王秀兰从自行车的后座上将大蛇皮袋卸了下来,将买来的烟酒、罐头等吃食分成了三份。
“大姐,你这太客气了!”
“嫂嫂,吃的家里都有,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王秀兰笑着说道:“你们有是你们自己的,这是我当姐姐、嫂嫂的一点心意。我和发根不在家,家里爸妈多亏了有你们照顾,以后也要多拜托你们。”
“大姐,快别这样说,你平时帮我们就够多的了!”
“大嫂,你这样就太见外了!”
众人推辞了一会,大家拗不过王秀兰,最后只好接受了礼物。
等李双柱将王茂根、王盛根、李双炷三家子送上了回去的汽车回来,王秀兰和李良的外婆、爷爷奶奶就将午饭做好了。
中午放学李良照例在学校吃的午饭,没有回来,李萌也在医院没有回来。
李双柱和王秀兰以及王发根两口子陪着两边的老人吃了午饭,席间自然没有昨天人多热闹。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咪了一口酒,满足的说道:“大柱,爹我这辈子值了,你有出息,给爹我长脸了!”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解放前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一边种地,同时在村里开了一家家馆,收几个学生维持家用。解放后乡里建起了小学,他就成了一名代课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在乡里教授了好多学生,严格育人,没有误人子弟;其次得意的是家里培养出了一个名牌大学生;再次就是大儿子虽然没有上大学,但初中毕业顺利考进了县纺织厂,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吃皇粮。
只是人活一辈子,总想着为后代留下点什么。他一生历经坎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做起屋,早住乡老家的房子还是解放前的太爷做的。
现在大儿子能够在县城这样的好地段做起一栋这么气派的楼房,老爷子开心的不得了。
“爸,你喜欢就在我们这里常住吧,以前是没办法,家里只有一个小院子,每次都不敢留你和妈多住几天。现在家里房子大,房间更多,你们别急着回去,多住一段时间。”说着李双柱又转过头对丈母娘说道,“妈,你也一样,多住一段时间。”
“住两天就好了,真要让我们在这里常住的话,我们还真不习惯!”李成喜说道,“我们老是老了,不过家里事情也多。你弟弟弟媳家里种的地多,猪牛鸡鸭都不少。我们不回去的话,他们忙不过来!”
李双柱不好再劝,只好留老爷子住了两天,才把老爷子他们送回了早住乡的老家。
做过暖屋酒,日子过的越发快了。
中考前最后一次的月考刚结束,李良就从班主任王娜老师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以前禾康一中没有这么密集的月考,这些事情的起源还在于李良。因为李良去年编写的学习法和习题集,再加上今年《中学生学习报》面试后,每一期上面都有各科优秀老师总结的经典习题,使得校教导主任陈旭华向肖克明提了一个建议,建议每月按照《中学生学习报》的做法,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让学生们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
还好这件事情的起源没有在同学里面传开,不然作者菌都不敢保证李良会不会被同学们围殴。
李良也是这个苦逼群体中的一员,他现在对初中的知识点完全掌握了,自学方面,也开始学习高二上学期的课程了,学习的进度不可谓不快!在他的带动下,晨晨、王超等与李良走的近的同学们,都纷纷开始提前学习。一时之间,最近几年毕业的高中学生就成了香饽饽,他们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旧书纷纷被各种家有孩子在禾康一中读书的亲戚借去了。
李良的小舅王发根没有去上班,他留在姐夫家里招呼着自己的两位哥哥。
“发根,你们公司现在还缺人不?”王发根的大哥王茂根考虑了很久,迟疑的问道。
“现在还好,我们修路的工程已经完工了,目前还没有接到其他的大工程,只有一些给私人建房子的活。”王发根问道,“大哥,家里有亲戚想来公司上班吗?”
“不缺人的话那就算了!”王茂根说道。
王茂根30多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壮年,比王秀兰和李双柱两口子年纪还小一些,可岁月已经在他脸上印上了深深地痕迹,眉心的川字纹很明显。
他和李良的二舅王盛根一样,都是两个孩子。李良的外公去世的早,他们俩结婚都是寡母和姐姐王秀兰帮衬着,日子过的挺艰难。
他妻子欧阳珍见丈夫没再说话,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王发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大哥自己想来建安公司上班,他连忙说道:“大哥,你不提起我都快忘了。我在早住乡买的那块地,你是知道的。我准备去那里盖一栋房,可我们公司没几个早住乡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去那里务工。
不知道你和二哥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们来公司,帮我把那房子立起来;等我那房子盖起来以后,我再把你们调回县城来,到时候你们可能要和嫂嫂暂时两地分居咯,不知道嫂嫂们有没有意见,算是帮我这个小弟一个忙!”
“给自己兄弟帮忙那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他二哥往盛根在一旁说道。
王发根知道自己的大哥脸皮薄,和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性格有点像。自己倒是和父母的性格都不一样,比较油嘴滑舌,这也是外甥李良有事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主要原因。
“大哥、二哥,那就这样说定了,你们看是现在就过来上班呢,还是等农忙完再过来?”
现在已经是六月了,还有两三个星期就是农忙时节了。
大嫂欧阳珍忙说道:“家里的事情有我和你二嫂呢,你大哥、二哥现在就可以来上班!”
“那行,那大哥、二哥,你们今天回去收拾一下换洗衣服,明天就来我们建安公司,我安排你们两个老师傅,到时候你们跟着老师傅好好学一段时间。等到了农忙,我那边就动工,到时候你们回去帮我看着点,另外还能照顾一下家里。”王发根说道。
“行,就听你的!”王茂根和王盛根兄弟俩同时说道。
昨天从家里来李家做客之前,兄弟俩就商量好这次来城里,要托三弟王发根帮忙,看能不能见建安公司做个活。
虽说搞建筑辛苦,但有固定工资呀。每家都两个儿女,种田又赚不到什么钱,顶多混个温饱,眼瞅着三弟王发根跟着姐姐姐夫一家发了家,他们心里的落差感更加明显了。
还好三弟王发根是个好说话的人,这不就搞定了两个工作岗位。
众人闲坐着聊了一会天,王秀兰用自行车载着一大袋东西回来了。
“茂根、盛根,二炷,你们快过来。这是我给你们买的东西,大家快分一分!”王秀兰从自行车的后座上将大蛇皮袋卸了下来,将买来的烟酒、罐头等吃食分成了三份。
“大姐,你这太客气了!”
“嫂嫂,吃的家里都有,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王秀兰笑着说道:“你们有是你们自己的,这是我当姐姐、嫂嫂的一点心意。我和发根不在家,家里爸妈多亏了有你们照顾,以后也要多拜托你们。”
“大姐,快别这样说,你平时帮我们就够多的了!”
“大嫂,你这样就太见外了!”
众人推辞了一会,大家拗不过王秀兰,最后只好接受了礼物。
等李双柱将王茂根、王盛根、李双炷三家子送上了回去的汽车回来,王秀兰和李良的外婆、爷爷奶奶就将午饭做好了。
中午放学李良照例在学校吃的午饭,没有回来,李萌也在医院没有回来。
李双柱和王秀兰以及王发根两口子陪着两边的老人吃了午饭,席间自然没有昨天人多热闹。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咪了一口酒,满足的说道:“大柱,爹我这辈子值了,你有出息,给爹我长脸了!”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解放前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一边种地,同时在村里开了一家家馆,收几个学生维持家用。解放后乡里建起了小学,他就成了一名代课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在乡里教授了好多学生,严格育人,没有误人子弟;其次得意的是家里培养出了一个名牌大学生;再次就是大儿子虽然没有上大学,但初中毕业顺利考进了县纺织厂,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吃皇粮。
只是人活一辈子,总想着为后代留下点什么。他一生历经坎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做起屋,早住乡老家的房子还是解放前的太爷做的。
现在大儿子能够在县城这样的好地段做起一栋这么气派的楼房,老爷子开心的不得了。
“爸,你喜欢就在我们这里常住吧,以前是没办法,家里只有一个小院子,每次都不敢留你和妈多住几天。现在家里房子大,房间更多,你们别急着回去,多住一段时间。”说着李双柱又转过头对丈母娘说道,“妈,你也一样,多住一段时间。”
“住两天就好了,真要让我们在这里常住的话,我们还真不习惯!”李成喜说道,“我们老是老了,不过家里事情也多。你弟弟弟媳家里种的地多,猪牛鸡鸭都不少。我们不回去的话,他们忙不过来!”
李双柱不好再劝,只好留老爷子住了两天,才把老爷子他们送回了早住乡的老家。
做过暖屋酒,日子过的越发快了。
中考前最后一次的月考刚结束,李良就从班主任王娜老师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以前禾康一中没有这么密集的月考,这些事情的起源还在于李良。因为李良去年编写的学习法和习题集,再加上今年《中学生学习报》面试后,每一期上面都有各科优秀老师总结的经典习题,使得校教导主任陈旭华向肖克明提了一个建议,建议每月按照《中学生学习报》的做法,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月考,让学生们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
还好这件事情的起源没有在同学里面传开,不然作者菌都不敢保证李良会不会被同学们围殴。
李良也是这个苦逼群体中的一员,他现在对初中的知识点完全掌握了,自学方面,也开始学习高二上学期的课程了,学习的进度不可谓不快!在他的带动下,晨晨、王超等与李良走的近的同学们,都纷纷开始提前学习。一时之间,最近几年毕业的高中学生就成了香饽饽,他们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旧书纷纷被各种家有孩子在禾康一中读书的亲戚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