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时机未到莫强求
张贤业没明白他的意思,不解道:“那书生去了便去了,又能如何呢?”
“能如何?”张承韬站起身来,动作迟缓,真的像一个卧床已久的老人,“我也想知道,他去了又如何,可竟然没有一人,在那书生走后,再修书信与我。”
“难道……”张贤业惊道。
“要么死了,要么是有别的变故。”张承韬言简意赅。
“爹爹担心什么?”张贤业仍旧不解:“只凭那书生手下的土鸡瓦狗,能掀起多大浪来。放在宋尹廷那边的探子,一直都盯着呢,不见他大军有什么动静啊。”
“我派去开元寺的人回来了,说普慈方丈闭门不见他。”张承韬缓缓说道
“这才是我担心的。”
“爹爹给地给粮,有求必应,大开方便之门,每年还布施那么多银子,那老秃驴知恩不图报!居然闭门不见?!”张贤业恨恨道。
“你懂什么!”张承韬忽然大喝,声如洪钟,双眼如同喷火,显然是气急了:“他闭门不见,才是知恩图报!这点道理都不懂,我平常都白教你了不成?!”
“爹爹……”张贤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张承韬长叹一声,语气又软了下来:“以普慈方丈的大神通,我派去的人,他还不是三两句就应付过去了。然而他闭门不见,显然是示警与我。先有剑州延平异象,再有普慈示警,必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难道是宋尹廷暗中搞鬼?”张贤业仰头问道。
张承韬眉头紧皱,沉吟半晌道:“你立即遣一队兵马,去宋尹廷处要人,便说有人刺杀了这两位宫女,要他将阵中剑术高明之人一一列出,让阿强去认人。”
阿强是张承韬身边的侍卫,武力并不出众,只是打小跟着张家,忠心不二。
张贤业隐约明白了爹爹的意思,以这两位宫女的性命,嫁祸宋尹廷,显然不够分量,结果也必定不了了之。
可这两位宫女的分量,却足够要把宋尹廷的大军,搅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如此一来,便能试探出他有没有暗中搞鬼。
“备一份厚礼,给开元寺送去。再修书信给淑妃娘娘与你兄长贤文,叫他们务必留心,汴京有无异常变动。”张承韬说完这些,忽然眉头一皱道“不!这些你都别管了!今夜便率大军进山,去剑州府一探究竟!昼夜行军,越快越好!”
“大军拔营,漳州便空虚了,不如留下一半人马?”张贤业问道。
“不……”张承韬缓缓摇头道:“眼下关节便在剑州延平一带,大军留在漳州也无用,不如全带走!”
“那爹爹你自己小心!”张贤业一咬牙,起身一阵风似的往门外跑去。
……
……
泉州开元寺。
星光下的山顶,万籁俱寂。
一间幽静的木屋前,小和尚广念砸了砸嘴,皱了皱眉头,嘎吱一声推门而入,与此同时,一脸的不情愿都被藏了起来,换上笑嘻嘻的神情。
“方丈师伯,你要见我?”
屋内点着一盏油灯,灯前是一位清瘦的老和尚,看上去已经老得不成样子,须发皆白,皱纹很深,脸庞枯干,不像传说中的得道高僧那般鹤发童颜。
不用说,这位便是泉州开元寺,方丈普慈。
广念进来时,普慈正摊开一卷纸,慢条斯理地抄着经。
“方丈师伯,油灯这么暗,可别熬坏了眼睛。”广念笑嘻嘻道:“弟子来替你抄吧。”
“你的斋饭,可曾让别人替你吃过?”方丈普慈头也不抬,像蒙学的孩童一般,写得认真之极,仿佛一笔一划,都倾注了全力。
好一会儿,他才阁下笔管,抬头笑吟吟地看着广念。
广念也对着方丈笑,心里却有些发毛:“师兄是不是说我什么坏话了?”
“你若行得正坐得直,何须怕别人说坏话?”方丈问。
“我年纪小,行得正不正,有时候自己也闹不明白。”广念嘻嘻一笑道。
方丈苦笑着摇头,有些拿他没有办法。
“方丈师伯,我可没有瞎说,”广念认真道:“这回下山,我连大善大恶都弄不明白了。”
“那便没有白走一趟。”方丈笑着点头道。
广念微微一愣,心说方丈师伯这是老糊涂了不成,明明下了一趟山,连善恶都辨不明了,怎么听他口气,像是在说,这是一件好事似的。
假如善恶不明是好事,那是非不明岂不也是好事,行差踏错也是好事……这样推此及彼,杀人放火迟早也是好事了!
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普慈方丈捏着案上毛笔的笔管中央,将它持平置于眼前:“假如这是一座危桥,桥这边站着一人,那边也站着一人,你若救下其中一人,桥便塌了,另一人必死无疑。”
“那就什么也不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广念答得理所当然。
“你果然是天生学佛的料……”普慈方丈宽慰地笑笑,无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道:“可若是无人出手搭救,等桥一塌,这两人都得死。”
“那就救嘛!救一个也好!”广念再一次脱口而出,仿佛这些对他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你若救了这个,便是杀了另一个,你忍心杀人么?”方丈又问。
“我不动手,他也一样是死,怎么怨得了我。”广念撇撇嘴。
“可过路的未必只有你一人,你不出手,后来兴许也有人出手,救的兴许是他。他终归是因你而死,怨不怨你呢?”
广念翻翻白眼:“方丈师伯,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这种题,根本就是出来为难人的。”
普慈方丈微微一笑,放下笔管道:“你这趟下山,不是见了这座桥么?”
广念想说,这是开的什么玩笑,我哪里见过这样稀奇的桥了。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方丈师伯说话总是神神叨叨,说不定又是暗指了什么,自己这样答回去,没准又要惹他耻笑,还不如装傻充愣算了——广开师兄就说过,假如遇上不懂的事情,只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就会显得很高明。
“想见着便见着,想见不着便见不着。”广念活学活用,挺直了腰杆,悠悠说道:“方丈心里有座渡人的桥,便能见着,我心里没有,便见不着。”
“好,好,好……”方丈普慈连说了三个好,面上尽是欣慰之色,“广念啊,你不是总觉得山上不舒坦嘛,去跟着那书生修行吧。”
“方丈师伯,”广念苦着脸跪了下来:“弟子知错了。弟子不该胡说八道,桥不桥的,我压根听不懂。山上再不舒坦,自有饱饭吃,蒲团坐,风也吹不着,雨也淋不着……”
方丈普慈摇头轻叹:“也罢也罢,时机未到,不可强求,到时候你自会去的。”
“能如何?”张承韬站起身来,动作迟缓,真的像一个卧床已久的老人,“我也想知道,他去了又如何,可竟然没有一人,在那书生走后,再修书信与我。”
“难道……”张贤业惊道。
“要么死了,要么是有别的变故。”张承韬言简意赅。
“爹爹担心什么?”张贤业仍旧不解:“只凭那书生手下的土鸡瓦狗,能掀起多大浪来。放在宋尹廷那边的探子,一直都盯着呢,不见他大军有什么动静啊。”
“我派去开元寺的人回来了,说普慈方丈闭门不见他。”张承韬缓缓说道
“这才是我担心的。”
“爹爹给地给粮,有求必应,大开方便之门,每年还布施那么多银子,那老秃驴知恩不图报!居然闭门不见?!”张贤业恨恨道。
“你懂什么!”张承韬忽然大喝,声如洪钟,双眼如同喷火,显然是气急了:“他闭门不见,才是知恩图报!这点道理都不懂,我平常都白教你了不成?!”
“爹爹……”张贤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张承韬长叹一声,语气又软了下来:“以普慈方丈的大神通,我派去的人,他还不是三两句就应付过去了。然而他闭门不见,显然是示警与我。先有剑州延平异象,再有普慈示警,必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难道是宋尹廷暗中搞鬼?”张贤业仰头问道。
张承韬眉头紧皱,沉吟半晌道:“你立即遣一队兵马,去宋尹廷处要人,便说有人刺杀了这两位宫女,要他将阵中剑术高明之人一一列出,让阿强去认人。”
阿强是张承韬身边的侍卫,武力并不出众,只是打小跟着张家,忠心不二。
张贤业隐约明白了爹爹的意思,以这两位宫女的性命,嫁祸宋尹廷,显然不够分量,结果也必定不了了之。
可这两位宫女的分量,却足够要把宋尹廷的大军,搅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如此一来,便能试探出他有没有暗中搞鬼。
“备一份厚礼,给开元寺送去。再修书信给淑妃娘娘与你兄长贤文,叫他们务必留心,汴京有无异常变动。”张承韬说完这些,忽然眉头一皱道“不!这些你都别管了!今夜便率大军进山,去剑州府一探究竟!昼夜行军,越快越好!”
“大军拔营,漳州便空虚了,不如留下一半人马?”张贤业问道。
“不……”张承韬缓缓摇头道:“眼下关节便在剑州延平一带,大军留在漳州也无用,不如全带走!”
“那爹爹你自己小心!”张贤业一咬牙,起身一阵风似的往门外跑去。
……
……
泉州开元寺。
星光下的山顶,万籁俱寂。
一间幽静的木屋前,小和尚广念砸了砸嘴,皱了皱眉头,嘎吱一声推门而入,与此同时,一脸的不情愿都被藏了起来,换上笑嘻嘻的神情。
“方丈师伯,你要见我?”
屋内点着一盏油灯,灯前是一位清瘦的老和尚,看上去已经老得不成样子,须发皆白,皱纹很深,脸庞枯干,不像传说中的得道高僧那般鹤发童颜。
不用说,这位便是泉州开元寺,方丈普慈。
广念进来时,普慈正摊开一卷纸,慢条斯理地抄着经。
“方丈师伯,油灯这么暗,可别熬坏了眼睛。”广念笑嘻嘻道:“弟子来替你抄吧。”
“你的斋饭,可曾让别人替你吃过?”方丈普慈头也不抬,像蒙学的孩童一般,写得认真之极,仿佛一笔一划,都倾注了全力。
好一会儿,他才阁下笔管,抬头笑吟吟地看着广念。
广念也对着方丈笑,心里却有些发毛:“师兄是不是说我什么坏话了?”
“你若行得正坐得直,何须怕别人说坏话?”方丈问。
“我年纪小,行得正不正,有时候自己也闹不明白。”广念嘻嘻一笑道。
方丈苦笑着摇头,有些拿他没有办法。
“方丈师伯,我可没有瞎说,”广念认真道:“这回下山,我连大善大恶都弄不明白了。”
“那便没有白走一趟。”方丈笑着点头道。
广念微微一愣,心说方丈师伯这是老糊涂了不成,明明下了一趟山,连善恶都辨不明了,怎么听他口气,像是在说,这是一件好事似的。
假如善恶不明是好事,那是非不明岂不也是好事,行差踏错也是好事……这样推此及彼,杀人放火迟早也是好事了!
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普慈方丈捏着案上毛笔的笔管中央,将它持平置于眼前:“假如这是一座危桥,桥这边站着一人,那边也站着一人,你若救下其中一人,桥便塌了,另一人必死无疑。”
“那就什么也不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广念答得理所当然。
“你果然是天生学佛的料……”普慈方丈宽慰地笑笑,无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接着又道:“可若是无人出手搭救,等桥一塌,这两人都得死。”
“那就救嘛!救一个也好!”广念再一次脱口而出,仿佛这些对他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你若救了这个,便是杀了另一个,你忍心杀人么?”方丈又问。
“我不动手,他也一样是死,怎么怨得了我。”广念撇撇嘴。
“可过路的未必只有你一人,你不出手,后来兴许也有人出手,救的兴许是他。他终归是因你而死,怨不怨你呢?”
广念翻翻白眼:“方丈师伯,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这种题,根本就是出来为难人的。”
普慈方丈微微一笑,放下笔管道:“你这趟下山,不是见了这座桥么?”
广念想说,这是开的什么玩笑,我哪里见过这样稀奇的桥了。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方丈师伯说话总是神神叨叨,说不定又是暗指了什么,自己这样答回去,没准又要惹他耻笑,还不如装傻充愣算了——广开师兄就说过,假如遇上不懂的事情,只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就会显得很高明。
“想见着便见着,想见不着便见不着。”广念活学活用,挺直了腰杆,悠悠说道:“方丈心里有座渡人的桥,便能见着,我心里没有,便见不着。”
“好,好,好……”方丈普慈连说了三个好,面上尽是欣慰之色,“广念啊,你不是总觉得山上不舒坦嘛,去跟着那书生修行吧。”
“方丈师伯,”广念苦着脸跪了下来:“弟子知错了。弟子不该胡说八道,桥不桥的,我压根听不懂。山上再不舒坦,自有饱饭吃,蒲团坐,风也吹不着,雨也淋不着……”
方丈普慈摇头轻叹:“也罢也罢,时机未到,不可强求,到时候你自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