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汉昭烈帝

关羽——我是愤怒

    关羽,三国时代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他的事迹被历朝历代人民编成话本口口相传,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彻底成了华人文化圈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性。

    艺术化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在说起关羽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给他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勇猛、忠义、以及孤傲。

    在三国演义中,有好几个故事,都被人们用来证明关羽的孤傲,对待黄忠的“终不与老卒为伍”,对待马超的“未及髯绝伦逸群”,对待孙权的“虎女焉能嫁犬子”,对待陆逊的大意失荆州。

    仿佛关羽就是跟别人格格不入。

    但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孤傲,那么不合群,那么的高高在上呢?

    让我们从头说起。

    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早年因犯事逃亡涿郡。

    有些人在分析关羽身世的时候,以他喜好读书,尤其是《春秋》,就断定他出身很好,理由简单粗暴:那个时代能读书的都是大家族。

    其实不然。

    河东从汉朝开始,直到隋唐,都是著名的文化之乡,世家林立,特产是宰相,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民风之下,普通人家的子弟有机会读书,并非不可能。

    在逃亡到涿郡之后,关羽结识了游侠头目刘备,从此跟随他左右,可以说,在人生的前二三十年,关羽是不得志的。

    刘备参加平定黄巾的战斗,成为安喜县县尉,随后被遣散,刘备脾气火爆,把负责遣散自己的督邮捆树上抽了二百鞭子还想杀人,被关羽张飞劝阻之后弃官逃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之中,为了刻画刘备的“仁德”,将鞭打督邮一事安排给了张飞,把刘备写成一个老好人,可是实际上,刘备脾气刚强,极有主见,他的谥号“昭烈”,其实可以反映出一部分。

    在此之后,三人辗转多地,曾经跟随毋丘毅去丹阳募兵,历任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不久之后,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再次逃亡,去了公孙瓒那里。

    一直到初平二年,刘备跟随公孙瓒下属田楷对抗袁绍,因为屡立战功,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

    说起来挺悲凉的,就因为出身不好,刘备从安喜县县尉兜兜转转,用了七年时间,再次成为临时的平原县令,人生有几个七年,经得起这样的蹉跎?

    在这七年里,刘备憋屈,关羽跟着他,心里没有愤怒是不可能的,凭什么世家的猪都能占据高位,真正胸怀大志,并且有能力的人却四处流离?

    但是,在这个时期,刘备没有资格去愤怒,关羽更没有,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外界的白眼甚至是羞辱。

    诸侯讨董,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可以说《三国演义》里面,诸侯讨董最光辉的场面,就是桃园三兄弟。

    但是,袁绍、袁术依然对刘备不屑一顾,多加羞辱。

    从那个时候,关羽就彻底认清了士人、尤其是出身高贵的士人的嘴脸,并且认定了一个道理:唯有真英雄,能力品德配得上地位的,才值得我尊重。

    战后,刘备辗转到了徐州,和后来的吕布有过一段故事。

    吕布是并州五原人,和刘备一样,是被中原人瞧不起的边地人,刘备身边的人基本上都痛恨他,鄙视他,尤其是张飞,一见吕布就像打了鸡血。

    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关羽基本没有表达过对吕布的恶感。

    《春秋》讲究一个义字,关羽作为一个熟读春秋的人,应该是最为痛恨吕布,应该是势不两立,应该见了吕布就一刀劈过去,为什么他没有?

    我认为,在关羽看来,吕布人品有亏,但本事不是假的。

    吕布败亡之后,他的部将张辽差点被曹操斩了,也是关羽求情,保下了这个未来的五子良将之首。

    有人说张辽也是并州人,和关羽是老乡,搞不好以前还认识。

    老天爷!

    说这话之前看看地图。

    并州就是山西高官条形,关羽老家在河东,最西南,靠近长安、洛阳;张辽老家在雁门,最东北,靠近幽州;两个人年龄还差十岁,关羽年少逃亡的时候,估计张辽还拖着鼻涕玩泥巴呢。

    真要说起来,吕布老家是五原的,并州最北边,他和张辽才是离得不远的老乡。

    说了这么多,关羽对有真本事的人是特别看重的,并且他善养士卒,对底层人民充满了怜悯。

    关羽又对什么人高傲呢?

    对没本事的人,他一概瞧不上,但是后来演变到对依靠家世的人瞧不上乃至仇视,只能认为,关羽这个人越发偏执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仇富”。

    孙权,爹和哥哥打下基业,周瑜帮着打赢赤壁,又打了半个荆州,整天还嚷嚷着要另一半,关羽瞧不上这个军二代。

    马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有个军阀老爹给打下底子,结果对上曹操全输光了,投靠刘备的时候官位比刘备还高,关羽瞧不起这个军二代。

    糜芳,刘备的大舅哥,糜竺的弟弟,关羽最瞧不上的就是这个富豪出身,靠着把家里钱财献给刘备,把妹妹献给刘备才得到重用。又没什么真本事的富n代。

    陆逊,孙策的女婿,出身于江东四大家之一,一直低调,到接替吕蒙的时候都三十多了,关羽出于习惯性考虑,觉得这是个没本事的富二代,结果看走了眼,死了。

    往前推一下,陆逊的前任吕蒙,是个苦孩子出身,年轻时候大字不认识一箩筐,全靠作战勇猛才获得孙权赏识,结果读了几年书,摇身一变,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材,关羽是相当瞧得起吕蒙的,甚至很忌惮他,直到吕蒙假装病重,换了陆逊上来,关羽才从后方抽调兵力。

    除了吕蒙之外,关羽还看得起谁?

    刘备不用说,关羽跟了他一辈子,生平最敬重的就是百折不挠的刘备。

    其次就是诸葛亮。

    其实在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关羽特别不服气,他就觉得这个官二代是故弄玄虚,仗着姐姐嫁给荆州世家、老丈人黄家是荆州大家族,请了一大帮人给造势,其实没什么能耐。

    可是到了后来,经过一次次胜利,诸葛亮的才能展现出来,刘备入川的时候也留下了关羽和诸葛亮镇守,正是这段时间,两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互相更加看重。

    否则的话,马超投靠刘备,关羽不会急吼吼地给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更不会拿着诸葛亮的回信,给在座宾客挨个看。

    各位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前后这么一推,其实就能看出来,关羽在判定别人本事的时候,是有眼光的。

    但是,限于仇富这个性格,再加上那个时代信息确实太不发达,关羽才犯下致命的错误,轻视陆逊这个吴国天才,最终导致兵败身亡。

    现在我们把话题再拉回一开始,关羽出身什么样的家庭?

    我的看法是,关羽的出身绝对不好,因为就算是小地主,他也很难养成同情底层人民,痛恨一切既得利益者这个性格。

    能够对抗自己出身阶级的,几千年就出了那么一个,并且离我们不到一百年。

    关羽和刘备、诸葛亮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也是忠诚的伙伴、战友,所谓的“孤傲”,更多的是愤怒,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但他又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压抑怒火,冷眼旁观。

    在我的脑海中,关羽的形象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的火焰,不断燃烧自己,为刘备集团照亮前行的道路,热烈而又让人难以接近的——

    愤怒的火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