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原委
秦含真与姐妹们坐下细听,才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二房昨日发生了变故,秦伯复立刻就把消息递给了秦幼珍,与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秦幼珍打算今日回二房娘家去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来向许氏说明原委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告状的意思。
秦伯复与薛氏母子间,确实是因为薛家那笔罚银而起的冲突。
薛氏昨日从娘家回来,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怜又恼又气又急,回到家后,便与秦伯复商量,要怎么解决这件事。如今看来,顺天府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可是薛家如何舍得下那么大一笔银子?况且这钱要是真的付出去了,薛家在京城商场上的名声也不剩什么了,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只怕连江南的本家也要连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号,至今还不肯承认有任何不法之举的,只说是别人陷害、讹诈,连尚在狱中的那位掌柜,他们也都打点过了,特地将掌柜的家人接到自家庄子上安置,为的就是封对方的口。
薛家觉得,只要死赖着不肯认罪,秦家二房这边再想办法走权贵圈子,送点礼,打点一下,顺天府早晚要放人,这桩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为了安抚顺天府,薛家另出一笔银子好了,但罪名却是绝不能认的,罚银也绝不能交。就连那打点的银子,他们也只能接受罚银的十分之一而已。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薛家觉得已经足够有诚意。这还是看到二房怎么也没办法震慑得住顺天府衙门之后,才勉为其难做出的决定。
薛家依靠着秦家这门姻亲,什么时候这样憋屈过?
薛氏自觉丢了面子,还觉得娘家弟媳看她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话里话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当真没那本事,以后就不要再在娘家人面前吹牛。薛氏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娘家人一向对她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想发作,无奈这一回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发作也没那底气。娘家弟媳膝下有好几个侄儿侄女呢,娘家也是有名的大商家,薛氏从前仗着秦家,还能在她面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别人,发火也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儿子面前,薛氏就不用再忍这口气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却是恼恨起了顺天府尹。她跟儿子商量,这一回是薛家落了把柄在别人手里,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偏遇上个不懂眼色的愣头官,只能认了。她让儿子去跟顺天府接洽,好歹把罚银降下来,十分之一就是极限了,绝不能再多。抬出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的名头,有国舅爷的威风,不怕顺天府不让步!如果他们还不让,大不了将太子的名号打出去,看顺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铁胆,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
但等到这事儿平息之后,她要想办法报复回去。无论是顺天府尹,还是他背后的黄家,她都不能放过!黄家不是外戚么?外戚跟顺天府尹勾结,传出去了可不好听。薛氏要秦伯复想办法买通几个御史,让他们上书去参黄家与顺天府尹,不把他们参得丢了官,她绝不罢休!
秦伯复听得脸又绿了。他从前怎么没发现自家母亲那么大胆呢?真是不知者无畏!若不是听秦幼珍说过,这事儿背后其实是太子在指使,兴许他还会糊里糊涂地听母亲摆布,真个跟顺天府尹与黄家过不去,还借太子的名头去帮薛家的忙。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只怕等待着他的,就不仅仅是冠带闲住的下场了。
秦伯复断然拒绝了母亲薛氏的要求,不但不肯帮她报复黄家与顺天府,反而还劝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虽然给了他们不少银子,但一直以来,二房给薛家的好处还少么?若不是仗着有秦家这门姻亲,薛家当初能做皇商?丢了皇商名号后,还能把生意做得这样大?除了一点钱,他们没给二房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复认为自己没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薛家为富不仁,也是拖累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已经不想再忍受这个累赘了。
既然薛家对他们母子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嫌弃他们帮不上忙了,那索性两家以后就照着一般姻亲那样相处好了。薛家这回是自己违反了朝廷律法,才会被顺天府罚银,罪有应得。他们也赚得不少了,花钱买个平安,买个清静,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不过是几万两银子,日后再赚就好了。在京城没了名声,那就到别处继续。薛家的商号,原本就不止京城这一处而已。更何况,京城这一支,原也不是薛家嫡系长房,名声坏些,也不会损及薛家元气。
秦伯复希望能让母亲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他们二房自身难保。得罪了太子,又丢了官,为了日后能东山再起,他们需要韬光养晦几年。在此其间,他们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了,薛家那种只会拖累却没办法提供助力的亲戚,还是趁早疏远些的好。
薛氏闻言勃然大怒。
尽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娘家的时候,但她不容许儿子说这样的话,更不容许他真的选择跟薛家划清界限。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娘家护着她,在秦老侯爷与秦皇后出事的时候,冒着风险将她捞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获罪后,仍旧能在薛家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象叶氏太夫人与两位姨娘那样,在老家清贫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后,也是娘家极力将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松回京前稳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无恙地带着儿子,重新成为了秦家人。可以说,没有薛家,就没有她和儿子今天的荣华富贵,儿子说不定连命都没有了。儿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记得他们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俩根本没法沟通,就这样大吵了一架。薛氏觉得儿子忘本,秦伯复却觉得母亲昏了头,薛家再亲,难道还能比他这个亲生儿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经被薛家连累过一次,没道理连仕途也要断绝在薛家手中。他头一回强硬起来,甚至说出了他的存在才是薛家富贵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恼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时候薛氏还不是得靠他这个儿子?难不成薛家还能给她养老送终么?
薛氏再次大怒,吵着闹着要回娘家,甚至把儿媳妇小薛氏与大孙女儿秦锦仪都叫上了。秦锦仪腿伤未愈,正疼着呢,被她硬拉到前院,听说要回薛家,就一脸的不情不愿。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们母子在吵什么,只是依照惯例去劝说薛氏消气,不要跟秦伯复争吵了,却被薛氏当成她同样忘了本,要背弃娘家的证明。薛氏本来就为大孙女儿不肯配合的态度而着恼,如今气上加气,才会骂了小薛氏一顿,硬拉着秦锦仪就要出门上车,谁知道会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动弹不得。
秦伯复对于母亲的情况,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她跟自己生那么大的气,都摔伤了,还逼着他去帮薛家,急的是薛氏的伤很麻烦,大夫说她一定要安心静养,否则将来很可能会留下后患,说不定过上几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亲生母亲,他怎会不担心?
不过担心归担心,他还没失去理智,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能松口,不能心软。他们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虽然年近四十了,但身体健康,未来还能活好久的,如果从此做一辈子闲人,岂不是太惨了?他这一回必须要好好表现,让自己的名声变好一点,将来才能让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过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复打发人来给秦幼珍送信,与她说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尽快回一趟娘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借口而已,因为以薛氏的为人,只怕在伤时看见秦幼珍,只会更生气,绝不会感到愉悦的。她已经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诰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还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罚她长跪什么的,顶多就是咒骂一顿。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复要见妹妹的一个借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后续事宜,希望能用一个更体面的方式离开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顶着个考评中下的帽子。
比如说,他可以主动上书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顾有伤在身的母亲什么的,既能得个孝子的好名声,将来要起复时,直接销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卢普,是因为他觉得,官面上的事,估计卢普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帮助,甚至可以借助卢普,让长房出面帮他打点吏部……
秦锦春从头听到尾,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万万没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会是这般。她的想法跟父亲有些不大一样,脑中涌出来的念头是:如果让外人知道,父亲秦伯复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伤,会不会被人按一个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时候还提什么日后起复?只怕冠带闲住一辈子都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秦幼珍将情况从头到尾说完,喝了口茶,才问许氏:“伯母,您说我该怎么办?哥哥想得太简单了,薛家只怕不会甘心的。太太受了伤,薛家定会来人探望,万一拿这个做把柄,威胁哥哥帮他们度过难关,哥哥答应又不是,不答应又不是,该如何是好呢?这等家务事,外人谁能说得清楚?万一太太一时糊涂,也跟薛家一个鼻孔出气,哥哥就真的麻烦了。他眼下虽然还想不到这些,但迟早要面对的。我做妹妹的,总要替他未雨绸缪。”
二房昨日发生了变故,秦伯复立刻就把消息递给了秦幼珍,与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秦幼珍打算今日回二房娘家去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来向许氏说明原委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告状的意思。
秦伯复与薛氏母子间,确实是因为薛家那笔罚银而起的冲突。
薛氏昨日从娘家回来,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怜又恼又气又急,回到家后,便与秦伯复商量,要怎么解决这件事。如今看来,顺天府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可是薛家如何舍得下那么大一笔银子?况且这钱要是真的付出去了,薛家在京城商场上的名声也不剩什么了,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只怕连江南的本家也要连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号,至今还不肯承认有任何不法之举的,只说是别人陷害、讹诈,连尚在狱中的那位掌柜,他们也都打点过了,特地将掌柜的家人接到自家庄子上安置,为的就是封对方的口。
薛家觉得,只要死赖着不肯认罪,秦家二房这边再想办法走权贵圈子,送点礼,打点一下,顺天府早晚要放人,这桩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为了安抚顺天府,薛家另出一笔银子好了,但罪名却是绝不能认的,罚银也绝不能交。就连那打点的银子,他们也只能接受罚银的十分之一而已。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薛家觉得已经足够有诚意。这还是看到二房怎么也没办法震慑得住顺天府衙门之后,才勉为其难做出的决定。
薛家依靠着秦家这门姻亲,什么时候这样憋屈过?
薛氏自觉丢了面子,还觉得娘家弟媳看她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话里话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当真没那本事,以后就不要再在娘家人面前吹牛。薛氏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娘家人一向对她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想发作,无奈这一回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发作也没那底气。娘家弟媳膝下有好几个侄儿侄女呢,娘家也是有名的大商家,薛氏从前仗着秦家,还能在她面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别人,发火也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儿子面前,薛氏就不用再忍这口气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却是恼恨起了顺天府尹。她跟儿子商量,这一回是薛家落了把柄在别人手里,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偏遇上个不懂眼色的愣头官,只能认了。她让儿子去跟顺天府接洽,好歹把罚银降下来,十分之一就是极限了,绝不能再多。抬出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的名头,有国舅爷的威风,不怕顺天府不让步!如果他们还不让,大不了将太子的名号打出去,看顺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铁胆,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
但等到这事儿平息之后,她要想办法报复回去。无论是顺天府尹,还是他背后的黄家,她都不能放过!黄家不是外戚么?外戚跟顺天府尹勾结,传出去了可不好听。薛氏要秦伯复想办法买通几个御史,让他们上书去参黄家与顺天府尹,不把他们参得丢了官,她绝不罢休!
秦伯复听得脸又绿了。他从前怎么没发现自家母亲那么大胆呢?真是不知者无畏!若不是听秦幼珍说过,这事儿背后其实是太子在指使,兴许他还会糊里糊涂地听母亲摆布,真个跟顺天府尹与黄家过不去,还借太子的名头去帮薛家的忙。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只怕等待着他的,就不仅仅是冠带闲住的下场了。
秦伯复断然拒绝了母亲薛氏的要求,不但不肯帮她报复黄家与顺天府,反而还劝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虽然给了他们不少银子,但一直以来,二房给薛家的好处还少么?若不是仗着有秦家这门姻亲,薛家当初能做皇商?丢了皇商名号后,还能把生意做得这样大?除了一点钱,他们没给二房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复认为自己没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薛家为富不仁,也是拖累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已经不想再忍受这个累赘了。
既然薛家对他们母子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嫌弃他们帮不上忙了,那索性两家以后就照着一般姻亲那样相处好了。薛家这回是自己违反了朝廷律法,才会被顺天府罚银,罪有应得。他们也赚得不少了,花钱买个平安,买个清静,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不过是几万两银子,日后再赚就好了。在京城没了名声,那就到别处继续。薛家的商号,原本就不止京城这一处而已。更何况,京城这一支,原也不是薛家嫡系长房,名声坏些,也不会损及薛家元气。
秦伯复希望能让母亲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他们二房自身难保。得罪了太子,又丢了官,为了日后能东山再起,他们需要韬光养晦几年。在此其间,他们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了,薛家那种只会拖累却没办法提供助力的亲戚,还是趁早疏远些的好。
薛氏闻言勃然大怒。
尽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娘家的时候,但她不容许儿子说这样的话,更不容许他真的选择跟薛家划清界限。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娘家护着她,在秦老侯爷与秦皇后出事的时候,冒着风险将她捞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获罪后,仍旧能在薛家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象叶氏太夫人与两位姨娘那样,在老家清贫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后,也是娘家极力将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松回京前稳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无恙地带着儿子,重新成为了秦家人。可以说,没有薛家,就没有她和儿子今天的荣华富贵,儿子说不定连命都没有了。儿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记得他们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俩根本没法沟通,就这样大吵了一架。薛氏觉得儿子忘本,秦伯复却觉得母亲昏了头,薛家再亲,难道还能比他这个亲生儿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经被薛家连累过一次,没道理连仕途也要断绝在薛家手中。他头一回强硬起来,甚至说出了他的存在才是薛家富贵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恼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时候薛氏还不是得靠他这个儿子?难不成薛家还能给她养老送终么?
薛氏再次大怒,吵着闹着要回娘家,甚至把儿媳妇小薛氏与大孙女儿秦锦仪都叫上了。秦锦仪腿伤未愈,正疼着呢,被她硬拉到前院,听说要回薛家,就一脸的不情不愿。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们母子在吵什么,只是依照惯例去劝说薛氏消气,不要跟秦伯复争吵了,却被薛氏当成她同样忘了本,要背弃娘家的证明。薛氏本来就为大孙女儿不肯配合的态度而着恼,如今气上加气,才会骂了小薛氏一顿,硬拉着秦锦仪就要出门上车,谁知道会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动弹不得。
秦伯复对于母亲的情况,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她跟自己生那么大的气,都摔伤了,还逼着他去帮薛家,急的是薛氏的伤很麻烦,大夫说她一定要安心静养,否则将来很可能会留下后患,说不定过上几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亲生母亲,他怎会不担心?
不过担心归担心,他还没失去理智,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能松口,不能心软。他们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虽然年近四十了,但身体健康,未来还能活好久的,如果从此做一辈子闲人,岂不是太惨了?他这一回必须要好好表现,让自己的名声变好一点,将来才能让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过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复打发人来给秦幼珍送信,与她说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尽快回一趟娘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借口而已,因为以薛氏的为人,只怕在伤时看见秦幼珍,只会更生气,绝不会感到愉悦的。她已经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诰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还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罚她长跪什么的,顶多就是咒骂一顿。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复要见妹妹的一个借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后续事宜,希望能用一个更体面的方式离开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顶着个考评中下的帽子。
比如说,他可以主动上书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顾有伤在身的母亲什么的,既能得个孝子的好名声,将来要起复时,直接销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卢普,是因为他觉得,官面上的事,估计卢普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帮助,甚至可以借助卢普,让长房出面帮他打点吏部……
秦锦春从头听到尾,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万万没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会是这般。她的想法跟父亲有些不大一样,脑中涌出来的念头是:如果让外人知道,父亲秦伯复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伤,会不会被人按一个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时候还提什么日后起复?只怕冠带闲住一辈子都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秦幼珍将情况从头到尾说完,喝了口茶,才问许氏:“伯母,您说我该怎么办?哥哥想得太简单了,薛家只怕不会甘心的。太太受了伤,薛家定会来人探望,万一拿这个做把柄,威胁哥哥帮他们度过难关,哥哥答应又不是,不答应又不是,该如何是好呢?这等家务事,外人谁能说得清楚?万一太太一时糊涂,也跟薛家一个鼻孔出气,哥哥就真的麻烦了。他眼下虽然还想不到这些,但迟早要面对的。我做妹妹的,总要替他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