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我的1979

236、四大家族

    高尔夫球场,坐落于碧水荡漾,波光粼粼,清澈迷人的海边。

    地方有点偏,但是设施非常好,有游泳池,健身房,高尔夫球场,桑拿室,会议室,周围风景也非常好。球场充分利用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势,以周边山形与开球区创造机会,让高尔夫球艺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尔夫球场四周是天然的松树林,到处可见岩石稍露头角,球场和海岸之间一路可见平坦斜坡和悬崖峭壁,群山怀抱,水天一色,绿野苍翠,保留了气势雄伟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之际又感受到重重的挑战。

    土豪们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享受高尔夫球场给球迷提供的终极的娱乐体验。

    球场堪称“亚洲高尔夫天堂”。

    于德华在泳池里没游上几圈,就有点累了,没有了力气,踩着水池的台阶上了岸。他摸摸肚子,,已经有了肚腩,这几年,他不自觉的感觉到已经发福了,身材已走样。等待已久的服务员赶紧的帮他擦干净身子,他嫌弃擦的不利索,夺了服务员手里的毛巾,自己擦了。

    “于先生”,这时候他的秘书匆匆的赶了过来,一身职业装打扮的女子,长相五分,身材高挑。

    秘书毕业于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也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绝对有真才实学的。

    玩耍和事业他分得清的。

    “一起去吃个早餐。”

    早上生了气,他就没有吃上多少,这么一圈游下来,反而有点饿了。

    他换好一身宽松的运动装,头上戴了一个遮阳帽,带着秘书去了会餐厅。

    秘书的电话响了,侧耳聊了几句,然后才跟于德华道,“于先生,罗先生的秘书打过来电话了,罗先生会准时到的。”

    于德华道,“去美国的那批货发了吗?”

    秘书道,“柯经理已经安排好了,估计下周能够到岸。这是下午的发言稿,你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你提下意见。”

    于德华一边喝粥一边看了一遍稿子,最后放下道,“小吴啊,你跟了我两年了,可是这觉悟还是不够。”

    吴秘书愣了愣,抱着虚心受教的样子道,“于先生,你说,我听着。”

    于德华道,“我们是生意人,可越是生意人越是要有觉悟,什么觉悟知道吗?”

    吴秘书摇摇头,一副茫然道,“于先生,我不清楚。”

    “政治觉悟!生意人没有政治觉悟怎么做生意呢?你这篇发言稿没有政治觉悟,没有体现一个生意人的爱国情怀,没有体现一个生意人一心为人民的思想,这个高度太低了。”

    吴秘书没想到于德华会说这种话,忍不住点醒道,“于先生,这里是香港,虽然我们做的是内地的生意。可是身为一家港资企业,我们没有必要谈觉悟吧?”

    “做生意第一就是要谈战略,战略的基础是建立在政策上、法规上,一切依法、一切依归,同时也要按照香港的经济形势来研判。那么香港的形势有谁来决定的呢?香港人的命运有人来决定?”

    “英国人。”吴秘书回答的毫不犹豫。

    于德华掷地有声的道,“错,大错特错!香港的形势是由内地来决定的!一切都要服从中央!目前正在起草基本法,将来的一切都要按香港基本法来走。香港在九七一定会回归,这是历史大势,谁也阻止不了,谁站在历史趋势的对立面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如果吴秘书见过李和就会发现于德华说话的气势非常像李和。

    甚至于德华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感受和认同李和的核心价值,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奔小康而奋斗。

    有一种影响叫潜移默化。

    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所以如果于德华读过颜氏家训必然能够准确的背诵出最后一句:

    君子必慎交游焉。

    于德华的话说的对,又好像不对,吴秘书不知道怎么反驳,只是道,“于先生,那我怎么修改?”

    老板说的都是对的,这是她混职场的准则。

    “在发言中坚定香港的发展一定是乐观的,我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而且我们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香港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局面。看看吧,这才是高度。我们要抓住内地发展的机遇,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中央政府提出来的事,我们香港市民都会全力支持,我们香港商人也会全力支持。总之就是有一句话,我们支持香港回归,我们公司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话语铿锵有力!

    啪啪啪,一阵掌声后,一个高个老人突然出现在于德华的身后,旁边还有五六个一行陪同。

    “于先生的话,果然发人深省,难怪能成为纺织业的后起之秀!”

    “罗先生,好久不见。”

    此人正是香港纺织大王罗顶邦。他50年代由内地来港,经营纺织制衣厂,70年代年成立罗氏针织,1987才在香港上市,也就是今年。罗氏家族是四大制衣配额的四大家族之一。

    二战后,日苯纺织业遭到重创,香港纺织业经济趁机发展,由转口商埠变为工业生产出口城市。制衣业充当重要角色,带领本港趋向工业化,而成衣产品亦一直在本港商品出口中占首席位置,自60代起,制衣业已是香港出口收益最大的工业,占本地产品出口总额30%以上。

    %外,所占比重一般在30%至36%之间。

    60年代之后,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为英国和美国开始担心,来自香港的进口产品会导致本国纺织厂破产。在美国肯尼迪主政时期,各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将一直持续到2005年的配额制。

    以配额制度限制成衣进口。

    但是依然没有限制住香港制衣发展,到七十年代,香港亦成为亚太区内着名的成衣采购中心,既吸引到大批生产简单货式的定单,亦吸引到小量高价成衣的定单。

    此时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区。

    于德华赶忙起身上前握手,“你太夸奖了,就是胡言乱语而已,你不要见怪。林先生,田先生,方先生,身体安好。”

    他对罗顶邦身后的众人也一一握手,不敢轻慢,都是服装纺织业界一顶一的大佬,脸面多少要给一点。

    他以为只有一个罗顶邦约他,想不到香港的有名有姓的制衣厂老板都找上他了,他心里有点莫名的担忧。

    “我们制衣业总商会几次请过于先生,无奈于先生是不肯赏光啊。”

    被于德华称为林先生的人对他的态度让人很是琢磨。

    “不好意思,一直在内地忙得很,有时间一定光临。”

    对于当商会做名头,于德华不屑一顾,此人并不是商会会长。如果是商会会长,制衣大亨陈永旗出面邀请他还会卖个面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