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无妄之灾
在李和等人忙着毕业的时候。
社会上又兴起了一股关于梯度理论和适应理论的争论。
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曾有过著名的“起飞理论”,即尽量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使经济起飞,迎头赶上发达的国家。
但实践表明,由于脱离国情,收效甚微。近年来又兴起了新的“适应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步骤不可超越,为适应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基础,应该首先采用“中间技术”,甚至发展“传统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先进技术。
从报纸到各种期刊,争论不休,还是没有定论,不过还是一致认为,先闷头干着吧,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李和接到家里的电报,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切切实实的开心了一次,老四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终于考进了县一中。
老四的要求很简单,要跟同学去县里看电影,她从来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电影呢。
李和当即就去给李隆回了电报,同意了老四的要求,但要求李隆跟大壮跟在老四后面,哪怕她有同学陪着去都不行,必须有大人看着。
毕业分手在即,吃散伙饭是传统,班里每个人惯例集资凑了两块钱的份子钱,包了老李家的饭店,不让老李再接待外人,饭店的桌椅肯定是不够的,大部分人都是席地而坐,手里端了个酒杯。
每个人都多了一份伤感,其实不是毕业才会伤感,而是离开长此生存的环境才会伤感,人都害怕改变,都会对未来的未知产生本能的恐惧。
社会是一所包罗万象、喧嚣复杂的大学校,这里没有寒暑假,拒绝虚假和肤浅,更拒绝空想和懒惰。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学到社会的头几年,需要度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适应过程。
有的人是真伤感,上大学自由而随性的交到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估计除了父母和老婆以外,没有谁可以和你在一起相处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的就是纯属激动了,卧槽,不行了,眼泪就要下来了,真的,太开心了,终于再也见不到你们这群傻逼了。
至于同学感情深不深,毕业工作后,几年以后参加同学聚会就知道了。
聚餐上,李和喝得微熏时,看着女同学们哭得死去活来,然后看着有些男生到最后也偷偷抹眼泪,酒瓶子到处都是。
赵永奇说,“哎妈呀,我再把我老婆孩子接过来,就是妥帖了,在以前想想都是做梦啊”。
李和说,“接过来有地方住没有,我那边有空屋子,我给你安排”。
“别,这四年,尽是我麻烦你,真的有时我发现你比我成熟多了,我年龄比你大,反而是你照顾我”。
“是兄弟别说这些没用的,以后都在京城,还能经常见面,说伤感话没意思”。
“行,听你的,咱俩喝,不喝死不算完”。
最后李和也喝醉了。
第二天昏昏沉沉醒来,发现高爱国床铺已经空了,留了一张纸条:兄弟走了,有空再聚。
后来几天,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背着行囊,拉着行李箱人一个一个走了,李和也都去送了送,说些俏皮的话,临别前拥抱一下,和众人挥手告别。
再后来,赵永奇也走了。
晚上李和走回寝室,敲了敲门,灯亮着并没有人应答,拿出钥匙开了门,才记起只是自己忘了关灯。
点了根烟站在阳台,习惯性地准备把阳台上的衣服移开一些,抬手才发现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衣架。
他的脑海里,像一片乌云开始聚集,一种很感伤的情绪就这样笼罩了他。
自己一个人站在阳台上,还是没忍住,哭了出来。
有些事情,哪怕两辈子经历了两次,都不是那么好受的。
空荡荡的李和李和心里有点堵,把自己的衣服,行李收拾收拾,当晚就骑了自行车回了家。
回家开门的时候发现门已经从里面用门栓插上了,把自行车停在门口,猛拍门,只听见院子里两条狗在乱叫,也没人搭理来开门,估计家里只有李老头一个人,这老头子睡觉死成的一个人。
李和没办法,就把行李包袱先扔到了院子里,往后退几步,一个助跑,猛然就蹿上了围墙。
正准备翻身下地,一道灯光射过来,“哎,赶紧下来,干嘛呢?”。
李和用手眼睛,灯光尽朝着脸上打,有点刺眼,看清了来人,是巡逻的警察,喊道,“警察同志,我这是回自己家呢,敲门没人应”。
“赶紧下来,再不下来,我可就开枪了”,警察没听李和的废话。
李和不敢托大,警察有枪算什么,从法官到律师,个个都有枪,只得道,“行,我马上下去,麻烦让下,我跳下去”。
接近三米的围墙,李和一下子就跳了下来,只有一个下蹲的姿势,连手都没着地。
两个警察一左一右就把李和围了起来,为了防止他逃跑。
“呦呵,瞧着还是个惯犯啊,身手不错”,一个拿着手电筒的高个子警察说,“跟我们走一趟吧”。
“不是,这真的是我家,我是个学生,不信我拿学生证给你们看”,刚一摸口袋,发现空空如也,才想起来把学生证件放到行李包袱里面了,“这个在我包袱里,我刚才扔到院子里了”。
“行了,别解释了,你这种人我们见识多了,别想着跑,不然枪子不长眼”,一个黑脸的警察二话没说就给李和上了手铐。
李和叹了一口气,这是解释不清楚了,也没反抗,认命的戴了手铐。
“同志,这是我自行车,不能放这里吧,一起推过去吧”。
高个子警察把自行车推着,又道,“呦呵,还是凤凰的,也要找失主了”。
李和当晚就被关进了小黑屋子,等待明天的审问,看了下手表,也有十一点钟了。
“兄弟,新来的?什么事来的,怎么让端了?”,问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脸的桀骜不驯。
这是盘道呢。
昏暗的灯光下,李和抬头看了下,地上有六个人呢,有蹲着的,有躺着的,有坐着靠在墙上的。(未完待续。)
社会上又兴起了一股关于梯度理论和适应理论的争论。
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曾有过著名的“起飞理论”,即尽量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使经济起飞,迎头赶上发达的国家。
但实践表明,由于脱离国情,收效甚微。近年来又兴起了新的“适应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步骤不可超越,为适应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基础,应该首先采用“中间技术”,甚至发展“传统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先进技术。
从报纸到各种期刊,争论不休,还是没有定论,不过还是一致认为,先闷头干着吧,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李和接到家里的电报,终于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切切实实的开心了一次,老四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终于考进了县一中。
老四的要求很简单,要跟同学去县里看电影,她从来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电影呢。
李和当即就去给李隆回了电报,同意了老四的要求,但要求李隆跟大壮跟在老四后面,哪怕她有同学陪着去都不行,必须有大人看着。
毕业分手在即,吃散伙饭是传统,班里每个人惯例集资凑了两块钱的份子钱,包了老李家的饭店,不让老李再接待外人,饭店的桌椅肯定是不够的,大部分人都是席地而坐,手里端了个酒杯。
每个人都多了一份伤感,其实不是毕业才会伤感,而是离开长此生存的环境才会伤感,人都害怕改变,都会对未来的未知产生本能的恐惧。
社会是一所包罗万象、喧嚣复杂的大学校,这里没有寒暑假,拒绝虚假和肤浅,更拒绝空想和懒惰。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学到社会的头几年,需要度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适应过程。
有的人是真伤感,上大学自由而随性的交到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估计除了父母和老婆以外,没有谁可以和你在一起相处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的就是纯属激动了,卧槽,不行了,眼泪就要下来了,真的,太开心了,终于再也见不到你们这群傻逼了。
至于同学感情深不深,毕业工作后,几年以后参加同学聚会就知道了。
聚餐上,李和喝得微熏时,看着女同学们哭得死去活来,然后看着有些男生到最后也偷偷抹眼泪,酒瓶子到处都是。
赵永奇说,“哎妈呀,我再把我老婆孩子接过来,就是妥帖了,在以前想想都是做梦啊”。
李和说,“接过来有地方住没有,我那边有空屋子,我给你安排”。
“别,这四年,尽是我麻烦你,真的有时我发现你比我成熟多了,我年龄比你大,反而是你照顾我”。
“是兄弟别说这些没用的,以后都在京城,还能经常见面,说伤感话没意思”。
“行,听你的,咱俩喝,不喝死不算完”。
最后李和也喝醉了。
第二天昏昏沉沉醒来,发现高爱国床铺已经空了,留了一张纸条:兄弟走了,有空再聚。
后来几天,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背着行囊,拉着行李箱人一个一个走了,李和也都去送了送,说些俏皮的话,临别前拥抱一下,和众人挥手告别。
再后来,赵永奇也走了。
晚上李和走回寝室,敲了敲门,灯亮着并没有人应答,拿出钥匙开了门,才记起只是自己忘了关灯。
点了根烟站在阳台,习惯性地准备把阳台上的衣服移开一些,抬手才发现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衣架。
他的脑海里,像一片乌云开始聚集,一种很感伤的情绪就这样笼罩了他。
自己一个人站在阳台上,还是没忍住,哭了出来。
有些事情,哪怕两辈子经历了两次,都不是那么好受的。
空荡荡的李和李和心里有点堵,把自己的衣服,行李收拾收拾,当晚就骑了自行车回了家。
回家开门的时候发现门已经从里面用门栓插上了,把自行车停在门口,猛拍门,只听见院子里两条狗在乱叫,也没人搭理来开门,估计家里只有李老头一个人,这老头子睡觉死成的一个人。
李和没办法,就把行李包袱先扔到了院子里,往后退几步,一个助跑,猛然就蹿上了围墙。
正准备翻身下地,一道灯光射过来,“哎,赶紧下来,干嘛呢?”。
李和用手眼睛,灯光尽朝着脸上打,有点刺眼,看清了来人,是巡逻的警察,喊道,“警察同志,我这是回自己家呢,敲门没人应”。
“赶紧下来,再不下来,我可就开枪了”,警察没听李和的废话。
李和不敢托大,警察有枪算什么,从法官到律师,个个都有枪,只得道,“行,我马上下去,麻烦让下,我跳下去”。
接近三米的围墙,李和一下子就跳了下来,只有一个下蹲的姿势,连手都没着地。
两个警察一左一右就把李和围了起来,为了防止他逃跑。
“呦呵,瞧着还是个惯犯啊,身手不错”,一个拿着手电筒的高个子警察说,“跟我们走一趟吧”。
“不是,这真的是我家,我是个学生,不信我拿学生证给你们看”,刚一摸口袋,发现空空如也,才想起来把学生证件放到行李包袱里面了,“这个在我包袱里,我刚才扔到院子里了”。
“行了,别解释了,你这种人我们见识多了,别想着跑,不然枪子不长眼”,一个黑脸的警察二话没说就给李和上了手铐。
李和叹了一口气,这是解释不清楚了,也没反抗,认命的戴了手铐。
“同志,这是我自行车,不能放这里吧,一起推过去吧”。
高个子警察把自行车推着,又道,“呦呵,还是凤凰的,也要找失主了”。
李和当晚就被关进了小黑屋子,等待明天的审问,看了下手表,也有十一点钟了。
“兄弟,新来的?什么事来的,怎么让端了?”,问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脸的桀骜不驯。
这是盘道呢。
昏暗的灯光下,李和抬头看了下,地上有六个人呢,有蹲着的,有躺着的,有坐着靠在墙上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