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一切都不可逆转了
林庆县出了一个怪现象。
县里威望最高的干部,不是县委书记,也不是县长,而是组织部长。
只要向耘通知哪个乡镇的干部,说刘部长要去他们那里视察工作,该乡镇所有的干部都紧张得不得了,打叠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
甚至有一个区,得到通知是刘部长要来,当即由区委书记区长领头,集合了区委区公所两套班子全体成员和所有下辖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一齐赶往边界伫立迎候,那架势,地委书记下来视察工作也不过如此。
不料这一回,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当场被刘部长好一顿批评,说他们不该搞这样的名堂。
刘伟鸿可是真板下了脸,半点面子都不给。
区委书记和区长红着脸,点头哈腰的向刘部长认错,深刻检讨。心里头却谁也不以为意。哪有当领导不爱人奉承的?刘部长这是怕树大招风呢,样子是一定要做出来的,只怕心里会大为受用。
年轻人嘛,谁不爱个奉承?
这不,刘部长批评过后,也没有掉头就是,依旧去了区里视察,对大伙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官场上就是这么个套路,谁要是将领导这种场面话当了真,谁就是个棒槌!
其实刘伟鸿也委实有点无奈。他当初写那篇文章,可不是想要在林庆县的干部们面前显摆能耐的,主要是给最高层的领导人提个醒。无意间在林庆县树立起了无上威望,也是意想不到。
也不怪大家对他如此敬畏有加,苏联的局势,等于是依照他刘伟鸿的布置在“一丝不苟”地演出着呢。政变三天之后,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度假地赶回莫斯科,重新掌控了局势,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所有参与政变的高官,全部被解职,内务部长普戈自杀身亡。戈尔巴乔夫随即任命了新的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克格勃主席等要害官员,政变平定。
但事情的发展,远没有随着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解散而平息,反倒越演越烈。
如同刘伟鸿向老爷子汇报的那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即着手夺权,宣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有反宪法行动,都得到了苏联执政党领导中“新斯大林主义”核心的秘密批准。在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被逮捕的次日,叶利钦以俄罗斯总统的名义签发命令,停止苏联执政党在俄罗斯境内的一切活动。戈尔巴乔夫对这道命令表示支持,苏联执政党中央大楼被查封,中央大楼正面的党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国旗所取代。
八月二十四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联执政党总书记职务,要求苏联执政党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执政党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执政党的财产交苏维埃保管。
叶利钦“配合默契。”
立即发布命令,宣布苏联执政党和俄罗斯执政党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均为俄罗斯国家所有。
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不已。
马国平亲自给刘伟鸿打了电话过来,通报了最新的消息。听得出来,马国平心中很是郁闷,有些意想不到。如同《大话西游》里面,紫霞仙子最后说的邢句话:我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这个戈尔巴乔夫,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马国平在电话里很奇怪地说了这么一句。
在大多数国内高官想来,戈尔巴乔夫此举简直是不可思议。刘伟鸿当时分析,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人在“过家家。”
不能成事,马国平也认同这一点。但对刘伟鸿后面分析的苏联走势,马国平持保留的态度。照说戈尔巴乔夫平定了政变,重新执掌大权,头脑应该清醒了,该当马上强力控制苏联执政党各级党组织,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召集苏联执政党中央全会,重新大洗牌,牢牢控制住中枢力量,才是彻底巩固权位的手段。不料戈尔巴乔夫却跟着叶利钦“胡闹。”
竟然解散了苏联执政党。
这不是自毁根基吗?
哪有这样子当权的!
奇怪的是,刘伟鸿竟也早就“预料”到了,明白指出,苏联执政党和苏联国家都会解体。这可真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
刘伟鸿缓缓说道:“姑父,这是必然的结果,戈尔巴乔夫从来都没有真心相信过苏联执政党的同志们,他就是窃取了最高领导权。这个人,已经不能代表苏联执政党了。”
“苏联执政党……嘿嘿……”
马国平冷笑了两声。照这个情形看来,苏联执政党已经没有可能存在下去了。苏联解体,基本已成定局。马国平笑过之后,又说道:“伟鸿,你真是料事如神啊,老爷子已经亲自和首长交换了意见,也和董老等人交换了意见,都是按照你那个分析谈的。”
这一点,刘伟鸿倒并不奇怪。
在青松园的时候,刘伟鸿就知道,老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面对这样的剧变,国内的几位老人,肯定要详细交换意见,好好商讨应变之策。
“姑父,苏联崩溃已经没有疑问了,关键是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说到这里,刘伟鸿轻轻叹了口气。他还是太年轻了,地位太低,人微言轻,不足以改变整个大局。接下来,共和国就要面对益发残酷的国际局势了。
马国平现在对这个侄儿的言语,已经没有任每轻视之意,连连点头,说道:“放心吧,我会尽量向老爷子提建议的。伟鸿,你们那个材料,要抓紧报上来。”
“好的,姑父。”
刘伟鸿放下电话,开始督促李刚等人,抓紧出材料。
不过这是个系统工程,太急了肯定不行。马国平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成“全国经验。”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既然如此,就不能搞得马虎了,必须搞细致点,深入点。组工系统的全国经验,那能开玩笑的?
应该说,马国平对刘伟鸿的关照,可谓是不遗余力了。刘伟鸿在《号角》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被事实证明是“高瞻远瞩,真知灼见。”
但在实际上,却不一定能帮得了刘伟鸿多少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刘伟鸿的“高屋建瓴”和他二十四岁的年纪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怎么提也有个限度。难道还能选举一个二十四岁的中央委员不成?刘伟鸿现在的职务,都已经是全国罕见,惊世骇俗了。这篇文章的最大作用,只能是帮刘伟鸿提高知名度,让当朝诸公都知道,老刘家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年轻后辈横空出世了,将刘伟鸿这个名字记在心里。短时间内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助力。等得刘伟鸿年岁渐长,此事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就慢慢的淡了。最多以后提拔刘伟鸿的时候,提上这么一嘴,大佬们有点模糊的印象而已。甚至过得几年,现在被刘伟鸿“震惊”到了的老人们,都相继凋零了。
所以现阶段,刘伟鸿还必须有能够和他的职务、年龄相匹配的硬邦邦的成绩。刘伟鸿鼓捣的干部任免公示制度,刚好凑得上去。
这个才是合用的“东西”马国平深信,自己这么干,一定会让老爷子满意的。
老刘家出了千里驹,老爷子能不记挂着么?只是以老爷子的身份地位,断然不能亲自对一个副处级年轻干部的提拔重用,发表什么明确的意见,那也太着相了。马国平身为老爷子的女婿,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这样的事情,是一定要出面代劳的,不然反应未免迂手迟钝。
除了向老爷子邀功,马国平也确实想要好好栽培一下刘伟鸿。这个侄儿年纪轻轻,便表现出了如此不凡的天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马国平自己的子女还小,终有一天,有仰仗刘伟鸿关照的时候。至亲归至亲,该结好的那张关系网,必须要提前下功夫。临时抱佛脚,总不是那么得力。
刘伟鸿这边埋头整理材料,苏联那边则在如火如荼的将“分裂事业”进行到底。八月二十九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联执政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整个苏联国内,涌现出“分裂”的。各加盟共和国的执政党或被终止又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新的党派,甚至个别地方政府直接宣布苏联执政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苏联执政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奇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一大批苏联执政党的前领导人或被逮捕,或自杀,大批执政党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九十三年历史,执政七十余年,拥有党员一千五百万的苏联执政党烟消云散。
曾经显赫一时,不可一世的老牌帝国,瞬间走到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世界局势,必将因此而改变。
县里威望最高的干部,不是县委书记,也不是县长,而是组织部长。
只要向耘通知哪个乡镇的干部,说刘部长要去他们那里视察工作,该乡镇所有的干部都紧张得不得了,打叠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
甚至有一个区,得到通知是刘部长要来,当即由区委书记区长领头,集合了区委区公所两套班子全体成员和所有下辖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一齐赶往边界伫立迎候,那架势,地委书记下来视察工作也不过如此。
不料这一回,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当场被刘部长好一顿批评,说他们不该搞这样的名堂。
刘伟鸿可是真板下了脸,半点面子都不给。
区委书记和区长红着脸,点头哈腰的向刘部长认错,深刻检讨。心里头却谁也不以为意。哪有当领导不爱人奉承的?刘部长这是怕树大招风呢,样子是一定要做出来的,只怕心里会大为受用。
年轻人嘛,谁不爱个奉承?
这不,刘部长批评过后,也没有掉头就是,依旧去了区里视察,对大伙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官场上就是这么个套路,谁要是将领导这种场面话当了真,谁就是个棒槌!
其实刘伟鸿也委实有点无奈。他当初写那篇文章,可不是想要在林庆县的干部们面前显摆能耐的,主要是给最高层的领导人提个醒。无意间在林庆县树立起了无上威望,也是意想不到。
也不怪大家对他如此敬畏有加,苏联的局势,等于是依照他刘伟鸿的布置在“一丝不苟”地演出着呢。政变三天之后,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度假地赶回莫斯科,重新掌控了局势,紧急状态委员会解散,所有参与政变的高官,全部被解职,内务部长普戈自杀身亡。戈尔巴乔夫随即任命了新的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克格勃主席等要害官员,政变平定。
但事情的发展,远没有随着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解散而平息,反倒越演越烈。
如同刘伟鸿向老爷子汇报的那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即着手夺权,宣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有反宪法行动,都得到了苏联执政党领导中“新斯大林主义”核心的秘密批准。在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被逮捕的次日,叶利钦以俄罗斯总统的名义签发命令,停止苏联执政党在俄罗斯境内的一切活动。戈尔巴乔夫对这道命令表示支持,苏联执政党中央大楼被查封,中央大楼正面的党旗被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红白蓝三色国旗所取代。
八月二十四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联执政党总书记职务,要求苏联执政党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内的执政党和地方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执政党的财产交苏维埃保管。
叶利钦“配合默契。”
立即发布命令,宣布苏联执政党和俄罗斯执政党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均为俄罗斯国家所有。
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不已。
马国平亲自给刘伟鸿打了电话过来,通报了最新的消息。听得出来,马国平心中很是郁闷,有些意想不到。如同《大话西游》里面,紫霞仙子最后说的邢句话:我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这个戈尔巴乔夫,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马国平在电话里很奇怪地说了这么一句。
在大多数国内高官想来,戈尔巴乔夫此举简直是不可思议。刘伟鸿当时分析,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人在“过家家。”
不能成事,马国平也认同这一点。但对刘伟鸿后面分析的苏联走势,马国平持保留的态度。照说戈尔巴乔夫平定了政变,重新执掌大权,头脑应该清醒了,该当马上强力控制苏联执政党各级党组织,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召集苏联执政党中央全会,重新大洗牌,牢牢控制住中枢力量,才是彻底巩固权位的手段。不料戈尔巴乔夫却跟着叶利钦“胡闹。”
竟然解散了苏联执政党。
这不是自毁根基吗?
哪有这样子当权的!
奇怪的是,刘伟鸿竟也早就“预料”到了,明白指出,苏联执政党和苏联国家都会解体。这可真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
刘伟鸿缓缓说道:“姑父,这是必然的结果,戈尔巴乔夫从来都没有真心相信过苏联执政党的同志们,他就是窃取了最高领导权。这个人,已经不能代表苏联执政党了。”
“苏联执政党……嘿嘿……”
马国平冷笑了两声。照这个情形看来,苏联执政党已经没有可能存在下去了。苏联解体,基本已成定局。马国平笑过之后,又说道:“伟鸿,你真是料事如神啊,老爷子已经亲自和首长交换了意见,也和董老等人交换了意见,都是按照你那个分析谈的。”
这一点,刘伟鸿倒并不奇怪。
在青松园的时候,刘伟鸿就知道,老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面对这样的剧变,国内的几位老人,肯定要详细交换意见,好好商讨应变之策。
“姑父,苏联崩溃已经没有疑问了,关键是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说到这里,刘伟鸿轻轻叹了口气。他还是太年轻了,地位太低,人微言轻,不足以改变整个大局。接下来,共和国就要面对益发残酷的国际局势了。
马国平现在对这个侄儿的言语,已经没有任每轻视之意,连连点头,说道:“放心吧,我会尽量向老爷子提建议的。伟鸿,你们那个材料,要抓紧报上来。”
“好的,姑父。”
刘伟鸿放下电话,开始督促李刚等人,抓紧出材料。
不过这是个系统工程,太急了肯定不行。马国平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成“全国经验。”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既然如此,就不能搞得马虎了,必须搞细致点,深入点。组工系统的全国经验,那能开玩笑的?
应该说,马国平对刘伟鸿的关照,可谓是不遗余力了。刘伟鸿在《号角》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被事实证明是“高瞻远瞩,真知灼见。”
但在实际上,却不一定能帮得了刘伟鸿多少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刘伟鸿的“高屋建瓴”和他二十四岁的年纪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怎么提也有个限度。难道还能选举一个二十四岁的中央委员不成?刘伟鸿现在的职务,都已经是全国罕见,惊世骇俗了。这篇文章的最大作用,只能是帮刘伟鸿提高知名度,让当朝诸公都知道,老刘家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年轻后辈横空出世了,将刘伟鸿这个名字记在心里。短时间内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助力。等得刘伟鸿年岁渐长,此事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就慢慢的淡了。最多以后提拔刘伟鸿的时候,提上这么一嘴,大佬们有点模糊的印象而已。甚至过得几年,现在被刘伟鸿“震惊”到了的老人们,都相继凋零了。
所以现阶段,刘伟鸿还必须有能够和他的职务、年龄相匹配的硬邦邦的成绩。刘伟鸿鼓捣的干部任免公示制度,刚好凑得上去。
这个才是合用的“东西”马国平深信,自己这么干,一定会让老爷子满意的。
老刘家出了千里驹,老爷子能不记挂着么?只是以老爷子的身份地位,断然不能亲自对一个副处级年轻干部的提拔重用,发表什么明确的意见,那也太着相了。马国平身为老爷子的女婿,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这样的事情,是一定要出面代劳的,不然反应未免迂手迟钝。
除了向老爷子邀功,马国平也确实想要好好栽培一下刘伟鸿。这个侄儿年纪轻轻,便表现出了如此不凡的天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马国平自己的子女还小,终有一天,有仰仗刘伟鸿关照的时候。至亲归至亲,该结好的那张关系网,必须要提前下功夫。临时抱佛脚,总不是那么得力。
刘伟鸿这边埋头整理材料,苏联那边则在如火如荼的将“分裂事业”进行到底。八月二十九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联执政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整个苏联国内,涌现出“分裂”的。各加盟共和国的执政党或被终止又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新的党派,甚至个别地方政府直接宣布苏联执政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苏联执政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奇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总参谋长和戈尔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一大批苏联执政党的前领导人或被逮捕,或自杀,大批执政党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九十三年历史,执政七十余年,拥有党员一千五百万的苏联执政党烟消云散。
曾经显赫一时,不可一世的老牌帝国,瞬间走到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世界局势,必将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