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3章 烟熏火燎负黍聚
“洛阳兵要放火烧城!快,快!出城!”
仓促之间,梁刚下达了出击命令。
可是,豫州兵刚刚冲出城门,就被洛阳兵密集的箭雨射退。
梁刚被箭雨射清醒了,出击不是办法。负黍聚城小人少,不过三千守军。而洛阳军,有七八倍之多。
“快!上城墙!滚木礌石准备!不能让他们接近!”
城外,洛阳刀盾兵,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手举冲了过来!
一捆捆柴薪,被丢弃在城下。
豫州军的滚木礌石,虽然延缓了洛阳兵的速度,但是,城墙下的柴草,还是慢慢堆积成小山……
“快!准备水具!准备灭火!”
城墙上,豫州兵乱成一团。
锅碗盆罐,趁手不趁手的工具,全部端了上来。
“哗哗……”
一盆盆的水,浇了下去……
“混账!”
“啪!”
梁刚一巴掌拍在身边兵卒的后脑勺上。
“不许浇水!现在不许浇水!等敌人点了火再浇!我们没有水!省着用啊!”
……
没错,杜如晦之计,正是料定负黍聚内缺水!
刘芒杜如晦等人商量攻取负黍聚之策,杜如晦手指“南”字,刘芒楞了一下,随即领悟。
先天八卦中,南方属火。
杜如晦手指“南”字,意既用火攻!
常遇春不解火攻妙处,质疑道:“在城墙下放火?敌人岂不轻易就能浇灭?”
刘芒已理解了杜如晦火攻之妙,替杜如晦解释道:“浇灭需要用水,负黍聚内,无水!”
“没水?怎么可能?那城外,三面有河!”
“正因城外有河,所以城内定无水源!”
杜如晦虽没进过负黍聚,却能推断出来。
大城内,通常要引水源。但是,引水入城,并非易事。不仅要开挖沟渠,还要考虑渠水渗入地下,可能导致城墙和房屋塌陷等问题。
而负黍聚这样的小城,城内面积狭小,绝不可能引水进城。
况且,城外三条河流,取水十分方便,不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引水进城。
城中,只能存有少量生活用水。这点水,对城外大火而言,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可是……”常遇春还是不解。“城墙也不怕烧啊……”
……
常遇春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咱这城墙,是砖石垒砌,又烧不坏,管他作甚?还能把咱这负黍聚烧熟了不成?”城上,一个颇有些头脑的小校如是说。
这一说法,搏得很多兵卒的支持。
梁刚也有些犹豫了。是啊,城墙又烧不坏……
可是……
大火连天,浓烟熏也能把人熏死啊!
“将军多虑了。”小校指指城上旌旗,“浓烟虽能熏人,但正值夏季,南风频繁,山风一吹,烟就散了嘛!”
对哦!
有道理!
薪柴总有烧尽的时候,等到火熄烟散,负黍聚还是负黍聚,只不过是被烟熏火燎一番罢了。
梁刚不再担心,吩咐兵卒,将城内宝贵的水,全部集中在各处城门。只要大火不把城门烧毁,负黍聚便无危险。
只不过,这负黍聚城虽小,城门却多。
这城,只为防野兽和贼盗,并非军事用途。为了方便百姓取水、商队进出,足足开了五个城门。
梁刚挨个城门检查,提醒手下,一定要节约用水。
现在,城内守军终于明白了,城外三队洛阳兵,不是来攻城的,而是看水源的!
被困在城里的滋味,不好受。
援军迟迟没有消息,被困孤城,更难受。
而城外堆着一点就着的干柴,更是让人提心吊胆。
不过,梁刚还存着一丝幻想。
城外,洛阳军只堆积了柴草,而迟迟没有放火。难不成,他们也意识到了,城墙烧不坏,浓烟一吹就散?
梁刚不清楚对手为何还不放火,但是,不放火,总比放火好。
更让梁刚费解的是,洛阳兵又在城外忙活起来。
十余组士兵工匠,在全副武装洛阳兵保护下,在距离城墙二三十丈处,搭着奇怪的东西。
几根树干,搭起架子,很像刚刚开始出现的投石车。结构却比投石车简单了很多,也单薄了很多。
袁术有扩张之心,也曾命豫州军械营,试制投石车。
但投石车这东西,极其笨重。带着行军,十分困难。原地建造,费时费力。且投石准度极差,远没有传言所说的威力巨大。
洛阳军搭建这东西,想干啥?
梁刚绞尽脑汁,想不透也就懒得想了。紧张了几天,赶紧趁敌人还没发动进攻,好好睡一觉吧……
……
深夜,梁刚从睡梦中惊醒!
外面,叫喊声不绝于耳。
梁刚大惊!
还没反应过来,却先闻到刺鼻的烟味!
掩住口鼻,翻身下地,欲取兵刃,却被地上杂物险些绊个跟头!
梁刚这才发现,屋里,满是浓烟!
洛阳军,终于放火了!
可是,并没想豫州军所设想,浓烟,并没被南风吹散!
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风!
为军谋者,需下晓地理,上通天文。
杜如晦根据地理,断定负黍聚中没有水源。而凭借对风势、云层的观察,断定这阵南风即将吹过。
此时,正值伏天,无风闷热天气,并不罕见。
而负黍聚,四面环山,呈盆地形状。有风时,气候还好。无风时,却因地势,较平原更加闷热潮湿。
而洛阳军堆积的,是刻意选择的半干半湿的柴草,其中还掺杂了硫磺。
火一起,立刻弥漫出呛人的浓烟。
盆地气压低,无大风吹过,浓烟像掉到地上的乌云,弥漫在地处,久久不散……
梁刚抓了衣服,掩住口鼻。但是,干干的衣服,根本挡不住呛人的浓烟。
“水!水!”
梁刚好不容易,摸到半盆水,浸湿了衣服,系住口鼻。
城里,浓烟弥漫在一人来高的位置,豫州兵卒,都在不停地咳嗽,四处寻找着水。
五座城门上,存的水早已倾倒在下面的薪柴上。
城门附近的火势虽然被压制,但水浇上去,浓烟更盛。
而城外,高宠史进鲁达三队洛阳兵,早有准备。每个士兵,都备有毛巾,身后是取之不尽的水源,浸湿毛巾,系在脸上,悠闲地欣赏着城墙下的大火。
而梁刚,站在城墙上,透过弥漫的浓烟,终于弄清了,洛阳军搭建木架的用途……
仓促之间,梁刚下达了出击命令。
可是,豫州兵刚刚冲出城门,就被洛阳兵密集的箭雨射退。
梁刚被箭雨射清醒了,出击不是办法。负黍聚城小人少,不过三千守军。而洛阳军,有七八倍之多。
“快!上城墙!滚木礌石准备!不能让他们接近!”
城外,洛阳刀盾兵,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手举冲了过来!
一捆捆柴薪,被丢弃在城下。
豫州军的滚木礌石,虽然延缓了洛阳兵的速度,但是,城墙下的柴草,还是慢慢堆积成小山……
“快!准备水具!准备灭火!”
城墙上,豫州兵乱成一团。
锅碗盆罐,趁手不趁手的工具,全部端了上来。
“哗哗……”
一盆盆的水,浇了下去……
“混账!”
“啪!”
梁刚一巴掌拍在身边兵卒的后脑勺上。
“不许浇水!现在不许浇水!等敌人点了火再浇!我们没有水!省着用啊!”
……
没错,杜如晦之计,正是料定负黍聚内缺水!
刘芒杜如晦等人商量攻取负黍聚之策,杜如晦手指“南”字,刘芒楞了一下,随即领悟。
先天八卦中,南方属火。
杜如晦手指“南”字,意既用火攻!
常遇春不解火攻妙处,质疑道:“在城墙下放火?敌人岂不轻易就能浇灭?”
刘芒已理解了杜如晦火攻之妙,替杜如晦解释道:“浇灭需要用水,负黍聚内,无水!”
“没水?怎么可能?那城外,三面有河!”
“正因城外有河,所以城内定无水源!”
杜如晦虽没进过负黍聚,却能推断出来。
大城内,通常要引水源。但是,引水入城,并非易事。不仅要开挖沟渠,还要考虑渠水渗入地下,可能导致城墙和房屋塌陷等问题。
而负黍聚这样的小城,城内面积狭小,绝不可能引水进城。
况且,城外三条河流,取水十分方便,不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引水进城。
城中,只能存有少量生活用水。这点水,对城外大火而言,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可是……”常遇春还是不解。“城墙也不怕烧啊……”
……
常遇春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咱这城墙,是砖石垒砌,又烧不坏,管他作甚?还能把咱这负黍聚烧熟了不成?”城上,一个颇有些头脑的小校如是说。
这一说法,搏得很多兵卒的支持。
梁刚也有些犹豫了。是啊,城墙又烧不坏……
可是……
大火连天,浓烟熏也能把人熏死啊!
“将军多虑了。”小校指指城上旌旗,“浓烟虽能熏人,但正值夏季,南风频繁,山风一吹,烟就散了嘛!”
对哦!
有道理!
薪柴总有烧尽的时候,等到火熄烟散,负黍聚还是负黍聚,只不过是被烟熏火燎一番罢了。
梁刚不再担心,吩咐兵卒,将城内宝贵的水,全部集中在各处城门。只要大火不把城门烧毁,负黍聚便无危险。
只不过,这负黍聚城虽小,城门却多。
这城,只为防野兽和贼盗,并非军事用途。为了方便百姓取水、商队进出,足足开了五个城门。
梁刚挨个城门检查,提醒手下,一定要节约用水。
现在,城内守军终于明白了,城外三队洛阳兵,不是来攻城的,而是看水源的!
被困在城里的滋味,不好受。
援军迟迟没有消息,被困孤城,更难受。
而城外堆着一点就着的干柴,更是让人提心吊胆。
不过,梁刚还存着一丝幻想。
城外,洛阳军只堆积了柴草,而迟迟没有放火。难不成,他们也意识到了,城墙烧不坏,浓烟一吹就散?
梁刚不清楚对手为何还不放火,但是,不放火,总比放火好。
更让梁刚费解的是,洛阳兵又在城外忙活起来。
十余组士兵工匠,在全副武装洛阳兵保护下,在距离城墙二三十丈处,搭着奇怪的东西。
几根树干,搭起架子,很像刚刚开始出现的投石车。结构却比投石车简单了很多,也单薄了很多。
袁术有扩张之心,也曾命豫州军械营,试制投石车。
但投石车这东西,极其笨重。带着行军,十分困难。原地建造,费时费力。且投石准度极差,远没有传言所说的威力巨大。
洛阳军搭建这东西,想干啥?
梁刚绞尽脑汁,想不透也就懒得想了。紧张了几天,赶紧趁敌人还没发动进攻,好好睡一觉吧……
……
深夜,梁刚从睡梦中惊醒!
外面,叫喊声不绝于耳。
梁刚大惊!
还没反应过来,却先闻到刺鼻的烟味!
掩住口鼻,翻身下地,欲取兵刃,却被地上杂物险些绊个跟头!
梁刚这才发现,屋里,满是浓烟!
洛阳军,终于放火了!
可是,并没想豫州军所设想,浓烟,并没被南风吹散!
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风!
为军谋者,需下晓地理,上通天文。
杜如晦根据地理,断定负黍聚中没有水源。而凭借对风势、云层的观察,断定这阵南风即将吹过。
此时,正值伏天,无风闷热天气,并不罕见。
而负黍聚,四面环山,呈盆地形状。有风时,气候还好。无风时,却因地势,较平原更加闷热潮湿。
而洛阳军堆积的,是刻意选择的半干半湿的柴草,其中还掺杂了硫磺。
火一起,立刻弥漫出呛人的浓烟。
盆地气压低,无大风吹过,浓烟像掉到地上的乌云,弥漫在地处,久久不散……
梁刚抓了衣服,掩住口鼻。但是,干干的衣服,根本挡不住呛人的浓烟。
“水!水!”
梁刚好不容易,摸到半盆水,浸湿了衣服,系住口鼻。
城里,浓烟弥漫在一人来高的位置,豫州兵卒,都在不停地咳嗽,四处寻找着水。
五座城门上,存的水早已倾倒在下面的薪柴上。
城门附近的火势虽然被压制,但水浇上去,浓烟更盛。
而城外,高宠史进鲁达三队洛阳兵,早有准备。每个士兵,都备有毛巾,身后是取之不尽的水源,浸湿毛巾,系在脸上,悠闲地欣赏着城墙下的大火。
而梁刚,站在城墙上,透过弥漫的浓烟,终于弄清了,洛阳军搭建木架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