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九州造化

第324章 一觉

    大佛镇依河而建,因佛而生。一年到头来,前来观瞻膜拜石佛之人,好似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只因一甲子一次的百家论道大会今次在豫州举行,九州诸派纷纷赶来参会。既到了豫州,自然不能不参观一下号称“九州第一大”的石佛。是以,今年大佛镇的修真之士格外之多。

    朝霞之下,石佛如沐神光,万千人众沿江而立,仰首瞻佛,这等场景在大佛镇最寻常不过,几乎每日上演。然而,今日今时,万千人众将街道堵个水泄不通,个个仰首望着一座客栈,这在大佛镇可是万年来的首次,好生诡异。

    修真之士个个神情呆滞,似惊似喜。普通百姓不明就里,面露疑惑,可也纷纷效仿,可笑之极。

    突然,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道:“原来如此。”当即坐倒在地,竟忽有所悟,自行修炼起来。

    接着,惊呼声此起彼伏。有些人甚至按耐不住喜悦之情,跳将起来,道:“我怎么这时才想到?”转头急奔而走,再不看大佛一眼。

    人群混杂,诸子百家弟子均在其中。能够让百家弟子皆有所悟,除了杂家那位始祖吕不韦讲经布道时发生过此景之外,后世再无记载。不过,像这般,无声无息,未讲授只言片语,就令人有所感悟,便是那吕不韦也要自叹弗如。

    静姝身在房中,感受着四周的混沌之意,欣喜自傲之极,自语道:“他才这般年纪,就能有此成就,日后前程无量。只盼他莫要贪多芜杂,走了杂家华而不实之路。”当下,也闭上双眸,静静参悟。

    原来,从肖逸房内不断泄出一种混沌之意。这混沌之意非天地灵气之流,也不似浩然正气之类,乃是一种莫名的意念,近乎灵魂之语。人们身处其中,脑海就不自觉地活跃起来,竟能产生共鸣之感。

    之所以称其为混沌之意,只因这意念之中,既有道家自然之意,亦有儒家仁义之意,还含有佛、墨、杂、名、农、法等诸法之意,丰富庞杂,相互交融在一起。

    诸家弟子分别感知到自家之意,顿时心弦共振。而最令人奇怪的是,身在意念之中,思绪灵敏百倍,一些从未思及、尚存疑虑之问题,只要心念一动,便霍然明白,远比师父亲口教授来得快捷迅速。

    世人修炼,多数人卡在某一瓶颈处,很可能参悟一生也无法度过去。虽请教外人,但是外人不知这一点到底卡在何处,纵使讲解千遍万遍,也无济于事。此时,这些人循着这股混沌之意,直指问题之所在。只要混沌之中有所涉略,自然令人事半功倍,茅塞顿开。

    转眼间,已有数人喜奔而去,皆有顿悟。而当场打坐修炼之人,也有十数人。其余人众依旧沉醉在混沌之意中,寻求突破。

    然而就在这时,馄饨之意戛然而止,突然消失无踪。客房之中,只听一人吟诵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静姝睁开双眸,暗自苦笑道:“到底是儒家后人,满肚子诗情画意。”只听“吱呀”一声,房门打开,肖逸就要出门。静姝忙飞身而起,化作一团白影,冲将出去。

    肖逸只觉眼前白影一闪,还来不及抵挡,已被拉进屋内,房门再次被关上。

    一大早醒来,见到心仪之人,顿时心情大好。肖逸高兴地问道:“你可是早醒了?”

    静姝见其好似没事人一般,无奈道:“整个大佛镇都被骇得神魂皆惊,也亏得你还能睡得如此香甜。”

    肖逸一惊,展开神识往外一探,顿时露出骇然之色。

    但觉以此房间为心,方圆里许,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这时,人们皆已醒转,面露惊疑,指指点点,叹声嗡嗡。

    远处的人群仍旧向这边赶来,一些人见挤不过来,干脆御空而行。有二人来到近处,手指客房,问道:“那股神奇意念可是从此处传出?”

    下方有人应道:“不错,正是这里。”

    这二人闻言,就要来推门,却听下方有人阻拦道:“客房内必定住着一位前辈高人,贸然惊扰,可别惹恼了这位前辈。”

    二人心想也是,犹豫之下停了手,只恨没有早些赶来,沐浴圣光。

    远处之人不断御空赶来,听了众人之言,不敢造次,只好围在客房周围,等待高人现身。而地面之人领悟了意念之神奇,更是不愿离去,耐心等候。

    肖逸见了这等架势,惊骇不已,忙问道:“这里发生了何事?”他竟是一概不知。

    静姝将此前之事于他讲了,没好气道:“你这一觉可好,搅得世人都不得安宁呐。”

    肖逸亦暗自苦笑,想不到自己长期不眠,这一眠,却引出这些事端来。

    原来,昨夜从郊外回来之后,但觉与静姝敞开了心扉,肖逸心情大好,回到客房之后,未打坐修炼,便合衣而眠。心无所忧,转瞬间就入了梦乡。

    他道法根基浑厚,无为之意早已根深蒂固。平日里,有自身意愿有为引导,新修习的诸家理论藏于髓海各个角落,待用时方能想起。而睡熟之后,髓海处于无为之态,各种思想地位均等,便纷纷活跃起来。

    而说是无为,亦是有为。自从百万大山一来,肖逸看似清醒,内心实则浑浑噩噩,始终辩不清对错。经过登天路考验之后,思路渐趋明朗,但是囿于诸家思想之枷锁,一些观念依旧无法分辨。

    就像昨日惩罚杂家二人,他便心存疑虑,不知做得对也不对。脑海深处,道家说不可,儒家却说正该如此,名家说此事当分两面来说,墨家却又说惩罚太轻。他明里不知,其实,诸家思想早在潜意识中争斗不休。

    诸子百家,争芳斗艳,历经万年,依旧谁也不肯服谁,又岂是他一个初出茅庐之辈所能平息。

    于是乎,在其潜意识的引导之下,各种思想纷争,渐斗渐勇,竟跳出髓海之外,到外界争辩开来。并且范围越斗越大,不断向外扩张,弥漫了半个小镇。()

    本书来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