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二 再入水牢收获丰
吴峥跟随甄府的丫头,与欧阳琴心重新返回后院,来到青莲卧病的房间时,见她已经被扶起来,斜倚着厚厚的被褥靠在了床头上。
脸色虽没有明显起色,精神却已经好了很多。头发显然刚刚梳理过,并换了一件鹅黄色的衫子。
“先生。”
语气很轻很柔,眼睛始终注视着吴峥的眼睛。
“夫人感觉怎样了?唤学生来可是有何吩咐?”
“妾身岂敢,只是想询问先生妾身所患究竟是何病?”
吴峥略作沉吟,还是按照刚才对甄庆深所言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青莲既没有表示怀疑,也没有多问什么。只是,一双眼睛却怎么都离不开吴峥的脸了。
“妾身可曾在哪里见过先生吗?”
像是问吴峥,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听甄掌柜说夫人本是临山府易县人士,学生乃是临山府铜锣县人,兴许早年间无意之中碰过面也未可知。”
“不,妾身总觉得先生的眼神十分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曾经在哪里见过。”
“夫人还是多多休息,将养身体的方子,学生已经留下了。夫人的病体也基本稳固下来,只要仔细按照方子加以调理,不出三个月定能恢复如初。”
“先生是要走吗?”
语气中隐约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
“是啊,学生游学在外,不觉离家已是半年有余。如今天下大乱,也该回去看看家中情况了。”
“先生既然是临山府人士,可认识当初的府尹吴峥吴大人吗?”
吴峥知道,不论莫紫的易容术有多高明,一个人的眼神是无法伪装的。因暂时还不想让青莲认出自己来,吴峥不得不赶紧起身告辞。
“自然是听说过的,却无缘得见。学生告辞,夫人好好将养身体要紧,其他不要多想。”
在青莲娘和婶子,以及二叔甄庆深的千恩万谢下吴峥急忙离开了甄府,顺步出了东城门,来到当年初到顺天成的荒野之中。
“公子,可以带我们去看看那年你带着铁凝姐姐掉入浮沱河的地方吗?”
反正也是闲来无事,现在还只是傍晚,到后半夜还有段时间,吴峥便领着莫紫和欧阳琴心从顺天城外东侧的荒野中,转而北行来到了带着铁凝逃生时的山野中。
并没有真正前往坠入浮沱河的位置,吴峥捉了两只野兔,一只烧鸡便生起火烤了起来。一看到马上就有烤肉吃,莫紫也不再旧话重提,反而说起了在四洄县城外的那次相遇。
“长这么大吃的最好的一次烤肉就是在四洄县城外南边山野中那次了。”
“姐姐,能给我讲讲吗?”
看着一脸好奇,多少还有些羡慕表情的欧阳琴心,莫紫急忙凑过去,两人轻声细语说起了悄悄话。讲到得意处莫紫会咯咯娇笑几声,引得欧阳琴心不时抬头看一眼正专心致志烤肉的吴峥。
三人吃过烤肉,天色也暗了下来,等到子时前后才跃墙翻入城中。丑时初由当初进入柳府的地方再次潜入废弃的后院,并摸到了后花园中的池塘边。
知道柳史青如果有啥秘密一定会藏着池底的暗道中,所以吴峥轻车熟路带着二女便进入其中。只是,里面的情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便是铁凝曾经待过,与甄府后院,甄玉儿居住的房间有暗道可通的那个密室已经被废弃不用,而且用巨石堵住了。
水牢依然存在,而且下面明显还有被囚禁的人。有吴峥手中输入内力后发光的凌云剑,三人毫不费力便来到水牢中。隐约看到四个半沉于发着恶臭水中的铁笼中,装着四个奄奄一息的人。虽然吴峥有心救他们出去,却摸不清四人究竟是什么情况。
正在犹豫之际,突然听到其中一个铁笼内传出一道沙哑的问询声。
“可是琴心师妹?”
不仅是欧阳琴心闻言大惊,就是吴峥和莫紫也无不惊讶莫名。借助凌云剑上的微末毫光竟然能够认出欧阳琴心的人,一定是与欧阳琴心极为熟悉之人。
“你是谁?”
“果真是小师妹?我是三师兄郎清江啊。”
“三师兄,真的是你吗?”
“真的是我。”
不用欧阳琴心吩咐,吴峥已是用手中的凌云剑砍断了连接铁笼的锁链,并伸手拉住割断的半截锁链,把半沉于水中的铁笼拖到了岸上。
当把里面的人放出来后,即便是欧阳琴心都有些不敢相认了。
“三师兄……。”
欧阳琴心的语气明显有些哽咽了。
“玉面风流花弩郎,郎清江?”
“正是在下,阁下是?”
“临山府吴峥。”
许是郎清江被困时间太久了,所以并没有听说吴峥。
“三师兄,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是尽快离开这里再说吧。”
“师妹不必担心,柳老贼并不在府中,此处府邸差不多已经被其废弃了。只留下几个下人在此洒扫,一天只给我们送一餐吃食。若是师妹再晚来些时日,就再也见不到师兄了。”
听到这里,吴峥虽然心中好奇柳史青何以要废弃这处府邸,却也知道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
“三师兄,另外三位是何人?”
“其中两人已经故去,师兄也不知他们是何人。只是这位却是太行派掌门翟文云翟大侠。”
“什么?果真是翟掌门?”
显然翟文云已经没有力气发声了,只发出断续的出气之声。
不由分说,吴峥再次挥动凌云剑,把装着翟文云的铁笼子拉过来并打开了锁。见翟文云双眼怔怔地看着自己手中的凌云剑,吴峥轻声对他说:
“翟掌门放心,令爱并无意外,其中详情还是待我们离开此地再说吧。”
于是吴峥背着翟文云,欧阳琴心背着玉面风流花弩郎郎清江,迅速沿原路返回,并悄无声息离开了柳府。
虽说郎清江说柳史青已经放弃了这处府邸,可吴峥还是不敢大意,特别是现在身边多了两位奄奄一息的病人。
来到街上沉思片刻,便转身找到一家客栈住了进去。()
本书来自
脸色虽没有明显起色,精神却已经好了很多。头发显然刚刚梳理过,并换了一件鹅黄色的衫子。
“先生。”
语气很轻很柔,眼睛始终注视着吴峥的眼睛。
“夫人感觉怎样了?唤学生来可是有何吩咐?”
“妾身岂敢,只是想询问先生妾身所患究竟是何病?”
吴峥略作沉吟,还是按照刚才对甄庆深所言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青莲既没有表示怀疑,也没有多问什么。只是,一双眼睛却怎么都离不开吴峥的脸了。
“妾身可曾在哪里见过先生吗?”
像是问吴峥,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听甄掌柜说夫人本是临山府易县人士,学生乃是临山府铜锣县人,兴许早年间无意之中碰过面也未可知。”
“不,妾身总觉得先生的眼神十分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曾经在哪里见过。”
“夫人还是多多休息,将养身体的方子,学生已经留下了。夫人的病体也基本稳固下来,只要仔细按照方子加以调理,不出三个月定能恢复如初。”
“先生是要走吗?”
语气中隐约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
“是啊,学生游学在外,不觉离家已是半年有余。如今天下大乱,也该回去看看家中情况了。”
“先生既然是临山府人士,可认识当初的府尹吴峥吴大人吗?”
吴峥知道,不论莫紫的易容术有多高明,一个人的眼神是无法伪装的。因暂时还不想让青莲认出自己来,吴峥不得不赶紧起身告辞。
“自然是听说过的,却无缘得见。学生告辞,夫人好好将养身体要紧,其他不要多想。”
在青莲娘和婶子,以及二叔甄庆深的千恩万谢下吴峥急忙离开了甄府,顺步出了东城门,来到当年初到顺天成的荒野之中。
“公子,可以带我们去看看那年你带着铁凝姐姐掉入浮沱河的地方吗?”
反正也是闲来无事,现在还只是傍晚,到后半夜还有段时间,吴峥便领着莫紫和欧阳琴心从顺天城外东侧的荒野中,转而北行来到了带着铁凝逃生时的山野中。
并没有真正前往坠入浮沱河的位置,吴峥捉了两只野兔,一只烧鸡便生起火烤了起来。一看到马上就有烤肉吃,莫紫也不再旧话重提,反而说起了在四洄县城外的那次相遇。
“长这么大吃的最好的一次烤肉就是在四洄县城外南边山野中那次了。”
“姐姐,能给我讲讲吗?”
看着一脸好奇,多少还有些羡慕表情的欧阳琴心,莫紫急忙凑过去,两人轻声细语说起了悄悄话。讲到得意处莫紫会咯咯娇笑几声,引得欧阳琴心不时抬头看一眼正专心致志烤肉的吴峥。
三人吃过烤肉,天色也暗了下来,等到子时前后才跃墙翻入城中。丑时初由当初进入柳府的地方再次潜入废弃的后院,并摸到了后花园中的池塘边。
知道柳史青如果有啥秘密一定会藏着池底的暗道中,所以吴峥轻车熟路带着二女便进入其中。只是,里面的情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便是铁凝曾经待过,与甄府后院,甄玉儿居住的房间有暗道可通的那个密室已经被废弃不用,而且用巨石堵住了。
水牢依然存在,而且下面明显还有被囚禁的人。有吴峥手中输入内力后发光的凌云剑,三人毫不费力便来到水牢中。隐约看到四个半沉于发着恶臭水中的铁笼中,装着四个奄奄一息的人。虽然吴峥有心救他们出去,却摸不清四人究竟是什么情况。
正在犹豫之际,突然听到其中一个铁笼内传出一道沙哑的问询声。
“可是琴心师妹?”
不仅是欧阳琴心闻言大惊,就是吴峥和莫紫也无不惊讶莫名。借助凌云剑上的微末毫光竟然能够认出欧阳琴心的人,一定是与欧阳琴心极为熟悉之人。
“你是谁?”
“果真是小师妹?我是三师兄郎清江啊。”
“三师兄,真的是你吗?”
“真的是我。”
不用欧阳琴心吩咐,吴峥已是用手中的凌云剑砍断了连接铁笼的锁链,并伸手拉住割断的半截锁链,把半沉于水中的铁笼拖到了岸上。
当把里面的人放出来后,即便是欧阳琴心都有些不敢相认了。
“三师兄……。”
欧阳琴心的语气明显有些哽咽了。
“玉面风流花弩郎,郎清江?”
“正是在下,阁下是?”
“临山府吴峥。”
许是郎清江被困时间太久了,所以并没有听说吴峥。
“三师兄,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是尽快离开这里再说吧。”
“师妹不必担心,柳老贼并不在府中,此处府邸差不多已经被其废弃了。只留下几个下人在此洒扫,一天只给我们送一餐吃食。若是师妹再晚来些时日,就再也见不到师兄了。”
听到这里,吴峥虽然心中好奇柳史青何以要废弃这处府邸,却也知道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
“三师兄,另外三位是何人?”
“其中两人已经故去,师兄也不知他们是何人。只是这位却是太行派掌门翟文云翟大侠。”
“什么?果真是翟掌门?”
显然翟文云已经没有力气发声了,只发出断续的出气之声。
不由分说,吴峥再次挥动凌云剑,把装着翟文云的铁笼子拉过来并打开了锁。见翟文云双眼怔怔地看着自己手中的凌云剑,吴峥轻声对他说:
“翟掌门放心,令爱并无意外,其中详情还是待我们离开此地再说吧。”
于是吴峥背着翟文云,欧阳琴心背着玉面风流花弩郎郎清江,迅速沿原路返回,并悄无声息离开了柳府。
虽说郎清江说柳史青已经放弃了这处府邸,可吴峥还是不敢大意,特别是现在身边多了两位奄奄一息的病人。
来到街上沉思片刻,便转身找到一家客栈住了进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