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 夺舍之劫(一)
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太白海池。
因太白海池周遭山体走势像极了一个葫芦,故此,此处又被当地人称为葫芦谷。只是这个“谷”很浅,并算不的实际意义上的“谷”。而太白海池则被称为“药池”,其由来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因为太白海池从古至今就被当地人传为圣池,说池中之水可治百病;其二则是因为神医鞠隐多年隐居于此,又在池水中加入了不少药材,从而使得池水治病的疗效更加显著。
不仅如此,自从鞠隐隐居于此之后,太白海池的主要作用已经由原来的治病救人,逐渐变化为为武林人士疗伤,以及提高其修为的一处场所。而且,因为鞠隐性格怪癖,收费极高,所以普通人根本不敢问津,从而使葫芦谷,也就是太白海池逐渐成为了武林一大禁地。
而消失于京城西郊,整个武林,甚至整个天下都在寻找的吴峥,此时正与欧阳琴心手掌两两相抵,没于水面之下,坐在池底的岩石之上。
其实,自卧云寺前恶头所谓护法,两人几乎同时中剑起,吴峥的意识就从未失去过。也就是说,他始终清醒着,始终清楚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
包括彩凤公主顾鸾痛不欲生的表现,以及那句“绝不独活”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直至被欧阳琴心抱到卧云寺后山山谷那处暖棚旁的几间平房中发生的一切,也无不历历在目。
特别是欧阳琴心和自己双掌相抵后发生的变化,更是出乎吴峥的意料。竟然在对方体内中丹田处发现了怪异至极的《黄庭经》下部之《太上琴心文》。
已经盘踞在吴峥下丹田处很久,如一条黑色游鱼般的《黄庭经》上部之《黄庭外景玉经》经文,根本就是被欧阳琴心体内的经文吸引,丝毫不听吴峥指挥,由下丹田沿任脉进入手少阳三焦经,经劳宫穴迅速进入欧阳琴心体内。到达其中丹田后,两半部经文终于合二为一,从而演变成为一条完整的,不停游动的,黑白相间的阴阳鱼,开始自动在两人经脉中运行起来。
也许说不受吴峥意识的控制并不准确,因为自从遭受剑创之后,吴峥虽然意识清醒,但总感觉自己的意识并没有在身体之内。也就是说,再一次出现了在金陵铁府中,被章小鸥毒剑暗算之后,打通任督二脉时,神魂游离于身体之外的情景。所以,从两人双休时起,吴峥虽然明白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也明白发生在身体上的一切,却始终只能当一名看客,一名看着发生在自己肉体上的任何变化无能为力的看客。
包括继《黄庭经》上下两部怪异经文合二为一之后,身体自作主张修炼起了《乾坤易》功法;包括武林盟主金翅大鹏萧鹏举,自己的亲祖父带领神隐鞠隐前来;包括神隐鞠隐趁给自己把脉时,偷偷在自己手少阳三焦经上做下的手脚;以及后来在祖父等众人的协助下,烧毁暖棚,以瞒山过海之计悄悄离开京城西郊,并千里迢迢赶来太白峰的事情,吴峥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既无力阻止,也无法与任何人交流,包括与之双休的欧阳琴心。
自然,通过身边等人的议论,吴峥也知道了朝廷正在发生的政变,贾奕勾结大太监胡静篡位,皇上顾舒在勤政殿服毒自尽等等事情。也明白祖父等人是为了保持自己肉体的生理机能,出于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前来央求神医鞠隐,可吴峥就是无法让游离在外的神魂回到身体之中,也就无法唤醒自己的肉体。
自从到来的第一天,在太白四皓、神枪将樊俊娥、祖父萧鹏举六人与神医鞠隐进行了长时间商谈之后,便把他和欧阳琴心沉入了太白海池池底。
让吴峥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欧阳琴心竟然也在两部经文合二为一之后,彻底失去了身体的意识。开始吴峥以为她也和自己一样,是神魂游离在身体之外所致,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欧阳琴心的神魂不仅没有离开身体,反而陷入了深度沉睡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
一次,两次,三次,经历过无数尝试,吴峥都无法让游离在外的神魂回归身体,可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特别是来到太白海池后的第十天,突然发现自己肉体中莫名其妙出现了另外一个神魂,而且试图想要控制自己的肉体时,吴峥都要疯狂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那个陌生的神魂正是神医鞠隐的。至此,吴峥也就明白了神医鞠隐何以坚持要把自己和欧阳琴心送到他的葫芦谷,沉入太白海池之下的目的了。也明白了神医鞠隐当初在自己手少阳三焦经上做下手脚的目的,就是给他的神魂进入自己体内提前留下的入口。
夺舍,这在武林之中完全是神话传说般的法门,竟然被神医鞠隐掌握了。而且正在尝试,尝试夺舍自己的肉体,这让吴峥如何甘心?!
因为肉体正在无意识地主动带动陷入深度昏睡中的欧阳琴心习练乾坤易功法,吴峥心想,哪怕是把欧阳琴心唤醒或许也能阻止神医鞠隐。可是,经过各种尝试之后,依然无法成功。吴峥只能寄希望于让自己的神魂归位了。
一边尝试,一边观察每天必定于子午两个时辰准时出现的神医鞠隐的神魂的举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神医鞠隐没有在吴峥体内发现其神魂的缘故,每次神医鞠隐的神魂通过池底进入吴峥身体后,待不上多久,最多也就两刻钟的样子,便匆匆离开。
而发生在池底的这些事情,始终轮流值守在池边的萧鹏举,萧英,莫紫,以及太白四皓等人,根本就难以发现丝毫。
“总要想个办法,绝不能让鞠隐的阴谋得逞。”
自己的肉体被夺还在其次,若是本为了救自己的欧阳琴心也因此而惨遭神医鞠隐的毒手,这让吴峥于心何忍?()
本书来自
因太白海池周遭山体走势像极了一个葫芦,故此,此处又被当地人称为葫芦谷。只是这个“谷”很浅,并算不的实际意义上的“谷”。而太白海池则被称为“药池”,其由来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因为太白海池从古至今就被当地人传为圣池,说池中之水可治百病;其二则是因为神医鞠隐多年隐居于此,又在池水中加入了不少药材,从而使得池水治病的疗效更加显著。
不仅如此,自从鞠隐隐居于此之后,太白海池的主要作用已经由原来的治病救人,逐渐变化为为武林人士疗伤,以及提高其修为的一处场所。而且,因为鞠隐性格怪癖,收费极高,所以普通人根本不敢问津,从而使葫芦谷,也就是太白海池逐渐成为了武林一大禁地。
而消失于京城西郊,整个武林,甚至整个天下都在寻找的吴峥,此时正与欧阳琴心手掌两两相抵,没于水面之下,坐在池底的岩石之上。
其实,自卧云寺前恶头所谓护法,两人几乎同时中剑起,吴峥的意识就从未失去过。也就是说,他始终清醒着,始终清楚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
包括彩凤公主顾鸾痛不欲生的表现,以及那句“绝不独活”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直至被欧阳琴心抱到卧云寺后山山谷那处暖棚旁的几间平房中发生的一切,也无不历历在目。
特别是欧阳琴心和自己双掌相抵后发生的变化,更是出乎吴峥的意料。竟然在对方体内中丹田处发现了怪异至极的《黄庭经》下部之《太上琴心文》。
已经盘踞在吴峥下丹田处很久,如一条黑色游鱼般的《黄庭经》上部之《黄庭外景玉经》经文,根本就是被欧阳琴心体内的经文吸引,丝毫不听吴峥指挥,由下丹田沿任脉进入手少阳三焦经,经劳宫穴迅速进入欧阳琴心体内。到达其中丹田后,两半部经文终于合二为一,从而演变成为一条完整的,不停游动的,黑白相间的阴阳鱼,开始自动在两人经脉中运行起来。
也许说不受吴峥意识的控制并不准确,因为自从遭受剑创之后,吴峥虽然意识清醒,但总感觉自己的意识并没有在身体之内。也就是说,再一次出现了在金陵铁府中,被章小鸥毒剑暗算之后,打通任督二脉时,神魂游离于身体之外的情景。所以,从两人双休时起,吴峥虽然明白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也明白发生在身体上的一切,却始终只能当一名看客,一名看着发生在自己肉体上的任何变化无能为力的看客。
包括继《黄庭经》上下两部怪异经文合二为一之后,身体自作主张修炼起了《乾坤易》功法;包括武林盟主金翅大鹏萧鹏举,自己的亲祖父带领神隐鞠隐前来;包括神隐鞠隐趁给自己把脉时,偷偷在自己手少阳三焦经上做下的手脚;以及后来在祖父等众人的协助下,烧毁暖棚,以瞒山过海之计悄悄离开京城西郊,并千里迢迢赶来太白峰的事情,吴峥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既无力阻止,也无法与任何人交流,包括与之双休的欧阳琴心。
自然,通过身边等人的议论,吴峥也知道了朝廷正在发生的政变,贾奕勾结大太监胡静篡位,皇上顾舒在勤政殿服毒自尽等等事情。也明白祖父等人是为了保持自己肉体的生理机能,出于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前来央求神医鞠隐,可吴峥就是无法让游离在外的神魂回到身体之中,也就无法唤醒自己的肉体。
自从到来的第一天,在太白四皓、神枪将樊俊娥、祖父萧鹏举六人与神医鞠隐进行了长时间商谈之后,便把他和欧阳琴心沉入了太白海池池底。
让吴峥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欧阳琴心竟然也在两部经文合二为一之后,彻底失去了身体的意识。开始吴峥以为她也和自己一样,是神魂游离在身体之外所致,后来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欧阳琴心的神魂不仅没有离开身体,反而陷入了深度沉睡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一切。
一次,两次,三次,经历过无数尝试,吴峥都无法让游离在外的神魂回归身体,可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特别是来到太白海池后的第十天,突然发现自己肉体中莫名其妙出现了另外一个神魂,而且试图想要控制自己的肉体时,吴峥都要疯狂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那个陌生的神魂正是神医鞠隐的。至此,吴峥也就明白了神医鞠隐何以坚持要把自己和欧阳琴心送到他的葫芦谷,沉入太白海池之下的目的了。也明白了神医鞠隐当初在自己手少阳三焦经上做下手脚的目的,就是给他的神魂进入自己体内提前留下的入口。
夺舍,这在武林之中完全是神话传说般的法门,竟然被神医鞠隐掌握了。而且正在尝试,尝试夺舍自己的肉体,这让吴峥如何甘心?!
因为肉体正在无意识地主动带动陷入深度昏睡中的欧阳琴心习练乾坤易功法,吴峥心想,哪怕是把欧阳琴心唤醒或许也能阻止神医鞠隐。可是,经过各种尝试之后,依然无法成功。吴峥只能寄希望于让自己的神魂归位了。
一边尝试,一边观察每天必定于子午两个时辰准时出现的神医鞠隐的神魂的举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神医鞠隐没有在吴峥体内发现其神魂的缘故,每次神医鞠隐的神魂通过池底进入吴峥身体后,待不上多久,最多也就两刻钟的样子,便匆匆离开。
而发生在池底的这些事情,始终轮流值守在池边的萧鹏举,萧英,莫紫,以及太白四皓等人,根本就难以发现丝毫。
“总要想个办法,绝不能让鞠隐的阴谋得逞。”
自己的肉体被夺还在其次,若是本为了救自己的欧阳琴心也因此而惨遭神医鞠隐的毒手,这让吴峥于心何忍?()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