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一 闺房私语
在绣楼中,铁凝终于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尤其是为何去了顺天府孝义县,为何会被柳史青掳去,以及铁线娘的真实身份都告诉了吴峥。
至此,吴峥才算彻底解开心中困扰自己多年的几个问题。
原来铁凝九岁那年母亲意外病逝之后,因为过度伤心,再加上其特殊的纯阴体质,身体本就十分孱弱,以至于整个人眼看就不好了。无奈之下,铁儒林才决定把铁凝送到数千里之外,顺天府孝义县铁凝外公周家将养。想着暂时离开铁府一段时间,避免睹物思情,或许铁凝的心情会逐渐好起来。只要心情好起来,身体也会慢慢恢复过来。
当时是由铁府住京城联络处的常青建负责一路上的护送,而铁府派去陪伴侍候铁凝的,只有铁凝母亲的陪嫁丫头铁线娘。铁线娘原名线娘,自七岁那年作为陪嫁丫头来到铁府后,才在原来的名字之前冠以一个“铁”字。
对于能重回故地,铁线娘自然十分高兴。自从来到金陵城一晃已是十多年过去,铁线娘早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按照常理,陪嫁丫头一般都会被收入房中,先做通房丫头,等生下一子半女之后,便会扶为妾室,也称之为姨娘。
只是铁儒林一心都在武学上,于女色一道并不怎么热心。所以,铁线娘一直还是一位黄花大闺女。
毕竟置身于武林四大家族之首的铁府,耳濡目染下,铁线娘也学了一些粗浅的功夫。等回到孝义县过了两年,不仅铁凝的心情和身体都逐渐恢复过来,甚至还喜欢上了外公家,连番拒绝父亲派来接她回金陵的安排,并鼓动铁线娘拜入了铁剑门中。
由于铁线娘从未在铁府拜师,所以算不得是铁府弟子,如此方能顺利进入铁剑门习武。
而铁凝则喜欢上了读书,随着一天天长大,不仅人出落得越来越漂亮,其才情也渐渐被好事之人在孝义县,及其周边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太师柳史青的耳朵里。当然,让柳史青垂涎的,绝非是铁凝的美貌和才情。
所以才发生了顺天府中,先是铁线娘被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死牢,继而铁凝被掳,并囚禁到柳府水牢之中的事情。
“不论是我的真实身份,还是纯阴体质的秘密,所知道的人极少。不外乎府中的亲人,以及常叔叔。当然,如烟表姐也是知道的。”
“如此就错不了了,一定是柳如烟所为,因为只有她与柳史青走得近。”
铁凝点点头。
“能够有机会和柳史青见面的,除了如烟表姐外,就只有常叔叔。常叔叔自小在府中长大,与爹爹情同手足,对待我们兄妹几人如同亲生骨肉一般,断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提到柳史青掳走铁凝,自然会让吴峥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纯阴体质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铁凝显然没想到吴峥会问这个问题,先是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满脸红霞地迅速低下头。甚至,吴峥感觉手中握着的铁凝纤纤素手也开始发烫了。
直到回到迎宾馆,吴峥手中,似乎还留有铁凝玉手上的温度。
尽管铁凝没有出言回答,不过她当时的表情和来自身体上的变化,还是告诉了吴峥一个模糊的答案。以至于吴峥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婚礼,更加充满了殷殷期待。
唯一让吴峥感到遗憾的是,铁凝并不了解父亲吴立鹏与铁线娘相识的内情。由父亲留下的绝笔信不难猜测,两人不仅仅是相识那么简单,若没有足够的情义,是绝不可能让自己千里迢迢去投奔铁线娘的。
只是铁线娘和父亲吴立鹏都已先后亡故,如想了解那段内情,只有前往铁剑门,找到铁线娘的同门师兄妹,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吴大人回来了,是不是又去看望铁凝妹妹去了?”
进门便看到站在院子里说话的姊妹二人,宁小坤半开玩笑的一句话,让吴峥脸色微微发红起来。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而是话题一转问道:
“巡按大人可在?”
“没有,爹爹去府衙了。走时留下话,说若是吴大人回来得早也请到府衙一趟。”
宁小倩可不像宁小坤,一向十分稳重。
“既然如此,学生马上就去。”
吴峥越来越感觉,自己开始害怕单独面对宁小倩和宁小坤了。也许说害怕不准确,应该是紧张。可为什么会紧张呢?吴峥自己也说不好。
江宁府府尹秦聪,吴峥还是第一次与之见面。
当来到府衙后堂时,经宁云举的介绍,吴峥与秦聪相互见礼,落座后稍作寒暄,就听宁云举说道:
“如今天下出现了几股黑暗势力,早几年的刀剑门是其一,虽然四年前其老巢就已被剿灭,不过罪魁祸首罗久天还一直逍遥法外。如今暗神组织又蠢蠢欲动,大有山雨欲来的趋势。所以朝廷上下对此都极为重视。
朝廷的意思是,不论任何组织,任何势力,都必须与武林总盟一样置于朝廷的掌控之下,才能得到认可。不然,均属于非法组织,难逃谋逆之嫌。接下来,朝廷将花大气力加以整治。
同时,圣上也正着手加大整顿吏治之力。希望两位要以临山府前任府尹司马岑吉为鉴,克己奉公勤于政务。”
说到这里,宁云举看了吴峥一眼,最后目光定格在秦聪脸上说:
“比如凌府一事,就在府衙眼皮底下放任暗神组织经营多年,秦大人自然难逃失察之过。本府估计,不日朝堂之上必会有御史针对此事的弹劾奏章。”
一番话说得秦聪唯唯诺诺,并不敢为自己分辨。
听舅舅宁云举的话意,竟然说是有几股暗势力,难道除了暗神组织之外,朝廷还掌握了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势力信息吗?
心中虽有疑惑,吴峥并没开口询问。
“再有四个月,两位大人,以及各地府尹都要进京述职,到时圣上将会有明旨下达。现在本府给两位多少透露一点,好做到心中有数。”()
本书来自
至此,吴峥才算彻底解开心中困扰自己多年的几个问题。
原来铁凝九岁那年母亲意外病逝之后,因为过度伤心,再加上其特殊的纯阴体质,身体本就十分孱弱,以至于整个人眼看就不好了。无奈之下,铁儒林才决定把铁凝送到数千里之外,顺天府孝义县铁凝外公周家将养。想着暂时离开铁府一段时间,避免睹物思情,或许铁凝的心情会逐渐好起来。只要心情好起来,身体也会慢慢恢复过来。
当时是由铁府住京城联络处的常青建负责一路上的护送,而铁府派去陪伴侍候铁凝的,只有铁凝母亲的陪嫁丫头铁线娘。铁线娘原名线娘,自七岁那年作为陪嫁丫头来到铁府后,才在原来的名字之前冠以一个“铁”字。
对于能重回故地,铁线娘自然十分高兴。自从来到金陵城一晃已是十多年过去,铁线娘早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按照常理,陪嫁丫头一般都会被收入房中,先做通房丫头,等生下一子半女之后,便会扶为妾室,也称之为姨娘。
只是铁儒林一心都在武学上,于女色一道并不怎么热心。所以,铁线娘一直还是一位黄花大闺女。
毕竟置身于武林四大家族之首的铁府,耳濡目染下,铁线娘也学了一些粗浅的功夫。等回到孝义县过了两年,不仅铁凝的心情和身体都逐渐恢复过来,甚至还喜欢上了外公家,连番拒绝父亲派来接她回金陵的安排,并鼓动铁线娘拜入了铁剑门中。
由于铁线娘从未在铁府拜师,所以算不得是铁府弟子,如此方能顺利进入铁剑门习武。
而铁凝则喜欢上了读书,随着一天天长大,不仅人出落得越来越漂亮,其才情也渐渐被好事之人在孝义县,及其周边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太师柳史青的耳朵里。当然,让柳史青垂涎的,绝非是铁凝的美貌和才情。
所以才发生了顺天府中,先是铁线娘被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死牢,继而铁凝被掳,并囚禁到柳府水牢之中的事情。
“不论是我的真实身份,还是纯阴体质的秘密,所知道的人极少。不外乎府中的亲人,以及常叔叔。当然,如烟表姐也是知道的。”
“如此就错不了了,一定是柳如烟所为,因为只有她与柳史青走得近。”
铁凝点点头。
“能够有机会和柳史青见面的,除了如烟表姐外,就只有常叔叔。常叔叔自小在府中长大,与爹爹情同手足,对待我们兄妹几人如同亲生骨肉一般,断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提到柳史青掳走铁凝,自然会让吴峥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纯阴体质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铁凝显然没想到吴峥会问这个问题,先是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即满脸红霞地迅速低下头。甚至,吴峥感觉手中握着的铁凝纤纤素手也开始发烫了。
直到回到迎宾馆,吴峥手中,似乎还留有铁凝玉手上的温度。
尽管铁凝没有出言回答,不过她当时的表情和来自身体上的变化,还是告诉了吴峥一个模糊的答案。以至于吴峥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婚礼,更加充满了殷殷期待。
唯一让吴峥感到遗憾的是,铁凝并不了解父亲吴立鹏与铁线娘相识的内情。由父亲留下的绝笔信不难猜测,两人不仅仅是相识那么简单,若没有足够的情义,是绝不可能让自己千里迢迢去投奔铁线娘的。
只是铁线娘和父亲吴立鹏都已先后亡故,如想了解那段内情,只有前往铁剑门,找到铁线娘的同门师兄妹,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吴大人回来了,是不是又去看望铁凝妹妹去了?”
进门便看到站在院子里说话的姊妹二人,宁小坤半开玩笑的一句话,让吴峥脸色微微发红起来。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而是话题一转问道:
“巡按大人可在?”
“没有,爹爹去府衙了。走时留下话,说若是吴大人回来得早也请到府衙一趟。”
宁小倩可不像宁小坤,一向十分稳重。
“既然如此,学生马上就去。”
吴峥越来越感觉,自己开始害怕单独面对宁小倩和宁小坤了。也许说害怕不准确,应该是紧张。可为什么会紧张呢?吴峥自己也说不好。
江宁府府尹秦聪,吴峥还是第一次与之见面。
当来到府衙后堂时,经宁云举的介绍,吴峥与秦聪相互见礼,落座后稍作寒暄,就听宁云举说道:
“如今天下出现了几股黑暗势力,早几年的刀剑门是其一,虽然四年前其老巢就已被剿灭,不过罪魁祸首罗久天还一直逍遥法外。如今暗神组织又蠢蠢欲动,大有山雨欲来的趋势。所以朝廷上下对此都极为重视。
朝廷的意思是,不论任何组织,任何势力,都必须与武林总盟一样置于朝廷的掌控之下,才能得到认可。不然,均属于非法组织,难逃谋逆之嫌。接下来,朝廷将花大气力加以整治。
同时,圣上也正着手加大整顿吏治之力。希望两位要以临山府前任府尹司马岑吉为鉴,克己奉公勤于政务。”
说到这里,宁云举看了吴峥一眼,最后目光定格在秦聪脸上说:
“比如凌府一事,就在府衙眼皮底下放任暗神组织经营多年,秦大人自然难逃失察之过。本府估计,不日朝堂之上必会有御史针对此事的弹劾奏章。”
一番话说得秦聪唯唯诺诺,并不敢为自己分辨。
听舅舅宁云举的话意,竟然说是有几股暗势力,难道除了暗神组织之外,朝廷还掌握了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势力信息吗?
心中虽有疑惑,吴峥并没开口询问。
“再有四个月,两位大人,以及各地府尹都要进京述职,到时圣上将会有明旨下达。现在本府给两位多少透露一点,好做到心中有数。”()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