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混世王

第四百零二章 分红粮

    老汉和老婆婆抬头看秦厉和慕容冰小夫妻一眼,那老汉站起,指指他刚坐着的矮凳子说道,“来吧,过来吃!正好老汉吃饱了!”

    随后又是叮嘱那婆子去厨下再熬些玉米粥。那婆子看去虽然很不情愿,但对老汉倒也有些惧怕,无声无息的去厨下忙碌了。

    秦厉和慕容冰相视一笑,他们也确实是饿了,索性便双双坐下,先是和那老汉拉呱起来。

    秦厉道,“大伯,今年的收成不错吧?像是这冬天都能吃上玉米粥呐。”

    “恩,在冬天能吃上口热粥不算个啥,在我们这个小灯村前两年都是能经常吃上白面馍馍。唉!说来这日子过的还是越来越差喽!不过,老汉对能喝上这样的稀粥也是很满足的。可惜呐,可惜这样的稀粥恐怕也是不能持久了。”老汉紧紧皱着眉头,叹息道。

    秦厉经历过了这么多的村庄,在他看来这家老汉现在的日子应该是很不错了。可老汉却说前两年更好,这更让秦厉纳闷不已。不禁问道,“大伯这话从何说起?为啥前两年更好呢,而以后可能就更不行了呐。”

    秦厉这样一问,老汉顿时一愣,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样,不禁上下又是详细打量了秦厉一通,而后狐疑的问道,“你们真是走亲戚的?”

    “这还有假?我们是扬州来的呐,就是来这蛟河县走亲戚的,亲戚家在县城,我们带的干粮吃完了,这才打扰大伯了!”秦厉用一口流利的扬州话说道。

    慕容冰从小生长在狄道,是陕西口音,好在她并不说话,只是装出一副懵懂的模样看着老汉。

    老汉走到屋门口,朝外看看,见房屋周围没有人,这才把屋门紧紧关闭,重新坐到秦厉他们身边,不禁又是一声长叹,说道,“这位后生你是外来的,自然对我们这蛟河县不熟悉呐。唉!变天了,蛟河县变天了呐!你说我们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说起来我们蛟河县五年前我们百姓的生活还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每年到了这时候甭说是家中有余粮?能吃上一口野菜粥就不错了。大部分人家都是要吃观音土活命呐!可就在五年前,我们县换了县令,那县令叫胡世宁。胡世宁胡老爷真是个好官,是个清官哩。他在任五年,这五年中都是勤勤恳恳,对我们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胡老爷经常下来和我们百姓一起种田纺纱,和我们研究多产粮食的办法。最主要的是在胡老爷这五年里,他收缴的赋税非常少,三十税一呀。这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没有听说过呐。

    老汉还听说这胡老爷顶住了河间府的很大压力。哼哼,别看胡老爷只是个县令,但比那河间知府好像还强硬。河间知府为缴税的事情和我们的胡老爷闹得很是不睦,但我们胡老爷就是不怕他,更不听他的。每年就是收缴三十税一的田赋,其他的一概不收。”

    说到了县令胡世宁,老汉显然非常兴奋,不禁说起来滔滔不绝。

    秦厉虽然只是个武散官,从来没有署理过地方政事,但百姓的赋税他还是稍稍有所耳闻的。田赋、徭役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这些赋税收缴之后大部分并不是上缴了朝廷国库,而是留在了地方,供养着地方各级官员吃喝用度。

    因为此时大明的管理很松懈,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一帮内阁官员虽然积极努力的工作,但毕竟精力有限,对下面的各家州县管理的并不是那么到位。

    这就造成了下面州县可以自行划定赋税的额度,这下好了,各地都有所不同。百姓们遇到一个清官还好说,真要是遇到一个贪官,那多好的日子也是要被他规定出来的繁重赋税给收垮了。

    “据小生所知,现在朝廷的赋税也远比三十税一要高得多,这胡县令收缴这么一些,那剩下的部分它如何补齐呀?”秦厉不解的问道。

    当然了,秦厉问话必须要装出十分模糊的模样,因为若是表现的对赋税很精通,那无疑是会引起老汉怀疑的。其实对于眼前老汉这样的百姓,他们所知道的县衙的内部情况也应该是非常少的。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朝廷确实收缴的很多,但我们胡老爷是个大能人哩。在我们蛟河县东北有好大一片河滩地,几千亩不止呐。那片河滩地长年荒废,荒草遍地。其实我们百姓不是不想开荒种地,但那地方确实不是个长粮食的地方。可胡老爷却组织所有县衙的差役,和雇佣我们百姓把那片荒地开垦而出。

    呵呵!胡老爷真是个能人哩,胡老爷在那一大片沙滩地上并不种庄稼,他种的是一种叫八角的调料。没想到,真是想不到,那地方竟然是生长调料的地方。

    你想啊,调料生长出来,再卖出去,那是多大的收入呀。呵呵!蛟河县有了这庞大的收入,有了胡老爷这样的能人,我们老百姓哪里还用上缴什么赋税呀?

    所谓的三十税一只不过是一个说法而已,实际上县里每年都是要给我们百姓一家一户送上几十斤粮食呐,胡老爷管那粮食叫……叫……”

    老汉兴致勃勃的说到这里,皱着眉头想起来。这时候那婆婆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进来。她刚好听到这里,忍不住接口道,“哼,你这老头子,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胡老爷的事情你都敢忘,那可是对不住胡老爷呐。

    胡老爷给我们的米面和肉叫分红粮。”

    那婆子说起胡世宁这县令来也是不禁兴致勃勃。

    乖乖隆地咚!分红粮,这名字起的真是很时代意义呐。胡世宁,这家伙一定是个能人哩。

    秦厉挖空心思的想,虽然在后世读了二十几年的书,但在记忆深处却怎么也搜寻不到胡世宁的影子。也难怪了,史书上记载的和真实的历史必然是有区别的。很多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并且也创下了很大的名声。但由于史官的个人偏好,或是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让那些人不能详细的载入史册。

    “这胡老爷这么好,大伯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才对,为啥近两年大伯的生活不如以前了?”秦厉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起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