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0996章 阳关之上

    第0996章阳关之上

    东汉建安六年十一月,西疆,敦煌,阳关。

    李翊带着儿子女儿巡视河西,于十一月初九到达阳关。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因坐落于玉门关之南,故取名阳关。汉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这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乃兵家必争之地。

    玉门关在敦煌郡西北部,用以防备匈奴,而阳关在敦煌郡西南部,用以扼守西域诸国。两关相距一百四十里,有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便有烽燧墩台。

    站在关隘上极目远眺,当见云山浩渺,大漠苍茫,雄浑至极。

    关隘的东面是美丽的南湖,轻风薄雾,缭绕飘指,如梦如幻。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近处有一条南北直向的沟渠,泉水涓涓,甚为甘冽。北面墩墩山上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巍峨挺拔,犹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峥嵘奇殊。

    今日的关隘破败不堪,随处可见断垣残壁,想起昔日的雄伟,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

    “玉门关呢?”李炎转头看向贾诩问道,“玉门关现在怎样?”

    “早在二十多年前,玉门关就已经被羌人拆除了,只剩下几段墙垣了。”贾诩叹道,“自孝桓皇帝以来,大汉国力日衰,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元嘉元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病死。第二年,王敬继任长史。西域的拘弥王因与于阗有仇,诬陷于阗王杀死了赵评。王敬大怒,率军攻杀于阗,杀死了于阗王。于阗国人不服,转而叛乱杀了王敬。接着永兴元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起兵反汉,西域诸国响应者很多,西域长史部和戊己校尉部不得不撤回敦煌,自此大汉就失去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听说,孝灵皇帝熹平四年,于阗国王安国攻杀拘弥国,杀其王,当时的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还同时发兵西征,帮助拘弥国在大汉的质子定兴复了国。”徐庶马上问道,“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孝灵皇帝朝的时候,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西域本是大汉的疆土,西域诸国本是大汉的藩属国,几百年了,当然有影响力了,但大汉的影响力并不能代替我们对西域的实际控制。”贾诩苦笑道,“那件事的确是真的,但那也是大汉最后一次出兵远征西域。算起来,距今将近三十年了。”

    “近百年来,西疆的羌人屡屡叛乱入侵,大汉和西域诸国的联系频频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对西域诸国还有多少控制力,可想而知。孝灵皇帝朝,先有黄巾起事,后有边章、韩遂之祸,朝廷自顾不暇,府帑空竭,兵疲财尽,无力他顾,丢失西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丢了容易,捡回来就难了。”贾诩指着前方广袤的戈壁,仰天长叹,“大汉自光武皇帝中兴后,因为匈奴人霸占了西域,严重威胁西疆安危,不得不在西域一地屡屡用兵,历经三通三绝。”

    “虽然我们最终击败了匈奴人,但西域诸国因为失去了匈奴人的威胁,再加上大汉国力不继,渐渐离心离德,开始互相征伐兼并,同时反抗政令的事也频频发生。”

    “元嘉二年、永兴元年的叛乱,就是西域诸国试图摆脱大汉控制的开始。建宁元年,疏勒王被自己的叔父和得杀害,和得自立。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陀派戊己校尉任涉等人率西域诸国三万多人围攻疏勒桢中城,四十余日不得攻克,无奈撤围而走。”

    “这件事对西域诸国的震动很大,曾经纵横捭阖的大汉不行了。此后,西域各国肆无忌惮,征伐兼并之事愈演愈烈,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大汉要想再像昔年班超、班勇一样轻私收复西域,根本不可能。”

    一行人沿着主墙,有说有笑,向距离关隘最近的烽燧墩台走去。

    “我们什么时候打西域?明年吗?”李炎问道。

    “西域的情况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贾诩笑道,“一则匈奴人先是被我们击败,然后又被鲜卑人打到了极北之地,西域诸国没有了威胁。二则这些年西域诸国互相征伐兼并,车师、鄯善都已变成了实力较大的大国了。现在他们想做的是西域霸主,而不是臣服大汉再做藩属了。如果我们要打西域,肯定有一番大战。这样一来,大汉首先要稳定,要国力强盛,以确保劳师远征的时候,军队能持续保持强悍的武力和得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

    李炎脸显失望之色,不高兴的说道:“这么说,还要很多年才能远征西域了?”

    李翊拉着儿子的手,一边走,一边说道:“炎儿,为父问你,大汉和西域之间,为什么打下来了,又总是丢了?”

    李炎想了一下,说道:“没有军队。班勇只带五百人出征,最后只能靠西域人戍守西域,西域有好人有坏人,坏人会背叛,西域当然会丢了。还有……”

    他抓抓头,又想了一下,忽然挥手说道:“还有财赋不足。朝廷没有足够的钱,当然没办法保住西域了。打仗要钱,没钱就不能打仗。还有……”

    他摇头晃脑,哼哧了半天,想不出来了。

    “还有决心,守住西域的决心,戍守疆土的决心。”李翊说道,“大汉的疆土,一分一寸也不能丢,所以,弃守西域的主张,就和弃守西疆的主张一样,是绝对错误的,是亡国之论。朝廷只要清醒的看到西域对大汉社稷的重要性,只要决心守住西域,无论多少困难,都能克服。当年班勇率五百人出征西域,最后结果如何?还不是成功了嘛。所以坚守大汉疆土,坚决不让大汉疆土丢失一分一寸,是我们大汉的国策,永远不可更改的国策。”

    “这一点,至关重要。”李翊停下脚步,望着儿子,郑重说道,“但要想守住西域,有决心不够,有军队也不够,有财赋也不够。回头看看历史,其实不难发现,以夷狄制夷狄这个策略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牧养失宜。”

    对于长子李炎,李翊是非常看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自己的长子,按照惯例,自己的一切,未来都将由他来继承,更是因为李翊在他身上看到了潜力。

    由蔡琰的精心教导,李炎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李翊看来,他要在将来接班自己,蔡琰以及蓟城那些先生们教给他的东西完全不够,所以这次李翊才带着他来到西疆,让他看看战场的残酷,让他懂得更多的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牧养失宜?”李炎喃喃自语,疑惑不解。

    “牧养失宜,是当年班勇敬献西域之策时说的话,意思是说,西域之所以屡屡丢失,关键是策略错误,措施失当。在治理西域诸国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政策错误,导致暴乱和背叛,继而让朝廷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贾诩解释道,“其实,这句话,如果放在西疆,探询西疆战乱不止的原因,同样正确。如果放在社稷,探询社稷倾覆的原因,还是非常正确。”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李炎立即醒悟过来,“我们去打一个地方,或许很容易,但要想守住一个地方,就要像治理社稷一样,要有正确的国策,要有适当的御民之术,说到底,就是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李翊和贾诩互相看看,欣慰而笑。

    “炎儿说得对啊,说得很对。”李翊捋须叹道,“我们征伐西疆,炎儿都看到了,西疆人为什么打仗?羌人为什么屡屡入侵?为了生存。西域人也是一样,也是为了生存。西域诸国居住的条件很恶劣,生存很艰难,要想活着,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兵征伐。大汉要想收复西域,守住西域,首先要做的不是杀戮,而是让西域人活下去。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何苦还去涂炭生灵?”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大漠和辽东在被我们征服之后,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叛乱,非常稳定的根本原因。我能够将大漠和辽东纳入大汉的版图,前人却做不到,根本的原因是我让那些胡人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再加上我手中握有足以镇压一切的武力,所以他们才不会反叛。”

    “炎儿要牢记,要牢记啊。”李翊拍拍儿子的后背,手指西方湛蓝的天空,语重心长的说道,“等有一天觉得我们可以确保守住西域了,不会让大汉将士的血汗白白流失了,不会让西域人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了,我们就可以率军远征了,否则,噩梦会死死缠绕着大汉,无数的大汉子民将为这个噩梦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炎站在烽燧墩台的最高处振臂狂呼,兴奋不已。

    李琳、岳雷等一群孩子蹦上跳下,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美丽的绿洲上。

    本书来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