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7章 谋划青州黄巾军
如今,兖州的黄巾军已经几乎被李翊平定了,黄巾军或是被招抚,或是被击溃后俘虏,然后跟大量的流民一起,被李氏商会组织的商队护送着去了北疆。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解决青州的黄巾军了。
然而,青州的黄巾军可没有兖州的黄巾军那么好解决了,这可是有着比较严密的组织的,而且规模乎寻常的庞大。据历史记载,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性的“青州兵”。
这可是在经历了两年的战乱和饥饿消耗后的青州黄巾军,势力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衰落了。而如今却正是青州黄巾军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士气也相对较高。据李氏商会得到的一些消息估计,如今的青州黄巾军,包括家属在内,足足有两百万人,将近占青州总人口的一半(青州总人口只有四百五十万的样子),其中身强体健者过八十万。这些人马,主要集中在以司马俱、徐和、管承、吴霸为的几个黄巾军领手中。
今年春天,青州黄巾大帅管承聚集了二十万众,大举入寇齐国,围攻青州治所临淄。大司马、青州牧刘虞不能抵挡,只能在城里开坛做法,向天祷告。
孔融这个北海相是董卓任命的,上任时间本来就不长,还有一多半的时间耗在酸枣了,所以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嚣张的黄巾。
结果被身边的名士们一撺弄,他的使命感苏醒了,回到北海的治所据城后,立刻召集了全郡兵马,共计三万余,大举西进。与管承战于临淄城下。
那管承不是什么名将,手下的二十万兵马也是把老弱妇孺都算在内的,双方的人数看起来很悬殊,实际上差不多。 `如果再算上被围攻的临淄城中的兵马。官军的实力远占上风。
然而,刘虞也好,孔融也好,都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那种名士。即自己没啥能耐,还不会用人。这二位手下的幕僚。高谈阔论起来一个顶八个,一落到实务上,八十个也顶不上一个。
完美的里应外合之计,被这二位搞成了各个击破,被夹击的管承打了一个漂亮的围点打援之战。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刘虞派出城接应的兵马不多,被打败后,刘虞也没敢让人开城门,临淄城没丢。
攻不下临淄,管承也是很干脆。他直接转移了目标,追在孔融身后追到了北海,把这位孔夫子的二十世孙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治所据城都给丢了,一直逃到了朱虚,才算是有个落脚点。
丁原有些感慨的说道:“好在朱虚城池颇为坚固,城内粮草也足,管承围攻不下,只能屯兵城外。现在孔北海被围在朱虚,也不知最后该是怎么个了局。”
本来。在李翊率领平乱大军东进之前,黄巾军大帅徐和是打算率领大军,由青州攻入兖州,北上跟黑山黄巾军汇合的。当时。丁原整个人都吓坏了,呆在奉高城不敢动弹,还给袁绍写信,说是已经被黄巾军围困了,事实上当时黄巾军距离奉高城还有几百里呢。
后来李翊和公孙瓒率领大军东进平叛,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徐和就放弃了攻打兖州的打算,丁原这才得以解脱。现在说起孔融的情况,也是心有余悸。
孔融被围?这桥段听起来很耳熟啊!李翊听得心中一阵猛跳,是提前了,还是说历史上的记载本就不够明确?如果真是自己想的那个典故,会是谁前来求援呢?毕竟,如今太史慈已经在自己手下了。`
好奇的他急忙急问道:“北海可有求援的使者到?”
定远摇头道:“没有,管承兵马极多,将朱虚城围得水泄不通,又哪里出得来人?朱虚毗邻琅琊,就算孔北海欲求援,应该也是向徐州求援,应该不会舍近求远才对。”
说着,丁原又叹了口气,说道:“大将军,正如丁某之前说的,青州的局势实在太混乱了,你想打败几路黄巾不难,但仅凭手中六千铁骑以及公孙将军的一万五千人马,深入青州的话,很容易就会陷入合围。青州这里不比洛阳,山势连绵,林丘众多,随处都可以打埋伏,想要平定,须得以大军四面围剿才好。”
丁原很佩服李翊的能力,也很支持李翊的决策,青州黄巾为祸太重,如果任由他们肆虐下去,青州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其实,现在的青州就已经残破非常了,等到青州境内彻底被糟蹋完,临近的几州恐怕也要不得安宁了。
黄巾已经纵横齐国了,没了这道屏障,泰山的平静也可能被打破。若是没有李翊,丁原自然无计可施,但现在有了精兵强将,他就可以想想以前不敢想的事了。
李翊自然不会听丁原的,他摇头道:“有关于如何平定青州,李翊心中已经有了些成算,今日正好请建阳兄和诸君参详一二。”
“已经有了?”李翊的效率让众人震惊,才到达泰山一天,连泰山的情报还没收集全,就已经有了攻略青州的计划,这是什么度啊?
李翊笑道:“只是个大概的计划,要做的准备很多,远谈不上具体实施……目前掌握的情报显示,青州很乱,青州贼军都是本地人,对地理更熟悉,接战不利,随便找个山林一钻,我军就无可奈何,强行追击,又容易遭遇埋伏……再加上收复的地方又要驻守,贸然进军的话,别说两万大军,就算二十万大军也未必够用。”
他竖起一根手指,沉声道:“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主动攻进青州,而是引蛇出洞,在我们预设的战场跟他们作战。”
丁原迟疑的问道:“引到泰山来?能成功吗?”
“就算我们不引,他们迟早也是要来的。”李翊用很确定的语气说道,“先前黄巾虽然猖獗,但很少攻打郡城,更别提州城了,因为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拿坚城厚壁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围攻临淄了。诸位觉得这说明什么?”
刚刚加入李翊军中不久的徐庶先开口道:“要么是他们的实力和胃口已经足够大,要么就是他们的补给已经出现短缺,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他是新人,年纪又最小,自然只能做那引玉的砖头了。
徐庶回答得很流利,然后话锋一转道:“可是,主公,就算如此,青州黄巾可以选择的路线也很多,比如渡河去冀州,或者从济南国攻进济北,进而攻略东郡,与黑山贼汇合,你怎么能确保让他们来泰山?”
微一停顿,徐庶又补充了一句:“主公的战略虽然没错,但青州黄巾的数目何等庞大,一旦开始移动,凭目前的兵马能否战而胜之,并聚而歼之?”
李翊笑道:这个嘛,就要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了。目前做的布置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套路,一方面整军备战、安顿内部,另一方面健全谍报系统,并以之向青州渗透……”
如今李翊虽然只带了六千铁骑,但是军中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武将方面,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6文龙、黄忠和魏延六员大将,个顶个的厉害;而谋士方面也是丝毫不弱,甚至更强,徐茂公、刘伯温、郭嘉和徐庶,哪个不是最顶尖的谋士?
现在李翊的计划就是用徐茂公等人制定作战计划,然后由麾下大将去执行。
原本的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和6文龙已经在军中各有负责,倒是新近加入大军的黄忠和魏延,要进行明确安排。
李翊看向黄忠,说道:“汉升,我本来想让你去统带弓弩兵,后来想想,觉得有些大材小用……”
把武将招入麾下,不能就那么放着,要用起来才行。只是有个问题很麻烦,那就是李翊现在带在身边的力量有限,并不能为黄忠和魏延做最终安排。
最合适黄忠的位置,似乎是统带弓弩手,但见识过真正的会战之后,李翊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在会战之中,弓弩手其实不是**成军,而是作为阵列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
军队中的弓弩手讲求的不是射术精准,而是要求号令划一,动齐射时,对指定的目标区域造成最大的打击。让黄忠去统带弓弩手,就等于将这位名将放在普通校尉的位置上,浪费资源。
黄忠不动声色的听着,他心中有傲气,不愿落于人后,同时他也相信名震天下的骠骑大将军,相信对方费尽心思的招揽了自己,不会将自己搁在一边不予理会。
实际上,他自己也很犹豫,不知道自己在北疆军中到底如何定位,因为北疆军中的猛将实在是太多了,而他又是来的最晚的两个之一。
所以,对李翊的安排,黄忠未尝不是充满了期待的。(未完待续。)
...
然而,青州的黄巾军可没有兖州的黄巾军那么好解决了,这可是有着比较严密的组织的,而且规模乎寻常的庞大。据历史记载,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性的“青州兵”。
这可是在经历了两年的战乱和饥饿消耗后的青州黄巾军,势力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衰落了。而如今却正是青州黄巾军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士气也相对较高。据李氏商会得到的一些消息估计,如今的青州黄巾军,包括家属在内,足足有两百万人,将近占青州总人口的一半(青州总人口只有四百五十万的样子),其中身强体健者过八十万。这些人马,主要集中在以司马俱、徐和、管承、吴霸为的几个黄巾军领手中。
今年春天,青州黄巾大帅管承聚集了二十万众,大举入寇齐国,围攻青州治所临淄。大司马、青州牧刘虞不能抵挡,只能在城里开坛做法,向天祷告。
孔融这个北海相是董卓任命的,上任时间本来就不长,还有一多半的时间耗在酸枣了,所以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嚣张的黄巾。
结果被身边的名士们一撺弄,他的使命感苏醒了,回到北海的治所据城后,立刻召集了全郡兵马,共计三万余,大举西进。与管承战于临淄城下。
那管承不是什么名将,手下的二十万兵马也是把老弱妇孺都算在内的,双方的人数看起来很悬殊,实际上差不多。 `如果再算上被围攻的临淄城中的兵马。官军的实力远占上风。
然而,刘虞也好,孔融也好,都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那种名士。即自己没啥能耐,还不会用人。这二位手下的幕僚。高谈阔论起来一个顶八个,一落到实务上,八十个也顶不上一个。
完美的里应外合之计,被这二位搞成了各个击破,被夹击的管承打了一个漂亮的围点打援之战。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刘虞派出城接应的兵马不多,被打败后,刘虞也没敢让人开城门,临淄城没丢。
攻不下临淄,管承也是很干脆。他直接转移了目标,追在孔融身后追到了北海,把这位孔夫子的二十世孙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治所据城都给丢了,一直逃到了朱虚,才算是有个落脚点。
丁原有些感慨的说道:“好在朱虚城池颇为坚固,城内粮草也足,管承围攻不下,只能屯兵城外。现在孔北海被围在朱虚,也不知最后该是怎么个了局。”
本来。在李翊率领平乱大军东进之前,黄巾军大帅徐和是打算率领大军,由青州攻入兖州,北上跟黑山黄巾军汇合的。当时。丁原整个人都吓坏了,呆在奉高城不敢动弹,还给袁绍写信,说是已经被黄巾军围困了,事实上当时黄巾军距离奉高城还有几百里呢。
后来李翊和公孙瓒率领大军东进平叛,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徐和就放弃了攻打兖州的打算,丁原这才得以解脱。现在说起孔融的情况,也是心有余悸。
孔融被围?这桥段听起来很耳熟啊!李翊听得心中一阵猛跳,是提前了,还是说历史上的记载本就不够明确?如果真是自己想的那个典故,会是谁前来求援呢?毕竟,如今太史慈已经在自己手下了。`
好奇的他急忙急问道:“北海可有求援的使者到?”
定远摇头道:“没有,管承兵马极多,将朱虚城围得水泄不通,又哪里出得来人?朱虚毗邻琅琊,就算孔北海欲求援,应该也是向徐州求援,应该不会舍近求远才对。”
说着,丁原又叹了口气,说道:“大将军,正如丁某之前说的,青州的局势实在太混乱了,你想打败几路黄巾不难,但仅凭手中六千铁骑以及公孙将军的一万五千人马,深入青州的话,很容易就会陷入合围。青州这里不比洛阳,山势连绵,林丘众多,随处都可以打埋伏,想要平定,须得以大军四面围剿才好。”
丁原很佩服李翊的能力,也很支持李翊的决策,青州黄巾为祸太重,如果任由他们肆虐下去,青州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其实,现在的青州就已经残破非常了,等到青州境内彻底被糟蹋完,临近的几州恐怕也要不得安宁了。
黄巾已经纵横齐国了,没了这道屏障,泰山的平静也可能被打破。若是没有李翊,丁原自然无计可施,但现在有了精兵强将,他就可以想想以前不敢想的事了。
李翊自然不会听丁原的,他摇头道:“有关于如何平定青州,李翊心中已经有了些成算,今日正好请建阳兄和诸君参详一二。”
“已经有了?”李翊的效率让众人震惊,才到达泰山一天,连泰山的情报还没收集全,就已经有了攻略青州的计划,这是什么度啊?
李翊笑道:“只是个大概的计划,要做的准备很多,远谈不上具体实施……目前掌握的情报显示,青州很乱,青州贼军都是本地人,对地理更熟悉,接战不利,随便找个山林一钻,我军就无可奈何,强行追击,又容易遭遇埋伏……再加上收复的地方又要驻守,贸然进军的话,别说两万大军,就算二十万大军也未必够用。”
他竖起一根手指,沉声道:“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主动攻进青州,而是引蛇出洞,在我们预设的战场跟他们作战。”
丁原迟疑的问道:“引到泰山来?能成功吗?”
“就算我们不引,他们迟早也是要来的。”李翊用很确定的语气说道,“先前黄巾虽然猖獗,但很少攻打郡城,更别提州城了,因为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拿坚城厚壁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围攻临淄了。诸位觉得这说明什么?”
刚刚加入李翊军中不久的徐庶先开口道:“要么是他们的实力和胃口已经足够大,要么就是他们的补给已经出现短缺,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他是新人,年纪又最小,自然只能做那引玉的砖头了。
徐庶回答得很流利,然后话锋一转道:“可是,主公,就算如此,青州黄巾可以选择的路线也很多,比如渡河去冀州,或者从济南国攻进济北,进而攻略东郡,与黑山贼汇合,你怎么能确保让他们来泰山?”
微一停顿,徐庶又补充了一句:“主公的战略虽然没错,但青州黄巾的数目何等庞大,一旦开始移动,凭目前的兵马能否战而胜之,并聚而歼之?”
李翊笑道:这个嘛,就要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了。目前做的布置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套路,一方面整军备战、安顿内部,另一方面健全谍报系统,并以之向青州渗透……”
如今李翊虽然只带了六千铁骑,但是军中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武将方面,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6文龙、黄忠和魏延六员大将,个顶个的厉害;而谋士方面也是丝毫不弱,甚至更强,徐茂公、刘伯温、郭嘉和徐庶,哪个不是最顶尖的谋士?
现在李翊的计划就是用徐茂公等人制定作战计划,然后由麾下大将去执行。
原本的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和6文龙已经在军中各有负责,倒是新近加入大军的黄忠和魏延,要进行明确安排。
李翊看向黄忠,说道:“汉升,我本来想让你去统带弓弩兵,后来想想,觉得有些大材小用……”
把武将招入麾下,不能就那么放着,要用起来才行。只是有个问题很麻烦,那就是李翊现在带在身边的力量有限,并不能为黄忠和魏延做最终安排。
最合适黄忠的位置,似乎是统带弓弩手,但见识过真正的会战之后,李翊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在会战之中,弓弩手其实不是**成军,而是作为阵列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
军队中的弓弩手讲求的不是射术精准,而是要求号令划一,动齐射时,对指定的目标区域造成最大的打击。让黄忠去统带弓弩手,就等于将这位名将放在普通校尉的位置上,浪费资源。
黄忠不动声色的听着,他心中有傲气,不愿落于人后,同时他也相信名震天下的骠骑大将军,相信对方费尽心思的招揽了自己,不会将自己搁在一边不予理会。
实际上,他自己也很犹豫,不知道自己在北疆军中到底如何定位,因为北疆军中的猛将实在是太多了,而他又是来的最晚的两个之一。
所以,对李翊的安排,黄忠未尝不是充满了期待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