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7章 箭在弦上(第五更求支持)
李翊坐在飞驰的白龙驹上,望着远处敌营里的冲天大火,听着夜空里雄浑的战鼓声,
“主公,敌人已经有准备。”李忠惊骇的大声叫道。
“主公,此时不宜再战,我们还是速速脱离战场。”李信也追上来,大声喊道。
李翊的心中满是疑惑,自己让赵云率领三千骑兵去卢龙塞,并伪装成自己的样子,让辽东的探子看到,然而自己却率领大军沿着海岸线潜行,打的就是突袭辽东军的主意。可现在敌人竟然有准备,难道消息泄露了?
李翊面寒如水,坚决地摇摇头,大声吼道:“箭已上弦,岂能不发!”
“擂鼓……”
鼓声犹若惊雷,突然从巨大的轰鸣声里脱颖而出,轰然炸响,声震四野。
幽州铁骑受到鼓声的震撼,顿时心潮澎湃,战意横生。
李翊猛地将手中霸王枪高举过顶,回声冲着身后黑压压的骑兵战士纵声狂呼:“兄弟们,杀……”
“杀……”李勋被李翊的豪气所激,热血沸腾,举枪狂吼。
“杀……”李琼手中战刀斜指,声嘶力竭地纵声狂叫。
“杀……”周围士兵同声附和,喊杀声顿时一浪高过一浪。
幽州铁骑的士兵们被激起满腔豪情,五千士兵同声狂呼,吼声犹如万雷骤发,惊天动地。
大军气势汹涌,以排山倒海之势,义无反顾,杀向敌军大营。
………………
公孙章望着逐渐逼近的幽州铁骑,冷笑一声,大声叫道:
“出击……”
“命令公孙兴,率领中军,先行发动。撕开敌人阵势。”
“命令公孙玩,指挥左,右两翼,徐徐押上,尽量和敌人缠斗,拖延时间。”
两万骑兵瞬间发动。
公孙兴,公孙玩举刀狂呼,士兵们吼声如雷,大军开始缓缓前进,战马奔腾的轰鸣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剧烈,逐渐巨大的声浪掩盖了一切。
时间不长,整个大地开始颤抖,尘土遮天蔽日,再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随着两军相遇,一声惊天巨响过后,大战拉开序幕。
李翊的五千骑兵以雁行阵势铺天盖地地杀了过来。
公孙兴带着五千铁骑,以铁锥阵形。像榫头一样扎进了李翊大军的心脏。
辽东叛军的骑兵大都是归属胡族,有乌桓人,也有鲜卑人,他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虽然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他们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们骨子里的彪悍和勇猛驱使他们一往无前,无惧无畏。杀。
这支细长的锐利铁锥以惊人的速度刺进了李翊的骑兵阵势里。接着越来越粗大,越来越深入,竟隐隐约约有将李翊的铁骑一破两开之势。
典韦在左。田豫在右,指挥士兵疯狂地反扑,意图将这支铁锥一截两段。
李翊和李义率领中军,李勋、李琼率领左翼大军,李忠、李信率领右翼大军,根本不理睬敌人的撕裂,只管带着骑兵疯狂地向前冲杀。
冲!冲到敌营的中间就算完成了袭击目标。
冲!
公孙玩眼看左右两翼的一万大军抵挡不住敌人的冲杀,随即带着剩余的五千骑兵迎着李翊的中军就杀了过去。
挡住李翊的中军,就能迟滞敌人的攻击速度,就有可能掩护公孙兴的箭头撕开敌人的阵势。
一旦分开敌人,大军就可以对敌人展开分割包围,逼迫敌人陷入混战。敌人就是想脱身都脱不掉。不死,也要咬得你没有还手之力。
双发骑兵在唐就水边酣呼鏖战,血腥残酷的战场在熊熊大火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恐怖。
李翊大吼一声,奋力刺死一个冲向自己的敌兵。他终于透过人缝看见了竖立在中军大帐之外的大纛。
“杀……杀……前面就是敌人的大纛。”李翊用力抹去脸上的鲜血,纵声大吼,“砍倒它,砍倒它……”
士兵们为之一振。好,总算杀到头了。
“杀……砍倒大纛,赏绢三十,杀……”李勋也在不远处大喊大叫,状若疯狂。
战斗更加激烈了。
李翊带着部下踩着战友和敌人的尸体,顽强而坚决地步步挺进。辽东叛军终于抵挡不住,死伤惨重,逐渐被逼到大纛周围。
公孙章站在大纛下,傲然而立,毫无惧色。
“将军,退下去吧,我们顶不住了。”公孙章的亲卫抱住他的腰,一边喊着,一边要把他拉到安全的地方。
公孙章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巴掌,怒斥道:“给我上去杀,绝不许后退。我们退了,主力怎么办?让敌人追上去屠杀吗?给我上去杀。”
亲卫无奈,含泪放开他,大声叫道:“将军你保重。”
随即头也不会地杀了上去。
………………
幽州骑兵们疯狂了,前进的速度猛然加快。
吼声,杀声,惨叫声,刀枪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霎时间充斥了整个大纛的周围。
刀光挟带着一蓬蓬的血雨,一颗颗人头,闪耀在火光之下,触目惊心。
李翊连斩数人,冲到了距离公孙章十几步的地方。
公孙章冷冷一笑,举起来了手上的短弩。公孙章不会武功,力气也不大,所以他就准备了这短弩作为防身武器。
李翊吓了一跳,手中霸王枪拼命挥舞,舞的瓢泼不进。
五支短弩发出惊心动魄的厉号,呼啸而来。
“叮叮叮叮叮!”五声清脆的声音响起,竟然将五支弩箭全部打飞了。
李翊胯下白龙驹在公孙章射出弩箭的那一刻,也意识到了危险,拼命的加速往前。
当李翊格挡开五只弩箭的时候,李翊已经来到公孙章身前不远处。
这时候,也没有空间让李翊去施展什么招式了,他就那么挺直了霸王枪,拦腰朝公孙章扫去。
白龙驹拼命奔跑的速度何其之快,再加上李翊的臂力,当霸王枪扫中公孙章腰部的时候,公孙章被巨大的冲击力撞的凌空飞起,在空中翻滚了十几下之后,重重摔落地下。
公孙章惨呼一声,张嘴喷出一口鲜血,顿时昏厥过去。
李翊大步向前,手中霸王枪飞舞,再取三人性命。
看到咫尺之遥的大纛,他兴奋地狂吼起来:“砍倒大纛,砍倒它……砍倒它……”
幽州军士兵群情激奋,杀得更加凶狠了。
突然,一队骑兵旋风一般杀了上来。这些人如狼似虎,面目狞狰,一个个像疯子一样,以无比强悍的攻击力,硬是将李翊他们的冲击顶住了,最终甚至不得不且战且退。
他们是公孙章的亲卫屯,公孙章留下他们,本来是想在最后时刻突围用的。
但现在主帅都不知生死了,还在原地待命干什么?杀吧。
公孙章的亲卫屯屯长公孙朔找到了公孙章。此时公孙章已经醒了过来,但他全身都失去了知觉。
“将军,将军……”公孙朔大声喊道,“将军,你怎么样了?”
鲜血不停地从边章的嘴中冒出来,他痛苦地睁大双眼,低声说道:“擂响战鼓,擂响战鼓……”
公孙朔看到公孙章奄奄一息的样子,心中悲愤无比,他猛然站起来,高举双手,纵声狂吼:“擂……鼓……”
战鼓声轰然而起,雄浑而激烈的鼓声霎时间响彻了战场。
正在敌阵中厮杀的公孙兴、公孙玩,正在和敌人以命搏命,奋勇鏖战的士兵们,突然听到狂风骤雨一般密集的战鼓声,无不精神大振,浑身上下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一个个吼声如雷,更加奋不顾身地杀进了敌群。
公孙兴带着骑兵终于杀出了敌阵,李翊的五千铁骑大军被一分为二。
混战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李翊愤怒地看着远处矗立在火光中的敌军大纛,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
这些顽强的叛军终于还是挡住了自己的冲杀,部队人数不够的劣势在最后一刻暴露无遗。要是自己手下能够再多一千人马,那么自己就绝对能够将这两万叛军全部留在这唐就水边上。
现在冲击部队被阻,中军被敌人突破,左右两翼陷入敌人的围攻,无论自己的部下怎么骁勇善战,都不可能再有战果。
一只老虎虽然厉害,但它无法抵御一群狼的进攻。
双方厮杀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叛军的步兵出现。照此情形来看,公孙晗肯定事先得到了消息,已经先期率领主力离开了。公孙章只是带着骑兵留下来阻击,给主力部队争取撤退时间而已。
既然袭击的目的已经达到,还强行进攻干什么?
李翊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命令各部,密集收缩,向北,向北,立即脱离战场。”
急促的战鼓声,连续挥动的战旗,指引着战场上厮杀的士兵逐渐向北移动。
李勋和李琼身先士卒,奋力冲杀,经过一段时间的猛烈交战之后,成功截断了公孙兴的部队,将他们的铁锥阵形拦腰砍断。被阻挡在左面战场上的幽州骑兵蜂拥而上,立即扩大了这个缺口,部队飞速向北转移。()
本书来自
“主公,敌人已经有准备。”李忠惊骇的大声叫道。
“主公,此时不宜再战,我们还是速速脱离战场。”李信也追上来,大声喊道。
李翊的心中满是疑惑,自己让赵云率领三千骑兵去卢龙塞,并伪装成自己的样子,让辽东的探子看到,然而自己却率领大军沿着海岸线潜行,打的就是突袭辽东军的主意。可现在敌人竟然有准备,难道消息泄露了?
李翊面寒如水,坚决地摇摇头,大声吼道:“箭已上弦,岂能不发!”
“擂鼓……”
鼓声犹若惊雷,突然从巨大的轰鸣声里脱颖而出,轰然炸响,声震四野。
幽州铁骑受到鼓声的震撼,顿时心潮澎湃,战意横生。
李翊猛地将手中霸王枪高举过顶,回声冲着身后黑压压的骑兵战士纵声狂呼:“兄弟们,杀……”
“杀……”李勋被李翊的豪气所激,热血沸腾,举枪狂吼。
“杀……”李琼手中战刀斜指,声嘶力竭地纵声狂叫。
“杀……”周围士兵同声附和,喊杀声顿时一浪高过一浪。
幽州铁骑的士兵们被激起满腔豪情,五千士兵同声狂呼,吼声犹如万雷骤发,惊天动地。
大军气势汹涌,以排山倒海之势,义无反顾,杀向敌军大营。
………………
公孙章望着逐渐逼近的幽州铁骑,冷笑一声,大声叫道:
“出击……”
“命令公孙兴,率领中军,先行发动。撕开敌人阵势。”
“命令公孙玩,指挥左,右两翼,徐徐押上,尽量和敌人缠斗,拖延时间。”
两万骑兵瞬间发动。
公孙兴,公孙玩举刀狂呼,士兵们吼声如雷,大军开始缓缓前进,战马奔腾的轰鸣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剧烈,逐渐巨大的声浪掩盖了一切。
时间不长,整个大地开始颤抖,尘土遮天蔽日,再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随着两军相遇,一声惊天巨响过后,大战拉开序幕。
李翊的五千骑兵以雁行阵势铺天盖地地杀了过来。
公孙兴带着五千铁骑,以铁锥阵形。像榫头一样扎进了李翊大军的心脏。
辽东叛军的骑兵大都是归属胡族,有乌桓人,也有鲜卑人,他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虽然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他们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们骨子里的彪悍和勇猛驱使他们一往无前,无惧无畏。杀。
这支细长的锐利铁锥以惊人的速度刺进了李翊的骑兵阵势里。接着越来越粗大,越来越深入,竟隐隐约约有将李翊的铁骑一破两开之势。
典韦在左。田豫在右,指挥士兵疯狂地反扑,意图将这支铁锥一截两段。
李翊和李义率领中军,李勋、李琼率领左翼大军,李忠、李信率领右翼大军,根本不理睬敌人的撕裂,只管带着骑兵疯狂地向前冲杀。
冲!冲到敌营的中间就算完成了袭击目标。
冲!
公孙玩眼看左右两翼的一万大军抵挡不住敌人的冲杀,随即带着剩余的五千骑兵迎着李翊的中军就杀了过去。
挡住李翊的中军,就能迟滞敌人的攻击速度,就有可能掩护公孙兴的箭头撕开敌人的阵势。
一旦分开敌人,大军就可以对敌人展开分割包围,逼迫敌人陷入混战。敌人就是想脱身都脱不掉。不死,也要咬得你没有还手之力。
双发骑兵在唐就水边酣呼鏖战,血腥残酷的战场在熊熊大火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的恐怖。
李翊大吼一声,奋力刺死一个冲向自己的敌兵。他终于透过人缝看见了竖立在中军大帐之外的大纛。
“杀……杀……前面就是敌人的大纛。”李翊用力抹去脸上的鲜血,纵声大吼,“砍倒它,砍倒它……”
士兵们为之一振。好,总算杀到头了。
“杀……砍倒大纛,赏绢三十,杀……”李勋也在不远处大喊大叫,状若疯狂。
战斗更加激烈了。
李翊带着部下踩着战友和敌人的尸体,顽强而坚决地步步挺进。辽东叛军终于抵挡不住,死伤惨重,逐渐被逼到大纛周围。
公孙章站在大纛下,傲然而立,毫无惧色。
“将军,退下去吧,我们顶不住了。”公孙章的亲卫抱住他的腰,一边喊着,一边要把他拉到安全的地方。
公孙章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巴掌,怒斥道:“给我上去杀,绝不许后退。我们退了,主力怎么办?让敌人追上去屠杀吗?给我上去杀。”
亲卫无奈,含泪放开他,大声叫道:“将军你保重。”
随即头也不会地杀了上去。
………………
幽州骑兵们疯狂了,前进的速度猛然加快。
吼声,杀声,惨叫声,刀枪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霎时间充斥了整个大纛的周围。
刀光挟带着一蓬蓬的血雨,一颗颗人头,闪耀在火光之下,触目惊心。
李翊连斩数人,冲到了距离公孙章十几步的地方。
公孙章冷冷一笑,举起来了手上的短弩。公孙章不会武功,力气也不大,所以他就准备了这短弩作为防身武器。
李翊吓了一跳,手中霸王枪拼命挥舞,舞的瓢泼不进。
五支短弩发出惊心动魄的厉号,呼啸而来。
“叮叮叮叮叮!”五声清脆的声音响起,竟然将五支弩箭全部打飞了。
李翊胯下白龙驹在公孙章射出弩箭的那一刻,也意识到了危险,拼命的加速往前。
当李翊格挡开五只弩箭的时候,李翊已经来到公孙章身前不远处。
这时候,也没有空间让李翊去施展什么招式了,他就那么挺直了霸王枪,拦腰朝公孙章扫去。
白龙驹拼命奔跑的速度何其之快,再加上李翊的臂力,当霸王枪扫中公孙章腰部的时候,公孙章被巨大的冲击力撞的凌空飞起,在空中翻滚了十几下之后,重重摔落地下。
公孙章惨呼一声,张嘴喷出一口鲜血,顿时昏厥过去。
李翊大步向前,手中霸王枪飞舞,再取三人性命。
看到咫尺之遥的大纛,他兴奋地狂吼起来:“砍倒大纛,砍倒它……砍倒它……”
幽州军士兵群情激奋,杀得更加凶狠了。
突然,一队骑兵旋风一般杀了上来。这些人如狼似虎,面目狞狰,一个个像疯子一样,以无比强悍的攻击力,硬是将李翊他们的冲击顶住了,最终甚至不得不且战且退。
他们是公孙章的亲卫屯,公孙章留下他们,本来是想在最后时刻突围用的。
但现在主帅都不知生死了,还在原地待命干什么?杀吧。
公孙章的亲卫屯屯长公孙朔找到了公孙章。此时公孙章已经醒了过来,但他全身都失去了知觉。
“将军,将军……”公孙朔大声喊道,“将军,你怎么样了?”
鲜血不停地从边章的嘴中冒出来,他痛苦地睁大双眼,低声说道:“擂响战鼓,擂响战鼓……”
公孙朔看到公孙章奄奄一息的样子,心中悲愤无比,他猛然站起来,高举双手,纵声狂吼:“擂……鼓……”
战鼓声轰然而起,雄浑而激烈的鼓声霎时间响彻了战场。
正在敌阵中厮杀的公孙兴、公孙玩,正在和敌人以命搏命,奋勇鏖战的士兵们,突然听到狂风骤雨一般密集的战鼓声,无不精神大振,浑身上下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一个个吼声如雷,更加奋不顾身地杀进了敌群。
公孙兴带着骑兵终于杀出了敌阵,李翊的五千铁骑大军被一分为二。
混战的局面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李翊愤怒地看着远处矗立在火光中的敌军大纛,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
这些顽强的叛军终于还是挡住了自己的冲杀,部队人数不够的劣势在最后一刻暴露无遗。要是自己手下能够再多一千人马,那么自己就绝对能够将这两万叛军全部留在这唐就水边上。
现在冲击部队被阻,中军被敌人突破,左右两翼陷入敌人的围攻,无论自己的部下怎么骁勇善战,都不可能再有战果。
一只老虎虽然厉害,但它无法抵御一群狼的进攻。
双方厮杀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叛军的步兵出现。照此情形来看,公孙晗肯定事先得到了消息,已经先期率领主力离开了。公孙章只是带着骑兵留下来阻击,给主力部队争取撤退时间而已。
既然袭击的目的已经达到,还强行进攻干什么?
李翊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命令各部,密集收缩,向北,向北,立即脱离战场。”
急促的战鼓声,连续挥动的战旗,指引着战场上厮杀的士兵逐渐向北移动。
李勋和李琼身先士卒,奋力冲杀,经过一段时间的猛烈交战之后,成功截断了公孙兴的部队,将他们的铁锥阵形拦腰砍断。被阻挡在左面战场上的幽州骑兵蜂拥而上,立即扩大了这个缺口,部队飞速向北转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