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5)
第三百七十五章谁是最后的赢家(5)
李辅国如释重负,浑身出了一身冷汗。
他从皇帝意味深长的话里察觉出了一丝不妙的迹象,皇帝突然怀旧,隐隐有将他驱逐出宫安排他养老的意思。
李辅国拜伏下去,痛哭流涕道:“陛下,奴婢遵命!当日东宫宫女、侍卫以及属员干吏,尚有不少人健在,奴婢改日一定召集这些老人,进宫来拜见陛下!”
李亨摆了摆手,嗯了一声道:“然。辅国,告诉他们,朕无一日不在想念他们,他们当年对朕的维护之心,与朕同甘共苦,朕铭记在心!”
“奴婢等为陛下尽忠,是本分……”李辅国的情绪也有些激动起来。
李亨笑了笑:“好了,你也退下去吧。朕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李辅国不敢迟疑,立即起身退出了殿去。
孔晟缓步从宫道上走来。
麟德殿外的群臣正要改去含元殿,见到孔晟,都暗自吃了一惊。孔晟与朝臣的关系并不好,与大多数人并无交往,所以也没有人过来跟孔晟打招呼,孔晟就面不改色地径自进殿,自有禁军武士迎他入内。
李俶凝望着孔晟进殿的飘逸背影,神色微有阴沉。
皇帝竟然要先见孔晟,这让李俶心里非常愤怒。
孔晟进殿不久,皇帝就离开麟德殿移驾含元殿,命等候群臣自李俶以下悉数进殿面君。
李亨昂首站在皇台上,望着秩序井然进殿归班站好向自己山呼万岁请安的满朝百官,深沉的目光从楚王李俶的身上一扫而过。
孔晟作为长安候,在这殿中,品阶其实并不高。他的身前,是一群宗室亲王、国公和一品二品的高官,以至于皇帝要从朝臣站立的队伍行列中寻找他的存在,都有些吃力。
皇帝竟然走下了丹墀。这在李亨登基称帝以来,是绝无仅有的一件事。
李亨站在群臣之前,与李俶等人的距离更近。群臣目瞪口呆,心内波澜丛生。
李亨环视众人,淡淡道:“相州兵败,数万官军殒命,朕闻报,心痛如绞,倍感沉重。关于此战,诸位爱卿有何话说?”
一如往常,李俶不会率先发言,只有他安排的马前卒站出来摇旗呐喊。李亨说完,就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李俶的铁杆心腹礼部尚书李揆。
六部尚书中,至少有五位站在李俶这一边。但真正要说无所顾忌与李俶共同进退的,却也只有李揆。
但出乎李亨意外的是,首先发言的不是李揆,而是杜鸿渐。
杜鸿渐虽然也倾向于李俶,但却远远称不上是铁杆拥趸。但杜鸿渐却是主张打压武将的文臣中坚,此番郭子仪等人兵败,让杜鸿渐看到了文臣再次崛起的机会。
因为平叛,武将的地位空前高涨。而随着累立战功,郭子仪这些名将的声望权势日渐膨胀,这引起了包括杜鸿渐在内的大多数文臣的各种忌惮。
因此,杜鸿渐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了。
“陛下,臣看了兵部通报,九路大军围攻区区一个相州城,整整三十万兵马,却被史思明的十余万人一击而溃,折损军卒五万余人,损失粮草辎重数十万石,让人痛心!”
“兵败之责,悉数在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难辞其咎,臣以为,必须要严惩这数人,以正朝廷威严法度。”
杜鸿渐这么开了头,李揆等人自然就不甘落后了,先后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批判郭子仪等人,将这些当世名将骂成了一滩烂泥,有的甚至情绪激动地要求皇帝尽快将郭子仪等人缉拿归案,交大理寺问罪。
一群朝臣叽叽歪歪,围着皇帝呱噪,整个麟德殿人声鼎沸,竟然陷入了混乱状态。
孔晟暗暗摇头,心道李亨这个皇帝其实也不好当,以一人之头脑心智面对成百上千朝臣和各自派系利益的进攻,能保持清醒者、能乾纲独断者,绝对是有大智慧和大城府的人。
孔晟凝望着神色从容的皇帝,他清晰地看到皇帝面上一闪而逝的那种压抑的愤怒、无奈的悲哀和瞬间的慌乱表情。
难怪孔晟什么时候见到皇帝,都看到他非常疲倦的样子。当皇帝当到李亨这个份上,其实有些生不如死的味道了。
这就可以理解李亨为什么坐而思变了。
他本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为了捍卫自己的无上皇权,为了改变这种让自己生不如死的状态,不得不硬起心肠来,哪怕是对自己的儿子。
咳咳咳!
皇帝突然干咳起来,众臣不由闭上了嘴。这是最起码的礼仪了,皇帝都不舒服了,你们还在咋咋呼呼,岂不是冒犯皇威吗?
李亨轻叹一声,转身走向皇台,他登上丹墀的脚步非常沉重。不久,他转过身来,坐下,挥挥手高声道:“长安候孔晟!”
孔晟分开人群,走了出来,拜了下去:“臣孔晟,拜见陛下!”
李亨苦笑一声:“对于相州兵败,孔晟,你有何见解?”
“陛下,臣不敢妄言评论。但臣有几句话说。”孔晟缓缓起身,朗声道:“相州兵败,其实再一次验证了古语说的骄兵必败的道理。兵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与官军轻敌密不可分。臣在事先有兵败之预测,就是基于此。可惜臣之建言,无人理会。”
“胜负乃兵家常事。相州兵败,并不意味着叛军会再次起势,也并不意味着郭子仪等人的功绩才干被一笔抹杀!陛下,臣以为,朝廷可速速下诏命官军退守河南修整过冬,待来年开春再重整旗鼓可一举将叛军歼灭在河东河北!”
李俶皱眉冷笑着反驳道:“长安候,按照你的意思,郭子仪这些兵败之将,根本不需要为相州兵败承担一丝一毫的罪责了?”
李俶不待孔晟回话,径自面向皇帝慨然道:“父皇,儿臣以为,必须严惩郭子仪李光弼诸人,否则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大唐律法!”
李俶这番话一出口,刚才叫嚷着的群臣顿时又鼓噪起来,纷纷附和开口,殿中再次乱成了一锅粥。
孔晟摇头苦笑不语,默默退到了一旁,任由这些情绪激动的朝臣跟皇帝直接博弈着,他知道这其实是楚王李俶的一种逼宫手段,在这种朝会上,节奏完全被李俶把持,皇帝有心也无力控制局面。
孔晟抬头望向了皇帝。
皇帝嘴角在轻轻的抽动,他身后的李辅国正在与李俶交换着叵测的眼神。
孔晟心道:都到了这个份上了,皇帝难道还不能下最后的决断吗?既然你这么优柔寡断,老子就算是有心帮你也无能为力。
孔晟有些失望地垂下头去。
却听丹墀之上传来砰地一声,声响震动全殿。朝臣吃了一惊,都纷纷闭住了嘴。
皇帝愤怒地手击案几,铁青着脸霍然起身来扬手指着众人,一字一顿咆哮道:“你们嚷嚷什么?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看看这朝堂,看看你们这些食朕之俸禄的满朝文武大臣,你们自己像个什么样子?!”
皇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态发怒过。他一向以柔弱无力示人,面对群臣的“围攻”,多数时候只能摇头叹息,如今却暴走了。
无数朝臣愕然。
李俶的眉宇间掠过一抹奇色,他默默地抬头望向了皇帝,然后率先跪拜了下去:“父皇请息怒!”
一干朝臣赶紧呼啦啦跪倒了一地,山呼万岁不止。
李亨黑着脸望向了孔晟,他阴沉的目光与孔晟交汇,从孔晟眼眸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李亨便冷笑起来,浑身陡然爆发起铺天盖地的威势:“不要再争了。郭子仪等人固然有过,但还不至于一棒子打死。至于他们这些人如何处置,容后再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安抚善后,抚恤所有阵亡将士,以安军心。”
“传朕的旨意: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仕边陲,备经任使。自凶渠构乱,中夏不宁,持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谥号忠勇,交礼部策议,追封武威郡王。长安候,你代朕走上一趟,去李嗣业府上宣诏吧。”
皇帝最终还是拿出了几分魄力。虽然对郭子仪等人的处置还留了一道活口,没有直接跟李俶这些人决裂,但在李嗣业的问题上却坚定不移。
孔晟躬身下去:“臣领旨!”
虽然皇帝表示郭子仪等人如何处置,容后再议,但皇帝公开宣召表彰追封阵亡的李嗣业,这无疑是一种信号。连阵亡的李嗣业都获得追封了,郭子仪这些人哪里会受到什么严惩?
群臣尴尬地拜了下去,山呼陛下英明。只是更多人将复杂的目光投射在李俶身上,李俶面色阴沉,嘴角勾起一抹怒气的弧度。
李俶抬头望着神色冷漠的皇帝,眸光闪烁。
而李亨在这个时候,也向李俶投来深邃的一瞥。父子目光交汇,李俶略一迟疑,还是垂下头去。
李亨冷冷一笑,起身拂袖断喝:“退朝!”
李辅国赶紧扯着尖细嘶哑的嗓音高呼:“陛下退朝回宫!”(未完待续。)
李辅国如释重负,浑身出了一身冷汗。
他从皇帝意味深长的话里察觉出了一丝不妙的迹象,皇帝突然怀旧,隐隐有将他驱逐出宫安排他养老的意思。
李辅国拜伏下去,痛哭流涕道:“陛下,奴婢遵命!当日东宫宫女、侍卫以及属员干吏,尚有不少人健在,奴婢改日一定召集这些老人,进宫来拜见陛下!”
李亨摆了摆手,嗯了一声道:“然。辅国,告诉他们,朕无一日不在想念他们,他们当年对朕的维护之心,与朕同甘共苦,朕铭记在心!”
“奴婢等为陛下尽忠,是本分……”李辅国的情绪也有些激动起来。
李亨笑了笑:“好了,你也退下去吧。朕要一个人静一静,好好想一想。”
李辅国不敢迟疑,立即起身退出了殿去。
孔晟缓步从宫道上走来。
麟德殿外的群臣正要改去含元殿,见到孔晟,都暗自吃了一惊。孔晟与朝臣的关系并不好,与大多数人并无交往,所以也没有人过来跟孔晟打招呼,孔晟就面不改色地径自进殿,自有禁军武士迎他入内。
李俶凝望着孔晟进殿的飘逸背影,神色微有阴沉。
皇帝竟然要先见孔晟,这让李俶心里非常愤怒。
孔晟进殿不久,皇帝就离开麟德殿移驾含元殿,命等候群臣自李俶以下悉数进殿面君。
李亨昂首站在皇台上,望着秩序井然进殿归班站好向自己山呼万岁请安的满朝百官,深沉的目光从楚王李俶的身上一扫而过。
孔晟作为长安候,在这殿中,品阶其实并不高。他的身前,是一群宗室亲王、国公和一品二品的高官,以至于皇帝要从朝臣站立的队伍行列中寻找他的存在,都有些吃力。
皇帝竟然走下了丹墀。这在李亨登基称帝以来,是绝无仅有的一件事。
李亨站在群臣之前,与李俶等人的距离更近。群臣目瞪口呆,心内波澜丛生。
李亨环视众人,淡淡道:“相州兵败,数万官军殒命,朕闻报,心痛如绞,倍感沉重。关于此战,诸位爱卿有何话说?”
一如往常,李俶不会率先发言,只有他安排的马前卒站出来摇旗呐喊。李亨说完,就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李俶的铁杆心腹礼部尚书李揆。
六部尚书中,至少有五位站在李俶这一边。但真正要说无所顾忌与李俶共同进退的,却也只有李揆。
但出乎李亨意外的是,首先发言的不是李揆,而是杜鸿渐。
杜鸿渐虽然也倾向于李俶,但却远远称不上是铁杆拥趸。但杜鸿渐却是主张打压武将的文臣中坚,此番郭子仪等人兵败,让杜鸿渐看到了文臣再次崛起的机会。
因为平叛,武将的地位空前高涨。而随着累立战功,郭子仪这些名将的声望权势日渐膨胀,这引起了包括杜鸿渐在内的大多数文臣的各种忌惮。
因此,杜鸿渐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了。
“陛下,臣看了兵部通报,九路大军围攻区区一个相州城,整整三十万兵马,却被史思明的十余万人一击而溃,折损军卒五万余人,损失粮草辎重数十万石,让人痛心!”
“兵败之责,悉数在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难辞其咎,臣以为,必须要严惩这数人,以正朝廷威严法度。”
杜鸿渐这么开了头,李揆等人自然就不甘落后了,先后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批判郭子仪等人,将这些当世名将骂成了一滩烂泥,有的甚至情绪激动地要求皇帝尽快将郭子仪等人缉拿归案,交大理寺问罪。
一群朝臣叽叽歪歪,围着皇帝呱噪,整个麟德殿人声鼎沸,竟然陷入了混乱状态。
孔晟暗暗摇头,心道李亨这个皇帝其实也不好当,以一人之头脑心智面对成百上千朝臣和各自派系利益的进攻,能保持清醒者、能乾纲独断者,绝对是有大智慧和大城府的人。
孔晟凝望着神色从容的皇帝,他清晰地看到皇帝面上一闪而逝的那种压抑的愤怒、无奈的悲哀和瞬间的慌乱表情。
难怪孔晟什么时候见到皇帝,都看到他非常疲倦的样子。当皇帝当到李亨这个份上,其实有些生不如死的味道了。
这就可以理解李亨为什么坐而思变了。
他本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为了捍卫自己的无上皇权,为了改变这种让自己生不如死的状态,不得不硬起心肠来,哪怕是对自己的儿子。
咳咳咳!
皇帝突然干咳起来,众臣不由闭上了嘴。这是最起码的礼仪了,皇帝都不舒服了,你们还在咋咋呼呼,岂不是冒犯皇威吗?
李亨轻叹一声,转身走向皇台,他登上丹墀的脚步非常沉重。不久,他转过身来,坐下,挥挥手高声道:“长安候孔晟!”
孔晟分开人群,走了出来,拜了下去:“臣孔晟,拜见陛下!”
李亨苦笑一声:“对于相州兵败,孔晟,你有何见解?”
“陛下,臣不敢妄言评论。但臣有几句话说。”孔晟缓缓起身,朗声道:“相州兵败,其实再一次验证了古语说的骄兵必败的道理。兵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与官军轻敌密不可分。臣在事先有兵败之预测,就是基于此。可惜臣之建言,无人理会。”
“胜负乃兵家常事。相州兵败,并不意味着叛军会再次起势,也并不意味着郭子仪等人的功绩才干被一笔抹杀!陛下,臣以为,朝廷可速速下诏命官军退守河南修整过冬,待来年开春再重整旗鼓可一举将叛军歼灭在河东河北!”
李俶皱眉冷笑着反驳道:“长安候,按照你的意思,郭子仪这些兵败之将,根本不需要为相州兵败承担一丝一毫的罪责了?”
李俶不待孔晟回话,径自面向皇帝慨然道:“父皇,儿臣以为,必须严惩郭子仪李光弼诸人,否则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大唐律法!”
李俶这番话一出口,刚才叫嚷着的群臣顿时又鼓噪起来,纷纷附和开口,殿中再次乱成了一锅粥。
孔晟摇头苦笑不语,默默退到了一旁,任由这些情绪激动的朝臣跟皇帝直接博弈着,他知道这其实是楚王李俶的一种逼宫手段,在这种朝会上,节奏完全被李俶把持,皇帝有心也无力控制局面。
孔晟抬头望向了皇帝。
皇帝嘴角在轻轻的抽动,他身后的李辅国正在与李俶交换着叵测的眼神。
孔晟心道:都到了这个份上了,皇帝难道还不能下最后的决断吗?既然你这么优柔寡断,老子就算是有心帮你也无能为力。
孔晟有些失望地垂下头去。
却听丹墀之上传来砰地一声,声响震动全殿。朝臣吃了一惊,都纷纷闭住了嘴。
皇帝愤怒地手击案几,铁青着脸霍然起身来扬手指着众人,一字一顿咆哮道:“你们嚷嚷什么?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看看这朝堂,看看你们这些食朕之俸禄的满朝文武大臣,你们自己像个什么样子?!”
皇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态发怒过。他一向以柔弱无力示人,面对群臣的“围攻”,多数时候只能摇头叹息,如今却暴走了。
无数朝臣愕然。
李俶的眉宇间掠过一抹奇色,他默默地抬头望向了皇帝,然后率先跪拜了下去:“父皇请息怒!”
一干朝臣赶紧呼啦啦跪倒了一地,山呼万岁不止。
李亨黑着脸望向了孔晟,他阴沉的目光与孔晟交汇,从孔晟眼眸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李亨便冷笑起来,浑身陡然爆发起铺天盖地的威势:“不要再争了。郭子仪等人固然有过,但还不至于一棒子打死。至于他们这些人如何处置,容后再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安抚善后,抚恤所有阵亡将士,以安军心。”
“传朕的旨意: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戡难之远谋。久仕边陲,备经任使。自凶渠构乱,中夏不宁,持感激之诚,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壮节可嘉,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空恨于九原……谥号忠勇,交礼部策议,追封武威郡王。长安候,你代朕走上一趟,去李嗣业府上宣诏吧。”
皇帝最终还是拿出了几分魄力。虽然对郭子仪等人的处置还留了一道活口,没有直接跟李俶这些人决裂,但在李嗣业的问题上却坚定不移。
孔晟躬身下去:“臣领旨!”
虽然皇帝表示郭子仪等人如何处置,容后再议,但皇帝公开宣召表彰追封阵亡的李嗣业,这无疑是一种信号。连阵亡的李嗣业都获得追封了,郭子仪这些人哪里会受到什么严惩?
群臣尴尬地拜了下去,山呼陛下英明。只是更多人将复杂的目光投射在李俶身上,李俶面色阴沉,嘴角勾起一抹怒气的弧度。
李俶抬头望着神色冷漠的皇帝,眸光闪烁。
而李亨在这个时候,也向李俶投来深邃的一瞥。父子目光交汇,李俶略一迟疑,还是垂下头去。
李亨冷冷一笑,起身拂袖断喝:“退朝!”
李辅国赶紧扯着尖细嘶哑的嗓音高呼:“陛下退朝回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