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恩威并施 (求订阅支持)
三圣宫成立六百余年,走马灯似地上任过六十多个国师,大多为突破炼神无望的练气境修士,宗门念及其劳苦功高,特让他们到俗世来享几年荣华富贵。
在各自宗门排不上号,在京城却是代表三大宗门的大人物。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从第一任国师开始,几乎每一任都喜欢在这座“人间仙境”留下点印迹,比如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宫殿。
雾松阁,在三圣山之巅,第六任国师的得意之作。
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不老堂坐北朝南,东配殿赏松厅,西配殿柏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院内植有各种名松,东殿外的山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树龄达6000多年,虽历尽风雨寒暑,却一直苍劲挺拔,繁茂葱郁,正殿不老堂因此而得名。
据说当年为将这颗古松移植到三圣宫,第六任国师大人费尽心思,生怕其无法成活,特找来两个在宗门专事打理灵草园的修士,整整照顾了六年。
卸任之后,心里总放不下,时不时跑回京城看几眼,拜托新任国师悉心照看。因其爱松如痴,被誉为“松痴国师”。
与自小在宗门长大、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总是上当受骗的“白痴国师”。上任十年便在京城画了十年画,留下不少画作的“画痴国师”并称“三痴”。
作为一个炼神真人,作为大秦历史上第三位不及阁大学士,许庆梁有资格入住这座古色古香,风景优美,宛如人间仙境的宫殿,这也是把不听话修士关进笼子计划的一部分。
“地方够大,老仆,下人,喜爱的晚辈,全可以搬进来。综合司员外郎孙光常驻西边的如意轩。前辈有何需要,尽管去吩咐……”
朝廷不会允许眼皮底下出现一个游离于朝廷之外的炼神真人,三大宗门一样不会允许京城存在一个随时可能倒向朝廷的炼神真人。
许家暗中经营鬼市三百多年,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许庆梁一直深居简出,不敢轻易暴露身份,更不敢暴露境界修为。现在身份和境界修为全暴露了,要么投靠朝廷,要么投靠宗门。要么远走高飞,无法再左右逢源。
眼前这位上午在鬼市说得很清楚,非友即敌,投靠宗门死路一条,跑路一样不会给你机会,除了上山跟黎昌老疯子作伴,还能有什么办法。
许庆梁暗叹了一口气,拱手道:“殿下太客气了,雾松阁很好,老夫很喜欢。”
再好也没当土皇帝好。多少要给你点甜头。
关进笼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为我修部衙门效力,秦风招呼他同黎昌坐下,从储物戒里取出一堆玉简:“家师常感叹许多传承断了可惜,那全是我历代先贤大能的心血结晶。常感叹如今修士一代不如一代,感情没有传承就不会修炼了,要知道所有功法,所有利用天地灵气的手段,全是人创造出来的。”
涉及到前辈高人,涉及到自己的命运。黎昌肃然起敬,阳伯更是流露出一脸惭愧之色。
提到“家师”二字,他二人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许庆梁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缘。面前的这一堆玉简恐怕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仙家道法。
“家师很久很久没修炼了,一直专注于参悟这个世界上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参悟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他老人家认为这是大道至理,十八修为浅薄,认为他老人家参悟的是人类及其它生灵的起源。参悟的是这个世界的奥秘。”
“前辈高人,高不可攀,黎某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与前辈相比,你我渺小如蝼蚁。”每每听到前辈高人传话或前辈高人的事,齐世阳总能有所收获,不禁对着虚空深深作揖,神情恭敬至极。
黎昌感受过那道浩瀚无比的神识,岂敢对前辈高人不敬,急忙起身效仿。
原来老仆真是老仆,连仆人都如此深不可测,可见这个蛮横霸道的皇子有一位什么样的师父。许庆梁不敢怠慢,急忙起身肃立。
“三位前辈快坐,家师在城中游玩,并不在此。”
秦风拿起一根玉简,侃侃而谈道:“先贤大能为何用玉简传法,家师以为上古时期先辈们没创造出文字,便是有一些象形字,一个地方的与另一个地方的也有所不同。想我大秦开国之初,至少有近千种方言和三百多种文字,可见用语言和文字传承之艰难。
把自己的感悟灌入进玉简,后人拿到玉简运行灵力激活,就简单多了,堪称创举。不过同时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玉简容易损坏,导致许多功法残缺不全。若损坏严重,一个传承就这么断绝了;
二是玉简有使用寿命,家师做过试验,用最上好的玉制成的功法玉简,最多不过使用近千次。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千多次能用多少年,能传承几十代,所以许多功法武技丹方和练器手段就这么稀里糊涂失传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黎昌由衷地感叹道:“用玉简传法,原来是先贤大能不识字,不得已而为之。可笑我辈修士不仅墨守成规,且争相效仿,似乎不用玉简功法便没人家好。”
这不是信口雌黄,这是同岑老一起分析过之后得出的结论。
秦风微微点了下头,接着道:“三是个人与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同一枚玉简,同一套功法,不同人习练效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家师常说功法没有好与坏,没有高与低,只有合不合适,常说为师者应因材施教。
跑题了,说感悟,打个比方,一万年前的玉简,九千年前即将失效,最后一位习练此功法的修士,自然会重新炼制一枚,以供后人习练。如此循环,一直传承至今,每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结果导致现在的功法,与最初的功法已变得面目全非。
当然,这种变化有好的一面,去伪存真,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同样有不好的一面,不管练什么功法都要契合,最好能追溯到其本源,要是本源丢了,那么就变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达不到先贤大能的境界。”
深入浅出,条理分明,两个老怪物深以为然,似有所悟。
“最后便是成本高昂,有修炼资质的人不多,可放眼整个大秦绝不会少,正因为其成本高昂加之敝帚自珍,又有几人能接触到功法玉简。修士少了,传承自然容易断。综上所述,千万年来修行界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与传承方式有很大关系。”
秦风将玉简推动三人面前,话锋一转:“这里有两位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及一些功法,触类旁通、兼听则明,希望能对两位前辈有所帮助。同时晚辈想代天下修士及子孙后代,恳请二位前辈有时间将其变成文字,以书籍的方式让先贤的心血结晶传承下去。
二位前辈无需亲自动手,只需动动嘴,晚辈会让综合司文档处派书吏过来记录。将来刊印时,在第一页注上二位前辈的大名。著书立说,开我大秦修士之先河,定然流芳百世。”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缺得就是这个!
黎昌欣喜若狂,抱着玉简道:“此等义举,老夫当仁不让。殿下放心,老夫定将这些玉简变成功法书籍,亲自执笔,亲自校正,决不假于人手。”
许庆梁欲言又止,想争又不敢跟他争。
吃独食这个习惯可不好,秦风笑道:“劳心伤神,太多太幸苦,晚辈以为应请许前辈分担分担,共同编撰,一起校正。”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堪称至宝,许庆梁岂能错过这个机会,连忙拱手道:“许某愿为国师大人执笔,愿为我大秦修士及子孙后代略尽绵力。”
“不愧为我大秦不及阁大学士,有二位大学士襄助,大秦幸甚,人族幸甚!”
“殿下过誉,为子孙后代计,我等老朽责无旁贷。”
“二位慢慢参悟,晚辈下山去探望一下长公主。另外有时间,晚辈会请阳伯上山同二位前辈交流交流心得。若二位前辈有兴趣,也可去修研院和前锋营指点指点,提携提携后进。”
“有有有,有时间去,殿下慢走,阳道友慢走。”
下山的路上,齐世阳不无担心地问:“殿下,那个许庆梁可靠吗?”
“宫里确认不是鹰谷的人,不可能是宗门的人,他许家的底细我也让人打探过,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可不可靠,这个真没法说,只能恩威并施。”
在各自宗门排不上号,在京城却是代表三大宗门的大人物。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从第一任国师开始,几乎每一任都喜欢在这座“人间仙境”留下点印迹,比如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宫殿。
雾松阁,在三圣山之巅,第六任国师的得意之作。
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不老堂坐北朝南,东配殿赏松厅,西配殿柏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院内植有各种名松,东殿外的山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树龄达6000多年,虽历尽风雨寒暑,却一直苍劲挺拔,繁茂葱郁,正殿不老堂因此而得名。
据说当年为将这颗古松移植到三圣宫,第六任国师大人费尽心思,生怕其无法成活,特找来两个在宗门专事打理灵草园的修士,整整照顾了六年。
卸任之后,心里总放不下,时不时跑回京城看几眼,拜托新任国师悉心照看。因其爱松如痴,被誉为“松痴国师”。
与自小在宗门长大、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总是上当受骗的“白痴国师”。上任十年便在京城画了十年画,留下不少画作的“画痴国师”并称“三痴”。
作为一个炼神真人,作为大秦历史上第三位不及阁大学士,许庆梁有资格入住这座古色古香,风景优美,宛如人间仙境的宫殿,这也是把不听话修士关进笼子计划的一部分。
“地方够大,老仆,下人,喜爱的晚辈,全可以搬进来。综合司员外郎孙光常驻西边的如意轩。前辈有何需要,尽管去吩咐……”
朝廷不会允许眼皮底下出现一个游离于朝廷之外的炼神真人,三大宗门一样不会允许京城存在一个随时可能倒向朝廷的炼神真人。
许家暗中经营鬼市三百多年,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许庆梁一直深居简出,不敢轻易暴露身份,更不敢暴露境界修为。现在身份和境界修为全暴露了,要么投靠朝廷,要么投靠宗门。要么远走高飞,无法再左右逢源。
眼前这位上午在鬼市说得很清楚,非友即敌,投靠宗门死路一条,跑路一样不会给你机会,除了上山跟黎昌老疯子作伴,还能有什么办法。
许庆梁暗叹了一口气,拱手道:“殿下太客气了,雾松阁很好,老夫很喜欢。”
再好也没当土皇帝好。多少要给你点甜头。
关进笼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为我修部衙门效力,秦风招呼他同黎昌坐下,从储物戒里取出一堆玉简:“家师常感叹许多传承断了可惜,那全是我历代先贤大能的心血结晶。常感叹如今修士一代不如一代,感情没有传承就不会修炼了,要知道所有功法,所有利用天地灵气的手段,全是人创造出来的。”
涉及到前辈高人,涉及到自己的命运。黎昌肃然起敬,阳伯更是流露出一脸惭愧之色。
提到“家师”二字,他二人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许庆梁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缘。面前的这一堆玉简恐怕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仙家道法。
“家师很久很久没修炼了,一直专注于参悟这个世界上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参悟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他老人家认为这是大道至理,十八修为浅薄,认为他老人家参悟的是人类及其它生灵的起源。参悟的是这个世界的奥秘。”
“前辈高人,高不可攀,黎某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与前辈相比,你我渺小如蝼蚁。”每每听到前辈高人传话或前辈高人的事,齐世阳总能有所收获,不禁对着虚空深深作揖,神情恭敬至极。
黎昌感受过那道浩瀚无比的神识,岂敢对前辈高人不敬,急忙起身效仿。
原来老仆真是老仆,连仆人都如此深不可测,可见这个蛮横霸道的皇子有一位什么样的师父。许庆梁不敢怠慢,急忙起身肃立。
“三位前辈快坐,家师在城中游玩,并不在此。”
秦风拿起一根玉简,侃侃而谈道:“先贤大能为何用玉简传法,家师以为上古时期先辈们没创造出文字,便是有一些象形字,一个地方的与另一个地方的也有所不同。想我大秦开国之初,至少有近千种方言和三百多种文字,可见用语言和文字传承之艰难。
把自己的感悟灌入进玉简,后人拿到玉简运行灵力激活,就简单多了,堪称创举。不过同时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玉简容易损坏,导致许多功法残缺不全。若损坏严重,一个传承就这么断绝了;
二是玉简有使用寿命,家师做过试验,用最上好的玉制成的功法玉简,最多不过使用近千次。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千多次能用多少年,能传承几十代,所以许多功法武技丹方和练器手段就这么稀里糊涂失传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黎昌由衷地感叹道:“用玉简传法,原来是先贤大能不识字,不得已而为之。可笑我辈修士不仅墨守成规,且争相效仿,似乎不用玉简功法便没人家好。”
这不是信口雌黄,这是同岑老一起分析过之后得出的结论。
秦风微微点了下头,接着道:“三是个人与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同一枚玉简,同一套功法,不同人习练效果会完全不同。所以家师常说功法没有好与坏,没有高与低,只有合不合适,常说为师者应因材施教。
跑题了,说感悟,打个比方,一万年前的玉简,九千年前即将失效,最后一位习练此功法的修士,自然会重新炼制一枚,以供后人习练。如此循环,一直传承至今,每个人的感悟有所不同,结果导致现在的功法,与最初的功法已变得面目全非。
当然,这种变化有好的一面,去伪存真,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同样有不好的一面,不管练什么功法都要契合,最好能追溯到其本源,要是本源丢了,那么就变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达不到先贤大能的境界。”
深入浅出,条理分明,两个老怪物深以为然,似有所悟。
“最后便是成本高昂,有修炼资质的人不多,可放眼整个大秦绝不会少,正因为其成本高昂加之敝帚自珍,又有几人能接触到功法玉简。修士少了,传承自然容易断。综上所述,千万年来修行界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与传承方式有很大关系。”
秦风将玉简推动三人面前,话锋一转:“这里有两位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及一些功法,触类旁通、兼听则明,希望能对两位前辈有所帮助。同时晚辈想代天下修士及子孙后代,恳请二位前辈有时间将其变成文字,以书籍的方式让先贤的心血结晶传承下去。
二位前辈无需亲自动手,只需动动嘴,晚辈会让综合司文档处派书吏过来记录。将来刊印时,在第一页注上二位前辈的大名。著书立说,开我大秦修士之先河,定然流芳百世。”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缺得就是这个!
黎昌欣喜若狂,抱着玉简道:“此等义举,老夫当仁不让。殿下放心,老夫定将这些玉简变成功法书籍,亲自执笔,亲自校正,决不假于人手。”
许庆梁欲言又止,想争又不敢跟他争。
吃独食这个习惯可不好,秦风笑道:“劳心伤神,太多太幸苦,晚辈以为应请许前辈分担分担,共同编撰,一起校正。”
归一大能的感悟心得堪称至宝,许庆梁岂能错过这个机会,连忙拱手道:“许某愿为国师大人执笔,愿为我大秦修士及子孙后代略尽绵力。”
“不愧为我大秦不及阁大学士,有二位大学士襄助,大秦幸甚,人族幸甚!”
“殿下过誉,为子孙后代计,我等老朽责无旁贷。”
“二位慢慢参悟,晚辈下山去探望一下长公主。另外有时间,晚辈会请阳伯上山同二位前辈交流交流心得。若二位前辈有兴趣,也可去修研院和前锋营指点指点,提携提携后进。”
“有有有,有时间去,殿下慢走,阳道友慢走。”
下山的路上,齐世阳不无担心地问:“殿下,那个许庆梁可靠吗?”
“宫里确认不是鹰谷的人,不可能是宗门的人,他许家的底细我也让人打探过,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可不可靠,这个真没法说,只能恩威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