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求生在西晋末

第488章 剑拔弩张的江左

    议论完凉州之事,皇甫真又拿起了一份与江左有关的文件介绍道:“主公,不止是凉州局势将变,据斥候来报,江左形势似乎也有些不妙。”

    “江左?江左又闹什么幺蛾子了?”卫朔眉头一皱,想不明白江左能出什么大事。

    “嘁,还不是天子跟琅琊王氏又闹翻了!”

    卫朔带着几分不耐烦地问:“天子没事又在瞎闹腾什么了?”

    对于江左这种常常内讧不断的******,卫朔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若是江左能把花费在梳理内部的精力,全都放在北伐中原上,或许这会儿胡虏早被消灭干净了。

    皇甫真嘴角一哂不屑道:“近来也不知怎么了,天子突然疏远了王导,只一心重用以刁协、戴渊、刘隗等人,就是江左世家亦比王氏兄弟受重用。天子此举无疑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引起琅琊王氏剧烈反弹。”

    “作为王氏姻亲的御史中丞周嵩甚至上书指责司马睿受刁协等人蛊惑,无故疏远忠臣(指王导),放逐旧臣,还污蔑刁协、刘隗等人为佞臣。”

    “王茂宏不是一直颇受天子信任,怎么会突然被天子疏远?”温峤满脸不解。

    皇甫真看了一眼密函解释道:“回右军师,自祖公不幸以身殉国,再加上坐镇襄阳的周访身染重病,让王敦没了后顾之忧,其自持无人可制而愈加跋扈无礼,搞得他的叛乱之心路人皆知。”

    听了皇甫真的话,卫朔才猛然意识到距离历史上王敦之乱可没几年了,历史上王敦就是在祖逖死后不久发动了叛乱。

    眼下祖逖提前了两年战死,而且王敦年纪也大了,时间不等人,谁也不敢保证王敦不会提前发动叛乱。

    “能不能设法抑制一下王敦的野心?”卫朔想了想还是觉得保证朝堂政局稳定为好。

    “这事不太容易啊,江左与辽东之间关系本就不睦。原本王敦或许只是有了些想法,可万一辽东一插手,弄不好王敦一受刺激,很有可能弄假成真。”

    “其实就算辽东不插手,王敦也不会轻易发动叛乱。没了祖逖、周访牵制,尚有甘卓、陶侃、司马承、戴渊、刘隗等人让王敦忌惮,不到万无一失,王敦一定不会冒然发动叛乱。”

    “如此说来,辽东只能静观其变了?”卫朔不甘心道。

    ……

    原本他对祖逖颇为忌惮,结果太兴二年,祖逖战死彭城,如此王敦再没什么顾忌,渐渐将密谋反叛的行动被纳入到议事日程。

    但是王敦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先试探了一下天子心腹刘隗的反应,当下刘隗正领兵万余坐镇泗口,其目的就是在预防王敦。

    为了拉拢和试探刘隗,王敦给其写信道:“近来圣上对阁下您眷顾有加,如今北方强贼未灭,中原鼎沸。我愿意与您以及周顗等人一起报效王室,共同扫平海内。如果能够顺利,帝业就此兴隆,如果不利,天下再无希望了。”

    结果让王敦失望的是刘隗根本不理睬他递过去的橄榄枝,反而强硬地回信说:“鱼儿一到大海,就相互忘掉了对方;人在道义面前,也忘记了彼此。我尽心竭力报效国家,这是我志向。”

    其大致意思是说,我刘隗只忠于司马睿,尽忠报效国家,不可能与你王敦做朋友。

    就在王敦尚未从被刘隗拒绝的怒火中恢复过来时,建邺又传出天子疏远了王导,这下子王敦心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他愤而提笔给天子写了一封质问奏疏。

    王敦的奏疏刚开始落入到了王导手中,而王导虽然也不满天子,但他十分清楚琅琊王氏绝不能与朝廷闹翻,因此他迅速扣下了王敦的奏疏。可惜王导低估了王敦,就在他扣下奏疏不久,王敦又上了一道奏疏。

    司马睿看到王敦通篇都在指责他受小人蛊惑而疏远忠臣,却一点儿也不躬身自省。结果不但没能化解琅琊王氏与天子之间的矛盾,反而因此而让天子感受到更大的威胁。

    但是司马睿也担心王敦铤而走险,为了安抚王敦,司马睿加王敦羽葆鼓吹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古代帝王常常以此赠重臣,以示恩宠。并且允许王敦增加从事中郎、椽属、舍人名额各两人,以示尊崇。

    仅仅只是这些表面文章,王敦怎能买账?

    看着怒气冲冲的王敦,心腹沈冲挑拨道:“大将军,当初是您与中书监大人二位协力才将天子扶上江东之主的位子。不料,如今天子羽翼丰满,却要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这不是不把大将军您放在眼里啊?”

    另一名心腹钱凤同样蛊惑王敦道:“是啊,大将军,天子昏庸受小人挑拨,您作为大晋柱石,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

    尽管两名心腹皆大力支持王敦起兵清君侧,但王敦仍然犹豫不决。在他看来清君侧不是小事,一旦打出旗号将再无退路,而眼下王敦尚未有把握在起兵后获得胜利。

    “清君侧乃大事,不可不慎重!眼下梁州刺史甘卓、广州刺史陶侃、湘州刺史司马承等人对我们阴奉阳违,如果不把这些隐患扫除,我们怎么能放心进攻建邺呢?”

    听了王敦的担忧,钱凤摸着下巴建议道:“大将军,甘卓原是东吴旧臣,对新朝没什么忠心,大将军完全可以用高官显贵将其拉到我们这一边。”

    “至于陶侃,其远在岭南,根本不足为虑。就算他忠心朝廷,然等到广州兵到来,大将军已经占据了建邺,到时只需一道诏书就可让陶侃退兵。”

    “唯有这个司马承乃宗室出身,是铁了心的保皇派。对付此人,大将军不妨两手准备,一方面派人将湘州刺史下辖的水师全都调到武昌听用,借此削弱司马承实力。即便日后他要出兵,也无水师可用。”

    “另外,主公起兵时只把矛头对准刁协、戴渊、刘隗三人,并告之司马承大将军无意损害司马家利益。如此虽不足以让湘州刺史司马承对我们放弃敌意,但或许会让对方迫于压力保持中立。”

    听了钱凤的谋划,王敦是大喜过望,他发现自己一向忌惮不已的几人,在钱凤的谋划下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有了钱凤的打气,王敦总算有了些信心。

    接下来他就走出了密谋反叛的第二步,他想了会儿对沈冲吩咐道:“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吴兴一向有江左粮仓之称。而士居,你又是吴兴大族出身,我打算派你回老家吴兴筹集粮草。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举兵响应,配合主力扫清建邺东面。”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回去之后一定完成您交给的任务!”

    对此沈冲信心十足,他沈氏本身就是豪族出身,更是掌握着江东铸币大权,凭借铸钱这一行当沈氏积累了巨额财富。

    沈冲一直都有通过王敦企图为自身攫取更大的权力的想法,而今听得王敦终于下定决心要密谋叛乱,他立即兴奋地答应下来,并秘密潜回自己老家,为起兵做着最后的准备。

    面对咄咄逼人的王敦,天子司马睿同样不甘示弱。他内心十分清楚,仅仅依靠戴渊、刘隗手中的数万兵马肯定不是琅琊王氏的对手。若想对抗琅琊王氏,必须依靠江左世家才行。

    好在江左大部分世家还是站到了司马睿一边,让司马睿紧张的心多少放下心来。

    就在江左、凉州境内形势大变之际,青州之战终于到了最后决战关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