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春节
印度春节是从每年的10月31日开始,一共持续五天。在进入新年前一周,印度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擦玻璃、打扫房子、清理家中的神龛……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在院子里摆上一排排小瓦罐,然后往罐里灌满灯油,并在四周撒满花瓣,一些人家还在屋顶挂起串串彩灯。传说中,神灵将在这些天访问寻常人家,为各家送去祝福和财运,点灯挂彩有指引神灵进入家门之意。
一些家庭还通宵达旦地播放乐曲,以祈求神灵能够在来年为家人带来好运。就连那些沿街乞讨的穷人也要尽其所能,弄上一盏小油灯或点上支蜡烛,在希望中度过新年。你若在这时上街散步,就会有小贩把手中的彩色气球举到你的面前,按照当地新年的习俗,即使你不想买他们手中的东西,也得塞些零钱给他们,为的是“让穷人也能过年”,新年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谁还在乎那点儿零钱?
新年前也是各种生活用品的销售旺季。商家们办起各类临时性商品展销会,那情景有些像北京春节的庙会。像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有办年货的习惯。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妇女们则喜欢坐成一排,请艺人按照传统风俗,在她们的掌心画上各种线条和图案,然后互相品头论足。
不少印度人还有放鞭炮的习惯,父母往往选择成捆的鞭炮作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印度也有类似中国的“糖葫芦”,只是颜色不同,以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印度不产山楂,所谓“糖葫芦”,就是用面粉、奶酪、糖、果料和蜂蜜等制成的圆球,外表裹上“金粉”,其味道也和北京糖葫芦不一样——只甜不酸,但孩子们能从父母手中得到一串糖葫芦,也是件令他们高兴的事。
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人们纷纷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成的巨人“作战”,最后“英雄”拉弓射出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这样预示着正义战胜邪恶,即使来年有什么天灾**也能克服。
印度的一些山民们至今还保留着跳火”的习惯。新年的前一天,人们在家里点燃“篝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驱邪除病,迎来光明,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永存。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画的都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些类似我国的春联。
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新年悄然来临。按照印度人的习惯,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别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打架吵嘴更是不受欢迎,甚至被众人所驱逐。小偷们也在这一天集体“放假”,并加入狂欢新年的行列,因为印度有这样一个习惯,如果新年第一天干坏事,就意味着一年内都干坏事,且厄运当头。为了新年交好运,小偷们这一天自然是“金盆洗手”了。
印度地域辽阔,庆祝新年的风俗也不相同。在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太阳没有升起之前,家家户户便开始痛哭,先是老人哭,然后是中青年人哭,最后是孩子们哭,有的夫妻俩抱头痛哭,有的一家人哭成一团,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认为光阴似箭,岁月易逝而人生苦短,且充满艰辛,用哭来迎新年,既是对苦辣人生的慨叹,又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忘记。
印度东北部的人们,除夕那天天黑以后,人们便上床睡觉,希望能做个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自己除夕做梦的内容,来预测吉凶。然后小辈要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再到亲友家祝贺新年。
印度还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有“干干净净迎新年”之意。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们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元旦早上,人们痛哭完毕,男女老少便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将各种彩色的粉末或纸屑撒向空中,互相泼洒红水或涂抹各种颜料,尽情地把装满颜料水的气球扔到毫不提防的来人头上,用盛满染料的水枪射向过路人,或者把亲朋好友涂成个大花脸,称为“洒红”,意味着来年美满幸福,日子红红火火。而老年人和孩子们则将红粉互相涂在对方的额头上和面颊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新年第一天,印度东部的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神像出游,神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手持彩旗,呐喊唱歌。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人们夹道欢迎,不时用掺有香料的水,泼洒到神像身上。
祈求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互相祝福;长辈们互祝健康长寿,亲朋们则互祝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此外还要举行一定规模的“赛象大会”如:人象拔河、大象足球赛等,丰富、精彩动人。
印度北部山区的农民迎接新年,往往在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大豆、小麦等粮食,此外还放一些绿色植物的嫩芽和绿叶,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祈求神的保佑。据说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的一年的收成就越多。此外,这里的农村还流传着另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爬的高,就标志着来年会步步高升。
按印度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第一个走进家们的人,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位客人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全年吉利走好运,主人就很高兴,会热情款待他们。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或者是一个平时不受欢迎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青年还喜欢在过新年时徒手格斗,格斗的双方不管熟悉与否,也不管是否认识,见面互相寒暄后,便较量起来。围观者叫好助威,不管是胜还是败,他们都能得到人们的祝福,但胜者往往成为姑娘们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又圆又粗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小伙卫子竭力往杆上爬,姑娘们则手持竹竿阻挠爬竿的小伙子,其他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取得小袋获取胜利为止。
新年到来的时候,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人们会来到神庙中举行朝拜仪式,更为有趣的是男子要身穿裙子、紧身长裤来参加朝拜活动。据说男子身着女装参加朝拜将得到一位女神的护佑,且穿得越时髦越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br>
一些家庭还通宵达旦地播放乐曲,以祈求神灵能够在来年为家人带来好运。就连那些沿街乞讨的穷人也要尽其所能,弄上一盏小油灯或点上支蜡烛,在希望中度过新年。你若在这时上街散步,就会有小贩把手中的彩色气球举到你的面前,按照当地新年的习俗,即使你不想买他们手中的东西,也得塞些零钱给他们,为的是“让穷人也能过年”,新年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谁还在乎那点儿零钱?
新年前也是各种生活用品的销售旺季。商家们办起各类临时性商品展销会,那情景有些像北京春节的庙会。像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有办年货的习惯。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妇女们则喜欢坐成一排,请艺人按照传统风俗,在她们的掌心画上各种线条和图案,然后互相品头论足。
不少印度人还有放鞭炮的习惯,父母往往选择成捆的鞭炮作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印度也有类似中国的“糖葫芦”,只是颜色不同,以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印度不产山楂,所谓“糖葫芦”,就是用面粉、奶酪、糖、果料和蜂蜜等制成的圆球,外表裹上“金粉”,其味道也和北京糖葫芦不一样——只甜不酸,但孩子们能从父母手中得到一串糖葫芦,也是件令他们高兴的事。
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人们纷纷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成的巨人“作战”,最后“英雄”拉弓射出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这样预示着正义战胜邪恶,即使来年有什么天灾**也能克服。
印度的一些山民们至今还保留着跳火”的习惯。新年的前一天,人们在家里点燃“篝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驱邪除病,迎来光明,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永存。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画的都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些类似我国的春联。
就在这样的忙忙碌碌中,新年悄然来临。按照印度人的习惯,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别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打架吵嘴更是不受欢迎,甚至被众人所驱逐。小偷们也在这一天集体“放假”,并加入狂欢新年的行列,因为印度有这样一个习惯,如果新年第一天干坏事,就意味着一年内都干坏事,且厄运当头。为了新年交好运,小偷们这一天自然是“金盆洗手”了。
印度地域辽阔,庆祝新年的风俗也不相同。在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太阳没有升起之前,家家户户便开始痛哭,先是老人哭,然后是中青年人哭,最后是孩子们哭,有的夫妻俩抱头痛哭,有的一家人哭成一团,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认为光阴似箭,岁月易逝而人生苦短,且充满艰辛,用哭来迎新年,既是对苦辣人生的慨叹,又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忘记。
印度东北部的人们,除夕那天天黑以后,人们便上床睡觉,希望能做个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自己除夕做梦的内容,来预测吉凶。然后小辈要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再到亲友家祝贺新年。
印度还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有“干干净净迎新年”之意。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们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元旦早上,人们痛哭完毕,男女老少便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将各种彩色的粉末或纸屑撒向空中,互相泼洒红水或涂抹各种颜料,尽情地把装满颜料水的气球扔到毫不提防的来人头上,用盛满染料的水枪射向过路人,或者把亲朋好友涂成个大花脸,称为“洒红”,意味着来年美满幸福,日子红红火火。而老年人和孩子们则将红粉互相涂在对方的额头上和面颊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新年第一天,印度东部的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神像出游,神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手持彩旗,呐喊唱歌。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人们夹道欢迎,不时用掺有香料的水,泼洒到神像身上。
祈求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互相祝福;长辈们互祝健康长寿,亲朋们则互祝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此外还要举行一定规模的“赛象大会”如:人象拔河、大象足球赛等,丰富、精彩动人。
印度北部山区的农民迎接新年,往往在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大豆、小麦等粮食,此外还放一些绿色植物的嫩芽和绿叶,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祈求神的保佑。据说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的一年的收成就越多。此外,这里的农村还流传着另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爬的高,就标志着来年会步步高升。
按印度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第一个走进家们的人,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位客人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全年吉利走好运,主人就很高兴,会热情款待他们。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或者是一个平时不受欢迎的人,就将预示着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青年还喜欢在过新年时徒手格斗,格斗的双方不管熟悉与否,也不管是否认识,见面互相寒暄后,便较量起来。围观者叫好助威,不管是胜还是败,他们都能得到人们的祝福,但胜者往往成为姑娘们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又圆又粗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小伙卫子竭力往杆上爬,姑娘们则手持竹竿阻挠爬竿的小伙子,其他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取得小袋获取胜利为止。
新年到来的时候,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人们会来到神庙中举行朝拜仪式,更为有趣的是男子要身穿裙子、紧身长裤来参加朝拜活动。据说男子身着女装参加朝拜将得到一位女神的护佑,且穿得越时髦越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