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 都要向德国靠近】
“陛下,在想什么?”洁格格合上书,笑眯眯的看着华皇。
华皇微微一笑,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拍了拍,“没有什么,看累了?”
“嗯,我发现我不是很爱看政治方面的书,我还是多看看比较好。”洁格格呵呵一笑。
“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华皇爱怜的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揉了揉,眼睛看向舱外的大海,马上要到西班牙王国了,这是最后一个德奥系次强国家了,在西班牙的外交如果再没有进展的话,华皇到了柏林,在同德皇和俾斯麦交往之前,所处的外交位置将会十分的不利。
华皇还是对于俾斯麦支持华国的外交,抱有大于百分之五十的信心的。
只要看一看18世纪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在印度的版图扩张速度,再看看美国独立后英国的损失,就会发现,19世纪英国极少干涉欧陆政局的重要原因,是英国已经从一个欧洲大国转型成了世界级别的大殖民帝国。
它在南亚有一块可以跟半个欧洲相比的极其富饶的殖民地,所以它考虑的主要事务早已从欧洲转向了从地中海到印度这一条长线上的庞大地区。
英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德国统一的影响,但这个低估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英国当时把眼光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且,即使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也非常清楚德国没有能挑战英国力量。
所以英国人以为欧洲均势能保持平衡。
但是英国人低估了外交政策民主化的可怕效应,也低估了全球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渴望。
其实如果让华皇来评价,大英帝国崩溃并不始于一战,而是始于殖民地的战争。
英国在南非殖民地的土著布尔人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里,布尔战争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如同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的支持。
但德国当时支持力度有限,不像法国又给钱又给兵又给统帅。
布尔战争过程中,布尔人发明了游击队战术,跟美国在越战时的状况非常类似。
英国为了镇压布尔战争,在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建立集中营,杀死大量布尔人,与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类似。
英国妇女霍布豪斯在了解到集中营存在后,将真相发至国内媒体,引发欧洲舆论大动荡,各国纷纷指责英国的反人道行为。
当时欧洲人对英国的态度比现在欧洲人对美国的态度有血性多了。
布尔战争后,英国成立南非联邦,也就是今天南非的前身。
比起一个逐渐崛起和强大的普鲁士,大势所趋下即将走向统一的德意志,英国更害怕重新崛起的法国和染指欧洲的俄国。
华皇理性分析着当时的国际形势:在连番的改革后俄国作为欧洲几大强国之一,是英法奥等国最忌惮的对手,其整体实力并不逊于法普奥,而且这个时候沙俄自身内部社会结构的问题并没有表现得这么严重,在中亚和远东的疯狂扩张和争夺殖民地让几大强国很难忽视它的存在。
即便现在被华国打的只剩下欧洲地块,但是沙俄的实力仍然很强大,而且,战斗民族一旦缓过劲来,起反扑能力是很可怕的。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后元气大伤,在经济和殖民地规模以及工业产值上远远落后于英国,但还是欧陆上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法国从来没有忘记拿破仑帝国的荣光,并且一直追求于重现这种普世性的欧洲帝国,48年拿破仑三世当上第二共和国总统,52年称帝,而且同时大肆寻找主动的外交政策和扩张的可能性越南,鸦片战争,53年与英国结盟加入克里木战争抑制俄国扩张。
法国的底气可能不足,但是想要重新成为大国的野心还是相当明显的。
这点当然被英国这个百年宿敌看在眼里,实际上,英国自百年战争开始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法国的压制,英国骨子里极其害怕一个过于强大的势力出现在欧洲版图上,这也是英国想方设法维持欧陆均势的原因。
而纵观历史,法国在每个时代都是最有可能成为这个势力的国家。
在19世纪中叶英法多次结盟,并不代表没有互相戒备,只是这个时候俄国的问题相比法国更迫在眉睫而已,而且对抗俄国的同时英国需要一个有力的助手。
英国从来就没有放松对法国的监视和压制,认为法国永远是他潜在的对手,可笑的是,没人能想到拿破仑三世毫无骨气,竟然带着150万法军在色当投降。
奥地利帝国,拿破仑战争同样使其元气大伤,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使得奥地利在德意志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是梅特涅等人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法挽回的。
本质上奥地利还是一个封建国家,虽说自身条件不错,陆军有一战之力,殖民地和海上力量和其他诸强相比还是太过于可怜,这个式微的帝国必须想办法挽回颓势,也正因此,奥地利在参与欧洲事务上还是比较积极的,它希望以此提升自己在欧洲衰败的威望和影响力,后来成立奥匈帝国也是为了这么一个道理。
奥匈帝国不那么强力,也是无法忽视的一支力量。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呼声在19世纪的中后期达到了最**,北方有普鲁士,南方是各邦联,这个各国都是看在眼里的。
普鲁士是块硬骨头,英国打起来没有好处。
海军力量和殖民地数量远落后于英国,构不成威胁,而且英国需要一个能在欧洲腹地牵制法国的国家,普在拿破仑战争中还是英国的盟友,英国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向这个国家,向德意志开战。
不过,华皇不认为完全是因为英国人的脑子笨,因为除了华皇这么一个重生穿越巨,谁知道德国会发展的这么快?
但是华皇知道啊,所以华皇才会选择和发展的很快,急需要证明自己的德国靠近。
华皇微微一笑,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拍了拍,“没有什么,看累了?”
“嗯,我发现我不是很爱看政治方面的书,我还是多看看比较好。”洁格格呵呵一笑。
“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华皇爱怜的在洁格格的小手上揉了揉,眼睛看向舱外的大海,马上要到西班牙王国了,这是最后一个德奥系次强国家了,在西班牙的外交如果再没有进展的话,华皇到了柏林,在同德皇和俾斯麦交往之前,所处的外交位置将会十分的不利。
华皇还是对于俾斯麦支持华国的外交,抱有大于百分之五十的信心的。
只要看一看18世纪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在印度的版图扩张速度,再看看美国独立后英国的损失,就会发现,19世纪英国极少干涉欧陆政局的重要原因,是英国已经从一个欧洲大国转型成了世界级别的大殖民帝国。
它在南亚有一块可以跟半个欧洲相比的极其富饶的殖民地,所以它考虑的主要事务早已从欧洲转向了从地中海到印度这一条长线上的庞大地区。
英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德国统一的影响,但这个低估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英国当时把眼光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且,即使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也非常清楚德国没有能挑战英国力量。
所以英国人以为欧洲均势能保持平衡。
但是英国人低估了外交政策民主化的可怕效应,也低估了全球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渴望。
其实如果让华皇来评价,大英帝国崩溃并不始于一战,而是始于殖民地的战争。
英国在南非殖民地的土著布尔人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里,布尔战争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如同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的支持。
但德国当时支持力度有限,不像法国又给钱又给兵又给统帅。
布尔战争过程中,布尔人发明了游击队战术,跟美国在越战时的状况非常类似。
英国为了镇压布尔战争,在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建立集中营,杀死大量布尔人,与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类似。
英国妇女霍布豪斯在了解到集中营存在后,将真相发至国内媒体,引发欧洲舆论大动荡,各国纷纷指责英国的反人道行为。
当时欧洲人对英国的态度比现在欧洲人对美国的态度有血性多了。
布尔战争后,英国成立南非联邦,也就是今天南非的前身。
比起一个逐渐崛起和强大的普鲁士,大势所趋下即将走向统一的德意志,英国更害怕重新崛起的法国和染指欧洲的俄国。
华皇理性分析着当时的国际形势:在连番的改革后俄国作为欧洲几大强国之一,是英法奥等国最忌惮的对手,其整体实力并不逊于法普奥,而且这个时候沙俄自身内部社会结构的问题并没有表现得这么严重,在中亚和远东的疯狂扩张和争夺殖民地让几大强国很难忽视它的存在。
即便现在被华国打的只剩下欧洲地块,但是沙俄的实力仍然很强大,而且,战斗民族一旦缓过劲来,起反扑能力是很可怕的。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后元气大伤,在经济和殖民地规模以及工业产值上远远落后于英国,但还是欧陆上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法国从来没有忘记拿破仑帝国的荣光,并且一直追求于重现这种普世性的欧洲帝国,48年拿破仑三世当上第二共和国总统,52年称帝,而且同时大肆寻找主动的外交政策和扩张的可能性越南,鸦片战争,53年与英国结盟加入克里木战争抑制俄国扩张。
法国的底气可能不足,但是想要重新成为大国的野心还是相当明显的。
这点当然被英国这个百年宿敌看在眼里,实际上,英国自百年战争开始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法国的压制,英国骨子里极其害怕一个过于强大的势力出现在欧洲版图上,这也是英国想方设法维持欧陆均势的原因。
而纵观历史,法国在每个时代都是最有可能成为这个势力的国家。
在19世纪中叶英法多次结盟,并不代表没有互相戒备,只是这个时候俄国的问题相比法国更迫在眉睫而已,而且对抗俄国的同时英国需要一个有力的助手。
英国从来就没有放松对法国的监视和压制,认为法国永远是他潜在的对手,可笑的是,没人能想到拿破仑三世毫无骨气,竟然带着150万法军在色当投降。
奥地利帝国,拿破仑战争同样使其元气大伤,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使得奥地利在德意志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是梅特涅等人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法挽回的。
本质上奥地利还是一个封建国家,虽说自身条件不错,陆军有一战之力,殖民地和海上力量和其他诸强相比还是太过于可怜,这个式微的帝国必须想办法挽回颓势,也正因此,奥地利在参与欧洲事务上还是比较积极的,它希望以此提升自己在欧洲衰败的威望和影响力,后来成立奥匈帝国也是为了这么一个道理。
奥匈帝国不那么强力,也是无法忽视的一支力量。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呼声在19世纪的中后期达到了最**,北方有普鲁士,南方是各邦联,这个各国都是看在眼里的。
普鲁士是块硬骨头,英国打起来没有好处。
海军力量和殖民地数量远落后于英国,构不成威胁,而且英国需要一个能在欧洲腹地牵制法国的国家,普在拿破仑战争中还是英国的盟友,英国几乎没有任何理由向这个国家,向德意志开战。
不过,华皇不认为完全是因为英国人的脑子笨,因为除了华皇这么一个重生穿越巨,谁知道德国会发展的这么快?
但是华皇知道啊,所以华皇才会选择和发展的很快,急需要证明自己的德国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