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供应链
“这位是百信集团的董事长助理肖敏,我希望能够与百信集团一起投资卓悦。”
杜嘉逸介绍道。
刘乾东与雷俊对视了一眼,突然多出一个百信集团,变数有些大了。
“请问百信集团是?”
肖敏也才三十岁,确实杜嘉逸老妈杨光雅细心培养的一员大将。在百信集团当中,肖敏算是杨光雅的代表。可以说,杨光雅能够轻轻松松管理好百信集团旗下那么多连锁超市,肖敏功不可没。
刘乾东融资是为了扩充卓悦平台的销售种类,由单一的音像图书,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家电、日化方面发展。刘乾东原本的本行就是音像,做起来风生水起,可是在其他方面就是新人,一开始难免会摸不到底。
杜嘉逸希望能够引入自己老妈公司的投资,也是强强合作,线上线下联动。同时,尽可能地占据卓悦中更多的股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百信集团在全国拥有三十多家连锁超市,主要是集中在华东地区,在京城、申圳、山城等大型城市也有连锁。”肖敏介绍道。
“我们董事长非常看好电子商务的前景,认为超市电子化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卓悦在音像图书确实做得非常不错,可是在其它种类的商品中,应该是非常缺乏经验的。而百信集团做了十几年的超市,拥有自己的物流以及仓库,掌握着不少自由的渠道,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最少的物流成本拿到产品。”
“这些……应该都是卓悦非常需要的!”
肖敏颇有大将之风,上来就是一堆话,打得刘乾东有些蒙蔽。
百信在华东比较有名,在京城却只有一家,因而雷俊和刘乾东都不太熟悉。不过看过肖敏发放的资料之后,两个人对百信集团的实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总的来说,百信集团在华东盘踞多年,虽说近几年宝岛、法国、美利坚那些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都在开阔国内市场,可是百信还是凭借着自己十几年扎根本土的优势,在控制成本上略胜一筹。
三十多家连锁超市加上各地的仓库以及自己的物流团队,百信集团的市值大概在三十多亿,也算是国内本土第一梯队的超市集团了。
百信在集团介绍上,特别说明了自己在供应链上面的积累和优势。杨光雅本身并不太懂得企业管理与超市发展,可是学习总是对的。
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就是美利坚的沃尔玛,它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控制成本,掌握供应链。为了能够统筹与安排好商品的物流,实时监控各个超市中商品的数量,沃尔玛甚至不惜拥有了自己的卫星。
百信超市一定程度上面也学习了这种模式,虽然说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能够拥有自己的卫星。可是百姓在华东一亩三分地上面,也能够做到控制供应链的成本。
国内的物流成本奇高无比,美利坚大概7%-8%,日本5%-6%,而中国比美利坚和岛国之和还多,大量的企业利润被物流吞噬掉了。
国内一件商品从走出工厂大门,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要搬运5到7次,耗费了很多成本和时间。
百信有自己的仓库,有自己的配货团队。也就是说,从商品出厂,就到了百信手里,剩下的物流成本,不过是内部消化罢了。假设别的超市商品的成本是1000,物流运输成本15,而百信却能够把物流控制在10元,平白比别人多出来5块钱的利润。
那么多连锁超市,每天销售的商品数量是非常可观的,把物流成本控制好,就等于说比同类企业有着更多的竞争力。
可以说,肖敏给雷俊和刘乾东的材料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百信集团参与投资也是有着充足的准备,并不是一拍脑袋,纯粹为了拥抱互联网而进行的合作。
百信集团在控制供应链成本上的能力,让刘乾东眼热不已,这可是百信十几年实际运营中摸索出来的。卓悦作为电子商务,想要真正弄懂,就必须找一个行内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卓悦作为网络的电子商务平台,百信作为线上的实体超市,两者的合作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不过,原本是和逸嘉集团的谈判,突然临时加入了一家连锁超市集团,这让雷俊和刘乾东有些摸不着头脑。
逸嘉集团和百信集团对现在的卓悦的估值是一亿美金,这还是看在卓悦拥有微不足道盈利上。
这个估值得到了雷俊与刘乾东的认可,毕竟半年前进行a轮融资的时候,卓悦的估值也才三千万美元,现在是之前的三倍,对于所有股东来说都是好消息。当然了,在杜嘉逸签下了认购合同之后,卓悦的股东也就只剩下了三个人。
不过逸嘉与百信想要的股份让刘乾东有些抗拒。
“杜总你个人已经拥有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要是逸嘉再拿下百分之二十,那我们就剩不了多少了!”刘乾东有一些小激动。
b轮的融资之后,之前的股份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逸嘉一开口就是投资两千万美金,拿下百分之二十,这么算下来,逸嘉集团可能会成为卓悦第一大股东。
肖敏紧接着开口说道:
“百信集团可以将自有的仓库租借给卓悦,并且和卓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做到上线线上一个价格。”
“与此同时,我们会移交全部的合作关系,帮助卓悦完善商品种类以及控制好商品的成本。”
“百信集团认为,这些无形的资产作价一千万美金,另外在投资一千万的现金,需要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百信集团把十几年积累的成果以及各种关系交给卓悦,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一千万美金。毕竟对于连锁超市来说,这些可都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可是百信集团也要百分之二十,刘乾东就有些接受不了了。
雷俊在一旁皱了皱眉头,杜嘉逸的胃口有些大了。(未完待续。)
杜嘉逸介绍道。
刘乾东与雷俊对视了一眼,突然多出一个百信集团,变数有些大了。
“请问百信集团是?”
肖敏也才三十岁,确实杜嘉逸老妈杨光雅细心培养的一员大将。在百信集团当中,肖敏算是杨光雅的代表。可以说,杨光雅能够轻轻松松管理好百信集团旗下那么多连锁超市,肖敏功不可没。
刘乾东融资是为了扩充卓悦平台的销售种类,由单一的音像图书,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家电、日化方面发展。刘乾东原本的本行就是音像,做起来风生水起,可是在其他方面就是新人,一开始难免会摸不到底。
杜嘉逸希望能够引入自己老妈公司的投资,也是强强合作,线上线下联动。同时,尽可能地占据卓悦中更多的股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百信集团在全国拥有三十多家连锁超市,主要是集中在华东地区,在京城、申圳、山城等大型城市也有连锁。”肖敏介绍道。
“我们董事长非常看好电子商务的前景,认为超市电子化是一个未来的趋势。”
“卓悦在音像图书确实做得非常不错,可是在其它种类的商品中,应该是非常缺乏经验的。而百信集团做了十几年的超市,拥有自己的物流以及仓库,掌握着不少自由的渠道,能够以最低的价格,最少的物流成本拿到产品。”
“这些……应该都是卓悦非常需要的!”
肖敏颇有大将之风,上来就是一堆话,打得刘乾东有些蒙蔽。
百信在华东比较有名,在京城却只有一家,因而雷俊和刘乾东都不太熟悉。不过看过肖敏发放的资料之后,两个人对百信集团的实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总的来说,百信集团在华东盘踞多年,虽说近几年宝岛、法国、美利坚那些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都在开阔国内市场,可是百信还是凭借着自己十几年扎根本土的优势,在控制成本上略胜一筹。
三十多家连锁超市加上各地的仓库以及自己的物流团队,百信集团的市值大概在三十多亿,也算是国内本土第一梯队的超市集团了。
百信在集团介绍上,特别说明了自己在供应链上面的积累和优势。杨光雅本身并不太懂得企业管理与超市发展,可是学习总是对的。
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就是美利坚的沃尔玛,它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控制成本,掌握供应链。为了能够统筹与安排好商品的物流,实时监控各个超市中商品的数量,沃尔玛甚至不惜拥有了自己的卫星。
百信超市一定程度上面也学习了这种模式,虽然说没有那么大的财力能够拥有自己的卫星。可是百姓在华东一亩三分地上面,也能够做到控制供应链的成本。
国内的物流成本奇高无比,美利坚大概7%-8%,日本5%-6%,而中国比美利坚和岛国之和还多,大量的企业利润被物流吞噬掉了。
国内一件商品从走出工厂大门,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要搬运5到7次,耗费了很多成本和时间。
百信有自己的仓库,有自己的配货团队。也就是说,从商品出厂,就到了百信手里,剩下的物流成本,不过是内部消化罢了。假设别的超市商品的成本是1000,物流运输成本15,而百信却能够把物流控制在10元,平白比别人多出来5块钱的利润。
那么多连锁超市,每天销售的商品数量是非常可观的,把物流成本控制好,就等于说比同类企业有着更多的竞争力。
可以说,肖敏给雷俊和刘乾东的材料目标指向性非常明确。百信集团参与投资也是有着充足的准备,并不是一拍脑袋,纯粹为了拥抱互联网而进行的合作。
百信集团在控制供应链成本上的能力,让刘乾东眼热不已,这可是百信十几年实际运营中摸索出来的。卓悦作为电子商务,想要真正弄懂,就必须找一个行内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卓悦作为网络的电子商务平台,百信作为线上的实体超市,两者的合作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不过,原本是和逸嘉集团的谈判,突然临时加入了一家连锁超市集团,这让雷俊和刘乾东有些摸不着头脑。
逸嘉集团和百信集团对现在的卓悦的估值是一亿美金,这还是看在卓悦拥有微不足道盈利上。
这个估值得到了雷俊与刘乾东的认可,毕竟半年前进行a轮融资的时候,卓悦的估值也才三千万美元,现在是之前的三倍,对于所有股东来说都是好消息。当然了,在杜嘉逸签下了认购合同之后,卓悦的股东也就只剩下了三个人。
不过逸嘉与百信想要的股份让刘乾东有些抗拒。
“杜总你个人已经拥有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要是逸嘉再拿下百分之二十,那我们就剩不了多少了!”刘乾东有一些小激动。
b轮的融资之后,之前的股份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逸嘉一开口就是投资两千万美金,拿下百分之二十,这么算下来,逸嘉集团可能会成为卓悦第一大股东。
肖敏紧接着开口说道:
“百信集团可以将自有的仓库租借给卓悦,并且和卓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做到上线线上一个价格。”
“与此同时,我们会移交全部的合作关系,帮助卓悦完善商品种类以及控制好商品的成本。”
“百信集团认为,这些无形的资产作价一千万美金,另外在投资一千万的现金,需要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百信集团把十几年积累的成果以及各种关系交给卓悦,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一千万美金。毕竟对于连锁超市来说,这些可都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可是百信集团也要百分之二十,刘乾东就有些接受不了了。
雷俊在一旁皱了皱眉头,杜嘉逸的胃口有些大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