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半岛战争
1908年10月1日,被后世称为“代理人战争”的朝鲜半岛战争爆发,这个小国悲催的存在于华夏、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大国之间,上千年来就在大国之间挣扎求生,没有一刻自己当家作主。如果放在欧洲,这个民族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类似英国的世界强国,要知道英国的国土与朝鲜半岛相当!
这场战争同样如此,半岛两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为的割裂成两个国家,谁也不能抱怨他们想要统一的愿望。在这种单纯的愿望背后,是大国之间的角力,掺杂着太多的阴谋和算计。
战争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共和军李光竹军团近十万大军在10月1日当天就突破了韩军的边境防线,战斗轻松地让所有人惊讶。韩军在最紧张的板门店到开城一线,只布置了三个师的部队,更多的兵力还没有抵达汉城,边境就被突破,近在咫尺的汉城立刻受到共和军强大兵力的威胁。
鲁武宣此时才紧张起来,下令各地的部队加速向汉城周围靠拢,从毫不关心备战,到处处指手画脚,鲁武宣摇身一变成为对一个连队的调动都异常关心的军事家。
外行指导内行的结果就是,韩军的行动更加混乱,边境地区溃败的军队拥挤在汉城周围的防线上没人搭理。其他地区前来支援的部队在汉城周围来回奔走,却不知道自己的防区在哪里,或者到哪里领取弹药等后勤物资。另一侧成堆的炮弹露天摆放,守护的士兵肆无忌惮的抽烟嬉闹,军官们甚至都参与其中。
与经受严格训练的共和军不同,韩军原本的常备军力不到二十万人,而且军备松弛、训练量小,军官也多是从旧时代的军队中直接转变而来。士兵们得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武器弹药,却很少有人懂得摆弄那些火炮,于是迫击炮、大炮等重火力装备被存放在仓库中,空有重火力装备,却在军队中找不到。
局势紧张后鲁武宣命令从全国招募十万新军,组成第三集团军应对挑战。这个第三集团军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完全的菜鸟,与其说是士兵,倒不如说放下锄头的农夫。
10月10日,李光竹军团完成了对汉城的包围,只是另一侧的姜席间军团进展很不顺利,他们在汉江平原东部的山区中遭遇暴雨,道路被冲垮,部队行进困难,此时还没有攻占预定目标的春川。这给了韩军**的机会,韩军第二集团军在横城到汉城一线加强了防守,第二集团军的第四军利用横城和春川附近的山地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保证汉城右翼的安全。另外更多的增援部队也在向汉城集结,汉城守备司令朴明普手里已经有第一集团军三个军和第二集团军两个军的兵力,虽然防御工事的构建进度缓慢,但如此多的部队,总算给鲁武宣几丝安全感。
鲁武宣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几天,就被前线不断送过来的战报弄得心情焦躁。共和军攻势迅猛、火力强大,前线士兵反应,共和军士兵训练有素、战术素养高超(韩军士兵看来),他们往往先集中大量火炮攻击韩军阵地,韩军士兵在炮火压制下士气迅速低落。然后共和军发动集群冲锋,在冲锋时还利用机枪、迫击炮等压制韩军阵地火力,消灭韩军机枪阵地等火力点。之后悍不畏死的共和军突入韩军阵地,利用手榴弹等沿战壕消灭韩军士兵。在这种打击下防守一方的韩军经常溃不成军,即使宪兵队架起机枪扫射,也无法阻挡士兵的溃败。
在后方观战的华**官团对战斗经过不忍直视,共和军在汉城战役开始后的三天中,向前推进二十多公里,消灭韩军三万多人,但自身也损伤超过两万人,可以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华国为共和军提供了优势的火炮、一部分坦克等装甲车辆,还有几十架飞机,共和军完全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战术,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伤亡突破韩军阵地,而不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往前平推。乐非中校估计,汉城战役结束后共和军的伤亡将达到五万人左右,而之前囤积的物资弹药将因为这次战役而所剩无几,之后的战斗因为后勤断绝而进攻乏力,甚至会出现韩军突然进攻而崩溃的现象。
军官团团长吕奉找过金钟虢,但被他误解为嫉妒自己的军事才华和共和军强大的战斗力,金钟虢面对吕奉直言不讳的说道:“请相信我们朝鲜人统一国家的信心,也请相信我们共和军统一国家的实力!”言外之意就是让军官团靠边站,不要给金钟虢找麻烦。
汉城战役激战正酣时,姜席间军团终于走出东部山区,一头撞在韩军第四军构筑好的防御阵地上。姜席间也是个死脑筋,面对敌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缺少大口径火炮等重火力的情况下,悍然命令部队进攻,结果两天时间才拿下一个山头,自身伤亡达三千多人,歼灭守军不到五百人。而前方还有上百个山头等着姜席间军团去攻破,等到突破韩军防线,估计姜席间军团也剩不了几个人,到那时围攻汉城的计划早已破产。
姜席间无奈,只好命令暂停进攻,并要求后方加大物资运输量,提供一定量的火炮也突破敌军阵地。可惜为了汉城战役,大部分物资和火炮都被集中到李光竹军团,姜席间的手里缺乏火炮、缺乏机枪,甚至缺乏弹药。
战争开始之前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弹药的消耗速度这么快,金钟虢也终于认识到现代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是多么大的考验,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应付不了大规模的现代战争。李光竹军团最靠近汉城的部队是第二军第三师的一个连,他们远远地看到了平原上几公里外的汉城,却在韩军密集的防守面前无法前进一步。
李光竹军团、姜席间军团开始表现出进攻乏力的迹象,而汉城的防御却越来越严密,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被派到仁川港,用来保护汉城的左翼,同时保护韩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战争进行到现在,所谓的代理人战争才变得清晰起来,从旧金山出发的运输船队,抵达日本后与另一支运输船队汇合,满载美国的棉衣、药品、弹药等物资和日本的三十五辆坦克、三百名军事教官、五万支枪械,在10月18日抵达仁川港。
而早在10月3日,华国第一批从上海出发的运输船队就抵达了朝鲜的海州港,满载几百万发子弹和几十万发炮弹的物资堆积在港口附近,虽然华国支援了部分汽车,海州到开城也有铁路线,但物资的运输速度仍旧慢的让人发疯。日本人修建的铁路运量很小,而且日本人在撤离朝鲜时将其大肆破坏,华国接手后受制于国内经济建设所耗费的资源,没有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复。所以铁路运输化为泡影,公路方面,华国支援的近五百辆汽车完全可以承担起运输任务,可惜的是朝鲜共和国内部竟然找不到足够的司机,临时培训的司机面对复杂的路况和拥挤的路面,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卡车堵塞公路的尴尬情况。
于是,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竟然是朝鲜青壮组成的人力运输大队,据粗略估算,大约有五十万民众被组织起来担任挑夫,利用骡马、耕牛、手推车等作为主要手段,一点一点往前线运输物资。
只要被征发成为挑夫,就可以有足够的食物,这是朝鲜官方的承诺,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加快运输速度,只能让挑夫和牲畜们吃饱,这个条件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主动参与到运输物资的行动,他们大部分不会吃得太饱,一是重体力活会让鼓起来的胃受罪,二是要留下部分给家中的孩子、老人。
只是这样的条件下华国支援的物资除了弹药等无法啃食的外,超过三分之二在运输途中被挑夫和牲口消化,前线的士兵不但缺少弹药,还缺少足够的粮食。
相反韩军却可以利用仁川距离汉城近的优势,获得充足的补给,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汉城守备军司令在获得日美的补给后,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他动员了五个师的部队,向汉城以西的开里地区发动突然进攻,李光竹军团猝不及防,驻守在当地的两个师的部队一直处于进攻态势,根本没有构筑防御工事,饿着肚子、缺少弹药的他们面对韩军潮水般的攻势顽强抵抗,但在增援到来之前还是后撤十公里,使进攻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凹陷部。
韩军不但在后勤方面获得优势,在单兵素质、军官素质等方面也在迅速提升,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大量毫无文化基础的中低层军官通过战争成长起来,成为韩军的中坚力量。韩军士兵也知道了如何辨别炮火,如何躲避机枪,如何击中威胁最大的敌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朴明普发动的反击战中,韩军炮兵部队终于开张,虽然是在日本教官的指挥下进行的。()
本书来自
这场战争同样如此,半岛两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为的割裂成两个国家,谁也不能抱怨他们想要统一的愿望。在这种单纯的愿望背后,是大国之间的角力,掺杂着太多的阴谋和算计。
战争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共和军李光竹军团近十万大军在10月1日当天就突破了韩军的边境防线,战斗轻松地让所有人惊讶。韩军在最紧张的板门店到开城一线,只布置了三个师的部队,更多的兵力还没有抵达汉城,边境就被突破,近在咫尺的汉城立刻受到共和军强大兵力的威胁。
鲁武宣此时才紧张起来,下令各地的部队加速向汉城周围靠拢,从毫不关心备战,到处处指手画脚,鲁武宣摇身一变成为对一个连队的调动都异常关心的军事家。
外行指导内行的结果就是,韩军的行动更加混乱,边境地区溃败的军队拥挤在汉城周围的防线上没人搭理。其他地区前来支援的部队在汉城周围来回奔走,却不知道自己的防区在哪里,或者到哪里领取弹药等后勤物资。另一侧成堆的炮弹露天摆放,守护的士兵肆无忌惮的抽烟嬉闹,军官们甚至都参与其中。
与经受严格训练的共和军不同,韩军原本的常备军力不到二十万人,而且军备松弛、训练量小,军官也多是从旧时代的军队中直接转变而来。士兵们得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武器弹药,却很少有人懂得摆弄那些火炮,于是迫击炮、大炮等重火力装备被存放在仓库中,空有重火力装备,却在军队中找不到。
局势紧张后鲁武宣命令从全国招募十万新军,组成第三集团军应对挑战。这个第三集团军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完全的菜鸟,与其说是士兵,倒不如说放下锄头的农夫。
10月10日,李光竹军团完成了对汉城的包围,只是另一侧的姜席间军团进展很不顺利,他们在汉江平原东部的山区中遭遇暴雨,道路被冲垮,部队行进困难,此时还没有攻占预定目标的春川。这给了韩军**的机会,韩军第二集团军在横城到汉城一线加强了防守,第二集团军的第四军利用横城和春川附近的山地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以保证汉城右翼的安全。另外更多的增援部队也在向汉城集结,汉城守备司令朴明普手里已经有第一集团军三个军和第二集团军两个军的兵力,虽然防御工事的构建进度缓慢,但如此多的部队,总算给鲁武宣几丝安全感。
鲁武宣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几天,就被前线不断送过来的战报弄得心情焦躁。共和军攻势迅猛、火力强大,前线士兵反应,共和军士兵训练有素、战术素养高超(韩军士兵看来),他们往往先集中大量火炮攻击韩军阵地,韩军士兵在炮火压制下士气迅速低落。然后共和军发动集群冲锋,在冲锋时还利用机枪、迫击炮等压制韩军阵地火力,消灭韩军机枪阵地等火力点。之后悍不畏死的共和军突入韩军阵地,利用手榴弹等沿战壕消灭韩军士兵。在这种打击下防守一方的韩军经常溃不成军,即使宪兵队架起机枪扫射,也无法阻挡士兵的溃败。
在后方观战的华**官团对战斗经过不忍直视,共和军在汉城战役开始后的三天中,向前推进二十多公里,消灭韩军三万多人,但自身也损伤超过两万人,可以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华国为共和军提供了优势的火炮、一部分坦克等装甲车辆,还有几十架飞机,共和军完全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战术,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伤亡突破韩军阵地,而不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往前平推。乐非中校估计,汉城战役结束后共和军的伤亡将达到五万人左右,而之前囤积的物资弹药将因为这次战役而所剩无几,之后的战斗因为后勤断绝而进攻乏力,甚至会出现韩军突然进攻而崩溃的现象。
军官团团长吕奉找过金钟虢,但被他误解为嫉妒自己的军事才华和共和军强大的战斗力,金钟虢面对吕奉直言不讳的说道:“请相信我们朝鲜人统一国家的信心,也请相信我们共和军统一国家的实力!”言外之意就是让军官团靠边站,不要给金钟虢找麻烦。
汉城战役激战正酣时,姜席间军团终于走出东部山区,一头撞在韩军第四军构筑好的防御阵地上。姜席间也是个死脑筋,面对敌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缺少大口径火炮等重火力的情况下,悍然命令部队进攻,结果两天时间才拿下一个山头,自身伤亡达三千多人,歼灭守军不到五百人。而前方还有上百个山头等着姜席间军团去攻破,等到突破韩军防线,估计姜席间军团也剩不了几个人,到那时围攻汉城的计划早已破产。
姜席间无奈,只好命令暂停进攻,并要求后方加大物资运输量,提供一定量的火炮也突破敌军阵地。可惜为了汉城战役,大部分物资和火炮都被集中到李光竹军团,姜席间的手里缺乏火炮、缺乏机枪,甚至缺乏弹药。
战争开始之前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弹药的消耗速度这么快,金钟虢也终于认识到现代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是多么大的考验,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应付不了大规模的现代战争。李光竹军团最靠近汉城的部队是第二军第三师的一个连,他们远远地看到了平原上几公里外的汉城,却在韩军密集的防守面前无法前进一步。
李光竹军团、姜席间军团开始表现出进攻乏力的迹象,而汉城的防御却越来越严密,新组建的第三集团军被派到仁川港,用来保护汉城的左翼,同时保护韩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战争进行到现在,所谓的代理人战争才变得清晰起来,从旧金山出发的运输船队,抵达日本后与另一支运输船队汇合,满载美国的棉衣、药品、弹药等物资和日本的三十五辆坦克、三百名军事教官、五万支枪械,在10月18日抵达仁川港。
而早在10月3日,华国第一批从上海出发的运输船队就抵达了朝鲜的海州港,满载几百万发子弹和几十万发炮弹的物资堆积在港口附近,虽然华国支援了部分汽车,海州到开城也有铁路线,但物资的运输速度仍旧慢的让人发疯。日本人修建的铁路运量很小,而且日本人在撤离朝鲜时将其大肆破坏,华国接手后受制于国内经济建设所耗费的资源,没有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复。所以铁路运输化为泡影,公路方面,华国支援的近五百辆汽车完全可以承担起运输任务,可惜的是朝鲜共和国内部竟然找不到足够的司机,临时培训的司机面对复杂的路况和拥挤的路面,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卡车堵塞公路的尴尬情况。
于是,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竟然是朝鲜青壮组成的人力运输大队,据粗略估算,大约有五十万民众被组织起来担任挑夫,利用骡马、耕牛、手推车等作为主要手段,一点一点往前线运输物资。
只要被征发成为挑夫,就可以有足够的食物,这是朝鲜官方的承诺,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加快运输速度,只能让挑夫和牲畜们吃饱,这个条件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主动参与到运输物资的行动,他们大部分不会吃得太饱,一是重体力活会让鼓起来的胃受罪,二是要留下部分给家中的孩子、老人。
只是这样的条件下华国支援的物资除了弹药等无法啃食的外,超过三分之二在运输途中被挑夫和牲口消化,前线的士兵不但缺少弹药,还缺少足够的粮食。
相反韩军却可以利用仁川距离汉城近的优势,获得充足的补给,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汉城守备军司令在获得日美的补给后,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他动员了五个师的部队,向汉城以西的开里地区发动突然进攻,李光竹军团猝不及防,驻守在当地的两个师的部队一直处于进攻态势,根本没有构筑防御工事,饿着肚子、缺少弹药的他们面对韩军潮水般的攻势顽强抵抗,但在增援到来之前还是后撤十公里,使进攻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凹陷部。
韩军不但在后勤方面获得优势,在单兵素质、军官素质等方面也在迅速提升,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大量毫无文化基础的中低层军官通过战争成长起来,成为韩军的中坚力量。韩军士兵也知道了如何辨别炮火,如何躲避机枪,如何击中威胁最大的敌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朴明普发动的反击战中,韩军炮兵部队终于开张,虽然是在日本教官的指挥下进行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