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西征大军回城!
初春的季节带着几分薄凉,经过了元日的喧嚣,长安城中热闹了将近半个月,就连皇帝都下旨取消了宵禁,可以让人整夜的狂欢,类似平康坊,安宁坊之类的酒肆妓院更是灯火彻夜不灭(wWW .M)
对于下层的小民来说,元日是一个难得的热闹的好日子,但是对于上层的官员们来说,却是一个最不平凡的元日了,无他,因为在元日之时的大朝会上,爆出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太子妃娘娘怀孕了!
要知道,东宫无后一直是百官们的心病,太子殿下贤德仁孝,但是却一直没有后嗣,如今在元日之时放出这个消息,真可谓是双喜临门。
不过就算是在普天同庆的祥和之下,有些感觉敏锐的有心人也察觉到,长安城中的格局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雍王殿下正式参加了大朝会,并且虽然皇帝陛下在朝会上的态度不冷不热,但却也并没有对这件事表达不满,如此一来,长安城中便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原本冷冷清清的雍王府,一下子变得宾客盈门,无数有品级和品级不高的官员都纷纷到了雍王府投递拜帖,而雍王殿下也是照单全收,无论如何,恐怕对于朝堂中的大佬们来说,恐怕这个元日过的都不怎么安稳。
不过李弘却是没心思顾及起这些东西,因为就在大年初七的这一天,西征大军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和上一次裴行俭一支卫队,孤零零的回城不同,这次的迎接场面可谓壮大。
太子殿下长身于前,身后文武百官,分班而立,皆穿戴朝服,面色肃穆,就连平常甚少露面的英国公李绩,此刻也是一脸笑容的站在武将的最前端。而文臣这边,虽然新任中书令郝处俊也在,但是论起资历,却是稍浅。是以仍旧是以许敬宗为首。
时至正午,但是众人的脸上却并没有任何不耐烦的神色,不多时,远处便有一队小校飞马而来,身前一面迎风舒展的大旗。书写着一个大大的“裴”字!
“启禀太子殿下,大军已至长安城外五里处,裴将军已命大军安营扎寨,命我等先行前来禀报,请太子殿下示下!”
那为首的小校面容肃穆,翻身下马,急步走到李弘面前,大礼参拜,沉声说道。
李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
“这位将军辛苦了。暂且下去休息片刻,待裴大将军回来之后,大军自会封赏!”
说罢,便有人将一路狂奔而来的急使带了下去休息,而李弘则是带着一干大臣继续等候。
照理来说,其实大军报捷而归,尤其是这样的大胜,应当是天子亲迎的,但是这次的情况却是特殊,李治的风眩并未彻底康复。不可出城受风,而武后则是身在孕中,算算日子,恐怕临产之日就在最近了。是以帝后都不方便出宫,迎候大军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李弘的头上。
而且按照规矩,大军也是不能入城的,即便裴行俭号称三十万大军,但是大多数已经在回京途中回到了原本的驻地,带回来的都是在大战中立下功勋的兵士。但是数量仍旧不少。
所以这些人照例也是只能在城外等候,真正能够被皇帝检阅授功的,只有裴行俭的亲卫军队,和在大战中立下大功的将士。
既然先头队伍已经到达,那么说明裴行俭已经安排好了大军的事务,恐怕距离此处也不远了。
果然,不多时,便有一个比刚刚更大的王旗迎风而来,不同的是上面用红线绣着一个大大的“唐”字,其后才是裴行俭的帅旗。
而当头一人,身披铠甲,胯下白马神峻异常,完全不复当初回京时灰白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意气风发的沉稳之态,如同一柄收在鞘中的绝世宝剑,偶尔乍露的剑锋令人为之心服。
正是这次西征大军的主帅裴行俭!
“臣裴行俭见过太子殿下!”
远远地,裴行俭就看到了在城门口迎候的李弘,等到了城门口,立刻翻身下马,大礼参拜,恭敬的沉声说道。
其实以裴行俭的地位,本来不必如此,但是这一次不同,李弘这次是代替帝后出迎,自然要大礼而行。
顿了顿,裴行俭继续说道。
“臣自五月之前奉旨征讨叛逆,如今突厥已平,大军凯旋而归,特此交旨,并奉还兵符节钺,请殿下查验!”
说罢,裴行俭身边的小校便抬出了重重的节钺,而裴行俭也取出了掌管大军的兵符。
大军回城,第一件事自然是交还兵符,这本是应有之意,李弘也并无意外,当下挥了挥手,便有兵部的官员上前查验兵符。
折腾了一番下来,李弘方才温文一笑,却是没有伸手将裴行俭扶起来。
“裴将军辛苦了!父皇已经在宫中设宴,为将军接风洗尘!”
顿了顿,李弘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圣旨,展开淡淡的念道。
“门下,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千牛卫大将军裴行俭奉命出征,剿灭突厥叛逆,今大胜而回,为朝立下不世功勋,朕心甚慰,赐封闻喜县公,加封骠骑大将军,其妻陆氏加封二品诰命,准荫一子,有功将士尽皆依照兵部策勋叙功,另赐西征将士金十万,布三万匹,准有功将士归家!”
裴行俭的封赏是之前就已经议定的,自然是没什么意外之处,不过李弘在这个郑重的场合将圣旨宣读而出,就代表着朝廷真正认可了他的功劳,对于西征将士们的赏赐也算得上十分丰厚了。
而且这次是按照军功策勋,这就代表着凡是在大战中立下功劳的将士都可以进行叙功,得到爵位,可以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李弘方才伸手扶起裴行俭,不过就在此刻,却是突然冒出了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贵国皇帝陛下何在?我突厥可汗在此,为何不见大唐的皇帝陛下?”
李弘朝着声音来源的方向淡淡的扫了一眼,却见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男人一脸难看的叫道。()
本书来自
对于下层的小民来说,元日是一个难得的热闹的好日子,但是对于上层的官员们来说,却是一个最不平凡的元日了,无他,因为在元日之时的大朝会上,爆出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太子妃娘娘怀孕了!
要知道,东宫无后一直是百官们的心病,太子殿下贤德仁孝,但是却一直没有后嗣,如今在元日之时放出这个消息,真可谓是双喜临门。
不过就算是在普天同庆的祥和之下,有些感觉敏锐的有心人也察觉到,长安城中的格局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雍王殿下正式参加了大朝会,并且虽然皇帝陛下在朝会上的态度不冷不热,但却也并没有对这件事表达不满,如此一来,长安城中便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原本冷冷清清的雍王府,一下子变得宾客盈门,无数有品级和品级不高的官员都纷纷到了雍王府投递拜帖,而雍王殿下也是照单全收,无论如何,恐怕对于朝堂中的大佬们来说,恐怕这个元日过的都不怎么安稳。
不过李弘却是没心思顾及起这些东西,因为就在大年初七的这一天,西征大军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和上一次裴行俭一支卫队,孤零零的回城不同,这次的迎接场面可谓壮大。
太子殿下长身于前,身后文武百官,分班而立,皆穿戴朝服,面色肃穆,就连平常甚少露面的英国公李绩,此刻也是一脸笑容的站在武将的最前端。而文臣这边,虽然新任中书令郝处俊也在,但是论起资历,却是稍浅。是以仍旧是以许敬宗为首。
时至正午,但是众人的脸上却并没有任何不耐烦的神色,不多时,远处便有一队小校飞马而来,身前一面迎风舒展的大旗。书写着一个大大的“裴”字!
“启禀太子殿下,大军已至长安城外五里处,裴将军已命大军安营扎寨,命我等先行前来禀报,请太子殿下示下!”
那为首的小校面容肃穆,翻身下马,急步走到李弘面前,大礼参拜,沉声说道。
李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
“这位将军辛苦了。暂且下去休息片刻,待裴大将军回来之后,大军自会封赏!”
说罢,便有人将一路狂奔而来的急使带了下去休息,而李弘则是带着一干大臣继续等候。
照理来说,其实大军报捷而归,尤其是这样的大胜,应当是天子亲迎的,但是这次的情况却是特殊,李治的风眩并未彻底康复。不可出城受风,而武后则是身在孕中,算算日子,恐怕临产之日就在最近了。是以帝后都不方便出宫,迎候大军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李弘的头上。
而且按照规矩,大军也是不能入城的,即便裴行俭号称三十万大军,但是大多数已经在回京途中回到了原本的驻地,带回来的都是在大战中立下功勋的兵士。但是数量仍旧不少。
所以这些人照例也是只能在城外等候,真正能够被皇帝检阅授功的,只有裴行俭的亲卫军队,和在大战中立下大功的将士。
既然先头队伍已经到达,那么说明裴行俭已经安排好了大军的事务,恐怕距离此处也不远了。
果然,不多时,便有一个比刚刚更大的王旗迎风而来,不同的是上面用红线绣着一个大大的“唐”字,其后才是裴行俭的帅旗。
而当头一人,身披铠甲,胯下白马神峻异常,完全不复当初回京时灰白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意气风发的沉稳之态,如同一柄收在鞘中的绝世宝剑,偶尔乍露的剑锋令人为之心服。
正是这次西征大军的主帅裴行俭!
“臣裴行俭见过太子殿下!”
远远地,裴行俭就看到了在城门口迎候的李弘,等到了城门口,立刻翻身下马,大礼参拜,恭敬的沉声说道。
其实以裴行俭的地位,本来不必如此,但是这一次不同,李弘这次是代替帝后出迎,自然要大礼而行。
顿了顿,裴行俭继续说道。
“臣自五月之前奉旨征讨叛逆,如今突厥已平,大军凯旋而归,特此交旨,并奉还兵符节钺,请殿下查验!”
说罢,裴行俭身边的小校便抬出了重重的节钺,而裴行俭也取出了掌管大军的兵符。
大军回城,第一件事自然是交还兵符,这本是应有之意,李弘也并无意外,当下挥了挥手,便有兵部的官员上前查验兵符。
折腾了一番下来,李弘方才温文一笑,却是没有伸手将裴行俭扶起来。
“裴将军辛苦了!父皇已经在宫中设宴,为将军接风洗尘!”
顿了顿,李弘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圣旨,展开淡淡的念道。
“门下,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千牛卫大将军裴行俭奉命出征,剿灭突厥叛逆,今大胜而回,为朝立下不世功勋,朕心甚慰,赐封闻喜县公,加封骠骑大将军,其妻陆氏加封二品诰命,准荫一子,有功将士尽皆依照兵部策勋叙功,另赐西征将士金十万,布三万匹,准有功将士归家!”
裴行俭的封赏是之前就已经议定的,自然是没什么意外之处,不过李弘在这个郑重的场合将圣旨宣读而出,就代表着朝廷真正认可了他的功劳,对于西征将士们的赏赐也算得上十分丰厚了。
而且这次是按照军功策勋,这就代表着凡是在大战中立下功劳的将士都可以进行叙功,得到爵位,可以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
这一番折腾下来,李弘方才伸手扶起裴行俭,不过就在此刻,却是突然冒出了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贵国皇帝陛下何在?我突厥可汗在此,为何不见大唐的皇帝陛下?”
李弘朝着声音来源的方向淡淡的扫了一眼,却见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男人一脸难看的叫道。()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