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毛遂自荐
开完联席会议之后,程宇华到书房准备开始处理政务,结果刚拿起一份文件,就看到刘玉林走了进来。
“殿下,丁参议和沈参议来了,说有要事禀报。”
“他们不是在忙着看我们的内参吗?怎么现在过来了?嗯,让他们进来吧!”
刘玉林说的丁参议和沈参议,就是丁宝桢和沈建章两人。几天前程宇华离开西南中医学院不久,丁宝桢就从天人交战中清醒了过来,做出了投靠南宁的决定,并且在当天晚上就到了王府提出了觐见的请求。
丁宝桢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程宇华当然很高兴,当场就要给两人予以要职。只是丁宝桢没有答应,提出等熟悉了南宁的内部情况之后,再接受具体的职务的请求。
丁宝桢自己很清楚,虽然之前他就对南宁有所了解,但是那只是知道了一些表面信息,根本就不知道南宁的内部情况,甚至是连南宁的法律法规都不清楚,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强行接受了职务,那么就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既然已经决定要在南宁作出一番作为了,那么他就希望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南宁内部当中去,然后再尽心尽力的做一些事情。也只有融入进去了,才有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如果就这么贸贸然的参与进去,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南宁,对看重他的程宇华不负责任。
对于丁宝桢的请求,程宇华也理解,毕竟南宁实行的现有政策和所有法律,都是丁宝桢不熟悉的,在这样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强行参与进来,是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为了保险他才任命他们为王府参议,不处理具体事务,只在一旁提供意见。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另外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南宁的一切情况,允许他们看王府的一切不涉密的文件和内参。
这几天丁宝桢和沈建章就是在忙着看内参,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很少过来和程宇华展开交流。所以在听到他们居然现在过来了。程宇华才感到有点诧异。
丁宝桢和沈建章在看了内参之后,是越看越激动,这些内参涉及到了南宁的各个方面。在四川的时候,他们只是笼统的知道南宁很富裕,发展很好。实力强大,但是却不知道南宁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步。
直到看了一份份详细的统计介绍资料之后,他们才将之前的那些模糊的认知一步步的丰富起来,将抽象的了解逐渐填充了起来。了解了南宁的财政状况,工业水平,教育制度等等一切。
了解得越多,两人就越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如何的明智,也对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大的希望,如果不是还没有看完,他们都巴不得立即向程宇华讨一份职务。亲自参与到里面去一起奋斗。
而就在他们苦恼于自己现在还无法尽一份力的时候,得知了程宇华今天正在开会,商讨北伐的准备事务,他们立即就意识到了自己可以在其中做点什么了,于是急忙赶来汇报。
刘玉林出去没多久,就带着他们两人进来了。此时两人红光满面,颇有点年轻时意气奋发的气概。
看到丁宝桢和沈建章进来了,程宇华离开了办公桌,边走边调侃似的说道:“看两位的样子,像是有什么喜事。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出来,也让我分享一下。”
丁宝桢他们经过这几天和程宇华的相处,也知道眼前的这位平时不拘小节,完全没有上位者的优越感。也很少摆出王家的威严,所以对于程宇华的调侃,也就没有以前的拘谨。
两人相互看了看,最后由丁宝桢说道:“殿下,我们现在才明白自己以前忙忙碌碌的半辈子算是白活了,现在犹如重生了一般。当然高兴了。”
程宇华带着两人来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后,听到丁宝桢这样的回答,知道他们是在了解了南宁的情况后,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对于他们的改变,程宇华也为他们高兴。沈建章在原史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所以他也就没有了什么比较,但是他却知道,丁宝桢不仅因为自己的插手,会比原史多活几年,而且还会在融入南宁之后,比原史会有更大的成就。
感慨了一番之后,程宇华说道:“以前的努力,也不能说白做了,至少四川繁荣起来了,百姓获益了。不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后你们只会更加忙碌,为百姓,为国家花费更多的心血。”
等程宇华刚说完,两人又相互看了一眼,先施了一礼,然后齐声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程宇华起身将两人扶起,等三人都重新坐好后,才疑惑的问道:“你们难得过来一趟,为了什么事吗?”
丁宝桢没有直面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殿下,我们是不是马上就要北伐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四川和贵州?”
听了丁宝桢的反问,程宇华也不得不感叹对方毒辣的眼光了。虽然即将北伐的风声已经传了出去,但是他却没有在他们两人面前提过,而且他也相信他们肯定没有其他渠道了解战争的大致计划,如今丁宝桢仅凭着很少了一点信息,就猜出了进攻方向,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了,只有了解了全局的人,才能明确这一点。
虽然还没有正式向内部公布战争计划,但是现在也没有必要和丁宝桢打马虎眼了,所以程宇华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
得到了程宇华明确的回应,丁宝桢立即高兴了起来,说道:“殿下,四川物产丰富,民殷社安,确实要及早拿下来。不过以臣看来,夺取四川不必大费周章,就臣和沈大人两个就可以了。”
听了丁宝桢的话后,程宇华不确定的问道:“就你们两人?你们虽然督川多年,对那里很了解,门生故旧也有一些,但是四川那么大,清军也驻扎了好几万,而且据我们的情报所知,那里的军方大部分主官对清廷都很忠诚,如果不派军队进攻的话,怎么拿得下?”
丁宝桢也知道程宇华为什么会这么问,但是他毕竟在四川为官多年,可以说那里现在的一切,都有着他心血,所以他不想看到这一切由于战争而毁掉。而且着自己对四川的了解,他有十足十的把握,不动刀兵就拿下来。
由于急于说服程宇华,所以他没有立即解释为什么仅凭他们两人就可以拿下四川,而是一再保证道:“只要殿下信得过我们,我们可以在两个月内,不动一兵一卒就将四川完整的交给殿下。”(未完待续。)
</br>
“殿下,丁参议和沈参议来了,说有要事禀报。”
“他们不是在忙着看我们的内参吗?怎么现在过来了?嗯,让他们进来吧!”
刘玉林说的丁参议和沈参议,就是丁宝桢和沈建章两人。几天前程宇华离开西南中医学院不久,丁宝桢就从天人交战中清醒了过来,做出了投靠南宁的决定,并且在当天晚上就到了王府提出了觐见的请求。
丁宝桢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程宇华当然很高兴,当场就要给两人予以要职。只是丁宝桢没有答应,提出等熟悉了南宁的内部情况之后,再接受具体的职务的请求。
丁宝桢自己很清楚,虽然之前他就对南宁有所了解,但是那只是知道了一些表面信息,根本就不知道南宁的内部情况,甚至是连南宁的法律法规都不清楚,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强行接受了职务,那么就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既然已经决定要在南宁作出一番作为了,那么他就希望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南宁内部当中去,然后再尽心尽力的做一些事情。也只有融入进去了,才有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如果就这么贸贸然的参与进去,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南宁,对看重他的程宇华不负责任。
对于丁宝桢的请求,程宇华也理解,毕竟南宁实行的现有政策和所有法律,都是丁宝桢不熟悉的,在这样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强行参与进来,是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为了保险他才任命他们为王府参议,不处理具体事务,只在一旁提供意见。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另外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南宁的一切情况,允许他们看王府的一切不涉密的文件和内参。
这几天丁宝桢和沈建章就是在忙着看内参,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很少过来和程宇华展开交流。所以在听到他们居然现在过来了。程宇华才感到有点诧异。
丁宝桢和沈建章在看了内参之后,是越看越激动,这些内参涉及到了南宁的各个方面。在四川的时候,他们只是笼统的知道南宁很富裕,发展很好。实力强大,但是却不知道南宁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步。
直到看了一份份详细的统计介绍资料之后,他们才将之前的那些模糊的认知一步步的丰富起来,将抽象的了解逐渐填充了起来。了解了南宁的财政状况,工业水平,教育制度等等一切。
了解得越多,两人就越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如何的明智,也对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大的希望,如果不是还没有看完,他们都巴不得立即向程宇华讨一份职务。亲自参与到里面去一起奋斗。
而就在他们苦恼于自己现在还无法尽一份力的时候,得知了程宇华今天正在开会,商讨北伐的准备事务,他们立即就意识到了自己可以在其中做点什么了,于是急忙赶来汇报。
刘玉林出去没多久,就带着他们两人进来了。此时两人红光满面,颇有点年轻时意气奋发的气概。
看到丁宝桢和沈建章进来了,程宇华离开了办公桌,边走边调侃似的说道:“看两位的样子,像是有什么喜事。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出来,也让我分享一下。”
丁宝桢他们经过这几天和程宇华的相处,也知道眼前的这位平时不拘小节,完全没有上位者的优越感。也很少摆出王家的威严,所以对于程宇华的调侃,也就没有以前的拘谨。
两人相互看了看,最后由丁宝桢说道:“殿下,我们现在才明白自己以前忙忙碌碌的半辈子算是白活了,现在犹如重生了一般。当然高兴了。”
程宇华带着两人来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后,听到丁宝桢这样的回答,知道他们是在了解了南宁的情况后,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对于他们的改变,程宇华也为他们高兴。沈建章在原史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所以他也就没有了什么比较,但是他却知道,丁宝桢不仅因为自己的插手,会比原史多活几年,而且还会在融入南宁之后,比原史会有更大的成就。
感慨了一番之后,程宇华说道:“以前的努力,也不能说白做了,至少四川繁荣起来了,百姓获益了。不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后你们只会更加忙碌,为百姓,为国家花费更多的心血。”
等程宇华刚说完,两人又相互看了一眼,先施了一礼,然后齐声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程宇华起身将两人扶起,等三人都重新坐好后,才疑惑的问道:“你们难得过来一趟,为了什么事吗?”
丁宝桢没有直面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殿下,我们是不是马上就要北伐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四川和贵州?”
听了丁宝桢的反问,程宇华也不得不感叹对方毒辣的眼光了。虽然即将北伐的风声已经传了出去,但是他却没有在他们两人面前提过,而且他也相信他们肯定没有其他渠道了解战争的大致计划,如今丁宝桢仅凭着很少了一点信息,就猜出了进攻方向,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了,只有了解了全局的人,才能明确这一点。
虽然还没有正式向内部公布战争计划,但是现在也没有必要和丁宝桢打马虎眼了,所以程宇华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
得到了程宇华明确的回应,丁宝桢立即高兴了起来,说道:“殿下,四川物产丰富,民殷社安,确实要及早拿下来。不过以臣看来,夺取四川不必大费周章,就臣和沈大人两个就可以了。”
听了丁宝桢的话后,程宇华不确定的问道:“就你们两人?你们虽然督川多年,对那里很了解,门生故旧也有一些,但是四川那么大,清军也驻扎了好几万,而且据我们的情报所知,那里的军方大部分主官对清廷都很忠诚,如果不派军队进攻的话,怎么拿得下?”
丁宝桢也知道程宇华为什么会这么问,但是他毕竟在四川为官多年,可以说那里现在的一切,都有着他心血,所以他不想看到这一切由于战争而毁掉。而且着自己对四川的了解,他有十足十的把握,不动刀兵就拿下来。
由于急于说服程宇华,所以他没有立即解释为什么仅凭他们两人就可以拿下四川,而是一再保证道:“只要殿下信得过我们,我们可以在两个月内,不动一兵一卒就将四川完整的交给殿下。”(未完待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