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受人之托
半夜里,李引忽然醒了。不是因为夜凉,而是因为他忽然想到,吕氏一离开,高审行多半会再回刺史府去、与崔颖天天在一起。
不知怎么,这个念头竟让他极为难受,他浑身发冷、抱紧了小犬。
天一亮,李引就跳起来,自己在早开的饭铺子上喝过了两碗粥、给小犬买了猪头肉。他再给陈赡两人买了饭带回去,告诉他们哪儿都不许去,院子都不能出,等他回来。
城门一开,李引就怀揣小犬、骑马出去直奔黔州。
黔州刺史府,夫人崔氏昨夜与两位儿媳共处一室聊到很晚,天刚一亮,她那头小白犬像一团雪似地跑进来,与久别的女主人亲热起来没完。
崔氏猜到是谁来了,连忙起来到前厅,看到李引眼圈儿发黑地在那里等她。
……
高审行在吕氏屋中坐了一阵、迷糊了一阵,半夜时还是床上空空。吕氏失踪了!高审行害怕起来,不敢再呆、悄然回到了县衙。
他想起夫人往常所住的屋子应当空着,因为她此时正在家中,便到后宅来。一推门,里面有女声惊问,“谁?”他一听是丫环,也不便吱声、扭头再出来。
他要到县令李引那里去借个宿,到了之后,发现李引门上正是铁将军把门,不知他去了哪里,怎么与吕氏一样不见了。
高审行无奈返回县衙,在县太爷的公案上躺了后半宿,天一亮就往山上察看都濡县浇地抗旱的情况去了。
他到盈隆岭上去,在那里也没看到李引,而轮值到悬崖上取水的民役们都到了。他们与刺史大人和他的夫人都很熟悉,纷纷与他招呼:
“大人,小人看你的脸色,必是一夜未睡,像大人这样勤于公事的官儿已经不多了!大人一定要注意啊!”
高审行“哦哦”着问,“可曾看到李县令?”
有人回道,“大人,县令昨晚下去后,今天还没来呢!”
就这样,高刺史足足在山上转了一天,与那些民役们在野外吃的饭。他不打算回府,要给西州来的两位儿媳留个勤政的印象。
而晚上时,他再情不自禁地去了吕氏那里一趟。吕氏院中、屋中的情形让他由猜疑、再到惊惧、头皮发麻,匆忙地溜了出来。
屋中的一切还是他上次离开时的样子,似乎连她的气味都淡了。
他身为一位大刺史,绝不能什么都不做,回到县衙后,他吩咐随来的刺史府护卫,去找李引县令速来见他。
然后再把县尉叫过来,高审行对县尉道,“最近民情不稳,本官担心城内治安,你须带人严查街头巷尾可疑之人,四门出入人员仔细盘查!”
他坐在县衙里心神不宁,一上午也没有心思到山上去。去找李县令的人回来了,说李引的家中院门锁着,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随后县衙大门外,崔夫人的马车到了,高审行和丫环同时跑出来迎接,看到了两架马车,还有二十位西州的女护卫。
高审行拉住夫人的手埋怨道,“儿媳们刚刚到黔州,你不陪她们好好歇息几天,将她们拉到这里来做什么!”
崔夫人看到了丫环,就把脸一沉,“你可真行!我故意地躲开来好给你空出个机会,可你倒好,大好的时间却躲到县衙后宅里,脸这么嫩怎么行!”
她似乎让自己丫环气到了,胸脯起伏,从高审行那里抽出自己的手,再埋怨丫环道,“李县令忙于公务无暇收拾家里,行李被子潮得可以。我早跟你说过,让你抽个时间把它们拉到府上去拆洗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丫环先看到,从另一架马车上下来两个女子,其中一人还着了官服,不知何许人。还没说话问,便被夫人数落了一痛。
她有些委屈,因为夫人从未这么吩咐过她。她想替自己分辨两句。但夫人已经抬手在她额上狠狠点了一下,“你莫说话。”
随后,苏殷和丽容上前与刺史大人见礼,丫环这才发现,这两名美丽的女子,原来就是西州高都督的七夫人和八夫人。
崔氏换了笑意与刺史道,“老爷,那么我们就按着彼此的分工做事吧,你陪苏长史到山上视察旱情,”又指了指满脸委屈的丫环,“我带这妮子去给县令大人打理家务。”
高审行笑了,“难得夫人对恩公这样上心,只是我也在找李大人,估计着他家的门你们是进不去的。”
夫人手中晃着一串钥匙,自豪地对刺史大人道,“若是有心,岂有找不到的人?”她告诉高审行,她们来时在都濡城外、去某乡的山道上碰到了李引,“他去了那里”。
能带着两位儿媳,到各处的山上去察看一下,接受一下那些抗旱乡民的恭维,再让他们看看高府一门的男英女杰,也算是不错了。高审行欣然答应。
于是刺史带了苏殷、丽容,夫人带了丫环,两下里在县衙前分手。苏殷还给崔夫人拨出十名女护卫随行。
……
在李引县令的家中,陈赡与他的妻子被李引锁在院子里一夜,而他们只吃了一顿饭。到第二天的早上,陈赡对这位李大人的用意产生了怀疑。
他对妻子道,“会不会有诈?怎么这样久了也不见他的人?”
但她妻子确信地说,“我们且放心,李大人一定是个好人,他不会害我们的。”
“但我们那些家当……可是连门都没锁。”
他妻子道,“赡,只要能和你去西州、远远地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什么都不要了也心甘。如果那位西州的高牧监真像你说的,与他那位老子不一样……”
陈赡问,“高刺史怎么了?!”
吕氏道,“他……太严厉,总让我们上山浇地……”陈赡笑了,两个人耐心再等。随后两人听着院门上的锁环响。门打开,进来两个女人。
陈赡不知两人来意,但也只是稍稍加强了戒备,他看到在李县令的门外停了一架有棚子的马车,还有未曾下马、一身戎装的十名西州女护卫,陈赡认得她们。
他妻子不易察觉地往他身后躲了躲,小声对他道,“赡,这是刺史夫人……”
两个女人在此时此地相见,吕氏的心里嘣嘣直跳,不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位高人一等的美貌的刺史夫人,会不会对她示以惩戒。
刺史夫人好像不大愿意与她说话,让陈赡看她掌心里托着的钥匙,“你就是陈赡了,我和丫环受李县令所托送你们出城,但你的这身皮甲就须换换。”
夫人身后的丫环手中托着一套青布袍子、靴子,陈赡立刻就明白了,他不多说,返回屋中更衣,再出来时就是一位年轻的乡村后生。
崔氏让丫环抱出李大人的行李被褥放到车上,然后陈赡和他的妻子钻入车里。之后崔夫人和丫环也上来、坐在他们的前面。
有人锁了院门,女护卫们前后拥着马车往城西门驶去。
应刺史大人的吩咐,城门边加强了守卫,对过往的行人严加盘查,所有的车子都要挑开车帘儿往里看上一眼才放行。
但没有人敢拦刺史夫人的马车,虽然他们也例行公事地、当着那十名西州护卫的面挑了一下车帘儿,但不敢往刺史夫人的方向看。他们只看了一下丫环那张娇气而有些怒气的脸,便在脸上堆起一下歉意的笑容放行了。她们轻松出城。
驶出都濡西城十来里路,都濡县县令李引带了一辆马车,在道边的树林中等他们。
不知怎么,这个念头竟让他极为难受,他浑身发冷、抱紧了小犬。
天一亮,李引就跳起来,自己在早开的饭铺子上喝过了两碗粥、给小犬买了猪头肉。他再给陈赡两人买了饭带回去,告诉他们哪儿都不许去,院子都不能出,等他回来。
城门一开,李引就怀揣小犬、骑马出去直奔黔州。
黔州刺史府,夫人崔氏昨夜与两位儿媳共处一室聊到很晚,天刚一亮,她那头小白犬像一团雪似地跑进来,与久别的女主人亲热起来没完。
崔氏猜到是谁来了,连忙起来到前厅,看到李引眼圈儿发黑地在那里等她。
……
高审行在吕氏屋中坐了一阵、迷糊了一阵,半夜时还是床上空空。吕氏失踪了!高审行害怕起来,不敢再呆、悄然回到了县衙。
他想起夫人往常所住的屋子应当空着,因为她此时正在家中,便到后宅来。一推门,里面有女声惊问,“谁?”他一听是丫环,也不便吱声、扭头再出来。
他要到县令李引那里去借个宿,到了之后,发现李引门上正是铁将军把门,不知他去了哪里,怎么与吕氏一样不见了。
高审行无奈返回县衙,在县太爷的公案上躺了后半宿,天一亮就往山上察看都濡县浇地抗旱的情况去了。
他到盈隆岭上去,在那里也没看到李引,而轮值到悬崖上取水的民役们都到了。他们与刺史大人和他的夫人都很熟悉,纷纷与他招呼:
“大人,小人看你的脸色,必是一夜未睡,像大人这样勤于公事的官儿已经不多了!大人一定要注意啊!”
高审行“哦哦”着问,“可曾看到李县令?”
有人回道,“大人,县令昨晚下去后,今天还没来呢!”
就这样,高刺史足足在山上转了一天,与那些民役们在野外吃的饭。他不打算回府,要给西州来的两位儿媳留个勤政的印象。
而晚上时,他再情不自禁地去了吕氏那里一趟。吕氏院中、屋中的情形让他由猜疑、再到惊惧、头皮发麻,匆忙地溜了出来。
屋中的一切还是他上次离开时的样子,似乎连她的气味都淡了。
他身为一位大刺史,绝不能什么都不做,回到县衙后,他吩咐随来的刺史府护卫,去找李引县令速来见他。
然后再把县尉叫过来,高审行对县尉道,“最近民情不稳,本官担心城内治安,你须带人严查街头巷尾可疑之人,四门出入人员仔细盘查!”
他坐在县衙里心神不宁,一上午也没有心思到山上去。去找李县令的人回来了,说李引的家中院门锁着,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随后县衙大门外,崔夫人的马车到了,高审行和丫环同时跑出来迎接,看到了两架马车,还有二十位西州的女护卫。
高审行拉住夫人的手埋怨道,“儿媳们刚刚到黔州,你不陪她们好好歇息几天,将她们拉到这里来做什么!”
崔夫人看到了丫环,就把脸一沉,“你可真行!我故意地躲开来好给你空出个机会,可你倒好,大好的时间却躲到县衙后宅里,脸这么嫩怎么行!”
她似乎让自己丫环气到了,胸脯起伏,从高审行那里抽出自己的手,再埋怨丫环道,“李县令忙于公务无暇收拾家里,行李被子潮得可以。我早跟你说过,让你抽个时间把它们拉到府上去拆洗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丫环先看到,从另一架马车上下来两个女子,其中一人还着了官服,不知何许人。还没说话问,便被夫人数落了一痛。
她有些委屈,因为夫人从未这么吩咐过她。她想替自己分辨两句。但夫人已经抬手在她额上狠狠点了一下,“你莫说话。”
随后,苏殷和丽容上前与刺史大人见礼,丫环这才发现,这两名美丽的女子,原来就是西州高都督的七夫人和八夫人。
崔氏换了笑意与刺史道,“老爷,那么我们就按着彼此的分工做事吧,你陪苏长史到山上视察旱情,”又指了指满脸委屈的丫环,“我带这妮子去给县令大人打理家务。”
高审行笑了,“难得夫人对恩公这样上心,只是我也在找李大人,估计着他家的门你们是进不去的。”
夫人手中晃着一串钥匙,自豪地对刺史大人道,“若是有心,岂有找不到的人?”她告诉高审行,她们来时在都濡城外、去某乡的山道上碰到了李引,“他去了那里”。
能带着两位儿媳,到各处的山上去察看一下,接受一下那些抗旱乡民的恭维,再让他们看看高府一门的男英女杰,也算是不错了。高审行欣然答应。
于是刺史带了苏殷、丽容,夫人带了丫环,两下里在县衙前分手。苏殷还给崔夫人拨出十名女护卫随行。
……
在李引县令的家中,陈赡与他的妻子被李引锁在院子里一夜,而他们只吃了一顿饭。到第二天的早上,陈赡对这位李大人的用意产生了怀疑。
他对妻子道,“会不会有诈?怎么这样久了也不见他的人?”
但她妻子确信地说,“我们且放心,李大人一定是个好人,他不会害我们的。”
“但我们那些家当……可是连门都没锁。”
他妻子道,“赡,只要能和你去西州、远远地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什么都不要了也心甘。如果那位西州的高牧监真像你说的,与他那位老子不一样……”
陈赡问,“高刺史怎么了?!”
吕氏道,“他……太严厉,总让我们上山浇地……”陈赡笑了,两个人耐心再等。随后两人听着院门上的锁环响。门打开,进来两个女人。
陈赡不知两人来意,但也只是稍稍加强了戒备,他看到在李县令的门外停了一架有棚子的马车,还有未曾下马、一身戎装的十名西州女护卫,陈赡认得她们。
他妻子不易察觉地往他身后躲了躲,小声对他道,“赡,这是刺史夫人……”
两个女人在此时此地相见,吕氏的心里嘣嘣直跳,不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位高人一等的美貌的刺史夫人,会不会对她示以惩戒。
刺史夫人好像不大愿意与她说话,让陈赡看她掌心里托着的钥匙,“你就是陈赡了,我和丫环受李县令所托送你们出城,但你的这身皮甲就须换换。”
夫人身后的丫环手中托着一套青布袍子、靴子,陈赡立刻就明白了,他不多说,返回屋中更衣,再出来时就是一位年轻的乡村后生。
崔氏让丫环抱出李大人的行李被褥放到车上,然后陈赡和他的妻子钻入车里。之后崔夫人和丫环也上来、坐在他们的前面。
有人锁了院门,女护卫们前后拥着马车往城西门驶去。
应刺史大人的吩咐,城门边加强了守卫,对过往的行人严加盘查,所有的车子都要挑开车帘儿往里看上一眼才放行。
但没有人敢拦刺史夫人的马车,虽然他们也例行公事地、当着那十名西州护卫的面挑了一下车帘儿,但不敢往刺史夫人的方向看。他们只看了一下丫环那张娇气而有些怒气的脸,便在脸上堆起一下歉意的笑容放行了。她们轻松出城。
驶出都濡西城十来里路,都濡县县令李引带了一辆马车,在道边的树林中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