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新制套曲
徐平笑道:“今年钱粮充足,五百贯就当贴补馆阁官员了。他们日子过得清贫,买些好酒好肉与他们吃,闲时也写写书吗。对了,顺便跟馆阁官员讲,若有好的本子,一旦被采用,润笔从优。写笔记也是写,写些故事赚钱也是写,何乐不为?”
三司使花五百贯钱还怕被别人说闲话,那这天下的钱粮不是白管了。再者说,这钱是花在馆阁官员的身上,说闲话,小心被馆阁官员记恨。
说话是几家娱乐公司的核心,长篇故事最能吸引人,其他的唱曲之类,都是点缀。
告别了田况,徐平转到了房里,看看柳三变最近忙得怎么样。
徐平到房里的时候,柳三变正懒洋洋地躺在榻上,吃着果子,听陈小娘子和崔六娘子弹唱。得了通报,猛地从榻上下来,向进房的徐平行礼。
看了看冠帽歪斜的柳三变,徐平暗暗摇了摇头。这位还真是当惯了才子,好歹这也是官方场合,也不注意一下形象。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青楼妓馆呢,要是让大相国寺的和尚们看见,肯定要说闲话。和尚们虽然只认钱,但在寺里太过份他们脸上也过不去。
坐下,柳三变等人请过了茶,徐平问道:“有些日子了,你们的新曲怎么样啊?”
柳三变躬身道:“省主,已经完结,只是一些小地方需要多练一下。两位小娘子唱得还过得去,若是有闲,你不妨听一听。”
“不必了,我做别的还好,曲子却怎么也听不出个好坏来。若是练得顺了,便就在这两天上台去演吧。好与不好,还是要在台上演过了才知道。”
柳三变的两位小娘子应诺,颇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个年代底层娱乐中的唱实在太过单调了,鼓词之类,都是一首曲子翻过来覆过去连续唱几遍,没有变化。天天如此,很容易失去耐心。所以瓦子里唱曲的,大多都是有几分姿色的小姑娘,不然吸引不到听众。至于文人聚会请女妓唱曲,也都是小令,慢词已经非常罕见。对于娱乐活动来说,只是一个点缀,做不了正餐。
徐平前艺谈不上什么艺术修养,但最少知道民间有戏曲,历史上有杂剧和套曲,这个年代知道这些也就够了。把柳三变找来,就是发挥他的音乐特长,把现有的曲子连接起来形成套曲。套曲是由很多首曲子组合在一起,比慢词还要长了许多。有了长度,便就可以向里面填充故事,不再是抒发一时的情感。有了故事,就能吸引住观众。
曲子有宫有调,不是可以随便组合的,杂乱无章既无法演唱,也无法伴奏。哪些曲子可以组合,怎么衔接,怎么变调,都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简单地讲,这就是诸宫调,算是原始的戏曲。有了这条路线,有了专业的人才,很快就可以演化成戏曲。
柳三变带人做的这一套曲子,讲的正是邕州刘小妹的故事。选这个题材,徐平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故事有穷人翻身,有坏人拉仇恨,有民族融合,还有历久弥新最吸引人的爱情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歌颂徐平自己的功绩。做了事,有功劳,也不用一直那么谦虚,老是不好意思说,倒被人看轻了。
然而徐平最看重的,这是蛮族下层人民翻身,并主动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所谓的民族融合,主流当然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这是历史的主流。虽然也有唐朝那种汉族胡化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但安史一乱,也就让中原人民认清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当边疆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中央王朝推翻原来上层的统治,成为国家名义下的编户齐民,摆脱贵族奴仆的身份,这种民族融合与交流就会非常顺利,这样收为国家直辖的土地就会牢固,这些土地就会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反过来,当少数民族的百姓开始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鼓吹并无原则地美化那些历史上曾掀起叛乱的本民族人物,把他们吹成本民族的英雄,这民族就开始离心离德,这些土地就有分裂的危险。
远的有河湟吐蕃,近的有党项,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心向国家,自然会谴责那些野心家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鼓吹他们带领本民族反抗中央朝廷的压迫,则就已经不把自己当成这国家的一员了。因为单纯讲压迫,他们本民族的奴隶主对下层的压迫远远大于中央王朝,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中央王朝对这些地方都是输血的。鼓吹并美化本民族的叛乱者,就是分裂行动的前奏,这种进程无一例外,只有成功与不成功而已。
括土为丁与改土归流,虽然不能算是边疆民族的阶级解放,但却实实在在地打破了他们本来的奴隶依附关系。下层人民会真切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好处,直观地感受中央朝廷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使他们心甘情愿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奇,而是真切地表明一种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不仅仅是在西南蛮族,也将在西北各地推行下去。这套曲子,正是要把这样的民族政策做到广为人知。
开这些娱乐公司,徐平最在意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借此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并引导社会的舆论。能够做到这一点,初期由三司补贴也毫无问题。
看了柳三变呈上来的套曲目录,徐平仔细考虑这些故事节点,以及这故事可能会传递出来的信息。至于用的哪一宫哪一调,徐平不懂,也没有兴趣研究。
可惜柳三变没有田况的悟性,不住地向徐平介绍着从哪一曲到哪一曲,为什么这么衔接,曲调的变化,由此带来的音乐上的美感。徐平对这些犹如牛嚼牡丹,只能随口敷衍。
故事还是从徐平第一次见到刘小妹的那一刻开始,曲词是由柳三变所写,虽然他号称多用世俗俚语,但在徐平眼里还是太文雅了些,不够通俗易懂。没办法,除了他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了。瓦子里的艺人也能写词,但那不是通俗易懂的问题,而是太过低俗露骨,难登大雅之堂。面对着市井小民可以满篇粗话,不住地拿男女之事调侃,舞台上却不能这样做。三司开的公司里如果演出这种节目,捅上朝堂只怕会满朝哗然。
说三分和讲刘小妹故事的套曲,便是徐平定的今年的压轴曲目,要撑起三司的新产业来。只要做到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思想被广为接受,公司不赔钱,便就足够成功。
破防盗完美章节,请用搜索引擎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三司使花五百贯钱还怕被别人说闲话,那这天下的钱粮不是白管了。再者说,这钱是花在馆阁官员的身上,说闲话,小心被馆阁官员记恨。
说话是几家娱乐公司的核心,长篇故事最能吸引人,其他的唱曲之类,都是点缀。
告别了田况,徐平转到了房里,看看柳三变最近忙得怎么样。
徐平到房里的时候,柳三变正懒洋洋地躺在榻上,吃着果子,听陈小娘子和崔六娘子弹唱。得了通报,猛地从榻上下来,向进房的徐平行礼。
看了看冠帽歪斜的柳三变,徐平暗暗摇了摇头。这位还真是当惯了才子,好歹这也是官方场合,也不注意一下形象。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青楼妓馆呢,要是让大相国寺的和尚们看见,肯定要说闲话。和尚们虽然只认钱,但在寺里太过份他们脸上也过不去。
坐下,柳三变等人请过了茶,徐平问道:“有些日子了,你们的新曲怎么样啊?”
柳三变躬身道:“省主,已经完结,只是一些小地方需要多练一下。两位小娘子唱得还过得去,若是有闲,你不妨听一听。”
“不必了,我做别的还好,曲子却怎么也听不出个好坏来。若是练得顺了,便就在这两天上台去演吧。好与不好,还是要在台上演过了才知道。”
柳三变的两位小娘子应诺,颇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个年代底层娱乐中的唱实在太过单调了,鼓词之类,都是一首曲子翻过来覆过去连续唱几遍,没有变化。天天如此,很容易失去耐心。所以瓦子里唱曲的,大多都是有几分姿色的小姑娘,不然吸引不到听众。至于文人聚会请女妓唱曲,也都是小令,慢词已经非常罕见。对于娱乐活动来说,只是一个点缀,做不了正餐。
徐平前艺谈不上什么艺术修养,但最少知道民间有戏曲,历史上有杂剧和套曲,这个年代知道这些也就够了。把柳三变找来,就是发挥他的音乐特长,把现有的曲子连接起来形成套曲。套曲是由很多首曲子组合在一起,比慢词还要长了许多。有了长度,便就可以向里面填充故事,不再是抒发一时的情感。有了故事,就能吸引住观众。
曲子有宫有调,不是可以随便组合的,杂乱无章既无法演唱,也无法伴奏。哪些曲子可以组合,怎么衔接,怎么变调,都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简单地讲,这就是诸宫调,算是原始的戏曲。有了这条路线,有了专业的人才,很快就可以演化成戏曲。
柳三变带人做的这一套曲子,讲的正是邕州刘小妹的故事。选这个题材,徐平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故事有穷人翻身,有坏人拉仇恨,有民族融合,还有历久弥新最吸引人的爱情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歌颂徐平自己的功绩。做了事,有功劳,也不用一直那么谦虚,老是不好意思说,倒被人看轻了。
然而徐平最看重的,这是蛮族下层人民翻身,并主动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所谓的民族融合,主流当然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这是历史的主流。虽然也有唐朝那种汉族胡化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但安史一乱,也就让中原人民认清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当边疆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中央王朝推翻原来上层的统治,成为国家名义下的编户齐民,摆脱贵族奴仆的身份,这种民族融合与交流就会非常顺利,这样收为国家直辖的土地就会牢固,这些土地就会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反过来,当少数民族的百姓开始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鼓吹并无原则地美化那些历史上曾掀起叛乱的本民族人物,把他们吹成本民族的英雄,这民族就开始离心离德,这些土地就有分裂的危险。
远的有河湟吐蕃,近的有党项,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心向国家,自然会谴责那些野心家的分裂国家的行为,而鼓吹他们带领本民族反抗中央朝廷的压迫,则就已经不把自己当成这国家的一员了。因为单纯讲压迫,他们本民族的奴隶主对下层的压迫远远大于中央王朝,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中央王朝对这些地方都是输血的。鼓吹并美化本民族的叛乱者,就是分裂行动的前奏,这种进程无一例外,只有成功与不成功而已。
括土为丁与改土归流,虽然不能算是边疆民族的阶级解放,但却实实在在地打破了他们本来的奴隶依附关系。下层人民会真切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好处,直观地感受中央朝廷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使他们心甘情愿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奇,而是真切地表明一种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不仅仅是在西南蛮族,也将在西北各地推行下去。这套曲子,正是要把这样的民族政策做到广为人知。
开这些娱乐公司,徐平最在意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借此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并引导社会的舆论。能够做到这一点,初期由三司补贴也毫无问题。
看了柳三变呈上来的套曲目录,徐平仔细考虑这些故事节点,以及这故事可能会传递出来的信息。至于用的哪一宫哪一调,徐平不懂,也没有兴趣研究。
可惜柳三变没有田况的悟性,不住地向徐平介绍着从哪一曲到哪一曲,为什么这么衔接,曲调的变化,由此带来的音乐上的美感。徐平对这些犹如牛嚼牡丹,只能随口敷衍。
故事还是从徐平第一次见到刘小妹的那一刻开始,曲词是由柳三变所写,虽然他号称多用世俗俚语,但在徐平眼里还是太文雅了些,不够通俗易懂。没办法,除了他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了。瓦子里的艺人也能写词,但那不是通俗易懂的问题,而是太过低俗露骨,难登大雅之堂。面对着市井小民可以满篇粗话,不住地拿男女之事调侃,舞台上却不能这样做。三司开的公司里如果演出这种节目,捅上朝堂只怕会满朝哗然。
说三分和讲刘小妹故事的套曲,便是徐平定的今年的压轴曲目,要撑起三司的新产业来。只要做到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思想被广为接受,公司不赔钱,便就足够成功。
破防盗完美章节,请用搜索引擎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