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压缩
北风呼号,大地萧瑟,但雪花却没有多少,自入冬以来,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雪,宇文温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眉头紧锁,心中琢磨着。
瑞雪兆丰年,如果今年是个暖冬,没有什么瑞雪,莫非预示着明年有天灾?
如果发生天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宇文温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按照后世的一个学术观点,从“唐初开始”正好是个持续两百余年的“暖冬期”,年代平均温度要比之前(南北朝)高。
这个观点认为,唐朝的长安,暖冬居多,所以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次数相对较少,反倒是出现多次无雪的冬天。
如果事实如此,那么这是整个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长安今年冬天降雪少,不代表明年就会有天灾,和“瑞雪兆丰年”没有什么关系。
宇文温收回视线,转身离开窗户,来到实验桌边。
实验桌上摆着一个玻璃箱,又有管道连接玻璃箱和其他一些装置,几个实验员正围着实验桌忙碌着。
玻璃箱里面躺着三只小白鼠,小白鼠趴在玻璃箱里一动不动,分别是仰卧、侧卧、俯卧,看上去好像死了一样。
却又没有死,其腹部微微起伏,可以看得出是在呼吸,仿佛睡着了一般。
宇文温坐在实验桌旁,看着玻璃箱里的三只小白鼠,具体正常通风已经过了五分钟,他想看看预想中的结果是否会出现。
过了一会,小白鼠们开始有动静,胡须颤抖,四肢微动。
小白鼠渐渐地睁开眼睛,仿佛睡醒一般,迷迷糊糊向四处张望,渐渐清醒过来,摇摇晃晃走动,动作渐渐灵活。
最后在玻璃箱中走来走去,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实验员们记录下相关信息,其中一人向宇文温汇报:“启禀陛下,实验成功,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
宇文温点点头,看着玻璃箱中的小白鼠,陷入沉思。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用浓硫酸及一些试剂来处理无水酒精,获得的产物,到底叫什么来着?
宇文温想不起来,这个化学反应,也许当年根本就没教过,或者教过,但他忘了。
房间里开着暖气,但效果不怎么样,有些冷。
不是暖气失灵,而是因为要通风,所以气温升不起来,之所以这房间要保持通风,是为了确保实验安全。
这次实验用的药剂,挥发性很强,有麻醉效果,一旦从管道泄露出来,而房间里为了保暖不通风,那么在场的人就有昏迷的可能。
一旦吸入这种挥发气体过多,搞不好会损坏人的大脑,或者再也醒不过来,所以必须保证通风。
第一场实验结束,第二场实验即将开始,宇文温转到另一个实验桌旁,准备观看实验,不过实验的准备需要时间,他坐在椅子上,看一份报告。
前不久,河南亳州发生一起案件,一个州学助教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其人命名为硫化酒精——进行作案,染指自己的堂嫂,并使其怀孕。
为了遮掩奸情,此人不惜下毒毒杀自己的堂叔。
这个案子已经破了,宇文温对于学术界出现了败类十分生气,那败类研制出来的化合物,其反应方法是通过期刊和其他学者交流学来的,但宇文温没有迁怒于学术界的正常交流。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学术界出现败类,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进行搜查时,搜到了许多实验记录,其中就有关于“硫化酒精”的各种实验数据。
因为这是一起“技术型犯罪”,办案人员没有对外公布案件细节,而是将一系列实验记录封存、上缴,工部随后组织化学技术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应该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宛若神医华佗所用“麻沸散”那样。
但是,这得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不会对人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安全剂量要摸索),按照药物实验的流程,第一阶段得先用实验小白鼠做实验。
与此同时,“硫化酒精”还有另外一种特性,被那人记录下来,让有关人员颇为感兴趣。
这种特性,也是那败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并且详细记在实验记录上,所以,即便案发之后其人身陷囹吾,其他人依旧可以根据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重现。
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得益于学术界的交流。
宇文温如是想,看了看怀表,见实验准备就绪,放下报告,认真观看。
“硫化酒精”和酒精一样易挥发,装在盖着盖子的玻璃瓶里时,“硫化酒精”是液体,一旦和空气接触,譬如擦在手上,很快就会挥发。
液体挥发会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吸热厉害”的液体,挥发时会让人觉得冰凉,酒精是这样,而“硫化酒精”也差不多。
然而,若是将气态的“硫化酒精”用压缩机压缩,压缩到一定压力之下后,不仅会重新变成液态,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这种状态下的液体“硫化酒精”,其挥发的温度起了变化(相比常态时变高),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会更多,带来的效果不是冰凉,而是更厉害的....
冻结。
可以在二十多度的室温下,让水快速结冰(相对而言)。
宇文温看了报告,报告中举了个例子:常态下的“硫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假设其挥发时要吸收的热量是一份。
那么,当“硫化酒精”挥发后变成气态,然后被压缩机压缩到高压状态重新变成液体,这种高压液化“硫化酒精”,挥发温度升高,挥发时需要的热量大概是十份。
随着气体压缩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挥发时需要的热量就会越来越多。
现在,空气压缩技术已经普及,工地、矿山用的“风钻”、“风镐”,配套的空气压缩机就是实用化的产品,各主要州学实验室,都有空气压缩机用于各类实验。
那么,当空气压缩技术用于“硫化酒精”,一个原理简单(液体挥发带走热量,实现降温)但效果出众的制冷方式出现了。
空气压缩机的轰鸣声中,实验制冷设备开始工作,宇文温和其他人一起,看着空气压缩机上的压力表,看着指针缓缓移动。
待得指针走到某个刻度后,实验员看向宇文温,见天子点头,便说:“第一次制冷实验开始,开阀门、计时!”
一人转动实验制冷装置管路中的阀门,大家的视线聚集在实验装置里的那杯水上。
这是个放在铁盒子里的玻璃杯,其中装着三分之二的水,为了能让人看到水冻结的情景,这个铁盒子的侧开盖子没有关上。
靠近铁盒子的宇文温,面部感受到丝丝凉气,随后看见铁盒子里的玻璃杯外壁起雾,雾气越来越重,而铁盒子冒出来的凉气渐渐变成寒气。
毫无疑问,制冷效果明显,但要等到这杯水完全结冰需要时间。
宇文温大概记得,后世的家用冰箱要把一瓶水冻结实了总得几个小时,眼前这实验制冷装置只是技术验证机而已,所以他不需要等到一瓶水都冻结。
看到这里,答案毋庸置疑。
实验成功,大家雀跃不已,而宇文温的第一反应却是:这技术申请专利了么?
如果没有的话,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瑞雪兆丰年,如果今年是个暖冬,没有什么瑞雪,莫非预示着明年有天灾?
如果发生天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宇文温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按照后世的一个学术观点,从“唐初开始”正好是个持续两百余年的“暖冬期”,年代平均温度要比之前(南北朝)高。
这个观点认为,唐朝的长安,暖冬居多,所以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次数相对较少,反倒是出现多次无雪的冬天。
如果事实如此,那么这是整个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长安今年冬天降雪少,不代表明年就会有天灾,和“瑞雪兆丰年”没有什么关系。
宇文温收回视线,转身离开窗户,来到实验桌边。
实验桌上摆着一个玻璃箱,又有管道连接玻璃箱和其他一些装置,几个实验员正围着实验桌忙碌着。
玻璃箱里面躺着三只小白鼠,小白鼠趴在玻璃箱里一动不动,分别是仰卧、侧卧、俯卧,看上去好像死了一样。
却又没有死,其腹部微微起伏,可以看得出是在呼吸,仿佛睡着了一般。
宇文温坐在实验桌旁,看着玻璃箱里的三只小白鼠,具体正常通风已经过了五分钟,他想看看预想中的结果是否会出现。
过了一会,小白鼠们开始有动静,胡须颤抖,四肢微动。
小白鼠渐渐地睁开眼睛,仿佛睡醒一般,迷迷糊糊向四处张望,渐渐清醒过来,摇摇晃晃走动,动作渐渐灵活。
最后在玻璃箱中走来走去,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实验员们记录下相关信息,其中一人向宇文温汇报:“启禀陛下,实验成功,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
宇文温点点头,看着玻璃箱中的小白鼠,陷入沉思。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用浓硫酸及一些试剂来处理无水酒精,获得的产物,到底叫什么来着?
宇文温想不起来,这个化学反应,也许当年根本就没教过,或者教过,但他忘了。
房间里开着暖气,但效果不怎么样,有些冷。
不是暖气失灵,而是因为要通风,所以气温升不起来,之所以这房间要保持通风,是为了确保实验安全。
这次实验用的药剂,挥发性很强,有麻醉效果,一旦从管道泄露出来,而房间里为了保暖不通风,那么在场的人就有昏迷的可能。
一旦吸入这种挥发气体过多,搞不好会损坏人的大脑,或者再也醒不过来,所以必须保证通风。
第一场实验结束,第二场实验即将开始,宇文温转到另一个实验桌旁,准备观看实验,不过实验的准备需要时间,他坐在椅子上,看一份报告。
前不久,河南亳州发生一起案件,一个州学助教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其人命名为硫化酒精——进行作案,染指自己的堂嫂,并使其怀孕。
为了遮掩奸情,此人不惜下毒毒杀自己的堂叔。
这个案子已经破了,宇文温对于学术界出现了败类十分生气,那败类研制出来的化合物,其反应方法是通过期刊和其他学者交流学来的,但宇文温没有迁怒于学术界的正常交流。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学术界出现败类,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进行搜查时,搜到了许多实验记录,其中就有关于“硫化酒精”的各种实验数据。
因为这是一起“技术型犯罪”,办案人员没有对外公布案件细节,而是将一系列实验记录封存、上缴,工部随后组织化学技术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应该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宛若神医华佗所用“麻沸散”那样。
但是,这得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不会对人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安全剂量要摸索),按照药物实验的流程,第一阶段得先用实验小白鼠做实验。
与此同时,“硫化酒精”还有另外一种特性,被那人记录下来,让有关人员颇为感兴趣。
这种特性,也是那败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并且详细记在实验记录上,所以,即便案发之后其人身陷囹吾,其他人依旧可以根据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重现。
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得益于学术界的交流。
宇文温如是想,看了看怀表,见实验准备就绪,放下报告,认真观看。
“硫化酒精”和酒精一样易挥发,装在盖着盖子的玻璃瓶里时,“硫化酒精”是液体,一旦和空气接触,譬如擦在手上,很快就会挥发。
液体挥发会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吸热厉害”的液体,挥发时会让人觉得冰凉,酒精是这样,而“硫化酒精”也差不多。
然而,若是将气态的“硫化酒精”用压缩机压缩,压缩到一定压力之下后,不仅会重新变成液态,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这种状态下的液体“硫化酒精”,其挥发的温度起了变化(相比常态时变高),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会更多,带来的效果不是冰凉,而是更厉害的....
冻结。
可以在二十多度的室温下,让水快速结冰(相对而言)。
宇文温看了报告,报告中举了个例子:常态下的“硫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假设其挥发时要吸收的热量是一份。
那么,当“硫化酒精”挥发后变成气态,然后被压缩机压缩到高压状态重新变成液体,这种高压液化“硫化酒精”,挥发温度升高,挥发时需要的热量大概是十份。
随着气体压缩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挥发时需要的热量就会越来越多。
现在,空气压缩技术已经普及,工地、矿山用的“风钻”、“风镐”,配套的空气压缩机就是实用化的产品,各主要州学实验室,都有空气压缩机用于各类实验。
那么,当空气压缩技术用于“硫化酒精”,一个原理简单(液体挥发带走热量,实现降温)但效果出众的制冷方式出现了。
空气压缩机的轰鸣声中,实验制冷设备开始工作,宇文温和其他人一起,看着空气压缩机上的压力表,看着指针缓缓移动。
待得指针走到某个刻度后,实验员看向宇文温,见天子点头,便说:“第一次制冷实验开始,开阀门、计时!”
一人转动实验制冷装置管路中的阀门,大家的视线聚集在实验装置里的那杯水上。
这是个放在铁盒子里的玻璃杯,其中装着三分之二的水,为了能让人看到水冻结的情景,这个铁盒子的侧开盖子没有关上。
靠近铁盒子的宇文温,面部感受到丝丝凉气,随后看见铁盒子里的玻璃杯外壁起雾,雾气越来越重,而铁盒子冒出来的凉气渐渐变成寒气。
毫无疑问,制冷效果明显,但要等到这杯水完全结冰需要时间。
宇文温大概记得,后世的家用冰箱要把一瓶水冻结实了总得几个小时,眼前这实验制冷装置只是技术验证机而已,所以他不需要等到一瓶水都冻结。
看到这里,答案毋庸置疑。
实验成功,大家雀跃不已,而宇文温的第一反应却是:这技术申请专利了么?
如果没有的话,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