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兄弟阋墙
捷报频传,坐镇安陆的宇文温看着捷报陷入沉思,朝廷大军攻入陕州,秦王杨俊逃亡河东,潼关守军不战而降,至此周军收复豫州、洛州、陕州、华州以及长安附近地域,控制区连成一片。
隋国的颓势已现,墙头草们终于下定决心,反正的反正,倒戈的倒戈,陇右隋军龟缩不出,河东还有蜀地的隋军已无攻势。
局势危急,但隋国内部却出现一条裂痕,占据河东还有蜀地的两位藩王,不但地理上几近被切断,政治上也出现了分裂。
晋王杨广在灞桥一战之后“失踪”,“据说”已经心灰意冷循入空门,剃度出家前将复兴的重担交到四弟蜀王杨秀手上,还写了许多信给各地总管,让他们效忠杨秀。
此举置其三弟秦王杨俊于尴尬之地,本来就群龙无首的隋国文武开始无所适从,因为杨秀没多久便顺理成章在成都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
益州长史元岩等人力谏劝阻,被杨俊调到偏远州郡吹冷风,他有了二兄的书信便是名正言顺,不可能向三兄杨俊俯首称臣,天上掉下来的机会怎能错过。
“面南背北,称孤道寡,吸引力真是太大了。”
宇文温喃喃自语,仔细看着蜀地的舆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镇守益州的蜀王杨秀,迫不及待登基称帝,心里打的小算盘那是啪啪响,连千里之外的宇文温都能听见。
堵住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等入蜀通道,守住梁州(州治汉中),当年蜀汉的版图重现世间,杨秀有易守难攻的蜀地做地盘,可以关起门来当逍遥皇帝。
至于远在河东的三兄杨俊,其生死就不会管了,只是杨秀这样就能守住么?
拿出一卷书,宇文温仔细看起来,书上记载的是当年魏军(西魏)讨伐益州萧纪的资料。
将近四十年前的侯景之乱,让南朝梁国元气大伤,雪上加霜的是萧梁宗室内讧,兄弟、叔伯间相互讨伐,占据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惹恼了在江陵称帝的兄长萧绎。
兄弟阋墙,要维护正统地位的萧绎,之前已接连击败了占据襄阳的岳阳王萧詧、占据长沙的河东王萧誉,听闻“伪帝”萧纪亲自率军顺流而下进攻江陵,便向都长安的魏国(西魏)派出使者,来个“借师助剿”。
魏国任命时任大将军的尉迟迥为主帅,率一万二千多人讨伐益州萧纪,势如破竹一路西进,最后攻破成都,端了萧纪的老巢。
兵临江陵附近的萧纪进退不得,只能求和结果被拒,兵败被俘后想行贿将领,以换得面见同母兄长萧绎求情的机会,结果直接被杀。
除掉兄弟叔伯的萧绎,帝位还没坐热,便被据守襄阳的岳阳王萧詧依样画葫芦来个“借师助剿”,引来西魏兵攻打江陵。
城破后萧绎被杀,是为梁元帝,而借师助剿的萧詧被扶持为傀儡皇帝,管理着一个弹丸江山,史称“西梁”。
萧梁宗室的内讧,彻底葬送了国家的未来,平蜀的尉迟迥因功进爵蜀国公,荫庇其子尉迟顺得封安固郡公,蜀地纳入魏国(西魏)版图,而萧梁宗室们得到了什么?
虚无缥缈的皇帝之位而已。
为了夺权,手握大军的宗室们旁观侯景围攻建康无动于衷,任由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为了夺权,兄弟之间相互厮杀,比对付起外敌还要决绝。
勤王,一个比一个磨蹭;称帝,一个比一个快;兄弟阋墙争夺家产,结果全都便宜了外人。
当年的萧梁宗室如此,现在的隋杨宗室也是如此,杨秀称帝,明摆着不认三兄杨俊,蜀地的隋军可能会据守不出,直接断了河东隋军的希望。
本就一败涂地的秦王杨俊,如今很难在河东收拢人心撑下去,周国收复河东之地,再把陇右平定,孤零零的蜀地,要攻下来很难么?
当年的大将军尉迟迥平定蜀地只需要一万多人、战马万匹,如今的丞相尉迟迥再平定蜀地,又有何难?
愚蠢,糊涂!
宇文温觉得若是自己是杨秀,绝不会做出称帝之举,从蜀地攻入关中是难,但不做的话不但陇右、河东俱失,就连自己手下文武百官都人心浮动。
当年的蜀汉,还有诸葛亮等一班忠臣良将苦苦支撑,如今蜀地的隋国文武又有多少人愿和杨秀共存亡?
隋国没有翻盘的可能,除非杨秀能和陈国结盟,不过这位已经称帝,想来不会自降身份做陈国的藩属,如此一来,陈国也不大可能真的施以援手。
更何况陈国如今也是隐患重重,哪里抽得出手来围魏救赵?
想到这里,宇文温不由得心生庆幸之感,他为了避免自家出现兄弟阋墙的惨剧,老早就开始藏拙,凡事都得让一步,不能抢兄长太多风头。
都是嫡出,但家业理所当然由长子来继承,更何况他已经出继,宗法上来说已经是旁支,如果表现比宇文明好得太多,那么往后该怎么办?
一味的争,三国袁绍父子的故事,也许就会再次上演,若是天下定鼎自然到时再说,可如今这种形势就必须抱团对外,不然会重蹈萧梁宗室的覆辙。
杨俊、杨秀已经兄弟阋墙,便宜的只能是周国,宇文兄弟相争,什么都完了,想通其间关键的宇文温虽然在安陆坐镇,并不嫉妒宇文明在关中刷功勋。
收好舆图,宇文温开始琢磨今日做些什么,他在安陆名为坐镇,实际上就是做个“吉祥物”,具体事务无需过问,只有关键时刻才需要表态,所以一直都是无所事事。
但这不代表无聊,宇文温有自己的规划,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实施,兄长在关中立功,他就在山南修炼内功,不会拘泥于一时的意气之争。
兄弟阋墙什么的,肯定不会发生!
脚步声起,张鱼在外敲了敲门,未等宇文温回应便慌慌张的冲了进来:“郎主!大郎君和二郎君打起来了!”(未完待续。)
隋国的颓势已现,墙头草们终于下定决心,反正的反正,倒戈的倒戈,陇右隋军龟缩不出,河东还有蜀地的隋军已无攻势。
局势危急,但隋国内部却出现一条裂痕,占据河东还有蜀地的两位藩王,不但地理上几近被切断,政治上也出现了分裂。
晋王杨广在灞桥一战之后“失踪”,“据说”已经心灰意冷循入空门,剃度出家前将复兴的重担交到四弟蜀王杨秀手上,还写了许多信给各地总管,让他们效忠杨秀。
此举置其三弟秦王杨俊于尴尬之地,本来就群龙无首的隋国文武开始无所适从,因为杨秀没多久便顺理成章在成都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
益州长史元岩等人力谏劝阻,被杨俊调到偏远州郡吹冷风,他有了二兄的书信便是名正言顺,不可能向三兄杨俊俯首称臣,天上掉下来的机会怎能错过。
“面南背北,称孤道寡,吸引力真是太大了。”
宇文温喃喃自语,仔细看着蜀地的舆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镇守益州的蜀王杨秀,迫不及待登基称帝,心里打的小算盘那是啪啪响,连千里之外的宇文温都能听见。
堵住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等入蜀通道,守住梁州(州治汉中),当年蜀汉的版图重现世间,杨秀有易守难攻的蜀地做地盘,可以关起门来当逍遥皇帝。
至于远在河东的三兄杨俊,其生死就不会管了,只是杨秀这样就能守住么?
拿出一卷书,宇文温仔细看起来,书上记载的是当年魏军(西魏)讨伐益州萧纪的资料。
将近四十年前的侯景之乱,让南朝梁国元气大伤,雪上加霜的是萧梁宗室内讧,兄弟、叔伯间相互讨伐,占据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惹恼了在江陵称帝的兄长萧绎。
兄弟阋墙,要维护正统地位的萧绎,之前已接连击败了占据襄阳的岳阳王萧詧、占据长沙的河东王萧誉,听闻“伪帝”萧纪亲自率军顺流而下进攻江陵,便向都长安的魏国(西魏)派出使者,来个“借师助剿”。
魏国任命时任大将军的尉迟迥为主帅,率一万二千多人讨伐益州萧纪,势如破竹一路西进,最后攻破成都,端了萧纪的老巢。
兵临江陵附近的萧纪进退不得,只能求和结果被拒,兵败被俘后想行贿将领,以换得面见同母兄长萧绎求情的机会,结果直接被杀。
除掉兄弟叔伯的萧绎,帝位还没坐热,便被据守襄阳的岳阳王萧詧依样画葫芦来个“借师助剿”,引来西魏兵攻打江陵。
城破后萧绎被杀,是为梁元帝,而借师助剿的萧詧被扶持为傀儡皇帝,管理着一个弹丸江山,史称“西梁”。
萧梁宗室的内讧,彻底葬送了国家的未来,平蜀的尉迟迥因功进爵蜀国公,荫庇其子尉迟顺得封安固郡公,蜀地纳入魏国(西魏)版图,而萧梁宗室们得到了什么?
虚无缥缈的皇帝之位而已。
为了夺权,手握大军的宗室们旁观侯景围攻建康无动于衷,任由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为了夺权,兄弟之间相互厮杀,比对付起外敌还要决绝。
勤王,一个比一个磨蹭;称帝,一个比一个快;兄弟阋墙争夺家产,结果全都便宜了外人。
当年的萧梁宗室如此,现在的隋杨宗室也是如此,杨秀称帝,明摆着不认三兄杨俊,蜀地的隋军可能会据守不出,直接断了河东隋军的希望。
本就一败涂地的秦王杨俊,如今很难在河东收拢人心撑下去,周国收复河东之地,再把陇右平定,孤零零的蜀地,要攻下来很难么?
当年的大将军尉迟迥平定蜀地只需要一万多人、战马万匹,如今的丞相尉迟迥再平定蜀地,又有何难?
愚蠢,糊涂!
宇文温觉得若是自己是杨秀,绝不会做出称帝之举,从蜀地攻入关中是难,但不做的话不但陇右、河东俱失,就连自己手下文武百官都人心浮动。
当年的蜀汉,还有诸葛亮等一班忠臣良将苦苦支撑,如今蜀地的隋国文武又有多少人愿和杨秀共存亡?
隋国没有翻盘的可能,除非杨秀能和陈国结盟,不过这位已经称帝,想来不会自降身份做陈国的藩属,如此一来,陈国也不大可能真的施以援手。
更何况陈国如今也是隐患重重,哪里抽得出手来围魏救赵?
想到这里,宇文温不由得心生庆幸之感,他为了避免自家出现兄弟阋墙的惨剧,老早就开始藏拙,凡事都得让一步,不能抢兄长太多风头。
都是嫡出,但家业理所当然由长子来继承,更何况他已经出继,宗法上来说已经是旁支,如果表现比宇文明好得太多,那么往后该怎么办?
一味的争,三国袁绍父子的故事,也许就会再次上演,若是天下定鼎自然到时再说,可如今这种形势就必须抱团对外,不然会重蹈萧梁宗室的覆辙。
杨俊、杨秀已经兄弟阋墙,便宜的只能是周国,宇文兄弟相争,什么都完了,想通其间关键的宇文温虽然在安陆坐镇,并不嫉妒宇文明在关中刷功勋。
收好舆图,宇文温开始琢磨今日做些什么,他在安陆名为坐镇,实际上就是做个“吉祥物”,具体事务无需过问,只有关键时刻才需要表态,所以一直都是无所事事。
但这不代表无聊,宇文温有自己的规划,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实施,兄长在关中立功,他就在山南修炼内功,不会拘泥于一时的意气之争。
兄弟阋墙什么的,肯定不会发生!
脚步声起,张鱼在外敲了敲门,未等宇文温回应便慌慌张的冲了进来:“郎主!大郎君和二郎君打起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