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艰难的决定
罗斯福当天并未参加参联会作战讨论会议,但等马歇尔和金上将第二天共同来向他汇报作战方案时,他也忍不住皱起眉头:特纳的计划看上去很有点孤注一掷的决战气息,成了当然好,不成的话,英美在大西洋的海军精华和舰队优势恐怕就彻底保不住了。他十分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批准这个方案。
金上将也不敢催促罗斯福,因为这件事变数很大,特纳私下和他讲述了几种比较危险的局面:第一,不等4月7日到来直布罗陀就被攻破,地中海轴心海军蜂拥而出,即便不考虑日本联合舰队,德意所有海军加起来也不是能轻易对付的对手;第二,亚速尔战役发起时德国舰队不在港且不被侦察到,当盟军航母舰载机陷入与陆基航空兵苦战时德国航母忽然杀出——就会是翻版的中途岛战役;第三,德国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在亚速尔集中超过400架飞机,没法在兵力上压倒对手。
第一、三种情况还好,盟军发现之后可立即采取规避战术,大不了计划取消,自保绰绰有余。唯独第二种情况让金上将十分揪心,晚上一个人在床上越琢磨越觉得亚速尔和中途岛战役十分类似,甚至自己的处境比当初山本五十六还差一点,对方只想消灭美军舰队而佯装夺岛,中途岛完全是能放弃的目标,而这次战役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夺岛,亚速尔岛屿根本不能放弃。
这件事如果他一力促成,那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前景就与战事结局彻底联系在一起了,成功当然是大红大紫,失败的话,自己会不会成为背黑锅的呢?他有些胡思乱想起来。
“B计划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罗斯福叹了口气,“如果B计划成功,A计划我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可如果不行……”
“那我们具体再探讨一下,顺便也看下直布罗陀的情况。”金上将赶紧补了一句。
马歇尔点点头,金上将的反应算是快的,很好地把握了罗斯福总统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亚速尔丢了问题很多,但孤注一掷赌输了问题更多。他问金上将:“如果B计划成功但不执行A计划,您认为会如何?”
“这样啊……”金上将沉吟起来,“倘若德军失去舰队只能利用潜艇和飞机破交,危险程度倒会少很多,我们的船队大概要多绕个圈,然后还得多配一些护航军舰。”
“海事委员会对后续造舰的决定如何?”
“非常艰难。”一听罗斯福说到这件事,金上将就打开公文包汇报起来,一脸的冰霜。
“海军部专家根据前期战损和后续运输需求,认为需要再追加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2万吨级的邮轮,蒙大拿级战列舰追加到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追加到8艘。”
罗斯福皱起眉头:“追加这么多,船台能应付么?”
“不能,所以必须有所取舍,他们建议,由于德、日没有后续对应军舰,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建造3艘足够了,随着舰队作战普遍转为航空作战形式,重巡洋舰不是最紧缺的,因此巴尔的摩级、俄勒冈城级后续重巡洋舰与德梅因级所有重巡洋舰的建造任务取消,另外再取消一些亚特兰大、克利夫兰等级的轻巡洋舰建造,总共预计减少26艘轻、重巡洋舰。”
“航空母舰呢?”
“按现有陆续计划建成,不增加也不减少。”金上将叹了口气,“只要能按进度建成,未来一年我们不缺航空母舰,缺的是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虽然海军部名单上完成完整训练的舰载机飞行员超过1000人,可90%以上都是毕业半年之内的菜鸟,有经验的老手不到10%。”
“熟练飞行员呢?”
“都牺牲了。”金上将无可奈何地说道,“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打仗,战前培养的飞行员到南太平洋战役结束后损失得差不多了,然后这几个月哈尔西发动进攻战役又损失了一些,然后北非、印度洋战役损失了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人成长起来,我说的经验不足主要是指参加大型舰队会战的飞行员不足。”
“这可不行。”罗斯福无不担忧地说道,“没有经验的飞行员怎么可以对敌?”
“经验只能在战斗中积累,不靠他们我们还能靠谁?”马歇尔道,“陆军同样没打过仗,艾克向我发来电报诉苦,说理解国内因形势变化而取消肯尼亚登陆战,但希望能保证非洲战区的物资供应。德国人已占领了索马里,准备开始进攻肯尼亚东北走廊,而且飞机侦查显示,德国人能就近依托运输船和港口从摩加迪沙获得补给。他手下的部队,除澳新师和德国人交过手,其他都是第一次上阵,心虚得很。”
“澳新部队对德国人评价如何?”
“很难打……”马歇尔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手指挥官是古德里安,他们认为是德军中最优秀的三个装甲指挥官之一,而他手下全是从波兰战役就开始南征北战的精锐。”
“再给他送一批物资,不要顾忌船只损失,他在那里孤军奋战很不容易。”罗斯福盯着金上将,“美国人民必须要听到好消息,不能总是‘失败、退却、丢失’这样的字眼,哪怕艾克能守住自己的阵地都是个好消息。”
金上将咬牙应承了下来。马歇尔也松了口气,罗斯福算是给非洲战区定了基调——能守住就是胜利。
“刚刚收到一份情报,德国内部发生权力变动:原空军二号人物,有犹太人嫌疑的米尔希元帅出任军备部副部长,协助施佩尔开展工作并兼任帝国劳工阵线领袖;原西线空军司令胡戈-施佩勒元帅被希特勒解除职务,出任有名无实的空军总顾问,另有消息传说希特勒对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也不太满意,在逐渐架空其权力。”罗斯福问两人道,“你们觉得能解读出什么来?”
这事情金上将不太关注,马歇尔说了一句:“这应该是希特勒进一步加强集权的步骤,他在清洗那些不顺从自己心意的将领,总有一天他会被这种权力反噬。”
马歇尔有一点说对了,霍夫曼确实是在加强集权,但不是加强自己的权力,他是在加强施佩尔的权力。军备部是德国最重要的部门,人称小内阁,施佩尔不但被称为经济元首,还是党内元首之下四巨头之一,地位显赫,在进一步推动动员与生产体系整合时,帝国劳工阵线领袖罗伯特-莱伊凭借自己多年的老资格,不卖施佩尔的仗,不肯把所有的劳动力进行统一分配。
除此之外,罗伯特-莱伊还是一个非常顽固的反犹分子,对霍夫曼采取的对犹太“新方针”采取了明里暗里的抵制措施,这就第二次触犯了霍夫曼。他授意鲍曼前去查这个人的情况,如果本人无重大问题的话可以另外安排一个职务,但结果查实后发现这还是个大**分子:战争爆发前,罗伯特-莱伊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汽车工厂,鼓动德国普通民众预付款购买还未开始生产的汽车,当预付款后的购买者等待着汽车投入生产时,战争爆发了,汽车工厂改为生产前线急需的坦克和摩托车,最终这些钱全都流入莱伊的口袋里,总收入大约有1亿马克左右。
鲍曼立即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处置了这家伙,并将有关预付款退了回去,虽然经济上的好处不多,但对元首的声望却有很大巩固。罗伯特-莱伊被处决后,大家都以为施佩尔会自己兼任,没想到他忽然提名米尔希出任这个职务,顺便还提出给他副部长的位置——因为米尔希在战俘安置工作中与施佩尔交集甚多,在战俘看管和劳动力组织上颇为卖力,全面高效的执行能力获得肯定。霍夫曼也知道施佩尔不想给自己揽权太多,便立即同意有关人事调整。由此,米尔希也继勃洛姆堡元帅(担任后备军总司令)之后第二个东山再起、重回核心舞台的大人物。
胡戈-施佩勒元帅这段时间犯的错误不少,一开始为争夺空军总司令,看不起资历浅的耶顺内克,屡屡对其加以抵制;后又违背霍夫曼的指示,不愿意向夜间战斗机部队移交飞机;最近又明里暗里抵制空军飞行员转职成海航……种种事迹累积起来,使霍夫曼对他失去了耐心,将其直接解职,而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空军上将因南线战役指挥、保障有力,被擢升为大将并接替施佩勒负责西线空军。
雷德尔的问题更复杂一些,北海战役结束后,里希特霍芬认为自己担任海航司令勉强够格,但担任航母编队司令官不行,而且由于他的军衔比舰队司令马沙尔高,指挥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而且他认为海军目前也没有合适人选,再结合小泽为首的日本顾问组的表现,向霍夫曼推荐由小泽暂时担任航母编队指挥官,但这个推荐和任命引起了雷德尔的不满,于是有关任命就僵持在这里了。
金上将也不敢催促罗斯福,因为这件事变数很大,特纳私下和他讲述了几种比较危险的局面:第一,不等4月7日到来直布罗陀就被攻破,地中海轴心海军蜂拥而出,即便不考虑日本联合舰队,德意所有海军加起来也不是能轻易对付的对手;第二,亚速尔战役发起时德国舰队不在港且不被侦察到,当盟军航母舰载机陷入与陆基航空兵苦战时德国航母忽然杀出——就会是翻版的中途岛战役;第三,德国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在亚速尔集中超过400架飞机,没法在兵力上压倒对手。
第一、三种情况还好,盟军发现之后可立即采取规避战术,大不了计划取消,自保绰绰有余。唯独第二种情况让金上将十分揪心,晚上一个人在床上越琢磨越觉得亚速尔和中途岛战役十分类似,甚至自己的处境比当初山本五十六还差一点,对方只想消灭美军舰队而佯装夺岛,中途岛完全是能放弃的目标,而这次战役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夺岛,亚速尔岛屿根本不能放弃。
这件事如果他一力促成,那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前景就与战事结局彻底联系在一起了,成功当然是大红大紫,失败的话,自己会不会成为背黑锅的呢?他有些胡思乱想起来。
“B计划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罗斯福叹了口气,“如果B计划成功,A计划我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可如果不行……”
“那我们具体再探讨一下,顺便也看下直布罗陀的情况。”金上将赶紧补了一句。
马歇尔点点头,金上将的反应算是快的,很好地把握了罗斯福总统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亚速尔丢了问题很多,但孤注一掷赌输了问题更多。他问金上将:“如果B计划成功但不执行A计划,您认为会如何?”
“这样啊……”金上将沉吟起来,“倘若德军失去舰队只能利用潜艇和飞机破交,危险程度倒会少很多,我们的船队大概要多绕个圈,然后还得多配一些护航军舰。”
“海事委员会对后续造舰的决定如何?”
“非常艰难。”一听罗斯福说到这件事,金上将就打开公文包汇报起来,一脸的冰霜。
“海军部专家根据前期战损和后续运输需求,认为需要再追加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2万吨级的邮轮,蒙大拿级战列舰追加到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追加到8艘。”
罗斯福皱起眉头:“追加这么多,船台能应付么?”
“不能,所以必须有所取舍,他们建议,由于德、日没有后续对应军舰,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建造3艘足够了,随着舰队作战普遍转为航空作战形式,重巡洋舰不是最紧缺的,因此巴尔的摩级、俄勒冈城级后续重巡洋舰与德梅因级所有重巡洋舰的建造任务取消,另外再取消一些亚特兰大、克利夫兰等级的轻巡洋舰建造,总共预计减少26艘轻、重巡洋舰。”
“航空母舰呢?”
“按现有陆续计划建成,不增加也不减少。”金上将叹了口气,“只要能按进度建成,未来一年我们不缺航空母舰,缺的是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虽然海军部名单上完成完整训练的舰载机飞行员超过1000人,可90%以上都是毕业半年之内的菜鸟,有经验的老手不到10%。”
“熟练飞行员呢?”
“都牺牲了。”金上将无可奈何地说道,“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打仗,战前培养的飞行员到南太平洋战役结束后损失得差不多了,然后这几个月哈尔西发动进攻战役又损失了一些,然后北非、印度洋战役损失了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人成长起来,我说的经验不足主要是指参加大型舰队会战的飞行员不足。”
“这可不行。”罗斯福无不担忧地说道,“没有经验的飞行员怎么可以对敌?”
“经验只能在战斗中积累,不靠他们我们还能靠谁?”马歇尔道,“陆军同样没打过仗,艾克向我发来电报诉苦,说理解国内因形势变化而取消肯尼亚登陆战,但希望能保证非洲战区的物资供应。德国人已占领了索马里,准备开始进攻肯尼亚东北走廊,而且飞机侦查显示,德国人能就近依托运输船和港口从摩加迪沙获得补给。他手下的部队,除澳新师和德国人交过手,其他都是第一次上阵,心虚得很。”
“澳新部队对德国人评价如何?”
“很难打……”马歇尔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手指挥官是古德里安,他们认为是德军中最优秀的三个装甲指挥官之一,而他手下全是从波兰战役就开始南征北战的精锐。”
“再给他送一批物资,不要顾忌船只损失,他在那里孤军奋战很不容易。”罗斯福盯着金上将,“美国人民必须要听到好消息,不能总是‘失败、退却、丢失’这样的字眼,哪怕艾克能守住自己的阵地都是个好消息。”
金上将咬牙应承了下来。马歇尔也松了口气,罗斯福算是给非洲战区定了基调——能守住就是胜利。
“刚刚收到一份情报,德国内部发生权力变动:原空军二号人物,有犹太人嫌疑的米尔希元帅出任军备部副部长,协助施佩尔开展工作并兼任帝国劳工阵线领袖;原西线空军司令胡戈-施佩勒元帅被希特勒解除职务,出任有名无实的空军总顾问,另有消息传说希特勒对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也不太满意,在逐渐架空其权力。”罗斯福问两人道,“你们觉得能解读出什么来?”
这事情金上将不太关注,马歇尔说了一句:“这应该是希特勒进一步加强集权的步骤,他在清洗那些不顺从自己心意的将领,总有一天他会被这种权力反噬。”
马歇尔有一点说对了,霍夫曼确实是在加强集权,但不是加强自己的权力,他是在加强施佩尔的权力。军备部是德国最重要的部门,人称小内阁,施佩尔不但被称为经济元首,还是党内元首之下四巨头之一,地位显赫,在进一步推动动员与生产体系整合时,帝国劳工阵线领袖罗伯特-莱伊凭借自己多年的老资格,不卖施佩尔的仗,不肯把所有的劳动力进行统一分配。
除此之外,罗伯特-莱伊还是一个非常顽固的反犹分子,对霍夫曼采取的对犹太“新方针”采取了明里暗里的抵制措施,这就第二次触犯了霍夫曼。他授意鲍曼前去查这个人的情况,如果本人无重大问题的话可以另外安排一个职务,但结果查实后发现这还是个大**分子:战争爆发前,罗伯特-莱伊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汽车工厂,鼓动德国普通民众预付款购买还未开始生产的汽车,当预付款后的购买者等待着汽车投入生产时,战争爆发了,汽车工厂改为生产前线急需的坦克和摩托车,最终这些钱全都流入莱伊的口袋里,总收入大约有1亿马克左右。
鲍曼立即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处置了这家伙,并将有关预付款退了回去,虽然经济上的好处不多,但对元首的声望却有很大巩固。罗伯特-莱伊被处决后,大家都以为施佩尔会自己兼任,没想到他忽然提名米尔希出任这个职务,顺便还提出给他副部长的位置——因为米尔希在战俘安置工作中与施佩尔交集甚多,在战俘看管和劳动力组织上颇为卖力,全面高效的执行能力获得肯定。霍夫曼也知道施佩尔不想给自己揽权太多,便立即同意有关人事调整。由此,米尔希也继勃洛姆堡元帅(担任后备军总司令)之后第二个东山再起、重回核心舞台的大人物。
胡戈-施佩勒元帅这段时间犯的错误不少,一开始为争夺空军总司令,看不起资历浅的耶顺内克,屡屡对其加以抵制;后又违背霍夫曼的指示,不愿意向夜间战斗机部队移交飞机;最近又明里暗里抵制空军飞行员转职成海航……种种事迹累积起来,使霍夫曼对他失去了耐心,将其直接解职,而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空军上将因南线战役指挥、保障有力,被擢升为大将并接替施佩勒负责西线空军。
雷德尔的问题更复杂一些,北海战役结束后,里希特霍芬认为自己担任海航司令勉强够格,但担任航母编队司令官不行,而且由于他的军衔比舰队司令马沙尔高,指挥过程中会出现问题,而且他认为海军目前也没有合适人选,再结合小泽为首的日本顾问组的表现,向霍夫曼推荐由小泽暂时担任航母编队指挥官,但这个推荐和任命引起了雷德尔的不满,于是有关任命就僵持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