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海啸余音(上)
不等诺布尔把数字报出来,金上将连忙打断了对方:“我们需要统一规划与调度:目前大型船台撑得满满当当,既要完成埃塞克斯级的后续建设,又要建造蒙大拿级和大量护航航母,还有亚特兰大级、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后续各舰与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的建设计划。如果还要追加油轮生产计划,必须统筹安排,很可能需要调整并缩减部分型号,我建议等海事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后再商定。”
罗斯福点点头,他也被英国人狮子大开口的要求弄得很狼狈,诺布尔当然也只能赞同,最起码美国人已答应先给5艘护航航母了。
“那成品油能不能再提供一些?”他眼巴巴地看着罗斯福和金上将,眼泪都差点要流出来了。
罗斯福实在不忍心看这样的脸色——这好歹是上将啊,不是南美小国的上将,是货真价实的大英帝国海军上将啊!金上将没开腔——因为这事不归他管,罗斯福连个打圆场的人都没有,只好自己说:“我们会想办法提供足够成品油,每个月至少100万吨,不过必须在航运畅通的前提下。”
“非常感谢,最后……”诺布尔踌躇了一下,用十分难以启齿的口吻说道,“由于本土舰队遭到重创,实力不足,首相还希望将远东的另外2艘乔治5世级战列舰和1艘航母抽调回国。”
这话如果以前说出来,金上将一定又要大发雷霆,但这次居然难得地没说什么,只沉默了片刻,用略显迟疑但依然持肯定的态度说:“我基本赞同,本月底补给完成后返回不列颠吧。”
诺布尔告辞后,罗斯福感觉奇怪,他不明白金上将为什么忽然转了性子。
“让英国人指挥我们的船去打仗这种事以后决不能再干了。”说到激动处,金上将忍不住拍了桌子,“丘吉尔这个狗-娘养的,老子借给他3艘战列舰全给沉了,船沉了就沉了——就像那8艘护航航母,大不了再建!可上面足足有4000美国海军啊!总统!不仅是4000官兵,后面更是整整4000个家庭啊!结果告诉我说只救援上来不到500人,还有很多人受伤致残,我怎么和大西洋舰队交代?我怎么和他们的亲人交代?培养4000名海军要花多少心血和代价?”
罗斯福默不作声,虽然执政多年已养成了心硬如铁的个性,但这番话对他多少有点触动:珍珠港遇袭后,太平洋舰队沉没、重创了大量军舰,损失远超现在,可人员阵亡不过2500。这次倒好,去大不列颠跑了一趟损失了3500余人。如果像南太平洋海战那样,是美国军官指挥、技不如人大家无话可说,问题是在英国指挥下战沉的,而且怎么看战术安排上都有问题,据说托维上将已为此引咎辞职。这消息如果公布出去,保管舆论一片大哗——他们很快就会将两者联想起来。
“后续你想怎么决策?”
“英国船可以都还给他们,但我不同意在他们的船上搭载我们的航空兵,除非军舰归我们指挥。另外,今后如果再援助英国军舰,要么纯粹只给船,那海军没意见。如果非要连船带人一起给,必须由我们直接指挥,不能再让英国人瞎折腾,皇家海军那些****根本不懂新时代的航母作战,他们以为自己炸个塔兰托了不起了?印度洋上被日本人教训了一顿,这次在北海又被德国人教训了一顿,合众国能有多少军舰供他们挥霍?”
罗斯福叹了口气:自从印度洋战役以后,海军上下对英国人的信心已开始动摇,北海战役惨败更彻底打破了这种信仰。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情报渠道得知德国不但初步控制了意大利重要装备生产,还开始全面指挥意大利海、空军,这让一干军队高层看得心动不已,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马上有人提出来认为应该加以仿效——德国是轴心的带头大哥,美国是同盟的带头大哥,哪有大哥不能指挥小弟的?更何况美国给英国的援助是德国给意大利的援助10倍都不止。可英国佬始终端着架子放不下来。
罗斯福心想:日本能指挥德意舰队那是因为日本海军经验丰富、指挥艺术高超,就皇家海军那两把刷子还是算了吧——曾经的四海霸主现在开始连德国人都打不过了。
“这是海军的一致意见?”
“是海军的一致意见!大西洋舰队对这次战役反响很强烈,坚决反对再让英国人指挥独立号和宾夕法尼亚号所在的特混舰队,我们可以去不列颠支持英国人,但必须保持独立性——海军不怕牺牲,但不能无谓牺牲。”
“赴英指挥官选谁?”
“这次由布朗少将指挥,等大规模舰队调入后,可由英格索尔上将担任总指挥——我们可以不要求指挥皇家海军,但至少大西洋舰队应该指挥自己的军舰而不是被皇家海军瞎指挥。”
“好吧。”罗斯福点点头,“这意见我会向丘吉尔总统转达的,有些时候吃败仗不一定是坏事。意大利在北非吃了大败仗后意识到引入德国人和德国指挥体系的重要性,后来就有了隆美尔、古德里安的威名与轴心非洲大捷;皇家海军这次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希望他们能够有所醒悟,否则那些官兵可就都白牺牲了。不过,你这么干脆地同意交还英国军舰是否会引起太平洋舰队的反对?”
“意见当然有,但不交还问题更多。”金上将耐心地为罗斯福解释局势,“在德国主力舰队突入北大西洋后,他们对东海岸已构成了威胁,目前我们暂时只有一艘刚服役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和列克星敦号航母(埃塞克斯级),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完成全部海试,下周普林斯顿号(独立级)轻航母能服役,如果德国人扑过来,短期内就只能依靠他们。”
“其他军舰呢?我记得好几艘战列舰会提前结束现代化改造。”
“内华达号(内华达级)和田纳西号(田纳西级)预计3月份可投入使用,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级)、西弗吉尼亚号(科罗拉多级)将于6月份提前结束现代化改造。”金上将说道,“从现有兵力仔细分析起来危险也不大,哪怕德国舰队真是直接冲我们来,至少一周后才能抵达东海岸,而一周以后那些英国军舰都能完成修理准备出发了,可以撞个正着。进了3月,大西洋主力便会开始恢复。我反倒担心德国舰队只为了破交,根本就不到东海岸来,那就麻烦了——大西洋这么大,谁能轻易逮住他们?”
在金上将描绘的场景里:英国人实力有所恢复的本土舰队虽然对德国舰队拥有优势,但必须全体出动才能实际发挥出来,万一德国舰队分兵破交,英国船只就不够用,必须再加其他力量——要么动用大西洋舰队的兵力,要么将英国人在太平洋上的2艘乔治5世和1艘光辉级还给他们,综合权衡之下,还是让英国人自己管大西洋这摊子事比较靠谱,大西洋舰队继续负责保卫东海岸——以前这个任务是口号,现在变成了切实威胁。
“那太平洋舰队的力量就不够了。那里只剩下一艘埃塞克斯号、一艘萨拉托加号和三艘战列舰。从这次战役情况来看,护航航母是不能与正规舰队航母交战的。”罗斯福是当过海军助理部长的,对海军并不是门外汉,他不无担心地问道,“太平洋上的局面必须维持,哪怕暂时不进攻也不能再退下来,否则没法对国内交代,另外也不能让日本人威胁到澳大利亚……这你打算怎么办?”
“等英国舰队返回,大西洋局势稳定之后,预计5月份列克星敦号与独立号可以加入太平洋舰队,然后新泽西号也要服役(衣阿华级),这样太平洋舰队就会拥有3艘舰队航母、1艘轻型航母和4艘现代化战列舰为核心的海军力量,基本上是够用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新服役的军舰会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金上将想了想,“在目前1-2个月的特殊困难时期,我们在远东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以巩固现有战略据点为原则,这样那里需要投入更多的陆军和飞机。太平洋舰队依然可以掌握着主动,相对大西洋这里没那么迫切。另外,我听史迪威将军说中国战场最近情况很不错,收复了至少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盟国中难得的亮点,能否考虑加大对中国战区的支援?只要我们略微付出一点,中国这个盟友会带给我们惊喜。”
罗斯福下意识地点点头:“我明白您的想法了,也同意将英国人的军舰还给他们,其他问题容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金上将离开椭圆形办公室后,罗斯福又让人把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海军上将李海招来了,后者才是他的心腹,虽然在海军内部的权力被金上将排挤得厉害,不过罗斯福从未动摇对他的信任。对他而言,金上将不过是一个可用的海军领导人,李海才是自己人。()
本书来自
罗斯福点点头,他也被英国人狮子大开口的要求弄得很狼狈,诺布尔当然也只能赞同,最起码美国人已答应先给5艘护航航母了。
“那成品油能不能再提供一些?”他眼巴巴地看着罗斯福和金上将,眼泪都差点要流出来了。
罗斯福实在不忍心看这样的脸色——这好歹是上将啊,不是南美小国的上将,是货真价实的大英帝国海军上将啊!金上将没开腔——因为这事不归他管,罗斯福连个打圆场的人都没有,只好自己说:“我们会想办法提供足够成品油,每个月至少100万吨,不过必须在航运畅通的前提下。”
“非常感谢,最后……”诺布尔踌躇了一下,用十分难以启齿的口吻说道,“由于本土舰队遭到重创,实力不足,首相还希望将远东的另外2艘乔治5世级战列舰和1艘航母抽调回国。”
这话如果以前说出来,金上将一定又要大发雷霆,但这次居然难得地没说什么,只沉默了片刻,用略显迟疑但依然持肯定的态度说:“我基本赞同,本月底补给完成后返回不列颠吧。”
诺布尔告辞后,罗斯福感觉奇怪,他不明白金上将为什么忽然转了性子。
“让英国人指挥我们的船去打仗这种事以后决不能再干了。”说到激动处,金上将忍不住拍了桌子,“丘吉尔这个狗-娘养的,老子借给他3艘战列舰全给沉了,船沉了就沉了——就像那8艘护航航母,大不了再建!可上面足足有4000美国海军啊!总统!不仅是4000官兵,后面更是整整4000个家庭啊!结果告诉我说只救援上来不到500人,还有很多人受伤致残,我怎么和大西洋舰队交代?我怎么和他们的亲人交代?培养4000名海军要花多少心血和代价?”
罗斯福默不作声,虽然执政多年已养成了心硬如铁的个性,但这番话对他多少有点触动:珍珠港遇袭后,太平洋舰队沉没、重创了大量军舰,损失远超现在,可人员阵亡不过2500。这次倒好,去大不列颠跑了一趟损失了3500余人。如果像南太平洋海战那样,是美国军官指挥、技不如人大家无话可说,问题是在英国指挥下战沉的,而且怎么看战术安排上都有问题,据说托维上将已为此引咎辞职。这消息如果公布出去,保管舆论一片大哗——他们很快就会将两者联想起来。
“后续你想怎么决策?”
“英国船可以都还给他们,但我不同意在他们的船上搭载我们的航空兵,除非军舰归我们指挥。另外,今后如果再援助英国军舰,要么纯粹只给船,那海军没意见。如果非要连船带人一起给,必须由我们直接指挥,不能再让英国人瞎折腾,皇家海军那些****根本不懂新时代的航母作战,他们以为自己炸个塔兰托了不起了?印度洋上被日本人教训了一顿,这次在北海又被德国人教训了一顿,合众国能有多少军舰供他们挥霍?”
罗斯福叹了口气:自从印度洋战役以后,海军上下对英国人的信心已开始动摇,北海战役惨败更彻底打破了这种信仰。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情报渠道得知德国不但初步控制了意大利重要装备生产,还开始全面指挥意大利海、空军,这让一干军队高层看得心动不已,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马上有人提出来认为应该加以仿效——德国是轴心的带头大哥,美国是同盟的带头大哥,哪有大哥不能指挥小弟的?更何况美国给英国的援助是德国给意大利的援助10倍都不止。可英国佬始终端着架子放不下来。
罗斯福心想:日本能指挥德意舰队那是因为日本海军经验丰富、指挥艺术高超,就皇家海军那两把刷子还是算了吧——曾经的四海霸主现在开始连德国人都打不过了。
“这是海军的一致意见?”
“是海军的一致意见!大西洋舰队对这次战役反响很强烈,坚决反对再让英国人指挥独立号和宾夕法尼亚号所在的特混舰队,我们可以去不列颠支持英国人,但必须保持独立性——海军不怕牺牲,但不能无谓牺牲。”
“赴英指挥官选谁?”
“这次由布朗少将指挥,等大规模舰队调入后,可由英格索尔上将担任总指挥——我们可以不要求指挥皇家海军,但至少大西洋舰队应该指挥自己的军舰而不是被皇家海军瞎指挥。”
“好吧。”罗斯福点点头,“这意见我会向丘吉尔总统转达的,有些时候吃败仗不一定是坏事。意大利在北非吃了大败仗后意识到引入德国人和德国指挥体系的重要性,后来就有了隆美尔、古德里安的威名与轴心非洲大捷;皇家海军这次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希望他们能够有所醒悟,否则那些官兵可就都白牺牲了。不过,你这么干脆地同意交还英国军舰是否会引起太平洋舰队的反对?”
“意见当然有,但不交还问题更多。”金上将耐心地为罗斯福解释局势,“在德国主力舰队突入北大西洋后,他们对东海岸已构成了威胁,目前我们暂时只有一艘刚服役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和列克星敦号航母(埃塞克斯级),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完成全部海试,下周普林斯顿号(独立级)轻航母能服役,如果德国人扑过来,短期内就只能依靠他们。”
“其他军舰呢?我记得好几艘战列舰会提前结束现代化改造。”
“内华达号(内华达级)和田纳西号(田纳西级)预计3月份可投入使用,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级)、西弗吉尼亚号(科罗拉多级)将于6月份提前结束现代化改造。”金上将说道,“从现有兵力仔细分析起来危险也不大,哪怕德国舰队真是直接冲我们来,至少一周后才能抵达东海岸,而一周以后那些英国军舰都能完成修理准备出发了,可以撞个正着。进了3月,大西洋主力便会开始恢复。我反倒担心德国舰队只为了破交,根本就不到东海岸来,那就麻烦了——大西洋这么大,谁能轻易逮住他们?”
在金上将描绘的场景里:英国人实力有所恢复的本土舰队虽然对德国舰队拥有优势,但必须全体出动才能实际发挥出来,万一德国舰队分兵破交,英国船只就不够用,必须再加其他力量——要么动用大西洋舰队的兵力,要么将英国人在太平洋上的2艘乔治5世和1艘光辉级还给他们,综合权衡之下,还是让英国人自己管大西洋这摊子事比较靠谱,大西洋舰队继续负责保卫东海岸——以前这个任务是口号,现在变成了切实威胁。
“那太平洋舰队的力量就不够了。那里只剩下一艘埃塞克斯号、一艘萨拉托加号和三艘战列舰。从这次战役情况来看,护航航母是不能与正规舰队航母交战的。”罗斯福是当过海军助理部长的,对海军并不是门外汉,他不无担心地问道,“太平洋上的局面必须维持,哪怕暂时不进攻也不能再退下来,否则没法对国内交代,另外也不能让日本人威胁到澳大利亚……这你打算怎么办?”
“等英国舰队返回,大西洋局势稳定之后,预计5月份列克星敦号与独立号可以加入太平洋舰队,然后新泽西号也要服役(衣阿华级),这样太平洋舰队就会拥有3艘舰队航母、1艘轻型航母和4艘现代化战列舰为核心的海军力量,基本上是够用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新服役的军舰会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金上将想了想,“在目前1-2个月的特殊困难时期,我们在远东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以巩固现有战略据点为原则,这样那里需要投入更多的陆军和飞机。太平洋舰队依然可以掌握着主动,相对大西洋这里没那么迫切。另外,我听史迪威将军说中国战场最近情况很不错,收复了至少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盟国中难得的亮点,能否考虑加大对中国战区的支援?只要我们略微付出一点,中国这个盟友会带给我们惊喜。”
罗斯福下意识地点点头:“我明白您的想法了,也同意将英国人的军舰还给他们,其他问题容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金上将离开椭圆形办公室后,罗斯福又让人把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海军上将李海招来了,后者才是他的心腹,虽然在海军内部的权力被金上将排挤得厉害,不过罗斯福从未动摇对他的信任。对他而言,金上将不过是一个可用的海军领导人,李海才是自己人。()
本书来自